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必经阶段,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文章以江苏省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建设、创新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融合途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园林技术专业教育中的渗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途径;园林技术

0引言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践平台短缺等问题,为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调高校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改革突破口,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因此高职院校要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如何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必将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议题[1-2]。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也从重视员工技术水平转向注重创新和技术迁移能力。因而对高职院校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变化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征、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和个性特征,以学科专业教育为基础,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于其中,培养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3]。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通过调研,江苏省内近90%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浮于表面———仅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基本理论课程而已,并未深层次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更有甚者,部分高职院校仅关注学生就业率,认为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达到培养要求,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提高就业率就行了,无须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创业就是要学生去开公司、办企业,是少数人的事,不能成为学校的主流方向。

1.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为目的来制定的,让学生专业教育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了解行业趋势,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创新创业课程仅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人文与职业素质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实训》等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与专业课程无任何穿插,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无从谈起。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孤立的,是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4],需要在掌握创新创业知识的基础上,与专业学习相融合,持续刺激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如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园林植物种苗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仅掌握好这些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熟悉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够进一步的创新性地工作,提高工作业绩。创办企业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变迁,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给企业以客观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在熟悉的行业中创业,具有知识和资源的优势,创业成功率达到75.8%,远远高于在陌生行业的创业。因而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预期效果,与专业教育融合是第一步。

1.3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不足

近年来,江苏省各高职院校教师具有高学历的比例不断增加,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总教师数的比例上升至76%左右,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有限,因而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很少甚至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进去。讲授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师,又不具备园林的专业知识,也难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最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甚微,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更无从谈起。

1.4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欠缺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最直接指标。目前为止,江苏省各高职院校通过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等形式对创新创业理论进行讲授,而忽略了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不懂得如何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能力差。各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各高职院校可通过建设实训工厂、设计企业、施工单位等形式进行模拟训练,为学生提供实践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的不足,根据需求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可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但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资金支持,并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高职院校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扼杀在摇篮中。另外,学校也可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创建实践平台,通过企业提供部分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缓解高职院校的压力,但成果转化比较慢,无法满足企业的运营,往往也半途而废。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欠缺导致各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综合能力方面的压力不断攀升。

2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的构建与实践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关键要围绕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研究[5]。园林技术专业包括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及栽培养护三个方面的专业课程,尤其是规划设计类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园林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作为专业教师更需要紧跟行业前沿,及时更新知识内容,具备标新立异的魄力。根据以上特点,如何将二者有效融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建设融合型的师资队伍

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综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组建一支具有创新创业魄力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各高职院校可建立一支以学校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充分吸收企业骨干员工、企业杰出创业者、知名校友的教师团队,学校优秀教师主要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学习,同时在学生学习期间定期举办杰出创业者、校友的创业专题报告,从全方位促进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技能、学术与产业需求、学校与社会等各方面的紧密结合,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另外,各高职院校要设立奖励制度,鼓励教师企业锻炼和培训,以便储备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2.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的创新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基本保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仅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基础课或选修课开设,与专业课程分开设置。通常专业教师仅负责专业知识的讲授,很少涉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教授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师多为基础部教师或辅导员,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最终导致课程的结构体系被人为地分裂。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应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为目的,重新编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课程体系可根据专业特点分为三阶段设置,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即大一学习期间,此阶段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大多都比较迷茫困惑,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因而此阶段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创新创业基础课为主,并结合专业体验实训周,组织学生到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听取企业专家的创业报告,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初步形成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第二阶段为能力培养阶段,即大二期间,专业课程不断增多,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并逐步走向成熟,可开设一些深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就业取向,进行分流培养,根据学生需求,将学生安排到种苗生产、苗木养护、景观设计、园林施工等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训,以周为单位实行轮岗制,由企业教师进行培训,参与到企业整个工作流程中,让学生获得实战性经验,促进专业认知由感性向理性转化,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提高。第三阶段为能力拓展阶段,即大三期间,专业课程逐渐减少,主要进行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此期间结合学校提供的创业门店,通过经营企业,组织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实行轮岗制,让学生充分学习企业资金流转、人事招聘、生产营销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等知识,使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得到充分融合,并为下学期的企业实习打好基础。

2.3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创意的理念和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相通的,其目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工作中。而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关键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训是相辅相成的,因而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创业的过程,可以依据课程体系和专业特点设置园林设计工作室,把学校内部的改造建设项目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工作室设立一般雇佣者、中层管理人员、CEO三类岗位,大一新生以一般雇佣者身份加入工作室,中层管理人员则由大二学生担任,他们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而大三学生则担任CEO,形成梯队,新老交替,公司的员工也会连连不断地交替,每个工作岗位就可以实现流水线的操作。同时,可借助行业协会、学校等技能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门店等形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撰写企划书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使专业知识结构更为系统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打造创业园或产业孵化园,吸引更多的学生创业团队参与进来,不断提高创业项目和孵化企业的层次,成为实至名归的创业园。以澳大利亚TAFE学院为例,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想去的场所学习(如工作地点、实训车间、教室等场所),学他们所需的课题,用适合自己的强度和进度去主动学习,采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测试合格后即可获得证书[6]。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才能符合行业的需求,就业率能提高,行业才会认同;另一方面,行业也会给予职业教育很多引导、支持和重视,学校对行业的需求才了解清楚,能做出准确迅速地反映,从而使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2.4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或大赛,必定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时间,而原有的考核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创新创业形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只要学生具有创业机会,或通过实践完成规定作品,都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同时,应设置一定比例的“创新创业”学分,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论文、小发明、小设计等创新成果,以及参加各种竞赛获得奖项荣誉的同学,都应计入成绩,置换成相应学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认可,能够极大地激发其创造热情。

3结语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要以实践性教育教学为桥梁,一方面,可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充分融合,考核评价方式的合理化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企业、社会等资源的整合,构建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平台,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从而达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效果,培养出专业技能熟练、创新创业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刘行 李成忠 田忠平 夏群 许敏 张彦广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