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

中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都是以课程作为媒介实现的,因此课程的衔接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核心和本质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衔接现状,揭示了专业课程难以衔接的原因。依据有关课程衔接的理论,初步构建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实践框架。其目的在于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减少课程衔接中的教学消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衔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全面衔接,为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提供有效的途径,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继续向上发展的空间。然而我国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还很薄弱,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中职与应用型本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课程结构科学合理地衔接能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

一、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职和应用型本科学校都处于彼此独立的状态,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加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1、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分别是技能型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这是一个共识,但对于技能型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衡量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规范和标准。由于其培养目标的层次不清晰,同类专业的课程目标没有联系性、递进性,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制定缺乏沟通,尚未建立起衔接机制。因此培养的中职学生进入本科,难以适应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从而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2、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缺失和重复现象严重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内容应该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相互递进的过程,彼此要沟通交流,由于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各成系统,互相独立办学,致使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开设了大量相同的课程,专业课程内容存在大量重复现象,使部分升入本科的中职学生要学习和中职相同的课程。有调查研究表明,以装潢设计专业为例部分名称相同的课程的内容重复率达到30%以上,个别达到60%,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影响了中职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教学效益。

3、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的骨架,课程结构体现出课程设置的理念以及价值取向,是围绕教学年段的总体教育目标,对各年级的课程作出总体安排,是一个整体性问题。我国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仍未能遵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发贯通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方案,课程开发未完全摆脱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专业学科发展也不够充分,专业设置口径不一,无法实现课程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造成衔接上的实际困难。由此相应的职业能力素质尚未养成,学生普遍不能适应职业岗位技术的要求,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标准。

二、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难以衔接的原因

1、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调发展的认识观念亟待转变与更新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出现重外在适应性轻内在衔接性,偏重从横向角度将中职和应用性本科分别作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层次来调控其结构平衡和规模发展,忽略从纵向角度将中职和应用性本科作为同一系统的两个递进衔接的层次来统筹发展。这就容易导致对中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教育分工不清晰在课程设置上出现重复雷同情况。

2、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观亟待加强和贯彻

中职和应用性本科衔接既是结构的衔接,也是功能的衔接。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通过中职与应用性本科培养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来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功能。因此实现中职和应用性本科之间目标层次、专业与课程结构的递进衔接是遵循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关系规律,顺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低级向高级培养中身心发展与认知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然而目前我国中高职仍未能遵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发贯通中职和应用性本科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方案,造成衔接上的实际困难。

3、中职和应用性本科衔接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导向有待变革

由于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各自的主管部门不同,横向上的条块分割,纵向上的分层管理,使中职和应用性本科衔接缺少层级衔接和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有力支持,增加了衔接难度,不利于制定统筹中职和应用性本科衔接的政策文件。如果能出台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就可以避免出现本科阶段课程重复率较高的情况。

4、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具体课程衔接的主导者,课程体系的衔接需要由具体的教师去执行。职业院校的教师比起普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从事理论教学的能力,实践教学的能力也要兼备,能指导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任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根本保证。应用型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结构和层次普遍不能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实践经验不足,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操作等方面,从而影响了专业技能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

三、构建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体系的研究

1、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衔接实现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协调发展,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系统观思考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整体协调,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建立结构合理化的制度和机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要遵循和适应职业教育系统的内部关系规律来考虑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层次生源、专业和课程结构的相互衔接,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具有整体结构、梯级纵深、层次沟通、开放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离不开这个趋势,由于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同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有着比普通教育更加密切的联系,它要培养的各类人才要与社会实际岗位实现良好的对接,并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其价值取向。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这个特点和趋势,因此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能否符合这一趋势相关。

2、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体系的内容

1)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目标衔接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在课程层面的体现,是课程改革的先导,是课程开发、实施的前提。它是一项复杂的又颇具创造性的工作。课程目标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起点,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人才的教育,是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旨在培养掌握经验技能的是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掌握策略技能的知识型、高技能技术人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不是简单地把中职与应用性本科叠加,而是在合理定位二者层次和结构的基础上,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以此为指导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衔接方案。培养目标衔接方案制订过程中,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实施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立足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起点。

2)专业衔接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基础

从当前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各自专业分类的目录来看,在专业分类、名称、范围、要求等方面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学校不在同一规范下设置专业,中职教育专业种类繁多且覆盖面较窄,造成许多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应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因此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职协调发展一定要对接产业发展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以专业群为平台,修订专业目录,着力增强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近专业的相容性和衔接性,要按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专业衔接机制,这是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

3)建立统一课程标准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

课程标准是重要的教学实施指导性文件,中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制订课程标准,是避免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课程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大类专业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相应层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对各个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的进行整合,确定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同时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4)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的衔接

课程结构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主体。职业教育的结构是工作结构,是在工作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不同于学科中心的知识结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是与工作体系结构相结合,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的设计要在确定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结构和符合各层次能力标准要求下,实现职业技能的有效对接。课程的开发过程按照职业标准的分类,有各个企业行业代表、课程领域内的专业、学者、一线教师、学生等全程参与,相互协商,构建一个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阶梯式的不断循环上升的课程结构体系,还要以克服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提高课程衔接质量,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5)学分制管理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重要保障。

通过学分制构筑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管理平台,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的学分标准及不同学历层级的学分标准,使学分成为中职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的通道。在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部实施学分转换、资格认证制度,使中职学校已经修过在应用型本科中又重复出现的知识可经过学分转换,成为有效学分,进而免修相关课程内容。另外,学分制还能实现差异化管理,兼顾不同生源素质培养,使不同背景学生按学分制的规定灵活选修相关课程和学习内容,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也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的体现。以学分制模式进行教学管理可进一步增强教学管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等,使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更大的选择权。

四、结语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起步较晚,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还未建立完整的衔接体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还很薄弱,还处于经验总结归纳阶段,研究成果不多且不成熟,无法为构建中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提供成熟的理论支撑,这成为了中高等教育难以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各地积极改革和创新中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新阶段,实践呼唤加强中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研究。

作者:席彬 单位: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

参考文献

[1]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43-45.

[2邵天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街接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0):33-35.

[3]张晓拔,谢革新.课程观指导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6(25):40-42.

[4]张东放.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讨[J].广东教育,2010,(5).

[5]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6]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博士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