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文化认同困惑分析

大学生文化认同困惑分析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大学生文化认同困惑的成因分析,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困惑分析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对中西方“传统、现代”等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后产生认同困惑、对中西方“民主、法制”等制度文化进行、大学生辨别能力尚待提高、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传媒的无序失控,具体材料请详见:

论文关键词:文化认同文明成果困惑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取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产生文化认同困惑的原因,以求寻得有效实用的解决对策,这也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思想活跃,但缺乏社会阅历,一方面自觉不自觉地汲取各种文化的汁液,另一方面又对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各种文化产生困惑无所适从感。因此,了解和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状况及其成因,对于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

文化认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将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以此系统的标准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的过程为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具体态势,们以问卷、一对一的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调查。样本取自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所高校,随机抽取文、理、工、管、医、农等学科各级大学生(含研究生)共计120人。从访谈的统计结来看,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有一定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强的文化认同和主动学习吸收的倾向。81.3%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构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的容,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目标等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然而,当前大学生在文化认同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1.对中西方“传统、现代”等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后产生认同困惑。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虚无感和失落感,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化,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产品(电影、音乐、书籍、网络)等越来越泛滥。学生们举例说:“中国的春节、七夕、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传统的节日,已经没有什么味道,相反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则被商家炒作得日盛一日。很多同学似乎对西方的节情有独钟,对圣诞老人熟悉得很,而对中国的灶王老爷却无所知。”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受到的就是传统文化的教育,被教育要助人为乐,要尊敬师长,要爱护公物……但是在大学里似乎没有人再正式提了,也没有人对学生们进行系统的正面教育。大学生们了解文化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网络之类,但这些途径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在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选择上,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还有许多尚未被澄清的误解,因此,常处于两难的困境并产生文化的认同困惑。

2.对中西方“民主、法制”等制度文化进行比较后产生认同困惑。大学生对涉及民主、法制等具有政治含义的深层次文化的理解还处于表面化阶段,满足于一知半解,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47.5%的学生认为“西方是民主、法制的社会,而中国是专制、集权的社会。西方人违规,哪怕是总统,也有人监督、制裁,而我国违规犯罪只是老百姓才绳之以法,而有钱人,有权人都可以用各种方法逃避。”还有31%的学生认为“西方的议会制度就是比中国的人大民主,西方言论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游行,而中国就不行”。一些同学在访谈中反映: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是资本主义制度,这两种制度对比而言,书上说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然而现实中,他们了解到资主义国家物质文明比社会主义国家要发达得多,于是产内心困惑。有的学生直言不讳地宣称,“最大的影响能是让我成为了一名愤青,很多时候常常产生一种愤嫉俗而又无能为力的感觉”。这些看法既反映出学生们民主与法制等制度文化建设的关注,同时也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政治制度文化。3.对中西“价值观、人生观”等价值文化进行比较后,产生认同困惑。传统文化的教育要求学生“无私奉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但由于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个人主义严重、具有很强的功利心,在群己观念上发生了向个人本位和利己主义的偏移,凡事从自我利益出发,以交换的原则处理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42%的学生把理想、信念与个人的奋斗目标混为一谈,认为个人的成功就是理想的实现对真正的理想信念教育并不理解,并把它视为是刻板的说教或伟人的语录。他们崇尚金钱至上观,把金钱看成衡量个人的价值尺度,把挣大钱、当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认为现在好好学习,努力考研,就是为了今后找个好工作。19.2%的学生盲目崇洋,以怪为美,追求腐化的生活方式,醉心于低级、庸俗的所谓“艺术品”。在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下,加上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内心世界充满着迷惘与困惑,处于彷徨之中无法找到人生的方向,不明白生命的意义。

二、大学生文化认同困惑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处在新旧观念更迭、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时代,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感到茫然并产生以上文化认同困惑,是有其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的,这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

1.大学生辨别能力尚待提高。我们访谈的学生中95.7%的学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本上未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一直在宁静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然而大学生固有的认知特点,使他们对新事物怀有极强的好奇心,西方价值观中包含着的我们传统价值观中没有的新观念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在对文化的吸收过程中,他们缺乏文化选择和文化辨别能力,不能对中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合理筛选,以推进自身文化整合。一方面,他们生活阅历有限,在谈论、评价、思考问题时往往带有幻想的色彩,不切合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成型,缺乏辩证分析、冷静处理与自觉抵制的能力,对于各种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支言片语的阶段,对新理论感兴趣但缺乏深入了解,爱好广泛但庞杂而不系统。而且他们成长于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期:国外各种文化和理论蜂拥而入,各色各类期刊杂志、丛书、文库层出不穷,形成文化大杂烩。面对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他们往往手足无措,对健康、先进的文化和错误、没落的文化不加辨别,生吞活剥地随意套用新概念、新术语,这使得西方文化中的存在主义意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种种宗教思想,得以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

2.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由于新的体制正在构建中,而旧的体制没有完全破除,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出现了暂时的混乱与茫然。尤其是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引发社会各领域的嬗变与整合,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了强烈的刺激,也给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带来巨大影响。首先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等价交换原则以及竞争规律容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倾向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进而使大学生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理想淡化,漠视未来,把极端个人主义看作是自己成功的必由之路。其次,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使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复杂化,经济主体在建立新的利益格局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利益上的摩擦,使得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多。贫富差距的拉大、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待遇、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等,都让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让他们转而对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西方文化产生巨大的心理诉求和强烈的文化认同。而且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又大大刺激强化了学生们的功利意识使大学校园里讲实惠、讲实利的风气盛行,他们更加关注经济因素作用的发挥,而忽视文化因素的作用。3.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现代文化交流中以西方文化单向流动为主的交流态势加剧了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认同的内心冲突。文化交流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西方文化往往凭借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占有优势的交流工具,使中西文化交流成为西方文化向中方的单向流动从文化交流的内容上看,西方世界传播到我国的,除科学技术之外,还有大量的体现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资本主义文化垄断倾向的出现,是西方资产阶级为追求商业价值,倾销文化产品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的政治需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我们掌握现代科学发展的全部巨大资源可供使用。这使我们有力量与地球另一边的人取得联系从而发挥影响,就像我们一度能够容易地同临村里的人取得联系一样,我们必须使用这股力量来宣传我们的自由。”可见,西方资本主义利用交流工具进行单向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垄断宣传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向其它国家施加文化影响。在这种畸形的单向交流过程中,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意识中某些时髦理论的影响,使他们应传统文化认同上产生困惑。

4.网络传媒的无序失控。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传媒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平等性、主动性、无政府性和自由性呈献在广大学生面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掌握和吸收各种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使全世界成了一个由网络连在一起的地球村,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融于网中,敞开于世人面前,我国传统文化同样卷入交织着交流与冲突的旋涡之中。但网络世界是按照刺激消费和满足欲望的原则虚拟出来非真实的生活形态,一系列的各种文化影像通过强大的传媒手段源源不断地冲击大学生的视听,使大学生不仅受到媒介介绍的那些肤浅的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影响,而且还经常被大量的人为虚拟的文化假象所包围。其结果是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很容易被俘获,无序失控的网络文化消蚀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理性、真理、正义、价值尊严等传统文化问题的深度思考,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粗浅的表层理解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反科学、伪科学的文化也出现在网上,一些低级趣味的甚至黄色腐朽的文化时而充斥网上,也诱使大学生对社会产生虚幻的认同,道德价值判断混乱。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段喜春,常金奎.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建立和完善四大机制[J].文教资料,2005,(32).

[3]董秀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论[M].理论界,2005,(1).

[4]卢年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