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计算机教育,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可实践性、实用性和创造性,如果能很好利用它的这些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这样解释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1.基础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传统学科相比,其应用范围更广,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传统学科的教授也广泛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数语外、理化等基础课程的基础。

2.应用更快

传统学科的学习与应用需要定量的积累,而信息技术学了就能用,它偏向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能很快运用计算机进行常规操作。

3.内容更新很快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跟随信息行业飞速发展着,它的教材总是比社会应用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把最新应用介绍给学生。

4.手脑并用,强调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技能性,只有动手实践操作才能学会。

5.教学手段多样化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图文声像并茂,特别是网上远程教育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直接与最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网上给学生答疑解惑,进行一对一

辅导,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可见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信息技术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信息技术能力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才能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上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苦学之不如好学之,好学之不如乐学之”,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一个活泼的环境,吸引他们,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乐于去学。例如,最近我们正在进行Powerpoint的学习,关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报道很多,同学们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了解了有关地震的许多知识。先通过自主发言让学生讲述关于地震的一些常识,然后发表各自对切身经历余震后的一些感受,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踊跃发言,老师根据发言内容将其分类,然后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类别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内容幻灯片,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通过媒体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然后相互之间交流协作,通过自己加工创新,最后形成一个作品。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又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光盘、网络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又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查询、检索,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从“爱学”到“学会”,然后“会学”,最终“会用”就是教育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它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信息技术教育中在学习制作课件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再如教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充分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造出别具一格富有想象力的图画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全面培养学生手眼心脑并用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教学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打字训练始终是个难点,熟练的键盘操作,规范的指法输入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长时间单纯的训练打字又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大。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学生与学生比,学生与教师比,比英文字母的输入,比拼音声母、韵母的输入,比汉字的输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和老师比赛,结果学生总是输给我。究其原因,“单指禅”远不如十指总动员。此时让学生知不足再努力,过一段时间咱们师生再比比看。学生的好胜心强,为下次能战胜老师他们渴望有更多的机会上机练习,提高打字速度。此时的打字训练已由过去的枯燥无味变成了学生各自的内心需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善于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积累、更新,学生才能快速高效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掌握现代化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造就一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向永.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教,2001.

[2]高文.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上海教育.

[3]信息技术教育网./.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