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础教育应试与素质教育选择

基础教育应试与素质教育选择

摘要: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国家的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效率,以及能否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对基础教育的传统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教育模式的采用与地区经济有密切关联,但是教育模式的最终效果还是取决于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1引言

我国的基础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大量的成就的同时,也收到多方面的质疑。这些质疑集中表现为:教育资源的公平性、高考的公平性、教育思想和考核方式上。在这三个方面中,以教育思想和考核方式的争议起源最早,争议最大,影响最为深刻。我国的教育模式采用苏式的教育方法,在尽量短的教学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教育给学生,以培养实用性高、知识全面的学生做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长期执行,并在我国的早期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扫除文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为共和国的发展培养出大量的合格的建设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做为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这种教育模式通常采用考试分数做为简单、易用、具有说服力的指标。这种教育模式是以知识识记为主,提倡对知识的熟练应用与细节把握,被称之为应试教育。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教育与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应试教育日益受到质疑。首先,一些教育者认为,应试教育是以知识的记忆为主,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只适合对低级工人的培养,而不适合对以创造为主要特征的职业工作者的培养。其次,教育的效果以考试分数为主,是将教学效果定量化,而在定量转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被丢失。因此,这些教育者认为,应当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考虑教育效果。基于以上两个主要原因,部分教育工作者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一提倡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并已经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经过实验论证,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倡导的直接性证据就是外国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水平比中国要先进,外国大规模采用的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相似(实际是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将外国的教育模式的中国化。),那么,就应该向外国学习,也采用相同的模式以促进中国的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素质教育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实际的教育效果也受到质疑。这些质疑不是对以何种方式进行素质教育,这些技术性方面进行质疑,而是对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的质疑。这些质疑促使教育工作者重新对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明确问题的本质所在。

2教育方法的有限性决定了教育效果的有限性

长久以来,受华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或认为的是教育万能。即,通过教育可以有效地全方面地改变一个人的素质,教育是人发展的万能灵药。这种教育思想随着对特殊儿童、特殊人群的研究,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而被论证为错误。但是,大量的教师依然认为,教育是可以全方面改造人,可以对人的任何方面的提高都产生有效的效果。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教育效果不佳被认为是教育的投入与教育压力的程度不够。因此,要取得所需的教育效果,必须增加教育的投入或提高教育压力。这种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时候的体现就是教育压力的增加,即,通过高强度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某些方面的水平。教育压力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性价比,但是会使学生和教师长期处于疲劳和精力透支状态。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改善,教育资源的增加,教育工作者试图通过提高教育投入来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

这些手段主要包括: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对教学设备的完善、多媒体设备的广泛使用。但是,从当前的教育反馈来看,这些手段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实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但是教育投入造成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达到某一程度时,就产生屏蔽效果。并且,增加教育投入造成教育教育的性价比降低。对于我国而言,总体上依然有限的教育资源,是无法承受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我国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产生的多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如:网络学校,幕客、高级一对一补课等满足了经济富裕的群体对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的需求。使其能够额外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保证子女的教育资源的充足。但是,追踪研究发现,通过提供额外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能力的提升程度与投入相比,产生的实效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究其原因是在于学生对学习的疲劳与学习情趣的降低,造成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率的持续性下降,从而降低了教育投入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效果。而从目前的教育学、教育方法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来看,一切教育方法能够产生作用的前提在于受教育者的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态度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学习效率产生的调节作用,使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引发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学生在生存和安全的需要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只有自我满足的需要。而该需要所在的需要层次较高,非常难以实现,在学生群体中,只有少数的学生才能实现该需要,不符合对学生群体整体水平提高的社会需求。从这个角度上分析,对学生进行教育资源投入的增加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没有高效的关联。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无论是采用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其教育模式的选用起决于地区的经济水平,而无论是哪种模式,其教育效果都是由学生的需求满足趣所决定。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应试教育足以满足地区人才的需求与学生的生存与安全的需要。对于经济富裕的地区,素质教育具有实现的可能与较好的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兵华.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0.

作者:耿强强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