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贫困山区基础教育论文

贫困山区基础教育论文

一、腊尔山片区贫困的理论认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指出,人类的贫困类型至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传统的经济贫困(Incomepoverty);二是人类贫困(Humanpoverty),;三是知识的贫困(Knowledgepoverty)。而且,这三类贫困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制脑权”的时代,如果知识贫困,势必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贫困者和人类贫困者因为知识能力的缺失而陷入持续恶性循环。所以知识贫困导致山区人民致富能力弱才是腊尔山片贫困的根本原因,推进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发展才是扶贫攻坚的重点,是增强片区“造血”功能的持续源泉。

二、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腊尔山片区现有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心完全小学3所,村级小学(含延伸点)66所,幼儿园6所。共有学生5604人,其中贫困学生4883人,占该片区学生总数的87%;留守儿童4356人,占该片区学生总数的78%。近几年,各级政府在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的战略位置上,从各个层面上予以倾斜,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整体状况已有很大改善。

1、办学条件大有改善。近三年来,通过合格学校、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善计划、村小危改工程等一系列建设工程,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建设重点,适当消除边远落后的村小安全隐患的建设格局基本形成,腊尔山片区中心完小以上的学校校容校貌大有改善。

2、师资力量逐渐增强。主要是重点补充师资队伍,近三年来招聘的特岗教师基本安排到腊尔山片区学校任教,每年毕业的定向生90%以上也是充实到腊尔山片区农村学校。另外,逐渐重视代课教师的作用。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等因素,腊尔山片区一直存在代课教师,为使他们安心从教,由县财政承担,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解决了他们的工资待遇问题,同时享受每人每月1200元的边远山区农村教师津补贴。这些举措缓解了腊尔山高寒山区师资压力,补充了新鲜血液。

(二)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简单,教学条件落后腊尔山区村级小学设施依旧破烂不堪,大多数修建于五六十年代,年久失修,甚至有些校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部分学校租借民房进行教学,更多的是在村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另外,设备设施不全,严重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较少学校有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更不用谈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和教学条件落后,基本上没有电脑配置。所有教学点缺乏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体育教学器材,大部分村小不仅没有篮球场,就连教师的三角板、圆规等数学教学器具都是破烂不堪,而且很多都是自制的。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管理滞后由于历史原因和一些现实条件的制约,腊尔山片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其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师资力量来看,首先表现为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完善。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外语类、艺体类、综合学科类、电化信息类等学科专业教师稀缺,很多村级学校还是一个老师担任多个班多课程教学任务,复式班仍然存在。这主要缘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教师的待遇低等;其次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据调查,腊尔山唯一一所初级中学的教师年龄结构中,年龄在20—30岁的占总人数的21%,31—40岁的占60%,41—50岁的占15%,50岁以上的占4%,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再次就是教师的学历偏低,学历结构不合理,比如,凤凰县第一民族中学教师的学历结构,其中中专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25%,大专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55%,本科学历仅占教师总人数的21%,高中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没有。从数据可以看出其第一学历就不达标,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为大中专文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很低,而且真正通过全日制获得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少,远远低于国家和湖南省的标准。从教师管理来看,首先表现为教师培训不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会较经常得到培训机会,但仅限于县级和州级培训,而且培训形式单一,多为集中培训、教学观摩,但是这类培训大多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只重形式,不重效果。其次是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即过于重视量化,这既体现在办学条件上,也体现在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上,如及格率、辍学率等。量化标准是促进科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但是过于量化就会影响学校办学目的,还会造成教育形势良好的假象。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育发展受限教育经费保障,是教育发展的基础。随着腊尔山片区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也呈现上升趋势,比如从2009年以来,就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来改善片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920万元,实施了202套公租房建设,基本解决了教师住房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因地方财力有限,只能从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中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与部分危房改造,保证农村学校最低标准公用经费的拨付,即使这样,教育投入政策性口子经费还是无法全部落实。如:部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没有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住房公积金没有落实;教师津贴少,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工资低、福利差,极大地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

三、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认识

对于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有必要进行反思,其制约因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思想、政策、体制三个层面。

(一)思想层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腊尔山片区教育思想仍不开放,一些片面的、伪平等的思想依旧存在。比如说,“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很多乡村仍然根深蒂固。尽管现在家长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常常阻碍子女们继续接受教育。在采访中,有大部分家长都谈到“读完大学都很难就业,孩子只要学点基础知识,能外出打工赚钱就可以了”,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腊尔山片区学生厌学、辍学、失学率相当高,据调查,目前整个片区顺利读完高中的学生不到十个,大学生更是屈指可数,尤其在这个高寒山区,“重男轻女”思想还相当普遍,很多女孩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的比比皆是。

(二)政策层面在实践中,政府教育政策的偏差以及整体向优倾斜的价值取向,往往加剧了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城市偏好”的错位、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错位、教育绩效评估政策的错位、“重点学校”政策的错位等几个方面。腊尔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水平有限必然带来义务教育投资及资源配置的缺乏,从而影响该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政策导向的普遍性并不能解决落后地区教育发展固有的困境,必须尊重其发展的特殊性。

(三)体制层面目前,教育体制主要是通过教育资源的配置来体现。2001年至今,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基础薄弱,难度大的现实状况,国务院下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并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和省一级政府在教育经费负担中的责任过小,导致政府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突出。腊尔山片区义务教育普及中所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是这种低重心的分散型教育投资体制的必然结果。

四、推进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八大关于教育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突围与革新的平台,在此背景之下,要解决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树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和战略选择。要达成教育均衡发展共识,从根本上来看,需要转变观念,这就要依靠政府、学校和群众对教育的自觉意识。因此,必须要努力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的束缚,政府和教育部门首先要意识到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不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教育发展的失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实施不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与制度安排,因此,“以人为本”,体现公平性原则,切实为整个片区的全体学生服务,尤其要为贫困人口、女性等弱势群体服务,保障平等的受教育权,保持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公平,才是前提所在。

(二)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政策倾斜各级政府尤其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特别是要加快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的发展步伐,进而把基础教育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不断实现高位均衡。”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从教师管理方面来说,需要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促进校长和教师流动及轮岗任教制度,统筹调配州内重点学校骨干教师和该区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大对该区专任教师的补充力度,使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得到改善;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待遇向农村教师倾斜,建立农村教师工资、福利的经费保障机制。比如,该区的教师所拿特殊津贴标准要尽量达到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目的。

(三)完善有利于基础教育发展的投入机制政府在确保依法依规足额完成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任务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加大优抚,实现教育脱贫。首先,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许多实践经验来看,通过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来解决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可行的,这样便于监督和管理,防止教育经费被挪用。其次,加大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持续性的投入基金,特别是要从教育经费、师资配备和设备设施上制定优惠政策,着力改善教学设施的软硬件平台。最后,多渠道筹集基础教育经费。教育经费的保障,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引进和培植优质教育资源。目前来看,可以推行建立义务教育基金,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期内把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通过专门机构在基金增值的前提下用以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

(四)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首先,加强认识。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政策规范,设立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其次,积极引进和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启动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整合与共享机制,完善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州内优质教育资源对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的支持,通过网络对农村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和教学辅导活动来提高教育质量;最后,加强腊尔山片区基础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使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教育能力。

作者:符登霞单位: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