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数学教学要点研究(4篇)

初中数学教学要点研究(4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分析

摘要:近年来,翻转课堂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热点。该文论述了翻转数学课堂的意义,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人性化指导;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深入探讨了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初中数学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授课通过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来实现,而课堂则变成师生解决问题和讨论探索的场所。这样的翻转课堂并不是在线视频、在线课堂的代名词,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对知识进行初步学习,在自学的过程中将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反馈所遇到的问题,并与老师交流讨论进而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由两位化学老师JonBergmann和AaronSam共同创立,他们最初录课的目的是为了给缺席的学生补课,结果是,不仅那些缺课的学生通过网络弥补了所缺的课程,其他没有缺课的学生也开始通过网上视频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于是两位老师开始思考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进行教学。2011年,SalmanKhan创立了可汗学院,翻转课堂至此被大众熟知。而各种网络平台和计算机辅助工具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翻转课堂逐渐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2翻转数学课堂的意义

2.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人性化指导

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人性化指导。学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点各有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兼顾所有学生。利用微课视频,学生课前完成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课前在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微课视频,不必担心遗漏知识点或者是跟不上节奏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掌握观看视频的节奏,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以便加深理解,还可以通过在线软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解答。课堂上主要解决所反馈的问题,对于难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讨论完成,全班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协作完成。翻转课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忙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2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新知识的讲解,几乎没有时间和学生进行互动,和学生的沟通机会更是有限。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了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主要是反馈问题,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的内容。以往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孩子上课是否专心听讲、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能听懂等,这些课堂表现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翻转课堂模式下,家长如何确保孩子在课前自学阶段的时间和效率是关键的问题。孩子能否按时完成课前对微课内容的观看、是否完全理解微课所讲授的所有知识点是教师和家长需要公共关注的问题。因此,创建在线学习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交流学习内容和解决数学难题,还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初中数学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较清晰有条理,解题步骤也较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专题也便于分配。翻转课堂给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合理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数学概念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学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准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必要条件。由于初中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教师在学生的数学概念掌握方面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利用微课,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画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平分线的概念讲解中,利用PPT和录屏软件制作的微课视频,学生既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理解了平分线的概念,又通过形象的动画掌握了“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和“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寓教于乐,让学生印象深刻。此外,为保证学生网上学习的学习时间,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比如在进入指定的网上学习平台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查到登录时间和学习时间记录,将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网络学习时间作为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疑惑,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提出问题,其他同学或者老师都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学生不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解决自己的难题,还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疑惑,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4结语

翻转课堂有上述种种益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各地的教育硬件水平参差不齐,翻转课堂需要先进的多媒体工具的支持,要想在我国全面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另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的思维习惯,这种被动学习思维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因此,翻转课堂的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可能完全摒弃已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找寻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初中数学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加以深度整合。

参考文献

[1]石瑞银,张晓鹏,李文宇.“翻转课堂”在数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76-178,233.

[2]邵明杰.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4-17.

[3]杨丽娟.“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翻转”出高效率[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2):31-33

作者:曹晓娜 单位: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路

摘要: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能真正爱上数学、爱学数学,应该针对问题,探究策略,让教学策略能够真正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良好的学习成果,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卓越是无法整体上的完美目标的。可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训练而忽略教学策略的运用、探究的现象还广泛存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过分地注意了数学知识、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自己对教学过程的情感投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学模式的调整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原因,先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根源,然后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既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基础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的提升,又是在为接下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谓责任重大,如果初中数学教师能在这一阶段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能效,那么不仅十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殿堂的美妙,对他们终生形成对于数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也将产生决定性影响。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能真正爱上数学、爱学数学呢?个人认为,应该针对问题,探究策略,让教学策略能够真正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

一、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将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忽略了自身主导情绪、情感的投入,也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没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应对策略:教师要首先修正自己对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认识,明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讲解知识、传授技能固然不可或缺,但是作为教师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只“教”不“育”,机械地完成任务,而忽略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如他们是否乐于接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等等。而教师本身也要以良好地主导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试想,如果教师上课时板着脸走进教室,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地开始课堂教学,学生怎么能够不觉得情绪压抑,从而关上接纳新信息的心理之门呢?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特别强调过教师教学的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说,如果教师没有一个积极、饱满的状态,怎么能够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只有师生双方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秉持着积极的态度、投入饱满的热情,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最大程度地促成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关注学生对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能力,却忘记了教会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忘了教会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应对策略:教师要在心中调整好“素质”与“应试”的天平。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容地应对考试、顺利升学,不得不走“务实”的道路———得分才是硬道理,因而忽略了学生真正的能力“素质”的培养。殊不知,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真正能够决定他们生活、生存能力的,往往不是如何熟练地应用定理、演绎公式,而是懂得主动寻找定理、得出公式。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就要为学生素质的培养预留出空间,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数学规律,领略数学的奥妙,让公式、性质、定理不再是印在书上条条框框,而是变成了变幻莫测的奇妙朋友或是藏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的神秘宝藏。

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性很低,课堂气氛枯燥、压抑,一堂数学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基本没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也缺乏互相讨论的机会。应对策略:活跃的课堂是数学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重点。想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学生课堂上的参与频率和效果,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首先,加强引导。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改善课堂气氛的最直接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高质量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其次,合理地调控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课堂练习也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比较常见的行为,教师可以好好利用这一阵地做文章,通过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鼓励他们主动发现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再次,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尽管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需要起主导作用,掌控课堂活动的进程和节奏,但却不可以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思维、性格特点,先要有目的地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有层次、分梯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异议、有问题,允许学生与同学与老师激烈地讨论———这其实都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的思考,十分可贵。总之,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就是要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心理负担尽量低的氛围,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参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中华,孔凡哲.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改进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2]杨田,王广辉.透视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基于优秀初中数学教师的个案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02).

[3]许奎先.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1,(30).

作者:赵岩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片段式教学方法探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教学的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积极改善教学的方法,从而来提升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片段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片段式教学;探究

片段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选取课文中一个章节内的某个小节知识点来进行教学,每一个小结的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片段式教学由于是从一个章节截取一个片段来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就目前而言,该种教学方法属于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1引入式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寻找到其中的乐趣。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相对抽象,教师突然进入教学主题,学生通常会不知所云,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从而让学生出现学习的障碍或者是屏障,甚至是出现排斥学习数学的情况,大幅度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可通过引入式片段来进行教学,也就是教师可利用有趣的小短片通过多媒体来播放,该短片播放的内容可包含生活常识、数学常识以及数学与生活的交际等,利用该短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动力,从而将学生顺利引入教学中。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习到的“全等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引入片段来将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说一个故事,明明和芳芳是一对好朋友,从来不会因为什么事情吵架,而今天早上明明和芳芳因为一件事吵了起来,而且吵得挺凶的。原来是因为他们两个人早上一起去蛋糕店买了两块三角糕,明明认为这两块蛋糕在外形上大小一致,而芳芳认为仅仅从外观上不能够判断这两块三角糕是不是真的大小一致。两个人都争了一早上了,还没有得出结果,同学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吗?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引出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将生活中的小故事与数学知识点相结合。学生们因教师说的小故事而激发动脑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都是会自行否定想出的办法,都觉得没有一定的依据来证明。如此一来,数学教师便可以将教学内容引出,可以告诉这一堂数学课要学习的内容便可以帮明明和芳芳解决这个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被激发,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2解析式片段,着重帮学生解决疑问

根据相关心理研究可知,初中生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没有办法全程都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学生通常会不由自主想到其他事情。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忽视学生走神,知识点依旧不断向学生输送或者是灌输。如此一来,极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知识点脱节等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使得教学的质量偏低。因此,教师可采用片段式解析法来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疑问。在讲解章节重要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将知识点分点或者是分块进行讲解,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其进行归纳以及比较,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吸收知识的速度以及吸收的量。例如,在学习到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采用举例子的方式,设计片段解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方程。数学教师可提问,小明和小同各有一个苹果,想要将两个的苹果加起来,这个式子该怎么列?学生很容易回答“1+1=2”。教师可再提问,小同有一个苹果,小同的苹果和小明的苹果加起来有两个,那么想要知道小明有多少个苹果,这个式子该怎么列?学生回答,将小明的苹果设为X,式子就可以列为X+1=2。这时候,很多学生都觉得这么简单的答案为什么还要列这样的式子。数学教师可以这样回答,相对而言,简单的数据可以通过推算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一旦遇到复杂的数据,还是需要列出方程式才能够进行解答。如此一来,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3导向性片段,注重学法指导

虽然学生自主学习占据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的指引也起到相对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正确并且有效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有效、适用并且具有导向性的片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推理以及逆推理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自如地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在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时,数学教师需要注意不能够出现引导力不强、无吸引力的情况。例如,在学到“轴对称”之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导向性片段教学,让学生学会自行设计轴对称图形。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之后,选出每个图形的轴对称图,让学生对轴对称图的特点进行思考,自行考虑清楚为什么该图形会是轴对称图。在学生能够快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后,教师可让学生在教师中寻找轴对称物体,从而提升学生该轴对称的敏感度,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4实践性片段,注重应用的提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及主动性。由此可知在课堂中,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利用实践性片段教学的方法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需要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学习到的“勾股定理”,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ΔABC,其中已经知晓两条边长,分为为4和6,需要将第三条边长求出。这个题目相对简单,但是较多同学会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很容易得出错误的解答。数学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了解哪一条边为斜边,该三角形为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在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够进行解答。此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题目。

5小结

综上所述,片段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该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会抓住重点,并且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钱忠敬.片断式课例探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尝试[J].文理导航,2015,(02):30.

[2]黄芳.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片段初探[J].新课程,2015,(11):32.

[3]曾宁.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58.

作者:李定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七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根据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及应用能力为理念。而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其独到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作用尤显举足轻重。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探究

随着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深入,初中教学成为当下全日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初中学生尚处心理与生理发育期,具有学习自主能力差,素质应用能力亟待成长的特点,尤以初中数学教育表现最为明显。

一、初中数学教育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的现状及意义

相对而言,国内初中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表现十分脆弱。通过有关应用能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下初中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数学类应用问题的应有认识;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式与方法策略;数学类应用意识淡薄;存在着认知性障碍与非认知性障碍;没有元的认知体验与观念意识;对数学思想与方式、方法重视不够,掌握不理想。就理论而言,数学能力结构的构建,在于适应并服从社会对与人才需求的中心目的下,作为一种主要途径用以指导数学教育实践,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能力作为数学能力主要建构成因。原因有三:一是作为素质教育主要渠道,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作用至关重要,其独到的逻辑思维启动方式成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全面予以落实;二是初中学生正处综合能力及智力品质形成期,且处具体运演向形式运演过渡期,具备吸收力强、可塑性强的鲜明特点。因此,数学教育要抢占先机,充分把控初中学生这一特征,在初中人生启蒙阶段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三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属高层次的能力,要使初中学生形成这两种能力相对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更需遵循客观规律进行实地实际办学,遵循学生认知发展与能力发展规律致力于两个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初中数学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采用教育心理实践方法,探讨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力。

二、初中数学教育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实践的基本路径

对于相关实践的组织与管理,要以统一要求落实实践研究。每项实践研究均从提出问题、理论综述、研究办法、实践结果分析等方面予以综合分析和研究。重手抓好“实践因子”,有效地实施于课堂教学,为实践的成功进行保驾护航。尤其在运用数学思想、逻辑方法培养初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应突出如下基本路径:一是备课时,执教者要备好“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以及“问题解决预案”。对每学期、每单元直至每课时所渗透的具体数学思想与逻辑思维方法,要预先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尤其注意要按“好”的问题思路标准设计或精选相关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的将其实施在具体课堂教学当中。二是传授新课时,执教者要尽量以“组织者”的身份做好知识的先行与先导,于有意义的逻辑启发中为学生学习出陈纳新,扫清认知障碍并诱导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此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具体可概括如下:“组织者”筹谋、情景设计、问题分析呈现、逻辑概括演绎、猜想鼓励鞭策、解题思路总结归纳、延伸与拓广疏引教导。链状环环相扣中共同构建有机的整体,并分段落实启发性的问题预案。三是复习课堂上,执教者要注意汇总与归纳,诱导学生捕捉所学数学知识间的关联点,并在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并渗透出数学结构、函数法与类分法等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予以系统整理,构建起层次分明的认知结构。

于言传身教中引领学生经过分析归纳进一步得出具体的解题办法与技能。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相关实际生活中名词与术语。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分析2至3道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以现身说法深刻体验实际问题。四是例题讲解中,尤其是实际问题讲解过程当中,执教者要充分运用由“问题表征”做出“拟定计划”直至完成“实现计划”、最后由“回顾评价”实现“引申推广”模式化应用教学。在此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由“问题表征”最终到“引申推广”,各个环节都应以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作为指导,经过科学的把握系统教导、点拨学生,使其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五是对于作业,要求学生做出挥每道作业题的成效。对每一道作业题,均要求学生反复思考解题思路,更要求其尝试多种解题思路,去尝试变式与推广。而在做出几道题之后,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做出系统的概括与总结归纳,层次分明的展示出整个思维过程,及时做好反馈。同时让学生自编相关实际问题作为学生作业另外相加的实践因子,通过学生实际解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也可由执教者补充寓意深刻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思考与练习的机会,敦促其领悟出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全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育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实践探究

让学生领会、认知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可谓五花八门、变数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谓“宗”即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更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关键途径。尽管实践活动自变量难以苟同,实践因子也不尽相同,但基于指导思想一致性效果殊途同归。

一是每个学生个体均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的潜能。通过调查与实践表明,初中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力并非正态分布,并不是部分学生独有这两种能力,而其余学生完全缺失,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程度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潜能。由此可见,数学教育一个中心目的在于进一步挖掘这些学生应用潜能,集思广益创设教学条件,确保学生潜能得以有效培养和充分挖掘发挥。

二是数学合理的认知结构是打造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力必要的前提。实践表明,尽管一些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成绩突出,能力实践成绩却出人意料,实践后的能力进步也不尽人意。而部分学生不仅在数学认知上成绩突出,并且能力实践成绩也令人欣慰,经过一轮实践后,能力进步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认知成绩更有质的提高。笔者通过走访获知,以上结果与学生是否改进原有学习方式方法,能否脚踏实地参与实践密切相关。相对初中生而言,有学习毅力,勤做习题,转录式学习数学知识,通常情况下能够取得不错的数学认知成绩,而能否发展高层次的数学能力却定数未知。而经常“条理”已学知识,注重“反思”自己的学习,注重“回顾”解题思路的学生,通常能构建数学合理的认知结构,不但数学认知成绩突出,而且实践能力进步明显。

三是数学合理的认知结构是打造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力必要的基础。但数学知识并不是形成两种能力的充分条件。唯有数学认知结构趋于合理,不唯书、不盲从,不墨守成规,数学知识才能全面促进两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一味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全盘转录式地学习则于事无补,难以实现两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执教者要培养初中生运用数学知识实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而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科学导学,科学地传授学有效的数学认知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是科学排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力的众多影响因素。培养学生两个能力离不开对问题的解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通过主因素分析法系统分析出了五项因素(模式识别、元认知开发、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调动非智力因素、克服心理障碍)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实践,均收到较为理想的实践成效。即便实验自变量不同,但因变量均有所影响。由此说明影响学生两个能力的因素众多,而在实际教学当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突出任一因素,均能促使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进步。

五是科学导学与有效组织活动是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条件。建构学说阐明,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执教者所做的只是信息的传递,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性的建构,学习才变得有意义。尤其相对高层次数学问题的解决,更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师生共同归纳等“导学”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并系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能力心理学阐明,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在教学实践中,执教者创设某些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心智活动,让受教者充分体会数学思想与逻辑方法之奥妙,以此应对实际问题的千变万化。

参考文献:

[1]蒋大周.初中数学应用能力初探[J].无锡中学数学,2012,(10).

[2]刘守义.初中数学的潜移默化[J].数理化学习,2013,(11)

作者:刘晶 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