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听力损伤飞机制造业论文

听力损伤飞机制造业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某飞机制造厂试飞、铆工2个工种在岗接触噪声作业工人792名进行调查,其中试飞269名,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89±10.10)岁,接噪工龄1~40年,平均工龄(18.58±11.32)年;铆工523(男性466名,女性57名),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86±9.46)岁,接噪工龄1~41年,平均工龄(15.37±10.09)年。排除标准:除噪声以外同时接触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的工人;有耳病史、药物致聋史、鼓膜穿孔等既往病史及入该公司前有噪声接触者。并且要求受检者检查前脱离噪声环境至少12h。

1.2方法

1.2.1一般情况调查

以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以下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接噪工龄、婚姻状况、既往史、家族史、现病史及工人的自觉症状。

1.2.2听力测定

根据GBZ/T188-2007《噪声作业体检规范》,采用丹麦产IteraⅡ听力计,在本底值噪声小于30dB(A)的隔音室,经专业技术人员测定,分别作左、右耳500~6000Hz六频段听阈测试。

1.2.3作业环境监测

依据GBZ/T189.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使用HS628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HS6020型声校准器经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环境的噪声进行测定。

1.2.4评定标准

根据我国GBZ49-2007《职业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要求,对纯音听力检查结果进行年龄、性别修正后,按照公式分别计算左右耳平均听阈:以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大于25dB为语频听力损伤(500Hz、1000Hz、2000Hz为语频段);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大于40dB为高频听力受损(3000Hz、4000Hz、6000Hz为高频段)。听力受损指语频听力或(和)高频听力受损。

1.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率比较用χ2检验,多组率比较用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作业环境监测

依据GBZ1-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作业场所中工人工作地点噪声的卫生限值为85dB(A),结果显示:监测车间的噪声强度均已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频谱分析结果显示:监测车间噪声属高频噪声。

2.2听力测定结果

2.2.1不同工种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

试飞、铆工2个车间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4.5%、34.2%,经卡方检验不同工种间听力损伤有统计学意义(χ2=7.8,P<0.05),试飞车间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0.4%,高频为21.6%,而铆工车间检出率分别为18.2%、40.0%,检出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P<0.05,χ2=7.9,P<0.05);试飞车间和铆工车间高频损伤检出率均高于语频损伤检出率,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试飞=12.5,P<0.05;χ2铆工=23.2,P<0.05)。

2.2.2性别与听力损伤关系

试飞车间无女性,因此仅对铆工的性别与听力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语频听力、高频听力及听力受损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但经卡方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3不同工种同一工龄段听力损伤检出率比较

工龄1~10年组试飞、铆工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3.6%、14.3%,铆工组高于试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P>0.05),工龄11~20年组和工龄>20年组铆工组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高于试飞组,且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P<0.05;χ2=13.3,P<0.05)。

2.2.4同一工种不同工龄的听力损伤检出

率比较试飞、铆工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飞组:χ2趋势=8.1,P<0.05;铆工组:χ2趋势=66.0,P<0.05)。1~10年组与11~20年组间听力损伤检出率变化幅度较11~20年组与>20年组间大,铆工组更为明显。

2.2.5同一工种不同年龄段听力损伤检出率比较

试飞、铆工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飞组:χ2趋势=9.4,P<0.05;铆工组:χ2趋势=93.0,P<0.05)。除(20~)岁年龄组外,各年龄段听力损伤检出率铆工组均高于试飞组,且在(50~)岁组听力损伤检出率相差较大。

3讨论

噪声对接触工人可引起多系统和多功能的损伤,最常见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的损害。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主要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的时间、噪声的频谱特性、个体敏感等因素有关。本次对该大型飞机制造厂试飞及铆工2个工种的作业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个工种作业环境均以高频噪声为主,噪声强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5dB)(A),工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作业,其听力系统难免会出现较明显损伤。噪声性听力损伤是噪声作业人员得出主要职业病。本研究显示,该飞机制造业铆工组听力损伤检出率高于试飞组(P<0.05),这与铆工组噪声强度大有关。试飞组和铆工组听力损伤均以高频听力为主,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噪声对听力损伤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伏代刚等报告一致。由于铆工组噪声强度较大,因此在不同工龄组间其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高于试飞组,且在11~20年组及>20年组听力损伤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试飞组及铆工组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文献报道噪声对听力损伤患病率有随着工人年龄和工龄增长而增加趋势,调查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研究还显示2工种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噪声性耳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加强单位、组织对噪声聋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意识,提高耳塞、耳罩、护耳器的使用率,以增强防护效果。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有听力损伤者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引起听力下降的工人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对于拟从事噪声作业的人员,一定要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作者:高建美张显燕唐成志龙云芳杨跃林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