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听力实训总结

听力实训总结

听力实训总结

听力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沟通课程;能力训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50-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将“职业沟通能力”作为六种职业核心能力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也将“与人交流能力”作为七种职业核心能力之一。

在高职教育理念改革和学生素质培养的双重需求下,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沟通课程。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沟通课程虽然在教学上引入了互动、小组学习、实践练习等理念,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得到一定练习,但还是以班级授课为主,覆盖面较窄,每次课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锻炼。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借鉴专业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沟通课程能力训练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能力训练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职场中的沟通和交际能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即使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理论,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知如何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就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而能力训练教学模式是借鉴国内外其他高职院校经验,采取小班教学,突出沟通能力训练,通过创设典型职场沟通情境,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处理各种职业沟通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接轨用人单位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职场上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课堂实践练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上,沟通课以课堂活动与练习为主,通过教师创设较为常见的职场沟通情境,或者具有启发性的沟通团队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分享等方法完成任务和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来发挥学生潜能,主动汲取书本和他人经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提升人际沟通能力,为将来持续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以小班训练课为形式,扩大能力训练覆盖面。沟通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但是以前囿于各种客观条件,难以实现全面的能力训练。实践能力训练教学模式以小班训练课为形式,一个教学班大约15~20人,4~5人一组,较为全面地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面,以及能力训练的覆盖面。比如,原来的演讲练习、面试练习、团队活动等,在9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每班最多只能有二分之一的人参加,其他同学只能作为旁观者,而小班训练课的形式,则能够让每个学生得到指导和训练,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评析和改进。

二、沟通课程能力训练教学模式课堂结构

1.组织形式。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经验,采用活动课授课的形式,每班人数15~20人,让每一位参加学习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指导。如果条件允许可配备专门的教学场地,除了投影仪、电脑、音响外,还配备摄像机、照相机、活动课桌椅、活动道具等训练课必需的设备,为能力训练课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2.教学步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沟通课在课程实施上尽量贴合职业场合工作情境,按照能力训练课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每个任务大体按照六个教学步骤来设计,即:案例、活动引入―学生讨论学习―教师提炼总结―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学生点评―考核评分。第一步:案例、活动引入,即运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堂活动等方式创设与任务有关的真实工作情境,学生通过案例和活动了解该任务在工作场合中的重要性,对该技能的运用形成感性认识。第二步:学生讨论学习。学生结合案例和活动,对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案例和活动背后的理论原理。第三步:教师提炼总结。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比较零散的理论进行系统化和条理化,提炼综合有效沟通的理论,深化学生对有效沟通的认识。第四步: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创设与任务相关的情境,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将理论原则应用于真实工作和生活情境中。第五步:教师学生点评。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实践练习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第六步:考核评分。对学生的实践练习情况给出评分。评分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构成。

总之,职业沟通课程实施方案,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学生在做中学会了方法,又通过理论、方法的提炼进一步指导训练,从而培养沟通能力、提高沟通水平。

三、沟通课程能力训练教学模式实践

下面以“倾听”任务为例来介绍能力训练课的实践情况。

第一步案例、活动引入:在“倾听”任务中,我们通过课堂活动“传话与倾听”来创设倾听情境,让学生对倾听的重要性和难度形成感性认识。传话与倾听活动的具体活动步骤是:请出五位同学担任倾听者,其中四位先离开教室,剩下的同学留在教室里进行观察,记录有效的和无效的倾听行为(即复述、眼神交流、插话等)。老师告诉第一个志愿者一小段故事或给他读一段文章。另一个志愿者B回到房间里,A把故事重复给B听,这样两者就进行了一次对话。然后C进来,B再把故事讲给C听。这样传话直到5个人传完一遍。由E把自己听到的故事写到黑板上。志愿者们比较自己的记录,会发现前后两个故事版本相差甚大。

第二步学生讨论学习:在“倾听”课中,“传话与倾听”活动完成后,教师提出三个讨论问题:故事还保留了多少本来面目?为了听清内容,倾听者都采用了哪些主动倾听的技巧?还有哪些有助于信息记忆的技巧没有用到?请举例说明。学生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有效倾听的基本技巧。

第三步是教师提炼总结:在“倾听”课中,教师将学生讨论分析总结的结果提炼为四点:专注、跟随、捕捉要点和积极反馈,并指出本次能力训练的重难点是倾听的反馈技巧。

第四步是学生实践练习:“倾听”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四个倾听情境,一个小组一个倾听情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有效倾听的技巧,在训练中提高倾听水平。练习如下:

a.讲话者:我已经厌烦了,他们总是说让我对自己的工作自己做主,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管得死死的。

倾听者:

考核要点是倾听中换位思考的反馈方法。

b.讲话者:我要和王笑一起合作完成这个项目,他的技术水平很高,可是与他合作并不容易。

倾听者:

考核要点是倾听中复述的反馈方法。

c.讲话者:我觉得我们团队效率存在问题,很少有人能出席所有的会议,能完成自己的行动任务的人就更少了,我们似乎难以有所作为。

倾听者:

考核要点是倾听中总结的反馈方法。

d.讲话者:那天,我听说我们的一个大客户把业务投到其他公司去了。

倾听者:开放式提问:

选项式提问:

考核要点是倾听中提问的反馈方法。

第五步是教师学生点评。学生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呈现小组讨论后的答案,其他小组和教师根据考核要点进行补充和点评。

第六步是考核评分。对学生的实践练习情况给出评分,评分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分构成,学生互评是指小组对其他小组的任务完成质量给出评价和分数,教师评分是指由教师对每一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评价和分数。评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对知识的应用。

四、沟通课能力训练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1.优良的师资队伍。在能力训练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调动气氛、创设情境、点评总结,要注意到学生训练时的各种细节,给出恰当的指导和点评,指引学生通过活动和练习内化理论知识,提升能力。这要求能力训练课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培训,比如向知名企业培训师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下到企业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增加社会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2.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力训练课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案例、练习和课堂活动作为支撑,课程开发者需要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以供任课教师选用。同时建立学习网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使用。

3.专业的教学场地。能力训练课最好有专门的教学环境以实现实践练习的要求。教学场地要能够营造沟通氛围,提供实践练习道具,方便学生开展练习,这需要对教学场地的桌椅、道具、环境布置、教学设备提出更高要求。

五、沟通课能力训练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作者在学院能力训练课试点结束后进行了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课程效果调查采取了问卷的方式,包括教学设计、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1.教学设计。问卷设计了一道主观题“请分别写出3个你印象深刻的任务或活动”来调查学生对内容设计的看法。此题共回收89个有效回答,其中,有66人选择了面试,占有效回答的74%;有60人选择了演讲,占有效回答的67%,往下依次是劝说、倾听、交谈、策划案展示、团队沟通和沟通媒介、讨论、冲突处理和肢体语言。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基本都有提及,说明课程的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学生实际需要,能够给他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问卷调查了学生希望在教学设计上增加或减少的课时,有72名同学表示课时安排比较合理,占总人数的63.4%。在提出意见的45名同学中,有40名提出要更进一步增加实践练习和课堂活动,占总人数的89%,说明通过活动课来进行能力训练的教学设计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在以后的课程完善过程中会进一步改进。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课堂活动,占总人数的74%,其次是案例分析,占总人数的61%,喜欢分享交流和实践练习的学生也都超过了50%。说明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

2.学习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75%的学生希望能够多参加实践练习,积累经验。65%的学生希望多参加课堂活动,与同学教师交流。同时,也有39%的学生希望能够在沟通课上掌握一定的沟通理论知识。从这点来看,在照顾学生实践训练需求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到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要,可以通过更为生动的方式将理论内容贯穿于课堂活动和实践练习中去。

3.教学效果。调查学生对职业沟通课程的喜欢程度,有118名学生选择了“喜欢”和“较喜欢”,占总人数的96%,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调查学生认为职业沟通课程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是否有帮助,有63名学生选择了“帮助很大”,占总人数的51%,有59名学生选择了“有帮助”,占总人数的41%。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选“非常活跃”和“比较活跃”的共有114人,占总人数的93%。学生还在调查问卷中写到:职业沟通课程让他们锻炼了胆量,学习了表达技巧,知道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各种沟通,提前了解了职业沟通情境。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职业沟通课程教学取得了学生的认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取得了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听力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学习策略 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32-02

目前,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英语听力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尤以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更为明显。结合当前教育环境,任课教师在高中英语实践教学中需依据现代化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用适当的听力训练策略,使学生在完成听力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听力学习策略并能熟练使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 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槔,收集并整理了多项教学研究资料以及相关的文献报道,深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听力学习策略在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听力学习策略的分类及训练模式

一般来讲,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可从整体上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活动;认知策略是指笔记、听力推理等与学生听力理解活动密切相关的训练策略;而情感策略所涵盖的内容则较多,主要包括请求再次重复或澄清、自说自话缓解压力等。在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需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听力学习训练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模式主要包括:①引导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围绕“听力理解过程”进行小组讨论,以增强其对听力过程以及合理运用听力训练策略的认识与了解;②由教师选择适当的英语听力材料,采用口头语言汇报的形式模拟英语听力过程与听力训练思维、策略的使用过程,教授学生何时运用以及如何运用听力学习策略,增强其对听力学习训练策略的认知;③指导学生结合课堂定的听力任务,多加练习,以便其能够快速掌握听力学习策略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要求其对自身训练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循序渐进,使其能够自主地掌握和运用恰当的听力训练策略;④扩展训练:教师可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听力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分组练习和讨论具体的听力训练策略,以巩固学生的学习策略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与听力训练的效果。

二、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听力教学前的学习策略训练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听力教学开始前,教师需先让班级学生了解和明确听力学习的目的,是要掌握听力文章主旨、识别讨论话题还是文章作者表达自身的态度等,之后以此为基础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听力学习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在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听力学习策略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计划”与“联想或预测”。其中,“计划”即为学生需清楚自己听力学习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听第一遍时需领会文章大意,听第二遍时需听清或抓住重点信息;同时,“计划”除了明确学习目的以外,还包括学生在听力学习时需认真思考并选用适当的训练策略以辅助学习,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对于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这节课来讲,教师在听力教学前可采用“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出与复活节相关的背景材料,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预测接下来即将要听到的听力材料内容,该部分即为“联想或预测”,以帮助学生做好听力学习准备,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效率。

(二)听力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

对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来讲,听力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训练是重中之重,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故现阶段,教师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需依据听力材料,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进展及其学习需求,设计与其听力训练和理解活动相符的教学策略,以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即在英语听力过程中不断检查和回忆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及时调整课前预测和联想,并不断修正判定结果,依据既定的听力任务合理运用相关学习策略,以达到理解听力内容的目的。针对本文所提到的教学案例,教师可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采用“选择性注意”、“意向”以及“笔记”三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参与听力教学,以增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具体可表现在:①选择性注意:学生在听第一遍英语听力时,需对听力材料进行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大意,将学习重点与注意力集中在文章内容、思想以及关键词上,以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听力信息与分析冗余意识,突破听力教学重难点。②意向:学生在听第二遍时无须完全听懂听力材料中的每个句子或词汇,而是要有所侧重,准确抓住听力材料中的重要事实、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特定细节等,以增强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③笔记:引导学生在听听力时及时对所听到的内容或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归纳,以便后期回忆学习。

(三)听力教学后的学习策略训练

教师要想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听力学习策略训练,除了教学前期与教学中的策略训练,还需加强学生在听力教学后的学习策略训练,以增强听力教学的有效性与完整性,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教师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后所实施的训练策略主要有两种:“评价”与“总结”,即教师在听力教学后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学习评价表”,引导学生对自身听力材料理解情况、学习策略应用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使其在掌握自己学习进程的同时,及时修正和改进不足之处。将其应用于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这节课的听力教学中,具体可表现如下:①听力教学后,要求学生整理和回顾自己所记下的笔记并补充缺失信息,鼓励其重新写下听力材料;②将班级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围绕听力材料主题进行课堂讨论;③指导学生在课下时间多搜集和查阅与“复活节”相关的材料内容,增长见闻;④鼓励学生写下学习日志,日志内容可包括:听力理解程度、学习进步、听力学习策略、关键词等,以增强学生对听力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中听力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高中听力实践教学中的前期、教学活动中以及教学后均需重视并加强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训练,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 悦.高中生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及启示[J].高考:综合版,2014(9)

[2]吕 豫.浅谈普通高中英语听力的学习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4(14)

[3]冷 岩.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

[4]赵丽茹.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14(6)

听力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语境 “语义辨识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00-02

一、间接言语行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

关于言语行为的理论主要源自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里面。他所提出的言外行为是人们通过话语所实施的行为或所做的事情,如发出邀请、做出道歉等。(Austine,1962)在奥斯汀的基础上,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塞尔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言语行为。(何兆熊,2000)塞尔认为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Searle,1979)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借助言语来传达其意图以实现其意图的行为。(王晓萍,2009)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难点。在听力教学中,往往向学生介绍一些“答题技巧”“猜题技巧”,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区有很多,例如:

拘泥于字面理解。有时候说话人讲话的真正含义并非他所说的话的字面含义,而是通过反讽语气表达完全相反的含义。如果听话人认为说话人讲话的真实含义等于字面含义,那么就造成了对说话人真实意图的误解。听话人是否能够辨认得出说话人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言外之意”,也就体现出了听话人是否具有语言交际能力。

过分强调“关键句”。由于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当中的正确选项往往与对话内容当中的某一句密切相关,教师往往将这一句称为“关键句”,使得学生认为能否正确解题取决于能否抓住关键句并正确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断章取义,对会话内容的片面理解。

二、关于“语义辨识训练法”

笔者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听力训练法,称之为“语义辨识训练法”。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辨认语境

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大体可分为大语境、中语境、小语境三类。大语境——背景语境(setting)由言语交际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交际双方的个人历史、文化背景所构成,是内隐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当适时地介绍有关英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并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训练学生使用这些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

中语境即情境语境(situation),它由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时空状况和具体的情境事件以及交际双方现实心理状态与彼此间的关系所构成,属于外显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认清情境语境才能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

小语境即上下文语境(context),就是具体的语境,即狭义的语境。在指导学生的听力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听好全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

(二)分析语境

在听力训练中,所有对话都同时存在于大、中、小三种语境当中,但三种语境对于说话人语义理解的重要性往往不同。例如:

W:When will you meet professor Wang?

M:On Thanks-giving Day.

Q:When will the man meet Professor Wang?

A.Monday B.Tuesday C.Wednesday D.Thursday

在这段对话中大语境所起的作用就远大于中语境和小语境的作用,有一般英美文化知识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辨认分析大语境来顺利选出正确答案。

(三)翻译语境

翻译语境也就是理解、领会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是辨识语义的最后一步,只有在正确辨识、分析语境的基础上才可能最终准确翻译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三、实验

(一)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研究,结合多年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笔者首次提出了“语义辨识训练法”,并拟使用实验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证实该训练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实验假设H1:自变量语义辨识训练法对因变量学生听力成绩有显著性意义。补充性假设H0:自变量“语义辨识训练法”对因变量学生听力成绩没有显著性意义。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信学院2010级、2007级电信和电力专业的120名大学生。他们均为学习英语6-9年的汉语母语者,年龄从19-2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0.25岁。该试验未对男女比例进行控制。根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并用随机化方法分配每组被试接受一种处理。

2.实验程序。笔者在实验班内进行结合“语义辨识训练法”的听力教学,在对照班内进行不结合“语义辨识训练法”的普通听力教学。一个月后对两组被试进行听力测试,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表1 (成绩)Descriptive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 Min

imum Max

imum Between-

Component

Variance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1.00 60 72.90 9.124 1.178 70.54 75.26 58 91

2.00 60 76.27 9.533 1.231 73.80 78.73 51 96

Total 120 74.58 9.444 .862 72.88 76.29 51 96

Model Fixed

Effects 9.331 .852 72.90 76.27

Random

Effects 1.683 53.19 95.97 4.216

表1为描述统计量,给出了教学方案1组和2组的样本含量均为60,样本总量为120,两组成绩的平均数分别为72.90和76.27,标准差分别为9.124和9.533,标准误分别为1.178和1.231,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70.54~75.26和73.80~78.73、最小值分别为58、51和最大值分别为91和96。

表2 (成绩)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

Levene Statistic df1 df2 Sig.

.750 4 10 .580

表2为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从显著性慨率看,p>0.05,说明各组的方差在a=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次性。

表3 (成绩)ANOVA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Combined) 340.033 4 340.033 9.125 .002

Linear Term Contrast 340.033 4 340.033 9.125 .002

Within Groups 10273.133 10 87.060

Total 10613.167 14

表3为方差分析表:组间离差平方和340.033;组内离差平方和10273.133;总离差平方和1.613.167。组间自由度为4,组内自由度为10;总自由度为14。组间均方为340.033,组内均方为87.060。F值9.125。F值对应的概率值为0.002,针对假设H0:组间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即两种教学方案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方差分析表输出的p值为0.002可以看出,无论临界值取0.05,还是取0.01,p值均小于临界值。因此否定Ho假设,教学方案对听力成绩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是听力成绩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案时有明显的不同。根据该结论选择教学方案,犯错误的概率几乎为0.008。

四、结论

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也就是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比理解言内之意(字面含义)更为重要。这是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当中的创新应用,旧理论与新目标的结合尚未完全契合,仍需结合教学方法的实践和验证继续修改和推进。实验证明通过研究得出的“语义辨识训练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当中具有实效性。在该试验中,实验班和对比班被试学生的成绩呈现显著差异,证明“语义辨识训练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并在适当条件下试行小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Autine 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2]Searle.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 University.

听力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耳聋;康复;对策

老龄民生问题是全世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20世纪的后半叶,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了20年,再过30年,发达国家1/3的人口超过60岁。到21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达到1139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43%;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大体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并且老年人中的高龄者人数增长更快。同时老年耳聋患者也不断增加,大约31%的65岁老人存在听力障碍。但目前我国听力康复的普及程度较差,老年人听力康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将本院1995年8月到2008年10月的681例60岁以上老年耳聋患者验配助听器后康复训练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81例为感应神经性聋,男431例,女250例,平均年龄70.5岁,最小60岁,最大94岁,无智力障碍,其中中度听力障碍240例,中重度听力障碍373例,重度听力障碍68例(按WHO《障碍、残废的国际分类》一书中的听力障碍分级标准)。

1.2方法:对验配一年以上的老年耳聋患者进行听力康复训练情况问卷调查;主要包括①配戴助听器后是否参加过听力康复训练,如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听觉视觉训练,聆听和交流的技巧与策略。②是否进行APHAB(The 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助听器效果缩略简表调查或其他问卷调查。③是否参加过助听器使用技巧及保养知识的培训。④是否开展配戴助听器老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2结果

被调查的681例患者均未进行以上康复训练。

3讨论

加强对老年听力康复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改变目前大多数助听器经销商和医院只验配或销售助听器而不进行听力康复训练的现状。验配助听器只是听力康复的开始,而不是终结。老年耳聋患者常出现在噪声环境下听说能力明显下降,双耳声定位和从噪声中分辨声音的能力降低,减少了对声信号的处理过程。

重振现象,语言听力减退比纯音听力减退明显,有“音素退化”(phonetic regression)现象。最大言语识别(PBmax)比中青年低。结合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特殊性,制定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充分发挥助听器的作用,更好地改善老年耳聋患者的言语听力,提高生活质量。

3.1计划的制定

3.1.1教育的对象:所有60岁以上的耳聋患者。

3.1.2教育的内容:耳聋的本质,常用的听力测试方法,助听器的进展。听力康复包括视觉训练(visual training),听觉训练(auditory training),讲话感知训练(speech perception training),听觉视觉训练(auditory-visual training),聆听和交流的技巧与策略。如何运用助听器及助听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使用技巧。处理因听力减退而产生的心理、社会问题。

3.1.3教育的方法:大众媒介、互联网、学习班、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建立多样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评价。即是否容易接受,方法是否简单,是否适合老人的特点,效率与效果如何,是否经济。其中计算机化康复训练能将大量的听力康复训练文本,声音资源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听力损失及训练水平建立一套完整的听力康复训练系统。使大量的康复训练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提高训练水平,大大简化听力康复训练工作。

3.1.4队伍建设: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充分认识老年听力康复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自己的职责,培训传播技能(如何与老年耳聋者进行交谈),工作能力和技巧,反馈信息的收集。教育时间安排对于教育活动能否成功非常关键,分析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进行哪一项活动。

3.2计划的实施:建立执行计划的程序,时间进程和组织协调,质量控制,反馈信息系统。按以上的程序实施康复计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康复计划。其中组织协调和质量控制是资料科学性和可靠性的保障。

3.3效果评价:主要对计划实施各种康复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达到的程度,资源消费状况及时间安排是否适合。对助听器的使用情况分别进行近期、中期、远期影响的评价,可利用计算机听力康复评价系统进行效果评价。

总之,老年听力康复训练是需要社会关怀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各级残联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协调,耳鼻喉科医师、听力学家、言语病理学家及心理学家等指导和协助,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大学、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改变目前我国老年听力康复训练的现状,为老年耳聋患者提供更好的听力康复条件,使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听力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力 教学方法

听力是外语学习的五个技能之一,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现状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的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它能力。因此,对中学英语听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障碍,决定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听力教学中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因素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如何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实践对策。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突击性训练,而忽视秩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很多老师在英语教学中都没有根据秩序渐进的科学原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日积月累地训练学生的听力,而是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对英语听力进行强化训练。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不管学生能否消化,硬往学生耳里灌。

2.只注重训练次数,而忽视事半功倍的训练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就用这样或那样的听力材料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操练。没有目的,没有针对性,只注重训练的量,而没有考虑到训练方法。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大大挫伤学生练习听力的积极性。

3.只注重训练想要的结果,而忽视必要的训练过程。有的老师在训练听力的时候,让学生先把课文或其它的语音材料反复地熟读,甚至叫学生先背下来,有的把一个句子拆得七零八落,一个词反复播放让学生听。其实这样做忽视了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理解,大大降低了听力的难度和效果。

二、影响学生听力的几个因素

1.语音及基础知识障碍。听力是听和理解的结合。由于学生在初学阶段没有很好地掌握正确发音,缺乏一定的词汇量,辨别语法结构的能力较弱,感到听懂听力材料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对基础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够准确,影响到听力理解水平和反应速度。因此,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的语音和基本语法就成了做好听力理解题的关键。

2.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也会给听力带来困难。英语学习应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文化、风俗及语言文学知识。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和语言习惯与中国相差很远。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知识结构,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知识结构。要注意非语言性知识对听力理解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免由于知识面不够宽广而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

3.心理因素的障碍。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学生在心理上都害怕听力测试,紧张、焦虑的心理伴随着整个听力测试过程。当处在焦虑紧张的情形下时,听力理解水平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提高初中英语听力的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初中英语教师应着力在“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上下功夫,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畏难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但不能畏惧,对于较难的听力材料,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是可以征服的。要时时激励学生,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教师应努力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方法、好方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水平非常重要。

2.重视语音和基础知识教学。首先要过好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这是听力理解的基础也是关键。比如对于单词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根据读音记忆法,达到“听其音而知其形,观其形而识其音”。另外,还可以采用联想记忆、对比记忆和词根记忆法,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