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之一。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发展的本质要求,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机构成。导师作为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的第一负责人和执行者,是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导师视角梳理了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职业道德教育内涵,同时对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进行了探索,为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职业道德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生导师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而“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之一。职业道德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发展的本质要求,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机构成。但是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还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生教育处在我国国民教育的金字塔顶端,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军。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往往只注重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学术性和特定职业指向性的统一使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职业道德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明确的特定职业指向性,表现为职业性和与学术性两者的统一。道德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不仅是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从业者,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技术对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们自己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更是整个从业者群体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代表。综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从业者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了从业者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总体上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攻读研究生阶段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学习,走上专业岗位后,大多能够坚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但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基本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少研究生在校期间仅将精力用于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水平提升,对职业道德规范认识模糊,不够深刻,而这种理论上的模糊必将引发实际工作的不良效果。其次,不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会存在功利心,以高薪、高福利、知名企业等作为择业标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国家和行业的需求;此外,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缺失,工作中谋取灰色收入,科研中弄虚作假,看重个人得失而忽略整体利益等现象较为常见。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仍需进一步提升[1]。

三导师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及探索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意见中指出,研究生导师则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和关键力量,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与使命。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环境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由于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该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导师作为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的第一负责人和执行者,与研究生的联系较多,便于在科学研究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师引导是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尊重自然,和谐发展

“十三五”规划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重点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使得研究生自发形成敬畏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价值观,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2]。导师应在教学及指导课题的过程中贯穿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生态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科学观。

(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是当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与大胆探索、追求创新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尽管多年来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工匠精神仍然历久弥坚。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中国制造不仅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更需要重视和追求服务质量的大国工匠[3]。新时代的竞争愈加激烈,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结合十分必要,这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又要加强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匠人”意识[4]。导师应作为研究生的模范和榜样,在科学研究中传递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求学态度,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追求极致的奋斗意识。

(三)诚实守信,严守规范

诚实守信、严守规范不仅是治学之道,更是做人之道,对研究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但有利于其学术道德的培养,更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打下了坚定基础。在校期间,应着力进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社会环境的不正之风难免影响研究生的心态和方向,部分学生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伪造数据,抄袭他人成果,这些学术不端的行为严重亵渎了崇高和神圣的学术研究。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能重科研而轻德育,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监管体系,做到有章可依。多方形成合力,协同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5]。导师是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的直接指导者和监督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在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严守学术规范;其次要向学生传递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正反典型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作风。

(四)团结协作,奉献社会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也是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的智慧完成。而奉献社会就是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和酬劳,愿意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6]。导师在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应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和奉献不光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舍生取义,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同样也是团结和奉献的体现。

(五)价值传播,坚守底线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而当下“普遍道德困境”现象令人忧虑。面对喧哗和浮躁,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摇篮的研究生,尤其是环境问题频发的环境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勇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不能一味的随波逐流,媚俗迎合,而应敢于担当,敢于发声,做有态度、负责任的新时代主流文化的传播者[7]。而导师更应以身作则,坚守社会责任,坚守职业操守,坚守道德底线,为学生做好学习的标尺。此外,新时代下导师在价值引领的过程中应该用好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传播正确理念和价值。四结语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祖国的绿水青山输送了生生不息的血液。研究生导师的正确引导和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了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专业人才素质。新时代下研究生导师应当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为祖国的新鲜血液提供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彭涛,唐德先,董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60-64.

[2]张云飞.生态理性: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1):88-92.

[3]晏涛.论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8,29(02):58-61.

[4]吴江,张禛,程志海,等.贯穿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3-4.

[5]徐英华.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7):86-87.

[6]李艳霞.船舶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02):90-92.

[7]赵烨婷.自媒体在舆论格局转变下应坚守的道德底线[J].科技传播,2018,10(20):22-23.

作者:王瑞雪 张承龙 赵静 马恩 白建峰 王景伟 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