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艺术培训

环境艺术培训范文精选

环境艺术培训

环境艺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特色;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因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环境艺术设计这一行业。由于市场对这方面人才需求量的加大,作为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责任的高校,所以也使得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契机。当前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的时间并没有太长,但是为了能够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解决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面临的障碍和瓶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搭建出一个能够突显地方特色为导向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平台。从而增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丰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教课模式。鉴于此,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彰显地方特色的意义,以及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突出其地方特色的策略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由于教授的内容陈旧,导致和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并不匹配;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重点都过于偏重理论的学习而导致他们忽视了实践的运用,此外由于这个专业的生源大多数只是普通高中生,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从而导致他们的基础薄弱。即分别来讲就是这些问题可以主要分成三点。

(一)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

虽然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已经算得上是源远流长了,但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来讲,还是一门新兴专业,因而这个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来讲,是对其他西方国家的教学体系和模式进行了一些参考的,所以就导致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并没有融入太多我们自己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因而,在目前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融入地方特色这一点引起高度重视,将推动这个专业发展成具有我们国家和地域特色的专业,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专业性人才是符合我们国情,顺应我们时代和这个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老师注重理论的教学,学生对知识没有做到活学活用

相比于其他艺术教育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更加注重实践和理论并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从而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脱离,和市场需求相差较大。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我们的理论教材的知识只有运用在实际实践当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学生专业性训练少,基础知识薄弱

正如前文所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而非专门的艺术高中。所以他们并没有经历过太多专业的训练和指导。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学起来吃力,所以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在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导致了整个专业教学的质量水平。也影响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彰显地方特色的意义

对于在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突显地方特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对特色化专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其一,因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除了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的人才以外,同时它也是传播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对于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我们的国家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因此当前的环境艺术教育比较缺乏地方特色。因为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承载着培养优秀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设计人才,同时也在于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如果能将地方特色内容融入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课堂当中,那么,高校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促进所在地的文化的传播,让我们的地方特色通过课堂的学习对被学生学习所接纳,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高度。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而对于学生本人来说,通过在他们的教学课堂中融入了对于当地民间艺术,传统工艺设计,以及人文精神,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当地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加深,同时让学生结合他们所学的知识内容,再结合传统文化使得学生顺应本土发展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其二,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和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愈来愈重视。但是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非只通过书本的传播就能够做到,所以这需要把这种传播和传承落到实处。因而,仍然以地方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高校通过增强这些专业的地方特色,突出地域文化特征,丰富文化课程。从而使得专业的特色性增强,同时对于国内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完善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以外,由于我国文化地域性差异比较大,很多地区差异导致了文化的差异。而教育知识作为传播和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重要媒介和途径,高校通过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引进到教学实践当中,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跨区域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使得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能够尽可能的得到补充和完善,在发展中不断进步。通过这种将地方特色融入进环境艺术设计课堂的方式,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四、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彰显地方特色的策略

(一)融入带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

想要将地方特色融入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突出专业本身的特色。在当代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国际背景之下,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变得更加难能可贵,因而在国家不断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因而,高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就需要增加与地方人文风俗和工艺技艺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所以高校在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应该保留地方的特色和优势。譬如,高校可以进一步丰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教材内容。将专业的框架和模式保持不变,对于内容,尤其是与地方特色有关的内容。通过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丰富之后,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突出显现出来,不仅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和文化的学习,同时也避免了教材内容相似,环境艺术设计缺乏地方特色。

(二)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对于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老师而言,专业性和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给予授课老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并且丰富对于当地特色内容的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也需要认识到,理论知识传授的最终目的在于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出发点,延伸出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是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活学活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的学习性。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趣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为他们学好专业技能,了解地方地域的文化发展,并对此做出传承。成为一个顺应时展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五、结论

总而言之,以突显地方特色为导向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掌握,以及传承,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艺术教育体系,打破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理论和实际脱离;课堂内容陈旧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包括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上课困难的情况。能够推动国内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地方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进行革新和发展。通过将本地区地方特色融入我们学习的课程中去,促使地域的特色、文化、风土和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了国内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特色。为推动国内艺术教育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和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都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人文气质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鑫.以突显地方特色为导向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18(23):157-158.

[2]王晓玲.地方性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才智,2013(11):143.

环境艺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概念界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个分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道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与设计的一门实用性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专业与学科较为广泛,其中不仅有建筑学、美学、宗教学、文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同时也包括了环境心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巩固。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促进学校对于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规划性。利用实践教学可有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行成正确的三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主要问题

第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由于近年来高校在改革中逐渐扩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的学生质量转而变得参差不齐,且数量庞大,但是在面对毕业于就业的过程中,却无法保持原有的就业率。就业率的逐年下降为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工作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第二,毕业生水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虽然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象,但是用人单位同样面临着大量岗位空缺,雇佣不到自身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单位雇佣了应届的毕业生,但是由于其实践能力较差,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基于这一原因,很多用人单位在应聘时,都要求应聘人员要具有工作经验。第三,我国现阶段教学体系不利于实践性课程的开展。一般来说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在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阻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由探索,形成了被动学习的惯性。也就更加不会主动探索构建自身的实践道路。第四,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课题,过于理想化。在我国大学期间,很多要求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都是一些假设性的题目。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所受的限制较少,很多学生无法正视有无限制的课题。但是实际上,设计师在对于外在环境进行设计中,要受到种种条件的约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艺术环境设计专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高校盲目扩招,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成果减少,学科建设发展缓慢:第二,高校对于现阶段专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与明确,管理体制的课程不够健全,导致实践性课程无法得到实施,形同虚设;第三,很多设计公司在设计市场中简单生存,激烈的竞争,阻碍了企业对于新员工的吸纳与培训能力。很多设计工作基本不接受实习生的实习,学校也难以找到校外的实践基地。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第一,保障师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很多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在高校的工作促进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对于学术动向的敏锐性。但是,与他们的学生一样,他们缺少实践能力。没有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的经验,更加没有施工与相应的管理经验,但是在教学活动之中,要由这些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所以,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聘请更多参与过一线设计工作的设计师与学校的任课教师一同参与,共同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带领学生真正的投入到一下的设计活动当中,有效促进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实践基地,是现阶段学生无法获得实践能力的根本,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统一的实践基地,与设计类企业签订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同,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也应该尽量多的才有实际的案例,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理想化的作业题目,对于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次,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实践化教学,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毕业后想要找到工作的学生,建立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那些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对其实践能力记性较为节制的实践能力培养。保证每个学生都获得自身希望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蔚勇,陈汉章.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陈建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兼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工作[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江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野下——实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包装世界,2010(01).

[4]陈力群.浅谈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环境艺术培训范文第3篇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2]要求学生既具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装修及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社会生产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具有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室内外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认识到其教学的特殊性,尤其不了解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现况,机械照搬本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培养的学生不仅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而且实际操作能力又欠缺,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课学习,专业课深化,综合设计课程实践。虽然这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重点也很突出,但是它们之间缺乏系统的联系,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基础课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过于抽象和空洞,不能很好地结合案例进行解说,使得学生无法领会其实质和内涵。而专业课学习又过于局限在专业技能的培训上,使得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的结果就是在综合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提不出有创新的想法,也发现不了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知从何处着手解决问题。这就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生基础课学习的理论和方法难以运用到专业课中去,专业课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创新和灵感。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学业结束之时往往觉得自己什么都接触过可又什么都不精通。

(三)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紧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且是多个学科的复合。既要有艺术的修为,又要有软件操作基础,还要有教学技能,我国尚没有此类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因此,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都是从计算机、美术等专业转变过来,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素质有待加强,教师教学经验、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创新

(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市场是检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企业所需人才为培养方向,积极调整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拓展教学内容、改进办学条件。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和灵感。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就业竞争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在教学内容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既要合理安排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又要解决基础课和专业课联系不紧密的现状。要改变以往孤立死板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基础设计原理应用到各个专业设计课题中去,增加设计原理学习的趣味性,强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也可采取灵活合作的方式,采取模块式教学或者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既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总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突出知识的前沿性和探索性,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实践观念,要瞄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市场要求,要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院校的办学水平,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学校要完善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改变环艺专业存在的师资学历不高、学术成果不多的现状;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鼓励年轻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应加强对专业和跨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组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不是只在纸面上设计就能够实现的,还要通过不同的施工工艺才能完成。而没有一点实践经验,不了解各种施工的特点与衔接关系,是不能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思和效果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要面向社会,要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使学生对各种装修施工工艺及具体运作要领有所掌握,较好地协调处理设计艺术效果与施工工艺的关系,正确地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艺术效果。

三、总结

环境艺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校企合作递进式

结合浙江树人大学提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重组专业基础课、设立教师专业工作室、建设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建立校企合作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为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委派教师到设计院所、设计公司学习,另一方面将富有经验的一线设计师请进学校进行指导,做到带项目进课堂。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双方都带来较多的局限性,以课程中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为例,不同类型材料之间存在很大的专业跨度,材料之间关联性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将条目众多的课程内容归纳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进行讲授,从而出现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局面。另外,课本教授的理论知识离不开各种参数或表格,这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条件滞后也是现存的问题之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材料学、工程施工工艺等课程密切相关,课程设计方案中表现的建筑室内外装饰效果、材料使用性能等需要通过实物体验和物理实验来强化识别。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授课时数、实验场地、硬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许多应用性课程的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获得了概括性的了解,导致最终的设计方案缺乏新意和艺术创造力。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新思路

20世纪初,瑞士设计师、教育家约翰•伊顿就强调学生对于各种材料的感受,以现代构成艺术的方式训练学生对材料的认知和深层次感受。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材料的功能与特性,更重要的是发掘每个学生对材料的独特感知,体现出材料的文化意义与性格特征,使产品与室内外环境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存在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可以有效填补理论教学配备的欠缺,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外合作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进各类设计公司加强校企合作模式,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方向,也为专业教师承接社会服务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新思路,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重组专业基础课程

设计材料与施工课程是学生由设计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它是将原来计划中的材料学和设计施工与预算两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结果,学时数精简到64学时。由于教学大纲中将现有学时数进行了缩减,但是学生需要吸收的知识点却不能减少,二者存在矛盾,使“教”“学”之间失去平衡,因此课程改革极具必要性。另外,材料学和设计施工与预算两门课程在实践中相互依存,关系紧密。材料学是设计工程的物质基础,材料价格、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适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在设计工程造价中材料成本占50%以上,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减少资源浪费,进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整合优化后的设计材料与施工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二)设立教师专业工作室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共有7位专业教师,分别安排了2至3名教师组建教师工作室。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硬件设施,以实验室管理系统作依托为学生提供课外自主学习,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开展横向设计服务,带动优秀学生提前进入行业运行模式。如展示设计课程中,教师以“婚庆展示空间设计”为主题与杭州知名婚庆策划公司长期合作,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聘请婚庆策划总监进行专题讲座,并延伸到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奖的竞赛活动。“业师进课堂”“项目进课堂”“赛事进课堂”等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得到了艺术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建设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是针对三四年级的专业实践、毕业设计、国内外设计大赛及校企合作虚拟班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实践教学而申请建设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当毕业生奔赴社会就业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招聘到应用型人才。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近几年就业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可分为两大趋势:一是室内设计制图员,二是主案设计师。室内设计制图员完全以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为标准择优录用,几乎对聘用人员的艺术创造和专业知识没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而主案设计师是一个工程项目的灵魂人物,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与现场经验要求很高,且要求设计理念新颖。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将满足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等4个专业共计30余门实验教学课程,新增实验室开放项目15个以上,可为设计材料与施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设计初步、公共艺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和陶艺等课程提供实验实训项目。它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利用率,填补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空白,同时也向其他相关专业延展服务,满足实验实训资源的完全共享。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明确了“一个环境、两个中心、三大任务”的定位:一个环境,即营造真实的工程职业环境;两个中心,即成为融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于一体的设计艺术专业教学中心,以及艺术学院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中心;三大任务,即:开展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主,工业、视传、产品等专业为辅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专业技术开发与生产(业师进课堂、项目进课堂、竞赛进课堂),开展学生职业素养训导等递进式教学活动。

(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了与浙江省中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南方设计院、潘功私塾等多家行业设计机构的紧密合作,创立了校企合作虚拟班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2012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该班35名学生被分成6至7人一组的行业实训小组,他们到对接企业作为其专业对口部门的实习员工。企业项目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实训基地的导师,高校专业教师则作为课程辅导老师,在企业导师的总负责下,以跟进项目的形式展开行业实训实践。每位学生都可以置身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勘测、调研、方案构思、团队讨论、方案汇报、施工图绘制、施工现场的监管与协调,直至工程竣工验收。这种全过程的见习体验,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项目组里学生可以交替轮换工作岗位,通过在不同岗位的实训,得到较为全面的行业特质训练和专业技能提升。这是在学校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全新学习形式,学生能够实时了解当前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行业市场最新动态,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同时,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校专业教师也能及时把握行业资讯,避免闭门造车、与市场脱节,实现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合理对接。缺乏应用性的实践活动,创意设计的理念只能成为空想,因此建设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是极为必要的。

三、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一)满足实验项目的需求

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满足了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设置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开出率达到100%,可提供30门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预计使用率达90%,约76545学时。该模式为教师与学生的教研、教改、科学研究、创新设计等提供基础设施,积极鼓励教师带领优秀学子申报实验室开放项目,争取展开横向和纵向设计服务项目每年达到3项以上,学生自主学习项目每年开展4项以上,获得省级科技竞赛及全国性艺术设计竞赛达每年3项以上,学生科研项目达2项及以上。

(二)达成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之间的资源整合再利用,重新开辟了课程之间、专业之间的交互合作,填补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实训环节的空白,从根本上完善了学校培养与校企合作培养相结合、学生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创意设计相结合,最终实现“能设计、会创意、善学习、懂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结语

环境艺术培训范文第5篇

“环境艺术设计”是我国最近几年才设立的新专业。由于是新专业,因此新专业的建设目前只能是在实践中积累。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认为,高职层次的教育是不同于本科层次的教育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是“设计师教育“。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具备正确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尽快适应本行业就业岗位的“准设计师”或“准人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丰富,能解决环境艺术设计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情况

我院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时间也不长。具体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安排和规划该专业的项目,同时对现有师资进行了大量的授课培训和辅导,通过课程-项目-任务-评审等过程,对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从目前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反馈情况看,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教学组织形式多样。项目教学的组织不同于一般教学法的课堂组织。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本身要求其组织形式必须是生动的、多元的。项目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往往以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力应用,直接丰富了该专业教学的组织形式。

(二)学生学习热性高涨。我们常说最好的老师是兴趣。通过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个项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回归。项目教学法赋予了学生表现才能、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教师的执教能力变强。再好的教育方法,也需要老师来引导和实施。师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法”推行的关键。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在课堂把控、课堂组织、知识讲解、项目解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推出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年轻教师下企业挂职以及教师企业工作站等方式对提高教师项目构建能力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项目。项目是否适合,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是否具有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教师必须深入到行业企业。通过对行业企业各岗位职能要求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根据工作过程化的理念,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构建和安排。只有被行业应用的项目内容,才具有教学的价值。

(二)构建新颖的师生课堂关系。项目教学法对师生课堂关系提出新的要求。项目教学法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提高项目处理的能力。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师是负责引导学生、负责解答学生的困惑。并且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带着项目,带着问题,来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