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德育教育问题探析

中职德育教育问题探析

1当前中职学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好感度上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得多,通过对本校2008、2009级两届24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中职生的主要问题在于:

1.1学生适应能力较差表现在:

(1)人际交往困难。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生活习惯、个人爱好不愿因别人而改变,普遍反映难以找到知心朋友、在朋辈中找不到支持力量.感到内心很孤独。我们在咨询过程中遇到很多人际冲突的问题.同宿舍的同学因为习惯或个性的不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调查发现.有65%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40.1%的学生自我意识不完整。

(2)生活自理能力差。中职生虽然脱离了父母的束缚.但也陷入种种不安之中。环境的改变、管理制度的变化、老师朋友的不同使他们感觉原有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完全丧失主动性,被动上课,被动生活。失落、自卑的心理又使他们不能积极地调整自己通过问卷调查.48.2%的中职学生生活自理方面存在问题。

1.2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年龄和特殊性使他们很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调查发现,42.5%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这使学生逃课、旷课成为常事68.3%的学生缺乏生活目标,45%1~学生缺乏意志力,半数以上的学生存在自卑、反叛和懒惰心理,这些都使得中职生承受压力能力不强.在恶劣的外压下容易导致心理畸形发展,造成终生遗憾。

1.3学习目标和动机不明确

调查发现.36.7%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太大,52.4%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没前途.42.4%.的学生认为现实社会太残酷,自己的理想太幼稚可见.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和目标不仅仅是因为学习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受社会上一些人错误认识的影响,才对学习失去信心的。正因如此.在中职学生后续的就业过程中,问题也日趋突出。如盲目就业.就业不稳定.频频跳槽,能力不足,缺乏上进的后劲等。

2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些对策

通过查找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

2.1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适应能力.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更快、更好地在新环境中站稳脚跟.开始新的挑战,都是很有益处的。使中职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的途径之一.是让他们尽快熟悉中职的环境,熟悉中职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避免在应对中出现心理问题。其次.要提高中职生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中职学校中.找到归属感.找到熟悉的感觉,觉得这里就是他们的才能施展之地要做到这些.离不开教师的关心,同伴们的认可,能力展现的认可.以及各方面能力的体现。为此.我们学校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是一时“冲动”的关怀,而是长久地关怀,从心灵关怀到生活、学习上的种种关怀.给学生熟悉的亲人感觉。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是谈心、讲座、报告、团体活动、看纪录片、看宣传片、案例探讨等:也可以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开展卡拉0K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等活动,使中职生通过自我能力的展现来提高其在同伴中的认可度: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激励中职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忧患意识与拼搏精神:还可以通过开设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热情、发展热情,使他们能够释放压力,尽快转变角色.找到知心朋友,明白自己的目标与任务,从心理上尽快融人中职环境,使他们在了解环境、认清角色、树立自信之后,确定自我发展目标、明确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以此来减少中职生茫然、厌学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尽快融人中职环境中。此外,在假期,学校还可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去锻炼,使学生能提前接触社会.提高学生不久之后的进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2.2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要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中职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中职生的耐挫力,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让中职生正确认识挫折,建立正确的挫折观。转变中职生的思想观念.使其从挫折中看到希望。其次,学校教育应充分尊重中职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让中职生有更多的愉快体验,尽快从挫折中摆脱出来学校要尽可能减轻中职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避免给中职生成绩排名次.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中职生,倡导多主体评价、评价方法多元化.并关注个体差异。再次,职业学校要使用富有人情味的教育方法.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知识、情感、人格、威信等影响中职生.避免采用压服.要求教师在认识上理解人、信任人;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第四,中职学校应开辟中职生心理沟通渠道.设立“知心信箱”、“知心小屋”和“心理咨询热线”.及时了解和掌握中职生的心理状况,对其心理问题能及时给予解决.同时提醒家长采取理智、科学的教育态度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走出教育误区。第五.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这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给予适度的处罚,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让他们体会到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第六,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承受力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更多地受社会和价值观的制约为此.要想战胜挫折必须先战胜自我.在困难的时候想到失败.做好逆境中发展的心理准备。第七,许多中职生由于从小就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意志薄弱使得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因此,磨砺意志.提高自制力,对提高中职生的耐挫力是十分重要的第八.为提高挫折承受力,中职生应主动自觉地吸收生活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在困境中锻炼自己;应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应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尝试、自我激励.积极主动适应生活,提高挫折的承受力;应改掉不良的人格品质,如:性情急躁、心胸狭窄、偏激等,培养一种自强不息、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的优良品质平时应从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实践中锻炼.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从而能轻松地战胜挫折.

2.3实用为主.多种德育方式并用

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都是因为中考落榜或者因为本身成绩不佳想早日学到技能进人社会,其理论知识基础都相对薄弱。为此.学校首先,应结合学生的现状.调整或整合各个专业的课程.本着“实用性”原则,降低原有课程的理论深度.减弱课程的学科体系性.以毕业够用,现在可用,将来能用为出发点.构建起涵盖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具有前瞻性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学以致用的专业课程.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最好不以分数划分学生的学习层级.可以按个人的学习能力、兴趣取向、就业倾向,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本着“因材施教,量材育人”的原则,在公平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保证学生时刻明白自己正在学的知识、技能.在将来工作中能起的作用。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抓住每个可以利用的时机.反复强化专业意识.强调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和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企业和社会对其重视程度.使学生明白学好技能一样可以成为对社会非常有用的人才.一样可以受人尊敬.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再次,加强中职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或者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各种活动。还可以在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针对学生个体也可面向全体静态的如以各类资料展示为基础,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阶段性.以及人生各阶段所担当的角色,用图画的形式展示生涯知觉、生涯的准备、生涯的进展过程;通过成功人士的生涯发展过程.展示生涯的选择类型:通过图片资料展示即将从事的工作领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动态的生涯教育活动包括:一是各类讲座。请企业的人事主管到学校给学生讲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请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及职业忠诚意义的认识;在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期间.请往届的毕业生现场说法使学生正确对待实习试用,明确职业忠诚、敬业精神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条件,成为人才的第一竞争力,那种无序而恶性的“跳槽”.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来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鼓励他们投入职业生涯的发展。二是举办各种竞赛、主题班会、座谈会。配合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举办“我爱我的专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在实习中开展“爱岗敬业”摄影比赛;定期举办“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怎样成为我想成为的人”等主题班会: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举办各种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实习和就业的期望此外,学校还应开展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工作,使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稳定。

2.4提升德育教师素质.以身立教

通过对本校在校248名学生及其家长,以及78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学生家长及教师对德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品德素质。56%的学生和85%以上的家长及教师都把责任感放在德育教师素质的第一位.而责任感是品德素质的灵魂,品德素质又居于德育教师素质的灵魂地位.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是提高各种素质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德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行万里于足下,筑大厦于根基.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2)文化素质。德育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本学科的理论素质,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懂得一些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尽可能多地通晓与德育理论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知晓中外文学名著、名篇、名段,具备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高新技术学习和跟踪的能力,能驾驭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将美学和艺术教育有机融于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成功、更有效地向学生阐述德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并以此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之中.才能形成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使德育课堂生动、充满情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能力。调查发现。34%的学生和超过半数的家长及教师都认为德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因为德育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掌握时代脉搏.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了解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和途径.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才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才能增加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4)心理素质。德育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育学生时倡导的做人道理.行为规范.只有通过自身体现出来.才能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德育教师自身,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当代中职生的思想和感受: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作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充满爱心和耐心地教育学生:才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加以改进:才能了解并悦纳自己.改善自我观念.积极从周围的环境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才能无条件地接受、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自己的职业,不为外界对教师的舆论、评价所影响,不为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所动摇,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职业的满意度;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努力与职业发展同步,努力提高自信与勇气,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3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其形成是客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才能解决德育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中职的德育教育逐步完善,才能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品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