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成人教育思考

大学生成人教育思考

1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马加爵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据报道,现在我国在押的各类刑事犯人中,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占25%以上,其中不少人是在校的大学生。这些人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除了法纪观念淡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生命意识。他们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如儿戏,“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只求轰轰烈烈的昙花一现,只求眼前利益、暂时利益的享受,而不管是否挥霍、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眼里,生命似乎是身外之物,是父母赐予自己的一副皮囊,可以毫不吝惜的随时抛弃,这实际上是我国的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的反映。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很多学校都没有对学生系统地开展过生命意识教育,即使有爱惜生命、珍惜时间的教导,也是为了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取得一份满意的学习成绩。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单就生命体本身来看,它是怎样孕育,乃至发育成熟、成就人型的,生物学家、医学家至今仍是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作为人,要对大自然持一种感恩的态度,感激大自然以自己的丰富资源养育了自己,感激大自然使自己成为无数个独一无二的人之一。本质上,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父母对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人首先是父母的孩子,要对父母的辛劳持感恩的态度,感激父母赐予了自己生命,让自己降生到人间;感激父母为养育自己而付出的无数辛勤的心血和汗水;感激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所创造的一切有利条件。然而,仅有感恩意识是不够的,感恩还要付诸行动,那就是:作为人,首先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决不辜负大自然特别是父母的恩赐;其次,人还要报答大自然及父母的恩赐,幸福、快乐地活在人世间,有多少热,就发多少光。对自己负责任,也就是对父母、对大自然感恩。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关爱,才构成了社会这一和谐的统一体。所以,人除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外,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惜他人的生命。人只有做到了爱自己,爱他人,才是真正的对大自然感恩,对自己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当然,从法制的角度看,如果有人不珍惜自己、珍惜他人的生命,和法律开玩笑,也是会遭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的。在法制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是遵纪守法的前提和基础。综上所述,学生入学后,高等院校无论如何都应当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职业院校更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就目前来说,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中学里的所谓“中下等生”,文化学习上比别人差些,比一般人更容易冲动,讲究哥们义气,对于社会和学校来说,使学生“成人”比使他们“成才”还要重要。

2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宽容意识教育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千姿百态的个性和才能。同时,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境、教育程度不同,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每个人有着自己看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思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竭力营造一个关爱学生、善待学生的氛围和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宽容意识教育。(1)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既容忍学生犯错误,又鼓励学生积极的改正错误,为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奠定制度上的基础,而不是有错就罚,有错重罚,一棍子把人打死。所有的制度和规则都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教育建立必要的“秩序”,而不是以束缚学生或惩戒学生为目的。(2)学校应严格要求教师具备宽容意识。除制定规章制度提出具体的要求外,还应时时提醒各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包容学生的缺点,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充满人情味的爱和护。教师具备宽容意识,至少应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但应宽容学生的个性,甚至应鼓励学生和自己不一样: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评价,不一样的结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既定的教学程序及思维模式、思维结论去规范学生的心灵,尤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创造的智慧往往蕴藏在各种精灵古怪的问题之中。自然,因为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宽容中必然还应包含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这时“严”就是爱。总之,宽容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这种爱,能够使学生的品格和智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3)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在生理、心理、智力的发展过程存在着差异性,每一个人都不能因为自己学业优异而蔑视或看不起那些学业上暂时落后的同学,也不能因为自己家境优越而处处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姿态,更不能因为自己身心健全发展而耻笑那些身体或心理上存在隐疾的同学。学校应教导学生具备博爱、宽容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不拿他人智力、心理上的隐疾作口实;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凡事应留有余地,不能得理不饶人,更不能变本加厉地刻薄他人。具备宽容意识,也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马加爵的舍友如果具备宽容意识,就不会诱发马加爵的过激情绪,导致被残杀的恶果了;马加爵如果具备宽容意识,就不会因恼生恨,发生残杀四人的惨剧了;马加爵落网之后,如果存在浓厚的社会宽容意识,就不会发生人心大快的普遍反映了。马加爵的行为固然可恨,其为人确也可怜,其下场虽说是咎由自取,但和社会提供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人缺乏宽容意识,应不算是“成人”。现代社会要求人人具有宽容意识,职业院校任重而道远。

3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理想意识、责任意识教育

理想是一个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假如一个人没有了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他将失去人生的航标灯,注定一生将碌碌无为,所以马加爵说“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首先,学校应让学生知道,理想是一个人终生的奋斗目标,但它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平凡的普通人构成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社会精英。社会既需要精英作“红花”,也需要大量的普通人作“绿叶”。离开了“绿叶”的帮衬和扶持,“红花”就会枯萎。社会各界包括学校教育往往偏重于“精英”教育,对所有人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似乎只有为人类、国家的发展作贡献才是唯一的崇高理想,其他都是无稽之谈,结果弄得大学生们都有一种失败感。许多人觉得,小学时期的自己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幻想着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医生、社会活动家等。进入中学后,升学成了唯一的追求和目标,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满意的工作,所以人们都说从初中起自己就没有了理想和幻想。学校教育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人应有理想,但人的理想其实是阶段式的,每个人不可能终生都在为自己幼小时期的理想或幻想而奋斗。小学时树立的远大理想受年龄、智力、社会阅历的约束,往往存在着局限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社会阅历的丰富及个人志趣的变化,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调整、修正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自己的理想更合乎自身的实际和社会的要求。如果把一个人不同时期的阶段目标累叠起来,仍能清晰地描绘出一条理想的轨迹。儿时的理想是空中楼阁,成人的理想是务实的,它存在于点点滴滴的琐事中,在平平常常的工作中得以实现。今天的平凡工作恰恰是儿时的遥不可及的远大理想与幻想的实现。总之,人不能没有理想,但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理想,理想要与个人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相适应,理想总是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的,没有理想的人应不能称其为“成人”。同时,学校教育应善于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当代青年人比较务实,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学校在进行社会责任教育时,不应脱离学生的实际,要由小及大,由个人及社会。马加爵临刑前曾说:“我觉得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是失败的学习不怎麼努力,也没有想过为社会、国家做什么贡献。想到的、关心的都只是自己的那点心事。”马加爵的教训不可谓不深,他之所以走上这样的道路,就是因为缺乏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责任意识。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协作,社会就是个人责任的综合体。一个人在维护自身利益,充分享受生活时,应时时想到不侵犯他人利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这就是在为国家、社会作贡献,这就是在尽社会责任。台湾有一著名中学的校训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该校强调:学生在校学习,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应有的成绩,那就是在尽社会责任,那就是在为社会国家作贡献。一个人的贡献不在大小、多少,关键是你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教育过程中,应避免将责任无限制扩大,而应使之个体化、细则化,使之具备平凡性、可操作性。这样,大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才能确实拥有一份成就感,才能将自己融入社会之中,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爱因斯坦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即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要使学生成为“和谐的人”,就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就应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坚持人文精神教育,就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宽容意识教育、理想和责任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