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体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大学体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进步。而作为培养国家新时代优秀接班人的教育,自然广受关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政策也被全民推广。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学体育全面整改步伐的加速与略显单一枯燥的体育课堂现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本文将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着手,以提出解决大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的建设性策略为目标,为实现大学体育现代化优质教学献计献策。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成效;存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1.大学体育教育现状

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风暴来袭,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时代。一切的事物都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的发生着变化,在这个时间的洪流可能随时重新翻牌的21世纪,唯一的不变就是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保障,只要我们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我们就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教育的综合素质改革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培养的基地,大学生体育教育问题也因此被提上日程,但改革成就中存在的问题仍令人不容忽视。

1.1国外大学的体育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国外的大学一直以教育和实践的双重要求来培养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文化课成绩。他们也一直秉持着自由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于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课程也是如此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的意义,从增加体育课程的课时和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等方面着手,进行深度改革,成效显著。

1.2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应有其严谨科学的教学体系和严谨专业的指导教师,但是我国的体育教育却深受中国崇文不尚武的传统思想的影响,造成了当今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现状。

2.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不完整使得体育教学上系统的缺失,专业指导教师的匮乏使得学生接受的训练和指导并不科学有效,高校体育设备资源的短缺和不完备使得学生想锻炼却没有合适的场所等问题均是影响我国体育教育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2.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呆板。

我国的教育理念一直深受高分才王道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仍居高不下。缺乏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课堂,必然是枯燥无味的,而且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型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再者,长期体育教育内容的模式化也使得教学缺乏灵活性和有效的弹性机制,容易造成学生长期的疲劳效应。

2.2课程设置单一。

在我国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的长期制约下,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容主要围绕着教科书式的单一体系进行体育教学。教育改革委员会将体育作为了大学课程的必修课,这样的目的主要是强制性提高高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出发点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却存在只为达标的现状,忽视了采取这一举措的初衷。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根本达不到教改委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健学生体魄方面收效甚微。同时,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日益丰富化和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也紧跟时代的潮流。

2.3缺乏对学生体育训练的指导。

专业指导教师的匮乏是造成当今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的重要原因,部分高校聘请的体育教师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培训,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健身中动作的偏差,这样的锻炼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威胁学生的身体建康状况。

3.解决对策

建康的身体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具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进行学习活动的展开。大学体育教学这一课程的设置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它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了丰富的锻炼选择,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可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平台。而且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要充实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体育教学的课堂设置,增加专业指导教师的数量,完善校园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3.1增加教学内容,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有趣的课堂内容是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由于各高校办学理念的差异,因此可以兴办独具高校特色的体育锻炼。这样既可以展示校园文化,又增加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其次,大学生是一个思想交叉迸发激烈的群体,高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为学校体育教育献计献策,这样主人翁的责任感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3.2提高教师素质,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事情,在高素质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充分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调动自身对于体育活动的热爱。同时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换位思考,寻找适合学生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在教学中,也要适当的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给达到者及时的鼓励,给未能完成任务者及时分析。

3.3优化教学方法,由模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传统化的教学活动氛围严肃,缺失自由性。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受到了抑制,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新课标中的体育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也强调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解学生学习类型,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准确具体的反馈。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解决措施的实施刻不容缓。只有解决我国体育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加优秀的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李军汉.浅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S2).

[2]徐勤萍,李全志.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成果与不足概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7(04).

作者:冯泽琼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