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近年来,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显著的就业难题,针对这一现象,各大高校纷纷采取了相应措施和手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受到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制约,大部分高校的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体育教育作为高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高等院校应当加大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比重,进一步改善教学策略,帮助大学生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心里健康就业能力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工作中,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当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社会技能的提高,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各大高校必须在教育期间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能力培训纳入教学工作体系和教学计划,并将就业能力培训课程列入必修课范畴。针对这一指示,大部分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整体工作计划和方案,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在高年级学生范围内开展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就业知识普及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了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长期性发展事业,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亟待解决、处理的问题和缺陷,同时,依然有少部分高等院校没有意识到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关键性,没有把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停滞不前。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实践中,国内高校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未达到教育部和相关部门、机构的要求,没有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课程教学、综合教学工作进行有机融合,部分高校甚至未将就业培训课程设为必修课,有些学校只是偶尔邀请社会人员或教师开设讲座,导致就业培训课程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就业培训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指导授课时,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班授课或多个班级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需求制定符合大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就业能力培训人员没有深入研究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竞争环境,导致就业指导教学脱离了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实用性和时效性不足。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建设上,大部分高校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概念和手段。许多高校未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心理状态在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没有深入分析、探究大学生在面临就业这一人生重大抉择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就业时出现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迷惘、彷徨、不自信的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对就业方向的选择并不十分肯定,尤其是普通高校、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对自己四年(三年)的学习成果和自身素质、能力并不是信心十足,走向就业市场是大势所趋、迫不得已,因此就更谈不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当学生在遭遇求职挫折,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时,更容易产生对自身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准的怀疑、否定,如不能及时摆脱这种消极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职业发展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也是因为畏惧当前艰难的就业形势,出于逃避竞争或随大流的心理继续留校学习,而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屈指可数。针对这些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时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多数高校却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学生最需要帮助和指引的时候,错过了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的机会,导致学生抗压能力、抗打击能力和心理韧性不足,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

体育教学是高校基础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帮助高校学生培养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有效的沟通交流手段,这些都对就业能力的树立和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积极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状态是保持工作效率、提高社会活动状态的基础和前提,在校学习和求职就业都是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精力的长期过程,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状况做支撑,学生的学习效果、求职过程和求职结果必然受到不良影响。同时,身体健康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面貌,进而影响人的总体状态。缺乏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状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就无法受到招聘单位和招聘人员的青睐,从而导致求职效果不理想。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课程、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帮助学生在日常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中充分锻炼自己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身体机能,为紧张的学习和未来的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心理健康

相关研究表明,在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的脑垂体腺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这是一种能有效缓解人体紧张情绪和不良心理,并使人产生愉悦感受的激素类物质,长期的、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能使人体持续释放内啡肽,从而使运动者长期保持良好心态,这一作用能帮助人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长久的满足感、幸福感,提高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抗打击能力和复原能力。体育锻炼对人的人生观和社会心态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陶冶情操、发展情商的正面意义。据调查显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相较于不常锻炼的学生具有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为积极、向上,心态更加从容、自信,这些优良品质对学生的求职、就业起着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同时,体育活动所独具的艰苦性和竞争性在帮助大学生培养坚强人格和坚毅品质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并要求锻炼者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停止就意味着放弃,长期不懈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而激烈的体育比赛能帮助大学生培养奋勇拼搏、不断向前的精神,树立必胜的信念。在参与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大学生无法避免地要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这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在经历挫折和失败之后,才能真正地提高心理韧性和抗打击能力,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学会如何从失败中重新崛起、重新出发。

(三)培养社会技能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通常以团体形式开展,学生在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中加强了与同学、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团结协作的关系,通过训练方式、技术要求、战术协作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参与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越来越紧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沟通技能和交际技能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社交技能对大学生求职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在体育活动的参与、组织过程中,学生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锻炼各种生活技能、社会技能和创新技能,为毕业后的求职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育教育策略

(一)身体素质培养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开展学习和求职活动的前提、基础,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级院校和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发展规律以及各类体育项目的特征、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案,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各大高校还应定期组织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全校参与的校级运动会、新生军训和具有较强动员性、参与性的大型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增加竞赛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体育活动的举办质量,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

(二)道德品质培养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当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对道德品质的培养,成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点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公平竞争意识、互帮互助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尤其是在体育竞赛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念,使其树立公平竞争、良性竞争的正确意识,并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不择手段的现象。

(三)心理素质培养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而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则是帮助大学生增加心理强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进行体育教学和组织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和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适当地增强体育项目的难度和强度,使学生在长期的体育锻炼和激烈的比赛竞争中树立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信念。当学生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遭遇挫折、失败时,必须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战胜消极、负面的情绪,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综合技能培养

在高校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组织工作中,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尽量选取团队协同作战型体育项目,促进活动、比赛参与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帮助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各大高校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项目创建、参与活动和比赛的组织全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活动和比赛创意,使其充分发挥创新意识,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和竞赛,促进其社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育是解决就业难题、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各大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和体育教学工作,采用各种方式将体育教学和就业培训指导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天社.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史志,2010(03):162-163.

[2]康万英.新思维、新理念———高校体育为大学生就业助力培养综合能力的思考与研究[J].前沿,2010(11):196-198.

[3]王萍,宋书刚,胡海燕.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06):74-76.

[4]朱发旺.体育运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素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1):240-241.

[5]郭震.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168-170.

[6]郭凡清,胡来东.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203-204.

[7]雷瑛,吕后刚,耿文光.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逆境商数培养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94-97.

[8]赵燕,黄海峰,卢三妹.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实验研究———以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2(31):32-33.

作者:王艳红 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