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一、开展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

(一)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应该启发学生开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的操作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只图活动次数多或者形式热闹,而应该在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上做文章。例如,过去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教师通常会安排学生经历量、撕、折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一个个指令,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这样的操作活动缺少探究性和自主性,充其量只是为了得出或记住某个数学结论,并没有让学生积极地开展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在具体的细节问题和方法上要有所改进: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想办法经合作和交流验证自己小组的结论。当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认知障碍,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提示甚至演示,这样的探究过程才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的思想方法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然而,反思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数学课,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上课热热闹闹,场面很活跃,但事实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譬如,一位教师是这样教“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开始,教师提供如下场景:筐里有12个蘑菇,然后把蘑菇的3/4分给小猴,那么一共分给小猴多少个?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说说“把蘑菇的3/4分给小猴”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最后,教师还提出了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并表达解决的想法和结果。这样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只注重了解决问题的结果,缺少比较、反思、交流的过程,这就使学生的理解始终停留在“经验”的层面,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更谈不上数学思想的构建。由此可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各行其事,对学生良莠不齐的计算方法,教师还是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对学生的学习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教师绝不能以有个性来加以赞赏,还须态度鲜明地对其进行引导,以免偏离教学轨道。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在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提问“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分母大,分子小。”教师立即表扬:“你真会观察。”第二个学生受其启发,站起来说:“分母和分子好比母子关系。”教师竖起大拇指:“很有想象力!”殊不知,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刻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少数学生的表现欲望,片面追求学生获得成果的浅层愉悦,对不够准确和不确定性的发言大加赞赏,这样就可能对大多数学生掌握科学性和确定性的“数学语言”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将发展学生个性的美好愿望发展成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诚然,欣赏学生的想法,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固然应该,但是教师更应该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三、关注课堂中的弱势群体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成绩、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对数学学习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数学上的学困生。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特别关注这一弱势群体。首先,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开口提问,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也要勇敢地提出来;其次,教师可以把问题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说出心里的想法和困惑,以便找出问题所在;再次,教师再以小步走的方式(降低思维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或者直接用讲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集体的步伐。

作者:狄香荣单位:内蒙古根河市满归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