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师美的教育探讨

语文教师美的教育探讨

在听语文老师授课的过程中,总感到有些语文教师的课令人难受。教师把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章拆解得支离破碎,把原本意境优美、充满趣味的文章变成了汉字词语的堆砌。教师貌似冷静、客观,但语言无热情、面部无表情,导致听者无心情。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试教育固然有责任,但主要还是教师自身素养的问题。语文是美的,语文课堂也应当是美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审美艺术,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感悟、动情的话语,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教师没有情感,缺乏热情,那么,语文学习的途径就会越走越狭窄,不但湮灭了感性,也失去了灵性,甚至倒了学生的胃口,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信心。

因此,语文老师要有真性情,善于表达真感情,会用美的形式来发掘与表现课文的美。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习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王栋生先生。作为内涵丰富、底蕴饱满、特色鲜明的一种文化符号,给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界增添了几分骄傲——在民国时期卓然独立的“白马湖教师群”逐渐淡出之今日,王栋生先生为母语教育界赢得了难得而宝贵的职业尊严。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王栋生,坚守“站着教语文”这条教学伦理的底线。他将质疑、批判、探索的思想品格融入读写教学,持之以恒、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学习精神。面对《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这样掩盖灾情造成死亡真相的所谓“新闻报道”,他有意引导学生寻找课文“悖谬”,颠覆文本主旨,从中砥砺思想锋芒。

语文教师要拓展阅读面,增加阅历,用厚实的人生经验为课堂打底。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气质修养会影响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阅读,用经典、用美文积淀个人的文化因子库,并内化为个人的人格和精神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在阅读之外,教师要走进大自然,感知壮阔、纯粹的大自然之美i聆听音乐,领略节奏与韵律的曼妙与雅致。这些经历感知到的事物,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充实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鉴赏、评价、表达和思辨能力。只有这样,鲜活的语文课堂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纵横捭阖的课堂、文学的课堂、社会的课堂、人生的课堂,绝不会是支离破碎的、刻板呆板的课堂。

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知识的生成与掌握中是主动的,是共同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被告知者。教师要把自己的优势与文本结合,与学生的需求结合,扬长避短,创造有个性、受欢迎的课堂。教师要在课堂上施展自己所长,强化自己的优势,把学生带入情感饱满、幽默风趣的氛围中,去感受、领悟文章的情与思、爱与恨。此时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这里有活动、有思考、有欣赏、有感悟,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演绎、生成的鲜活灵动的课堂。语文教师还要勤于练笔,写“下水作文”,用写作提升教学艺术。与学生写同一个题目,一起体味写作中的甘苦,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在深入思考、下笔行文的过程中,会更真切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把控命题的意图。其实,教师的写作活动也是对自己观点、思想整理的过程,也由此把自己的文笔磨砺得更加成熟、老道,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