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七下总结

语文七下总结

语文七下总结

语文七下总结范文第1篇

值得欣慰的是,五位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实施具体的教学。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好奇心很强,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多彩的课件内容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们能正确处理文本解读与屏幕展示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避免喧宾夺主的负面效应。比如,我们都能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要点的基础上,再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文章,真正让多媒体课件恰如其分地为语文教学服务。金晓蕾、周群等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了我校公开教学活动,获得组员的一致好评。

其次,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十分关注学情的反馈信息。从教学进度的课时安排,到课堂提问回答等细节,无不重视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跟踪。我们一致认为,这一届学生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都很薄弱,非智力因素几乎没参与,跟以前的孩子不同,语文学习任务都必须用逼迫才能落实到位。因此,教师课堂组织教学环节凸显重要。这也是教学常规必须狠抓到底的主要任务。

第三,本备课组成员都能积极参加县区校不同级别的七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在活动中热情主动,参与片区的教学课题研讨的过程中,能畅所欲言,与他人互动交流认识,在业务上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来丰富自身的教学教学经验,共同提高语文教学方面的业务水平。

第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阅读,还分别参加了班级和年级的诗词朗诵比赛,参加区级的写字比赛,参加学校的专题征文比赛,让孩子们在书写、习作等能力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第五,备课组布置的作业量基本统一,单元考试时间绝对统一,期中期末评卷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大家长期通力配合,愉快合作,完成任务也实现及时高效,不拖年级的后腿。

不足之处,整个年级的学生在汉字的认知和书写方面还很薄弱,考卷出现错别字很普遍,语文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有的甚至题目理解不到位,致使作答出现偏颇。写作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写不到规定的500字,这缘于他们的思想水平不高。这些问题还需要下个学期通过课堂训练得到逐步改进。

语文七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汉数字词 文化内涵 翻译

1.引言

数字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出文化的各个方面。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数字文化也存在差异。两大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这就赋予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有著非常重大的影响,而英语文化则深受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汉语文化心理深受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主张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因此,人们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英民族受到基督教三位一体思想的影响,则偏爱奇数。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依靠直觉;而西方民族则以逻辑推理为主,重视分析。文化上的种种差异使得英汉数字在文化内涵上产生了不同。

2.汉英数字文化内涵

(1)“二”和“two”

在汉语文化中,“二”是一个偶数、双数。根据阴阳二元论,偶数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数字(安美华,2008)。因此,中国人喜爱数字“二”,遇到喜庆的事情,总会用到双数,寓意好事成双、成双成对。而在英语文化中,“表示‘二’的英文单词‘Two ’,源于‘Die ’(骰子)的复数Dice,而其原型‘Die’这个词又含有‘死’义,因而在英美文化中‘Two’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张怡玲,2006:109)。而到了现代,two既可以是一个中性词,也可是一个贬义词,如 “Two of a trade never agree”等。

(2)“三”和“three”

在传统的汉文化中,“三”是一个神圣的数字,代表完整、全部。如《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衍生出万物,“三”代表世间万物。此外,“三”还代表吉利,因此,祭祀天地、祖先时,国人要以“三牲”供上,并跪拜三次。佛教中有“三生”一说,即前世、今生和来世。同样地,在西方,“3”也具有相似的意义,是最完美的数字。如:天空、大地和海洋构成了世界。“3”象征着圣洁、吉利。如: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英语中有这样的表达:The third time is the charm.(第三次一定会有好运)等。此外,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三”代表着整体。“三”是一个完美的数字,代表事物发展的开始、中间和终结(黄兵,2002)。

(3)“四”和“four”

在汉语文化中,“四”最初是从“四肢”、方位和时令变化的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安美华,2008)。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表达:四面八方、四海平升、四季等。此外,作为一个数词,“四”用来表示数量,如:文房四宝、四书五经、等。再者,“四”在古代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有完满、安稳的含义,如:四平八稳、四世同堂等。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四”与“死”谐音,人们认为“四”很不吉利,都尽量避讳它。选择号码、挑选日子时,都尽量不选含有四的。含有四的词语也包含贬义,如:不三不四、朝三暮四等。在西方,“四”代表公平、正义、稳固和全面(安美华,2008)。因此,英语中有这样的表达:four star(极好的);Four Hundred(上层人士);a four-leaf clover(幸运草)。“在英语文化中,数字“四”通常与“不体面,猥亵”之意相关”(赵昌彦,2012:315)。例如:the fourth指的是卫生间;four-lettered words是指脏话;forty-four则是指。此外,英美人在挑选日子结婚时,一般不选择星期四,他们认为星期四不是个幸运的日子。

(4)“五”和“five”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处于“一”到“九”之间,《易经》称之为得中。“五”象征和谐、美好,如:五谷丰登、五光十色等。“五”和人体的部位关系紧密,因此汉语中有这样的表达:五官端正、五体投地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五”的数字意义逐渐淡化、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比喻意义,表示全部、完全等。但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则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日子,让人感到恐惧。因为这一天,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因此有黑色星期五的说法。同样地,the Fifth Column则指被敌军收买的内奸。

(5)“六”和“six”

“六”在中国文化中也很受欢迎。“六”象征顺利、安稳、兴旺、吉利、圆满,所以汉语中有这些词汇:六畜兴旺、身怀六甲、六六大顺等。人们在挑选号码、数字和日子时,会倾向于六。在英语文化里,“6”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数字,它既含褒义,又含贬义。“6”代表着健康、幸运。“可是在《圣经・启示录》中,‘6’是个罪孽的数字,它是古罗马暴君尼禄(Nero 37一68)的幸运数”(安美华,2008:14)。因此,人们认为“6”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所以英语中常有这样的表述: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hitfor six(给某人以毁灭性的打击);six of the beat/best:以藤鞭击六下。在基督教文化中,“666”则指的是撒旦。

(6)“七”和“seven”

在汉语文化中,“七”的含义是双重性的。“七”代表神圣。佛塔有七层;有七位神灵。“七”还跟死亡联系在一起,有“祭七”、“头七”等说法,因此中国人认为“七”不吉利,比较忌讳。此外,在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会面的这一天,天空总会下点雨,使得气氛更为悲凉,因此“七”总让人联想到凄凉、悲切的氛围。例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英语文化里,“7”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英美人的美德、罪恶都要讲究七种,如:seven virtues七大美德;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等。“7”象征着美好、神圣,如:the seventh heaven极乐世界;lucky seven幸运之七等。此外,“7”还表示不确定的次数和时间,如: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

(7)“九”和“night”

在汉语文化中,“九”是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九”是最大的阳数,中国人非常看重“九”,认为“九”是天数。因此,历代帝王称自己为九五之尊;皇宫建筑和皇家器物都和九有关。此外,由于“九”和“久”谐音,因此人们选择号码,挑选喜庆日子或结婚送贺礼时,会偏爱“九”,寓意长长久久。在英语文化中,“九”也是西方人很重视的数字。基督教文化中天使有九级,古希腊神话中有九缪斯,天有九重,地狱也有九级等。“九”隐含有数量众多、快乐、完美等意义。

3. 英汉数字词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在进行英汉数字词翻译时,首先要弄清楚词的基本内涵,把握其引申出来的意义,仔细探究数字词语的深刻内涵。弄清楚它的文化来由、隐含的意义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分辨清楚数字词是实指、虚指还是泛指。

(1)对于表示实指的数字词语,翻译时保留数字,直接翻译。例如:

原文:一箭双雕。

译文: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2)对于表示虚指、泛指的数字词语,翻译时可对数字进行更改,再进行翻译。例如:

原文: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译文: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3)意译。英汉数字词语的含义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翻译时要考虑译入语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例如:

原文:管他三七二十一。

译文: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

(4)借用。英汉数字词语的内涵不尽相同,有时两者在数字上不能一一对应,这时就要考虑选择和译入语具有相似内涵的数字来替代。例如:

原文:半斤八两

译文:It i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数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数字文化博大精深,相同的数字在英汉文化中有相似或不同的含义。译者只有充分领会英汉数字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使数字翻译准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英汉数字词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其中隐含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恰当的方法,以保证能最确切地传达信息,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语文七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生成绩 质量分析 Excel 分类统计

一、设计背景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由来已久,一般都是一所学校内部分析为校长作决策之用。当数据统计分析扩大范围,涉及几个学校较多班级时,纯手工的成绩统计分析工作就变得复杂而繁多了。成绩统计的内容可分为:分校分年级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单校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分校分数段人数统计、前百名学生情况等。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利用大家常见的办公软件Excel来实现,一个工作簿可以有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sheet,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工作表。设计此工作簿的目的是为达到录入学生成绩后立即能得到所有的统计数据,可以减少重复而繁杂的统计工作,更能减少因为误操作引起的错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以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为例,叙述了Excel软件的功能应用。

二、思路构建

假设甲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以一校一年级段为单位(方便学校试场的安排以及成绩的录入),放在一个sheet中。制作工作表如下图1:

为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校各年级段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制作工作表如下图2:

“甲七”工作表结构如下图3-1、3-2:

图3说明:

假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其他年级段工作表的设置依次类推。

字段设置:①学校,用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②班级,数字格式,用于实现分班成绩的统计;③考号,用于考试的编排和成绩的录入校对。

统计项设:①各科及总分的合计,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②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即本校年级段平均分;③分班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④学生总数,亦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

“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设置如下图4:

八、九年级的统计依次类推。

“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设置如下图5-1、5-2:

各分数段的分数值设置可以根据各科总分值进行合理调整。

三、过程细化

1、常用函数

充分利用EXCEL公式函数的功能以实现各类数据的统计,是选择EXCEL软件的最初目的。常用函数有求和函数“SUM( )”、平均值函数“AVERAGE( )”、计数函数“COUNT( )”、最大值函数“MAX( )”等等。如“甲七”工作表中在计算每个学生总分时用到了求和函数,设置I3单元格的值为“=SUM(E3:H3)”,结果显示为431(见图3-1)。

2、函数嵌套

EXCEL单元格中很多默认的数字格式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甲七”工作表中的E24单元格计算甲校七年级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4的值为“=ROUND(AVERAGE(E3:E22),2)”,结果显示为94.3(见图3-2),在用AVERAGE函数进行平均值计算时默认的小数位数不止2位,一般在统计成绩时计算到2位小数即可,因此利用函数“ROUND( )”按指定位数“2”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

3、巧用数组函数

在“甲七”工作表中记录着甲校七年级所有学生的成绩,现在要得到各班的各科平均分,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为了让计算机能自动筛选并统计出结果,字段设计时增加了“班级”这一项,数字格式,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分班统计,二是用来进行学生人数的统计。在E25单元格中计算七1班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5的值为“=ROUND(SUMPRODUCT(($B$3:$B$22=1)*E$3:E$22)/COUNTIF($B$3:$B$22,1),2)”,结果显示为90.4(见图3-2),其中用到了数组函数“SUMPRODUCT()”,当参数“($B$3:$B$22=1)”为逻辑“真TRUE”时,对E3:E22区域的成绩累计求和,从而实现七1班语文成绩的求和统计,若是统计2班时则参数可修改为“($B$3:$B$22=2)”。

4、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上述E25单元格公式中使用了“$”绝对引用,目的在于公式拖动时不产生变化,因为这些数据区域是固定的,在参数“E$3:E$22”(成绩区域)的E前没有使用“$”拖动公式时就会随公式位置变化相对引用。参数“COUNTIF($B$3:$B$22,1)”实现统计1班的学生人数时,区域是固定的,因此使用“$”;同理,统计2班的学生人数可改为“COUNTIF($B$3:$B$22,2)”。

5、表间关联

为了把三个学校的平均分以及各班的平均分情况汇总分析,在“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中关联各校各年段工作表计算好的数据,如“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中B3单元格的值设为“=甲七!E24”,就可以同步关联“甲七”工作表E24单元格的数值94.3(见图4),C3、……、F3依次类推,同样将B6单元格的值关联“乙七”工作表中相应的单元格,其他单元格也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图4所示的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的成绩汇总表。

6、综合应用

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与对比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毋庸置疑也可对一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对比,这是众多学校领导分析教学质量情况时采用的一个数据量化的方法。文中“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要将三个学校三个年级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作横向比较,将G3单元格中的值设置为“=COUNTIF(甲七!$I$3:$I$22,">=430")”,结果显示为5(见图5-1),表明甲校七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430及以上的人数为5个,在G3单元格的公式中用到了统计函数、绝对引用和表间关联。

四、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建立的成绩统计表实现了三个学校之间以及各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成绩的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三所学校之间的差距,对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语文七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 3S中心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英语教育,旨在训练其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对各种涉外局面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与学习者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相关性,更注重学习者个性化展示和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强调英语教学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高职英语教材建设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内容上体现了社会需求,编排的多样性体裁又能以主题为中心,学生活动的编排较多,各高职院校也普遍有多媒体教室供师生使用,这说明高职教学硬件环境已基本具备,关键是怎样科学、合理、具体地组织英语教学。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仍使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不重技能培养;重“教”不重“学”。教师课时多、教学任务繁重,稍有一点精力就去进行学历提高,无法分身搞教学试验;学生对知识进行填鸭式被动吸收;教和学均无乐趣可言。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通过试验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轻松教,学生自主学,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二、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内容

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是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研究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以3S中心教学模式为指导,以找到高效、切实可行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教师业务功底不足,增加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通过进行教学试验总结而来的一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是把每个教学流程分为七个阶段进行,成果展示是其最大特点。它教学内容安排突出主题,即:每个教学流程只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听说、阅读、写作。它的教学手段强调任务教学法贯穿每个教学流程始终,多媒体教学法辅助完成,不同课堂其它教学手段配合使用,即:听说课配合使用交际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阅读课配合使用整体阅读法、提问法和讨论法;写作课配合使用模板套写法等。教学活动安排保证三、七比率,即:教师讲解占教学时间的30%,学生活动占70%,学生活动强调小组学习,注重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成果展示是课堂教学的高潮,让学生在体验学习成功中获得知识,得到满足。其核心表现形式为教学流程图示。

1.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听说课教学流程图示:

摸底――短片片断观后交流

听力片段听后交流

师生话语交流

导入――教师对第一部分进行总结,引入新话题,告知本课重点。

实践活动――完成课本听说练习。

主题总结――本主题表达时常用句型及谈话者角色意识。

小组实践运用――围绕主题设置场景,分组练习运用。

成果展示――小组表演或代表汇报。

总结布置作业――口语练习为主,角色表演、演讲等。

2.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阅读课教学流程图示:

导入引发兴趣――教师围绕主题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参与。

整体快速阅读――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版块,理解文章主旨。

精讲细读――词汇、语法、难句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重点放在容易引起歧异、妨碍整篇文章理解的内容上。

练习反馈――包括阅读理解、词汇、句法练习。

小组延伸讨论――围绕主题设定题目,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代表汇报。

总结布置作业――以同类主题短文阅读为主。

3.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写作课教学流程图示。

提问摸底――以例文对文体、内容进行提问。

精讲篇章结构与实用句式――就例文精讲,给出主干部分摸版――以例文为例,给出常用句式摸版。

练习篇章结构――⑴给文章排序练习;⑵补写所缺部分。

练习实用句式――⑴改错; ⑵造句; ⑶扩句;⑷翻译。

小组写作练习――⑴给出要求; ⑵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小组汇报与互评。

总结布置作业――⑴教师点睛;⑵布置个人写作内容。

4.各教学流程图示使用时应注意问题:⑴本教学流程图示使用时教学时间和活动的安排比例为:教师:学生=

3∶7。⑵本教学流程图示使用时班级人数最好为40人以内,小组数不超过5个。前两周是合作适应周,第三周小组成员固定。每学期调换一次。⑶本教学流程图示使用时要有多媒体教室使用。⑷本教学流程图示使用时教学时间为90分钟。

三、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1.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是3S中心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三类课堂中具体应用,很好地体现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英语教学指导思想。三个流程图示以社会需要为教学目的,以主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高职英语教学过程的具体量化分割过程。

2.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高职英语三类课堂中得到实际应用。流程图示中教师与学生教学时间和活动3∶7的比例很好地诠释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之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自觉构建知识;流程图示中的小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另一个核心的体现:强调交互是建构意义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里最有价值的活动是学生们组成小组和集体相互交流、共同构建知识。

3.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很大帮助。

4.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学习任务贯穿始终,使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使用。

5.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中成果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从而在自我满足中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愿望,能吸引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四、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应用价值

1.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流程图示可以说是为高职英语教师研究的教学过程与活动的模版,为功底不足的老教师,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铺平教学之路。

2.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流程图示使教师在备课中不必花时间构思教学步骤与活动,只关注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有效解决高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张问题。

3.七段式成果展示型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图示简单、易操作,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五、结语

高职英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总体指导原则决定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有别于普通英语教学模式。高职教师迅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乐于学习,最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双赢。

[注:此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 06030184)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戴立黎、邱瑞年:《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语文七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西方 数字 文化 异同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和大写两种。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次序外,还广泛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凝炼、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泛化,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政治与习俗、神话传说与巫术迷信等。我们只要读读中国古代文献,不难知道诸如“五行八卦”、“两仪生四象”、“阴阳六爻”、“人道六制”、“七夕”、“七日来复”、“八方维纲”、“八大金钢”、“九阳”、“九州”、“十干”、“十恶”、“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这些含有神秘色彩的数字。英语中也有一些这类词语,比如有 "Holy Trinity", "the Three Fates", "Five points of Calvin", "Seven against Thebes", "the Nine", "bakers dozen"等,另外西方文化中还有“一”表示至高无上,“二”表示爱情,“三”表示等量齐观,“六”表示非凡,《旧约》中有“七年”与“七日”,《新约》中有“七雷”与“七印”。(赵世开,1999:185)。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在中国,三是一个很吉祥的数字。在汉语里,3被写成三,其意义是,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即融天、地、人为一体,寓意天地人的关系。中国的道教有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上清;佛教中有天、地、人三尊之说。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认为,数字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可见三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大的意义。中国古代与数字三有联系的重要思想观念是很多的,如:日、月、星为三元;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等等。三和五非常近似,所以,有时候不仅仅是个数字概念,里面包含了很多古朴的东方哲理。在中国,古制已有所谓“五门三朝”的说法,故宫的建筑也符合这种布局。从过去的大清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一直到太和门,正好是“五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正好是“三朝”。这三和五,也有他们的文化内涵。“三”指天、地、人;“五”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中国人把这八种物质看作世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三和五这两个数字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得也比较广泛。数字“三”在西方国家同样受到尊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三为完美的数字;古埃及人认为它代表父、母和子;基督教有三位一体之说,即圣父、圣子、圣灵;在古希腊神话中,宇宙被认为是由三位神灵统治着: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顿、冥神普路托(杜学增,1999)。中国有“事不过三”之说,而西方也有不能连续用一根火柴为三个人点烟的禁忌。

中国数字文化三五之道,有三就应该有五。《易系辞》中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地之数各有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意思是说,三才(天地人)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数字变化的规律,一切事物都脱离不了三五之道。但五常与三结合而用,如,三皇五帝、三令五申、三五成群、三纲五常、三下五除二、三年五载等。中国古诗词中这种三五连用也很常见,如,“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所以,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思想。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一种说法是,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数字四在中国由于谐音“死”,而被视为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4”(谐音“我死”)。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字的忌讳。有的民族反而对“四”极为崇拜,认为“四”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如先秦时期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为“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为“六韬”,政区分为“六乡”,周礼有“六典”(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官制设有“六部”,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政制设“六部”,朝廷军队统称“六军”,皇后的寝宫称“六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妇女怀孕也称为“身怀六甲”,天地四方合称为“六合”。中医将人的心、肺、肝、肾、脾、胆称为“六神”,佛教认为凡人有“六欲”,古代作画讲“六法”、“六要”、“六彩”,古典词牌名有“六丑”、“六州歌头”。(包惠南,2001:195)。民间也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看重数字“七”,认为它吉祥有力。它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七”又具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圣玛丽亚有七喜、七悲,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等等。西方宗教和文化常用数字“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归纳人文景物、社会团体、宗教仪式等。如,七大美德(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肉欲、贪吃、贪婪、懒惰)、七重天(纯银天、纯金天、珍珠天、白金天、银天、红宝石天、极乐天);人有七感(生机、感情、语言、味觉、视觉、听觉、嗅觉);世界有七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以弗所的戴安娜神庙、罗得岛的巨像、菲底亚斯的丘比特神像、亚历山大的灯塔)(包惠南,2001:193)。另外,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很尊崇数字“七”。据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面壁七天而成了正果。佛教认为,万事由地、水、火、风、空、识、根七种本原生成;佛寺由七种厅堂组成;人死后要祭奠七七四十九天等等。伊斯兰教认为,安拉创造世界用了六天,在第七天休息;阿拉伯人说,天有七重,地有七层,一周有七天,因此,他们常用数字“七”表示数量或次数之多。由于世界三大教派尊崇数字“七”,所以,人们发现它被广泛用来表述各种事物,人有七情、面有七窍;彩虹有七色;音乐有七个音符;西方童话中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说法(平章起,1993)。这些足以说明,数字“七”在西方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对“七”情有独钟。

转贴于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的变化,勤劳致富成了人们共同的愿望,“恭喜发财”成了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之间的常用贺词。南方经济发达的粤语区的“八”与“发”谐音,广东人特别喜欢数字“八”,以求生财有道,发财致富。现在对“八”的爱好已风靡全国,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对“八”可以说是特别偏爱,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电话号码中喜欢有八,汽车牌照号码最好有八,有的商店取名“518”(“我要发”的谐音),公司企业等单位开业把含有“八”的日期选作黄道吉日,开业典礼的时间也要定为8点18分(“发一发”的谐音)。(包惠南,2001:196)。可见数字“八”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示数量的数字,同时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共同愿望,蕴含着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九”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素文》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九为数之极,又称“天数”。人们用“九霄云外”表示极高之意;“九洲方园”表示极广之意;“九泉之下”表示极深之意;“数九寒开”表示极冷之意。因为“九”与“久”谐音,由此演化出“神圣”之意,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他们常借用“九”字来象征他们的统治地久天长,万世不变。这一点在中国帝王的宫殿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故宫的建筑中用得最多的是“九”,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奇数),它代表天,而皇帝自称是天的儿子(天子),所以它也代表了皇帝。又因为《易经》里的“乾卦”代表天,而“乾卦”里说:卦象“九五”的位置,飞龙就会在天上,伟大的人物就会出现在人间,所以“九五”又象征皇位。比如天安门的建筑,城楼是9间,门有5座,午门也一样;保和殿、乾清宫等东西长9间,南北宽5间。这都叫“九五之尊”。另外故宫内的台阶都是9或9的倍数;门板上的门钉横竖都是9行;就连故宫房屋的总数,也是9999间。(宋柏年、施宝义,1999:162)。除此之外,天坛的建筑也体现了这一点。圆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为18块,到第九环为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第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另一原因是,我国古代把单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看作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这种设计,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数字的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比较文化研究,通过比较分析,阐释数字的文化内涵和发生机制,探讨它们跟神话思维的内在联系,进而了解人类原始思维的产生和演进的普遍规律。数字文化看起来似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琐事,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了解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相互尊重,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或沟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宋柏年,施宝义.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平洪,张国杨.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陈琳华编译.美国传统节日[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