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追求生活原型

一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如果小学数学教学没有联系生活就不是成功的教学。想给别人说明自己接受新理念并付诸实践中,为了生活化硬是给一些本来不需要生活化的内容穿上生活化的“外衣”,不是所有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有人认为生活服务于数学,恰恰相反的是,数学是为人类的实际生产、生活服务的。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生活化,也没必要每节课都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而应该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是否适合决定,基本原则是要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帮助。

2.联系生活要有适当的限度

数学内容包括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渗透生活化。最初学习时,可以借助生活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因为数学是一门崇尚理性的学科,我们应该把生活化看作是一种教学工具,利用其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师教得容易,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得也容易。生活化是为教学服务的,一旦变成负担就会拖累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1.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生活中寻找与课本知识点相一致的生活案例,在课堂上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可能会用到“第几个、几个”这样的知识点,而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不能清楚理解和表达,对此,教师可以将班级以小组形式进行提问,如让小学生自己说出是第几组的第一个人。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同时也能锻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此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出生动形象的课堂讲学情境。

2.思维训练要生活化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逻辑能力、空间能力、想象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维的训练,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数学教学思维化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对所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使问题既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同时又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切记千万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例如,在讲授“银行和利息”这一内容时,以学生过年过节积攒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组织活动,参与讨论,并亲身去实践。让学生在模拟存钱、取钱、参观银行等环境下,记录利息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计算银行的利息,这样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又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模拟把压岁钱进行储蓄这一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艰苦朴素的作风,进一步了解如何利用和使用金钱,实现了学生价值观上的升华,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知识的应用设计和呈现应体现生活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法的呈现上,应具有开放性,不把教师的思路和教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讨论的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途径,形成创新的土壤,培养实践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在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要重视利用教材中的有效资源

我们在挖掘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现行教材中的有效资源。如三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例一:“从我家到学校有212米,每天要往返两次,每天要走多少米?”其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并以此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情境,从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数学学习更扎实、生动、丰富。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好数学联系生活的限度,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应该更实在一些,不要跟风。

作者:章海林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