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德育教学“硬伤”浅析

中职德育教学“硬伤”浅析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职德育课教师,深感中职德育课教学面临学生厌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低下的现状。我们的中职德育课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德育课?只有找准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明确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方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材编写未能充分体现中职德育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职德育课教材进行过三次重大改革。第三轮课改后,现已形成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教材体系,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尚未形成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二是现有教材修订不够及时,与社会生活衔接不够紧密;三是各地校本教材的开发不到位。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没有一套严谨、完整和科学的德育教材,就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德育课没有真正与中职学生实际结合,没有做到与专业课有效结合

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脱离实际空洞说教的现象,要克服这一现象,必须坚持德育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策略。中职生是按专业进行编班和实施教学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课教学必须和学生的专业实际紧密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德育课所具有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学生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德育课的态度。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然后结合德育课的内容进行具体教学。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平时多和专业技能课教师进行交流,掌握不同专业的不同信息。比如,通过参加学前教育的舞蹈课,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行为习惯良好,但缺乏吃苦精神和坚持的毅力,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通过观摩机械、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课,感觉到这些专业在操作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技能的精确性等等。教师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学情分析,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也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德育课的自觉性。

三、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设计和方法创新不足

1.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一节成功的德育课,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要做到独具匠心。我们要不断追问自己,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新”字。比如,案例教学法是德育课教学的常规教学方法,我常常思考:你是按照什么标准选取案例的,你选取的案例为什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教学资源或案例的选取标准就四个字:“小、近、亲、实”。“小”指的是从小处着眼;“近”就是和学生接“地气”;“亲”则是让学生感到这事就好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实”是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学生实际。我按照“小、近、亲、实”的标准精选课堂案例,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师要善于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及方式实施课题教学。

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进入课堂教学,我们现在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是如何使用及高效实用的问题。我们很难想象在教育新常态下德育课教师远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授课的情景。现在“微课”刚刚走进课堂,“慕课”又紧跟着向我们走来,德育课教学仅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应尝试利用手机,让微信走进课堂,为教学服务。

四、没有和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文化课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及成绩差,是基本的现状,再加上个别学生品质上的瑕疵,让老师普遍感到头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德育课教师要有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俯下身子,聆听学生心声的勇气和决心,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把准其“脉搏”,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教师一定要重视学情分析,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形式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在教育新常态下,中职德育课教学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改变和超越自己,才能适应教育新常态下的德育课教学。

作者:郇鹏天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