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探究

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探究

一、新时期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情况及其特点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数量和规模都得到空前提高,以此相应的就是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这对提高全民族素质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却出现了违法犯罪的不良事实。为了切实了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犯罪数量和犯罪类型来分析。

1.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数量情况

大学生犯罪数量包括两方面,一是犯罪的立案情况,二是犯罪的人数,下面两表可以反映出新时期大学违法犯罪的数量情况。由于大学生属于青少年的范畴,其违法犯罪的情况可以参照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刑事罪犯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几年来,大学生(18~25岁青少年中的部分)的刑事立案与刑事罪犯数量也基本上是在不断增多(见表2)。保守估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实际数量应该会比表中数据要多,因为部分大学生违法了,或者犯罪了,学校、法院、公安等部门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给予学生改过的机会,也就没有立案,因此这些数据也就没出现在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里。

2.大学生违法犯罪类型情况

新时期,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类型主要是打架、斗殴和盗窃,分别占31%和56%¨,这与青少年犯罪行为也基本吻合,在犯罪青少年中,犯罪行为的主要类型是:抢劫和抢夺(48.7%)、盗窃(22.6%)、故意伤害(15%)、强奸(6.4%)、聚众斗殴(5.5%)和杀人(4.4%)。其中,抢劫、抢夺和盗窃三类犯罪行为所占的比例是71.3%。翻然而,大学生违法犯罪中也出现了政治犯、杀人犯、扰乱社会秩序等恶性案件,虽然人数不多,但这类案件社会影响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

不少学者的研究指出,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团伙性、智能化、残忍性等特点,但除了这些特点以外,从宏观上来看,还有另外两个明显的特点。

1.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

2000~2006年期间,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220,981上升到2006年的303,631人。大学生刑事立案数量和犯罪人数总体也是呈上升的态势,虽然2005年、2006年两年的刑事立案数较2004年低,但是犯罪人数却增多了,反映出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团伙犯罪增多了。实际上,大学生在触犯法律后,如果后果不是太严重,很多高校就不希望案件进入司法程序,而采取教育措施,请求公安机关不予立案,也是刑事立案数降低的一个原因,但并不说明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降低了。

2.大学生违法犯罪类型相对比较集中

侵犯财产案件在大学生犯罪中居首位,其中盗窃犯罪最为突出,犯罪地点主要是在学生宿舍、教室;犯罪的目标是现金、手机、相机、电脑、MP3、MP4等;犯罪的目的是享乐或者据为己有的满足感;因过失或者故意殴打他人致伤、致死的案件也占一定比例。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也出现了伪造学历学位证书、篡改学业成绩等违法行为。

二、新时期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目分析

人的行为的产生必定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也必定有主客观两方面,因此,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是指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大学生违法犯罪提供了外部条件的因素,对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起到偶然性作用,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1.社会的丑陋环境为学生违法犯罪提供了温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的丑陋现象也比较明显,比如黄赌毒等,一些学生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差,贪图享受,或追求网络世界的虚拟梦幻,或追求刺激,陷入了社会丑陋环境中,不自觉地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尤其是地处城乡结合部、郊区的高校,周围治安和交通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帮派、、色情陪侍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卜卦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等同样存在,偷窃盗抢、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堕落。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城中有十所高校,有四个保留的自然村,这些村子就在学校的旁边,聚焦了村民、外来人口、刚毕业的大学生等,人员构成非常复杂,由于管理不到位,村子里面黄、赌、毒存在,有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差,受不住诱惑,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家庭结构和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人格缺陷形成

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人格缺陷,而人格缺陷又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结构和教育缺失造成的。一是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学生人格不完整,比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在这种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即使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人格上是不健全的。实践表明,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人,比在完整家庭结构环境下长大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对很多事情更容易采取过激行为。二是家庭的教育缺失,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感觉生活压力大,为了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培养,或者采取粗暴打骂的教育方式,或者采取纵容溺爱的方式,或者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这些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不良作用,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攀比心理,一旦个人的需求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满足,就会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我国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还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但是,不少高校还是不太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口头上宣传非常重视,但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都处于边缘化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实效性不强。特别是高校多校区建设,教师走教现象突出,学生课后找不到老师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深入、不精细,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思想上、精神上感到空虚或者无助。得不到老师的指导,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或者方式得到慰藉,比如网络、自我发泄等,一旦把握不好,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个人主观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等只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外部条件,这种条件具有偶然性。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内因就是主观因素,支配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发生。新时期,“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嘲由于部分学生存在上述问题,对国家、社会认识错位,对前途失去信心,贪图一时的享乐或快感,奉承“享乐即人生”的信条,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当个人的需要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得到满足时,心理出现矛盾和扭曲,就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满足个人需要,越过道德底线,触犯法律。当一个人心理出现扭曲、意志薄弱,开始藐视法律、轻视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时,就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违法、犯罪在所难免。另外,由于大学生的个体法律意识与法治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大学生公然挑战法律,或者由于无知而触犯法律,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加强思想政治被膏是新时期预防大学生违法独罪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受主体的需要的支配。而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人在认识上对思想、精神的需要,“人只有通过确立目标、理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与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行为,基本特征是违背社会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根源在于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了认识偏差,理想信念缺失,行为偏离轨道。因此,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责无旁贷主动承担新时期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责任。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中的功能及其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导向功能的直接要求。所谓行为规范导向,就是“按照道德、法纪的准则、要求进行导向。”同按照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要求引导大学生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在法律框架内行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复杂性增大,变化性加快,我国采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通过道德和法律来规范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行为规范导向功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道德规范的导向,二是法纪规范的导向。在现实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实现其行为导向功能,在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要求,通过法律制度、具体法规、章程、条例的教育和执行,以监督检查、强化管理方式进行的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预防和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引导大学生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学生守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宪法和一般法律,等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在道德上、法律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要求,做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功能赋予其是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最初的和最有力的屏障。新时期,必须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中的功能和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切实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确立远大理想

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利益主体、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国外的不良思想、文化也通过多种形式入侵,这些现象折射到大学中,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带来了影响。面对多样性、多元化的现实,一些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在利益和欲望面前,意志薄弱,行为偏离,导致违法犯罪,这是大学生缺乏明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判断标准所导致。据调查,当前有35.6%的大学生还处于迷茫状态,理想不明确,或不想设计自己的未来,并且有23.1%的大学生选择寻找和把握一切机会并不惜一切代价开创一番事业。【围当一名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为了开创所谓的事业而不惜一切代价时,那么,他就是社会上的一颗定时炸弹,有可能变成违法犯罪分子。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服务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结合学生内在需求,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形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树立法律信仰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要求人要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应该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但是,据调查,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表现出“大体了解法律知识,但对具体的法律概念理解模糊;信仰法律,但却对法律的现实作用不太信任;有较强的维护个人权益的意识,但对维护国家或者他人利益表现冷静”研的特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这些矛盾之处,导致其思想和行为的不统一性而容易侵犯法律。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的必修课,但是由于该课程的课时有限,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的作用也显得非常有限,所以有必要开展系列法律宣传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在大学生入学时进行大学生管理制度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各项制度,比如学分制度、违纪行为处分制度等等,通过制度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栏、网络等途径对社会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有法律专业的高校,更可以依托法律专业学生(学生社团)开展普法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法律的权威和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三,对于社会上司法腐败的现象,学校必须要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的这些司法腐败现象有正确的和全面的认识,以免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把事件扩大,导致学生对事情认识的偏差,从而对法律认同感降低,甚至想办法钻法律空子,逃避法律的规制。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综观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这些大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心理障碍,据统计,“我国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在上世纪80年代占在校大学生的23.25%,上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增至30%”。嘲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中,要建立完善的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危机干预机制。实践表明,及早发现具有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并提早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是预防大学生突发性犯罪案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框架之内势在必行。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每学年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普查,总体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学生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直接领导和进行必要的培训,由心理委员在班级中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活动,学校也可以举行心理健康游园活动等,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发现班级同学在行为上出现的异常,及时了解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向老师汇报,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这样就能减少或者避免某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包括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网上网下”相结合,提高实效性

所谓“网上网下”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和传统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向学生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帮助学生形成时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大学生也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1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46.3%,同比增长8.7%,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60.1%,其中62.0%的青少年网民使用社交网站。但是,由于网络中充斥着很多非主流文化、五花八门的社交网站,一旦大学生缺乏敏锐的目光和敏锐的政治觉悟,就很容易陷入网络的泥潭中,通过网络走向犯罪。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利用好网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目前,很多高校通过QQ群、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法规、网络道德规范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在一种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网络自身也有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比如过分依赖网络,人的现实交往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因为人毕竟是现实的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过分的依赖“网上”,还要以传统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基础。谈话、开会、理论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都是有效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特别是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在校园内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等等,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都有很重要作用,而这是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所以,从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必须紧紧把握“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媒体和网络的现代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