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党性教育问题分析

大学生党性教育问题分析

1高校党性教育面临被泛化的局面

高校的党性教育面临着被工具化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经济的发展,追求丰富物质生活成为时下人们的主要动力。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人渐渐被物化、异化,成了金钱的奴隶;工具理性的张扬使价值理性逐渐退场,人文关怀、精神追求向物本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让位;人成了强大物质社会下的“单向度”的人。甚至连入党的动机都充满了实用性和功利性,有部分学生是抱着自己人了党,便于找工作、提干、保送等实用的目的。不可否认人党有实用性的一面,但如果只盯住入党为自己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党员的精神追求,忽视了党性原则,那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的后果,那将是社会的悲哀,我们的党也就失去了她特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今社会上部分中共党员行为的失范,也恰恰是忽视党性教育建设,使自己的精神家园长满蒿草,主动或被动地成了物欲的俘虏。高校党性教育面临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同的倾向。党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同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它们的对象是不同的。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_2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在高校,主要是研究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与社会实际水准的矛盾。信仰可以多元也可以一元。它的培养目标是追求“真”“善”“美”,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多样化和丰富性。而党性教育则是信念教育,它要解决的是党员的理想信念与当前社会物质发展人被异化的矛盾,大学生的党性教育是要解决共同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它具有特殊性,它有特定的人群,从而使其教育手段具有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上涵盖党性教育,党性教育目标上有高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性教育应在手段上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高校党性教育的灌输方式面临被弱化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张扬及宏大叙事的退场成了当今思想政治话语的主流,内隐式的教育方式也被津津乐道。但是党性教育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还必须保有自己特色——灌输,灌输依然十分必要。

正如列宁所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l4]。对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个公民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不可能自发产生,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仍然需要通过自觉的学习,接受教育,用于实践。高校党性教育在坚持教育多样化的情况下必须得通过时时地强化,来保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得到宣传学习。正像赫尔巴特所说“教学可以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

2高校党性教育模式的完善:一、二、三、四、五锥型模式的建构

高校的党性教育应建立一种易于操作,便于管理的模式,使党性教育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就变得非常重要。正如所说:“我们不但要提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锥型模式的建立就是要在目标、方法、手段等方面形成一个体系,使党性教育在高校里形成一种规范、制度,不会因为管理者、教育人员的改变而在环节上有所缺失。让大学生党员时时刻刻感受到党性教育的存在。

(1)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党性教育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因素,在价值观方面必须树立一种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共产主义价值观。其他价值观何以讨论、比较,但核心价值观不能动摇。在党性教育中应大张旗鼓地去宣传,让广大党员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存在。“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就会去占领。积极进步的思潮需要我们去引导和鼓励,把它们从心理层面的意识或不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升到完整的理论认识的形态。对于错误思潮或反动思潮,则需要我们去与之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任错误的社会思潮甚至反动的社会思潮泛滥,我们不问不闻、听之任之,社会安定的局面就会在我们手上失去,社会主义事业就要遭遇挫折甚至灾难”_6。

(2)两种不同的获取理论的教学方法。灌输是党性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理论灌输中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使学到的理论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l。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会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加强大学生党员的信仰;启发、讨论、反思结合的教学法是党性教育的重要方式。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多元思想并存的时代,个体的主体性在空前高涨。虽然大学生加入党组织,但并不意味不受不同的思潮影响,但是核心的思想却是不能动摇。党性教育说到底靠的还是吸引而不是强迫,应让党性教育的课堂成为有魅力的课堂,让大学生党员在这里自由的讨论、批判,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回避敏感问题,在心灵上、理论上征服学生。

(3)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克服党性教育管理者的“角色偏差”。以往在工作中,由于忽视教育的效果,在一番“高、大、全”说教之后便以为万事大吉,形成了我说你听,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的局面,使党l生教育渐渐“空壳化”。因此贴近实际就是要说真话、说实话,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贴近生活,让真理与实践说话。要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健康成长。

(4)四全教育突出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党性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作,突出表现为它的系统系和整体性,应当在时间、空间等立体多维的角度进行。党性教育问题不是单靠一两个部门完成的,必须建立起全员意识,使每个教职工都意识到对学生党员要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说它全面,是因为学生党员分布各个系部,他们就像一个个火种,可以起到燎原之势;强调全方位,是因为学生党员从宣誓入党那一刻开始,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像一面旗帜,时时刻刻影响其他同学;重视全过程教育,表明党性教育的持续性发展,从人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甚至离校,党性教育都要可持续性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前期人党发展,忽视人党后教育,社会也应密切配合,使党性教育跨越时空,成为终身教育。

(5)利用五种载体加强高校党性建设。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会带领学生进入更宽广的世界,在这里学生学会甄别、判断,为党性教育营造了一种开放的环境;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建设和谐校园。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促进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形式,提供彼此问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开展学术争鸣的场所;以信息网络为载体,构筑洁净的网上精神世界。利用信息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海量性、全球性、重复性等特点开展教育,为学生营造洁净的网上世界,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以顶岗实习为载体,使学生成为社会人。在实习中,接触的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学校与社会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这段时间形成一个过渡,完成学生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营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会使党性教育更顺利的发展,正如柏拉图所说:“一个人从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好的行为是有好的本性倾向的人与好的环境接触的结果”。

3党性教育不断推进“四个化”的建设

党性教育通过锥型模式的构建形成制度化。健全制度化使党性教育变得常规和规范,进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里,人,尤其是党务工作管理者的色彩在淡化。目前,在高校里党性教育人为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党务工作管理者的升迁、更替,以及管理者的学科背景等都会对高校党性教育产生影响。建立锥型模式制度,可以使党性教育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发展。不管管理者怎样变换,由于制度规范,学习、活动都有章可循。通过制度建设,使党性教育日臻完善。党性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完善信息化。党性教育的信息化,不仅仅是指对党员管理的信息化,更需要党组织机构的信息化;在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发展已由平面向立体多维的空间发展。MSN、QQ、博客、微博、信息无处不在。网络这把双刃剑,随时都是对高校党性教育的挑战。现在的教育已经失去了对信息的垄断权。在网络面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信息是对等的,也许一个不经意的事件,就会颠覆学生对以往形成的认识。这就需要党性教育始终站在信息的前沿,了解问题,不回避问题,做好学生党员的引路人。使学生党员始终感到党组织是非常值得信赖的。

党性教育需要充满人性化。关注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情感困扰,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自己人生中面临的坎坷,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能感到有棵大树可以依托,自己的精神有所皈依。每个党员在这里都能感受到爱和被关怀,在这里,党员感受到的是平等和尊重;在这里,党员感到自己的精神被净化;在这里,党员感到充满力量和充满希望;在这里,党性教育不是宗教但是却比宗教更具有吸引力。党性教育充满人性的光辉,不仅会进一步凝聚现有的党员,而且会吸引更多的非党学生来关注、来学习、来加入。

党性教育应形成“终身化”。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通过党课学习获得了较完善的理论知识,在学校里党员的活动、交流,甚至是支部会上也能做到比较真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可以说,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是人生中党性教育最丰富的时期。一旦走到社会,党性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支部会上的讨论往往成了歌功颂德的汇报会,出于自我保护,相互批评也是隔靴搔痒。普通党员的党性教育只能靠个人修养和自我发展提高。高校的党性教育不能成为“终点站”,而要成为“加油站”。社会也要承担起党性教育的责任,建好自己的“加油站”。使每个党员在经历一段人生旅程后都可以去加油,充实自己。开着一辆动力十足的车,饱含着昂扬的斗志,向着梦的地方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