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究

1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指诚实信用.其中诚是指真诚和诚实.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指言而有信.遵守诺言.是一种外部行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如孔子曾说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鲁迅也曾说过:“诚信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时效性.比荣誉更具有可靠性”大学生是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对其开展诚信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近年来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社会各界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载体的主要类型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且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所运用的物质形式或活动形式。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于高校诚信教育的载体.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树立正确诚信观。

2.1课堂载体

课堂载体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参与面最高、受众面最广的教育载体。课堂载体主要分为课堂教学载体和第二课堂教学载体。课堂教学载体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和其他相关学科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向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形式。第二课堂教学载体是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活动提升诚信感.正确树立诚信观。第二课堂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实践教学.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二是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诚信感。

2.2教育管理载体

教育管理载体主要是指通过学工、教务等系统教育工作者搭建日常教育和管理平台,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教育载体的主要形式包括日常的访谈、深入学生宿舍检查、主题班会等.管理载体等更倾向于各种成文化、制度化的学校管理规定,如作息时间规定、图书馆借还书规定、考试管理规定等

2.3校园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经过多年的教学、科研和文化活动等.在探索与实践中沉淀而生的人文理念、学风校风等校园文化载体主要包括一所大学的校训、校风、学风.校规校纪、传统习俗,社团活动、教学科研、学校组织管理等,它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和教育

2.4媒体载体

媒体载体是指利用各种校园内外的媒体.向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主要包括报刊类载体、电子类载体和网络类载体等三类据有关学者研究.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手机短信。可见.网络载体是最受大学生的普遍喜爱和接受的媒体载体.今后将会成为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载体之一。

3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载体的主要弊端

当前.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现状相比.大学生教育载体的发展较为迟缓.制约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对高等院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课堂教学空洞苍白

在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教学内容环节中.目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采取将诚信教育和理论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形式.如在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融人诚信教育的内容.内容相对比较空洞.难以与大学生普遍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切合.导致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取的是传统式的课堂教授和灌输.即授课者在讲台上讲授知识.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得课堂诚信教育基本沦为形式。

3.2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

诚信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互动的教育过程.具有十分明显的双重主体性和互动性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教育开展的效果好坏当前.在全球化日益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存.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相互碰撞.使得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积淀、较高的人文修养.才能有效结合时事.推进好诚信教育工作。同时,朱熹曾说:“夫子教人.因此施教”。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要遵循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深刻了解学生群体普遍关系的社会热点问题.丰富教育内容.并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对大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尤其是日益年轻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此外.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略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观念不浓的原因之一。

3.3校园文化活动杂乱无序

校园活动的主要特色是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诚信意识然而,部分高等院校过于追求表面上活动项目数量的繁多.忽略了对学生活动内容的审核和指导.导致很多学生活动形同虚设,一部分大学生对学生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3.4媒体宣传效果不佳

(1)报刊媒体和电子媒体近年来受到网络媒体的挑战.大学生的关注度不断降低。同时,报刊媒体和电子媒体以先进典型事例为主.有时候会难以吸引学生。

(2)网络媒体作为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全新载体.也具有自身不足之处一是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只是简单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著作和文件照搬照抄到网站上,网站内容单调同时.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量经费和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也对高校的工作提出了一大难题。

(3)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存.不同文明和多种宗教的冲突.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相互碰撞的时代网络媒体的兴起.为学生及时查阅信息.了解时事带来了便利.但也造成了网络上信息鱼龙混珠、良莠不齐的状况由于大学生一般社会阅历少.心智不够成熟,缺少价值判断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

4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载体的对策建议

4.1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载体的原则

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载体.应当树立整体观念.调动一切载体.形成合力.这是整体开发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前提。在整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两个方面:

(1)主次分明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诚信教育的主阵地.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核心.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和学生活动为补充.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和宣传媒体为延伸的诚信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不同的教育载体在教育体系中的不同作用。二是明确诚信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可以为了吸引学生而丰富教育形式.但不能沦为单纯为了迎合学生而丰富教育形式。

(2)内容统一不同的教育载体具有不同的教育重心.承载着不同的教育任务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化的诚信观念为主要目的,校园活动以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校园文化则主要在于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学生。不同的教育载体可以相互交融。但也应当明确各自不同的教育任务和目的,切不可相互冲突,影响整体效应。

4.2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第一载体.要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首要作用。

(1)要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要做到三紧密.即机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融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加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2)要以贴近学生,丰富教学形式。要抛弃过去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综合采取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适当采取课堂讨论、观看宣传影片等教学模式。同时.要改变过去授课教师以直接向学生下定论、做宣传的方式.改为与学生积极对话交流.必要时可以采取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学习.一同探讨结论的教学形式。

4.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中共十七大文件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政治觉悟、宽厚的为人处世、渊博的学术造诣去引领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结合.对学生应当多关爱体贴,多耐心引导.在实际生活中关心学生,在生活中真正贴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所闻所思所想.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做好诚信教育工作,赢得学生的认同。

4.4改进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要加强日常教育和管理.抓好两个重点。牢固树立学生的诚信观念。第一个重点是两个重点时间段.分别为大学教育的人口和出口两个阶段以新生入学为契机.从新生入学伊始就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开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学生手册》学习等环节中:狠抓毕业生离校环节,加强毕业生离校和就业教育。第二个重点是两个重点系统.分别为学工系统和教务系统。学工系统工作人员要经常走进学生宿舍和课堂.随时随地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传递诚信理念.并建立完善的诚信监管制度.必要时可以将学生诚信情况纳入学生档案:教务系统则要狠抓考机考风.坚决杜绝学生舞弊现象的发生。必要时,可以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4.5正确指导和开展学生活动

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校园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征文大赛、主题讲座等形式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使诚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诚信知识的宣传活动.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强化诚信意识。

4.6丰富宣传媒体

充分利用报刊、电子和网络媒体.尤其是充分发挥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展板橱窗等宣传工具,积极宣传诚信先进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和模范作用.特别是要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和心理疏导双重优势.在化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辨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潮和观点.尤其是树立正确的诚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