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

一美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特色

美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高度发达,大学教育更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美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将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角,积极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诸多生态问题,着力提升每个人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素养,从而使得大学生态道德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拥有完善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1979年,美国教育家克雷明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从此拉开了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序幕。美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严谨而完善,以教育为中心,将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和外部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包括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等各类学校在内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从每一个细节着手提升全民生态道德素养。美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强调以人的主体发展为轴,深入研究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并结合外部自然环境,提出了富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新的生态道德教育理论,注重生态文化教育、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教育以及审美素质教育齐头并进。

教育方法和手段日趋生活化、多样化当代美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生态教育课程讲授的方式,转变为以课堂讲授为基础,将生态教育知识广泛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在推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了过去仅仅依靠学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模式,逐步转变成由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等生态教育网络形式来完成,建立了各部门、各组织以及广大公民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的生态道德教育网络,将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渗透性功能美国在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时,改变了过去“课堂讲授、集会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转而通过设置隐性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将生态道德教育由显性教育变成隐性教育,更大程度地发挥隐性教育的渗透性功能和作用,以期达到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之目的。此外,美国一些大学还积极利用学校开展报告会、演讲会、展览会等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各样、各具特色的非常规生态道德教育。严格规范和监督生态道德教育美国是一个高度法治化的国家,通过科学立法与严格执法来规范国内的生态道德教育是其宝贵的成功经验之一,也是国际上生态道德教育发展的一个历史潮流。美是当代国际上最早通过立法的形式来护航生态道德教育的国家,其分别制定了《美国国家环境教育法》《美国环境教育和培训计划》《美国国家环境教育发展计划》等一系列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美国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再加上科学、合理的实施细则和准则,确保生态道德教育始终处于良性循环发展之中。大学生态道德教育有了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支持,自然效果更加明显。

二对我国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对生态道德教育明显重视不足,有些高校虽然也有一些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明显的效果。正是由于缺乏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足够重视,使得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道德意识,更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资源浪费乃至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屡有发生。对此,我们要结合美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经验和启示,进一步强化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高度重视生态道德教育,构建完善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近些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着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并组织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使得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环保意识都有了显著提高。我国政府、各部门以及各学校要有应对生态危机的紧迫感,在高度重视生态道德教育的同时,共同致力于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在仔细调研的基础上,深刻研究我国当前面临的环保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启示,编制科学、合理的生态道德教育大纲和配套教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调动包括高校在内的一切机构、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做好生态道德教育的工作。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师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广大高校而言,首先要高度重视教师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典范作用,通过自身培养和外来引进的方式,打造一支生态道德教育水平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要求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环保素质的基础上,深挖生态道德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特点,并通过言传身教将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以及生态法治文明等知识传授给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价值观;其次,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和居住的地方,要注意在塑造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有机融入生态文明价值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热爱生态、崇尚自然的道德情操。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校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美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据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态问题的决策和分析中来,引导其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产生对生态知识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讲授的进程,布置学生进行生态观察和实际调研等活动,亲身体验生态环境的优与劣,增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大局观和忧患意识;鼓励和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保宣传活动,例如,利用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保日、世界无车日等特殊时段开展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清污以及建设生态校园等活动,实地调查和检测不同地区的土壤、水质和大气污染等情况,掌握排污企业对环境的恶劣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

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前后的巨大变化,增强其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高校要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激发其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巨大潜力,悉心研究和探索有利于保护环境相关的发明创造,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良好回报,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厚重的知识储备和能量。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内外实践证明,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是成功推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关键因素。我国必须逐步健全和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实现生态道德教育与强制性的法律制约有机结合。在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上,高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大学生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标尺,更要从“依法治国”的高度落实节能、环保问题。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不断完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加大对生态道德教育先进的高校和学生的奖励力度,给予生态道德教育后进的高校和学生以警告和惩戒。

作者: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