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以发达国家为首的经济体都集体陷入衰退,这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而我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后我国推进一系列的措施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然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受到来自国内外的挑战。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挑战

一、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当前发展

(一)人民币国际化

我国央行在2015年1月首次明确了人民币国际化提法,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自由兑换,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当前发展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我国自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结算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为6.5539万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5.4603万亿元,以货物贸易为主导,增长速度迅猛。另一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范围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认可度也在不断上升,从2013年与我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174个到2014年189个(不含港澳台等境外地区)。

2、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

我国分别在2011年1月和2011年10月先后推出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和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2013年9月,我国又许可境外投资者可以使用人民币在境内设立、并购和参股金融机构。2014年6月,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业务办理程序被进一步简化。2014年11月,达到一定条件的跨国企业就可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3、货币互换。

自2008年进入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等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截止2015年5月末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为3.0985万亿元人民币。互换的国家从亚洲如韩国、马来西亚等现已扩大到美洲的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欧洲的英国、冰岛、瑞士等,大洋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互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区域化计价结算货币。

4、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地位。

我国借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契机,推出一系列措施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2013年1月,人民币位列第13位全球支付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为0.63%。2013年年底,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交易量已达到第8位,份额为1.12%。2014年年底,人民币取代加拿大和澳元跃居至全球第5位,较上年上升3位,份额为2.17%。2015年8月人民币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此于美元、欧元、英镑的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2.79%,而排名前三位的美元、欧元、英镑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4.8%、27.2%和8.5%。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一)内部机遇

1、经济和外贸的增长。

中国经济在2008-2014年间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7%,成为恢复世界经济的引擎,经济总量在2008年成为仅此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更是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达到63.61387万亿元。贸易方面,我国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已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这些都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行使计价结算的职能,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2、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开始稳步升值,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以后,现有的许多国际货币都出现疲软态势,人民币币值依旧保持坚挺。2014年1月更是创下汇改以来1美元兑换6.0408人民币的最高值,这使得许多国家纷纷持有人民币,超过47个央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官方储备中。此外,人民币的稳中有升将会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和居民对人民币进行长期持有和投资,也有利于他国为避免汇率波动而与我国进行双边本币互换,从而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3、充足的外汇储备。

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国际清偿的有利保障。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2006年是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大国。此后,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情形下,我国外汇储备每年保持增长,一直保持着第一大外汇储备大国的位置。2014年外汇储备量更是创出新高,达到3.84302万亿美元。

4、日益完善的金融市场。

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不断改革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也在加快:(1)利率市场化正在不断加快;(2)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取得了很大进展;(3)2014年11月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机制(沪港通)试点正式运行。

5、政府的积极推动。

(1)“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一方面,将我国与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经济的互补性较强;另一方面,将加强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把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当作首要选择,进一步加深人民币的亚洲化和展开人民币的欧洲化。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亚投行的成立将在一定程度提高许多新兴国家在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同时作为亚投行的发起国,将明显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声望。同时,形成以人民币为核心的融资机制,积极促使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化货币的步伐。

(3)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上海自贸区从两个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推动作用:一是上海自贸区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二是上海自贸区为人民币回流提供通道。

(4)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系统在2015年上线运行。一方面减轻对国际银行间结算、清算工具的依赖,允许监管当局实时监控跨境人民币在银行间的大额支付,维护金融安。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人民币全球的使用范围,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二)外部机遇

1、当前主权货币的信用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的泛滥和大幅贬值,使得世界上许多以美元为外汇储备的国家在短时间内资产都遭到大幅缩水,降低了美元在国际间的信誉度,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欧元区经济体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增长低迷,投资乏力,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严重影响欧元在国际货币的信任感。

2、新兴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高。

因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都在此次危机中货币超发,以此转嫁风险分散危机,许多新兴国家大量的外汇储备在现有国际货币格局中只能被动的接受外汇储备骤减。许多国家认识到现有的以美元为主,欧元、英镑、日元为辅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国家如印度、南非、俄罗斯等纷纷要求对现有的国际货币进行改革,为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

(一)内部挑战

1、我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充满各种不确定性,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对外出口也面临全球经济依旧疲软、复苏动力不足、需求减少的问题。此外,我国当前汇率处于较高位置,许多民营企业因难以维持日常经营纷纷破产。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银行的不良资产、资金外流都在不断提高,都可能造成经济的震荡。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造成威胁。

2、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的问题。

一是我国人民币收付结构失衡;二是我国企业在贸易往来中缺乏货币选择权;三是人民币回流机制不健全。

3、国内金融实力不强。

一是,我国政府行政干预色彩过于浓厚。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以证券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的比例要远远小于以银行放贷的间接融资。三是,我国各级子市场都存在问题,如银行面临着不良资产升高的趋势;股票市场内幕交易多、投机性强、融资能力差、监管制度较为混乱;债券市场不够发达,以国债、金融债为主,而企业债券所占比例非常低。四是,金融工具过于单一,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产品不多,不能很好的为资本保值和规避风险。

4、资本项目的管制与三元悖论的矛盾。

当前,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仍然较为严格,资本在国内市场不能自由流动,打击了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使得非居民对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不是很高,对人民币向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根据蒙代尔、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我国选择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放弃了对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鉴于货币政策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重要性,一旦我国要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必然放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行由市场决定的浮动汇率制,那么汇率的改革及汇率的稳定性将可能受到极大考验。同时,资本的自由流动将可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外部挑战

1、国际货币的惯性。

现有的国际货币在一定领域上已经形成自己的结算体系,且相对稳固。人们在结算过程中已经习惯使用该种货币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使得该种货币逐渐渗透到整个国际市场各个领域,尤其是以美元最具代表性。当前的大宗商品如对国际市场影响巨大的黄金、原油等商品都是以美元为标价,此外国际性的金融衍生品也多以美元计价。使得人民币要想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尤其是瓜分美元的市场份额将变得比较困难,需要一个长期且艰辛的过程。

2、现有国际货币的阻挠。

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后将会瓜分现有的铸币税收入、国际贸易便利和资源占用等方面的利益,从而受到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主要货币国家的抵制。人民币国际化势必会对美元地位造成冲击,而美国的强大一定程度是建立在以美元为首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上的,美国势必会阻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另外由于地缘关系,人民币国际化首当其冲将影响到日元在亚洲的地位,对日本经济造成冲击,日本阻挠人民币的崛起已成必然。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我国经济的改革步伐

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首先,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由现有的出口导向性变为内需拉动型。其次,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耗能产业向节能产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原来的以数量取胜变为以质量取胜,协调和调整东西部、城乡经济结构布局。最后,调控好经济增长目标的关系,注重贫富差距,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在贸易结算中的选择权

政府应加强加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升级,重视企业的科研成果,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增强出口企业的科技含量,将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从出口规模优势变为出口技术优势,提升企业在贸易结算的选择权,从而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职能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三)加快推进离岸金融市场

加快建设以香港、上海双中心为主,其他地区为辅的离岸金融市场。一方面,拓宽业务内容,设计更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加大对债券品种的开发,使得投资者有更多可选择的空间,积极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企业融资和企业投资,以此来拓宽人民币回流机制,使得非居民愿意持有人民币。另一方面,加强离岸市场的市场规范,制定合理的监管标准。

(四)加大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人民币走出去

目前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以贸易结算为主,而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比重远小于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比重。我国政府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扶持力度,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使得我国企业利用资本输出发展培育和收购优质产业,形成更具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增强企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扩大人民币计价的使用范围。

(五)加快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制度环境的建设。不断完善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更好的服务金融市场。加强监管,提高现有的监管水平,增强风险意识,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其次,协调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最后,协调各子市场之间的发展,提高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

(六)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

鉴于实际情况,我国不可能立即全面开放资本项目,盲目的开放很可能对国内经济、金融稳定造成巨大冲击,倒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资本项目的开放应立足于国情,对资本的流进流出,做到宽进严出,先长后短,稳步、有序的推进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的改革-资本项目”的开放的步骤。提高央行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有利于减缓资本流动的冲击,分享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种种好处。

(七)加强与他国的国际合作,巩固并扩大人民币在SDR篮子里的权重

一方面,加强我国与他国的国际合作,继续扩大人民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同时,积极推动RCEP的谈判,促进RCEP的尽早达成,以此冲减TPP对我国贸易转移的损失。另一方面,2015年12月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成为SDR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权重为10.92%。对此,我国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步实现资本账户基本对外开放,以此巩固并扩大人民币在SDR篮子里的权重,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何平;钟红,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4(5).

[2]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R].金融时报,2015.

[3]邢毓静;曾园园,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J].中国金融,2015(16)

作者:钟洁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