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实证探究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实证探究

【摘要】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需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此,本文建立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研究方法,从计价结算的角度出发对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实力、贸易规模、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

引言

若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多以贸易往来国的货币或第三国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在汇率不稳定的情况下,该国对外贸易公司的国际贸易活动的汇率风险会加大,同时该国的外汇储备也会面临风险。因此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需着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贸易与经济长期平稳发展。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总的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呈现出“经济强国,货币小国”的局面。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多端,国际化道路上既面临机遇又充满挑战,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

(一)总量分析

如图1所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从2012-2015年稳步上升,2015年的72300亿元为最高值,此后开始下降,到2017年下降至43600亿元。2015年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大,影响了币值的稳定性,削弱了国外贸易者对人民币的信任,加之供给侧改革以及经济处于下行状态,使人民币结算额下降。从2018年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回升,到2019年回升至60400亿元。尽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近年来总体上升,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比例仍较低,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结构分析

由图2可知,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货物贸易结算占主要部分,其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63911亿元,占比为88.34%。服务贸易结算所占比重较小,2019年达到最高值17900亿元,占比为29.64%。2015-2017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下降,但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整体下降的幅度大,且2016-2019年跨境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比重小幅上升,说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正在改善。

二、实证研究

(一)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1.模型描述。彭红枫、谭小玉(2017)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贸易规模、币值稳定以及经济实力决定货币国际化总量指数,军事实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政治稳定性影响货币国际化相对程度的结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计价结算的角度出发,所选择的解释变量为经济实力(X1)、贸易规模(X2)、金融市场发展水平(X3)、汇率波动(X4),被解释变量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Y),建立VAR模型:(1)2.数据说明。本文选取了2012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月度数据样本,数据来源分别为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世界银行、国家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证监会和国际清算银行。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如下所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Y),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我国贸易总额比重来表示。经济实力(X1),以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GDP的比重表示。这是因为经济总量大的国家,其进出口市场份额大,在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更强,其货币更具信用保证,因此更可能担任计价结算货币。贸易规模(X2),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表示。这是因为一国贸易份额越大,该国对市场的影响力就越大,则可选择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为该国货币在国际上流动提供渠道。金融市场发展水平(X3),以股票市场总市值占我国GDP的比重表示。这是因为金融市场规模越大,其中资金流动性越强,盈利能力也就越强,可吸引到更多投资者到本国金融市场投资,而本国金融产品则以本币进行计价结算,可促进本币国际化。汇率波动(X4),以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表示。货币汇率波动较小意味着币值具有稳定性,一般倾向选择汇率波动小的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

(二)计量分析与结果

1.检验数据平稳性。本文利用Eviews7.2进行实证检验,首先使用ADF单位根检验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Y,X1,X2,X3,X4变量序列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为非平稳序列,但对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以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D(Y),D(X1),D(X2),D(X3),D(X4)等序列的ADF值都小于在5%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即均为平稳序列。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进行原始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至少存在2组协整关系。随着协整理论不断发展,虽然原始变量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同时也为避免非平稳序列经过差分后损失信息,本文仍使用原始时间序列建立VAR模型。2.脉冲响应分析。为保证VAR模型估计结果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有效性,需对模型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即本文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接着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对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第一,给人民币国际化程度(Y)自身一个正向冲击后,Y出现下降的正向响应,在第三期达到低谷后上升,呈波动趋势,总体呈正向响应。说明人民币国际化对自身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第二,给经济实力(X1)一个正向冲击以后,Y出现上升的正向响应,第三期后下降,呈波动趋势,逐渐趋于稳定,总体呈正向响应,说明经济实力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正向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第三,给贸易规模(X2)一个正向冲击后,Y出现上升的正向响应,在第四期达到峰值后下降,呈波动趋势,最终趋于稳定,总体呈正向响应,说明贸易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正向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第四,给金融市场发展水平(X3)一个正向冲击后,Y出现负向响应,并在第二期达到低谷后上升,在第三期转为正向响应,第四期达到最高值后又下降,在第五期回到负向响应,之后逐渐趋于零;第五,给汇率波动(X4)一个正向冲击后,Y出现上升的正向响应,在第三期达到峰值后下降,呈波动趋势,缓慢下降趋近于零,总体呈正向响应。3.方差分解。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Y进行方差分解可得到不同冲击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其自身的影响最大,方差贡献率逐渐下降,最终至42.60%。在其余因素中,贸易规模的贡献率最大,达到21.10%,并呈上升趋势;其次是汇率波动,贡献率达到16.69%,从第一期到第五期大幅上升,之后贡献率基本稳定;然后是经济实力,方差贡献率为11.44%,呈上升趋势;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方差贡献率最小,为8.18%,贡献率从第一期上升至第五期,随后趋于稳定。

三、结论及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对自身的正向促进与网络外部性有关,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能使更多贸易者和投资者使用人民币结算;其余因素中,贸易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最大,且为正向作用,因此继续加深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至关重要;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正向作用,本文以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作为指标,受到正向冲击,即本币升值,说明人民币稳定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实力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正向影响,我国经济规模大,但还需改善经济结构和质量;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从长期来看是负向影响,这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有关,我国市场与成熟发达的欧美市场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未能完全体现。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强发展实体经济,改革规范市场环境,完善市场机制,为投资者营造公平健康的经营环境;第二,扩张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增进与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交流,构建巩固贸易网络,减少发达国家的制约;第三,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改革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以应对国内外贸易主体对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各种需求;第四,稳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加强宏观审慎,建立健全稳定市场预期的管理机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减少套汇套利等投机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婧.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1):42-51

[2]马光明,任颖,郭东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8(1)

[3]彭红枫,谭小玉.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程度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17,52(2)

[4]袁申国,徐冬梅.升值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29(1):12-21

[5]朱金萍.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9

作者:陈思宇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