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路径探究

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路径探究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助力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意义重大。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建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19年“双高计划”的启动,再次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本文以金融管理专业为例,充分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和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所面临的契机,提出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优化路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金融管理;高水平专业

1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产教融合的概念最早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质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该模式对德国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借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报告中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全方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台,再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理念,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培养质量。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其中再次强调了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健康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专业建设水平[1]。全国各大高等职业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通过搭建企业实训平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订单班”等方式加强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然而,目前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稳定共赢的长效机制,很多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形式,仍存在校方一头热,企业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在育人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和作用,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合作中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校企关系难以长久维系,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还有很大距离。究其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层面,统筹推进的作用发挥不足。国家的宏观政策方面已经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在产教融合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共同协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引领及监督作用,并提供相应的财税、金融支持,才能够使校方和企业有效对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二是企业层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缺乏主体意识。目前的校企合作主要由校方主动提出发起,企业仅是被动参与,对于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认知不清、重视不够,缺乏主体意识和必要的思考,只看重眼前利益,并没有真正将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和对于人才的需求同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2]。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更应该带头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积极探索,实现育人和用人有效衔接。三是学校层面,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没有和社会需求有效接轨。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面临当前社会高职学生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理念,随时掌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专业建设水平。想企业之所想,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够吸引企业主动探寻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以金融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传统对接的主要是银行柜台的一线柜员岗位。目前,随着金融科技、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的业务也在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变;且智能柜员机等科技设备的引入使得商业银行对于传统柜员的需求数量不断下降。面对这样的企业经营现实,我们的金融管理专业若要实现高水平建设,首要的是要符合市场需求,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从“互联网+”、金融科技应用及金融产品营销等角度进行专业规划,才有望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行业的深度融合。

2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面临的契机

2.1“双高计划”的政策引领。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人才培养更加贴合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2019年教育部、财经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开展我国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是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背景,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优质人才资源。“双高计划”以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产教融合等为基本原则。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为方向,部署了十项改革建设任务。提出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实施校企多方面深度合作,实质推进协同育人[3]。以此为政策契机,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推动高水平专业建设对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2.2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金融业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在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金融在助力区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金融业目前也面临着经营策略的调整和结构性改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大不同于以往。特别是结合当前特殊时期的经济形势:国内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全面实现了复工复产,但外部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夯实,这对于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金融管理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都要结合实际,以贴合金融服务岗位需求和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引领,对接区域和产业人才需求,加大对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高职院校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为企业输送符合时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助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3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优化路径建议

3.1实施契合产业人才需求的供给侧改革。结合“双高计划”的主旨要求,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建设要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助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深化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专业人才培养同区域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和地方产业特色的高水平专业体系。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实训实践等设计环节充分调研和尊重行业规范,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同时,要努力构建产教融合中学校与企业的对等关系,在要求企业参与学校育人体系、为校方提供实践设备、场地和兼任教师等资源的同时,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研究等方面要有所侧重,以解决地方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服务企业为出发点,突出专业建设特色和竞争力。以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为例,应结合当前区域经济形势和政策方向,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复苏为重点,开展专业项目研究和人才培育,发挥自身在金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专利技术、产品优化等方面的优势,为金融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共赢的局面,才有利于构建产教融合中的长期稳定伙伴关系。

3.2高水平“双师”团队建设与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以教师为本,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高水平教师团队的打造和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以“四有”标准打造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双师”团队是实现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双师”团队中应包含具有学术权威和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能力出众的骨干教师、从行业企业中聘请的具备精湛专业技术技能的兼任实训导师。要重视团队中校内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完善教师上岗培训和在职培训研修;另一方面注重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轮流安排教师深入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实现校企教师双向流动,使之成为产教融合的联系纽带。从专业技术水平、研究应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教师团队的服务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需求,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打造特色课程,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金融管理专业为例,依托仿真的金融模拟软件系统来设计课堂教学,进行情景设计、岗位角色体验、案例处理,开放在线课堂,实现师生线上互动,推广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式学习。

3.3激励企业参与打造校企共建高水平专业根据。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倡导企业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环节之中,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教育人才输出有效衔接,从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等方面创新实践,构建产教融合建设框架。面临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行业企业都急需能够满足产业升级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协作打造符合时展需求的高水平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实施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突破口[4]。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举措对企业实行激励:第一,财税政策激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对于签订有校企合作协议等接收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建立产教融合专项扶持基金,降低企业因提供实习实训岗位、进行员工岗位培训等方面产生的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实习补贴标准、强制要求实习学生购买实习保险等举措,保障实习三方合法权益,解除企业用人的后顾之忧。第二,构建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出面牵头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规划和运行机制,实现产教融合多方联动、统筹推进。可以选择重点行业、专业进行试点和推广,打造区域经济产教联盟。第三,建立完善校企共享实训基地。在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满足学生和教师教学实践的需要,还要考虑到能为企业所用,实现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为学校和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第四,促进校企人才流动共享。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人力资源负责人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的开发、担任实训导师等,使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同时高校充分发挥教师理论教学研究的优势,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培训,实现教学相长,为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和长远发展奠定根基。

参考文献

[1]覃文松,周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协同推进探究[J].职业与教育,2019,11(6):58-63.

[2]李梦卿,李鑫.“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壁垒与破解路径[J].职教论坛,2020(6):47-49.

[3]李玮炜,贺定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5-9.

[4]周建松.基于双高建设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深化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20(7):125-129.

作者:尤婷婷 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