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专业论文

临床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临床专业论文

临床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1就护生个人而言,临床实习可通过临床工作验证其自身的职业选择,是否合适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帮助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习中,可验证所学,了解工作内容,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只有具备良好的临床工作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工作竞争中领先。

1.2就医院而言,在经过培训及实习后,护生可从事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帮助医院节约部分工作成本。同时临床一线护士在临床实习带教中也能够进一步充实自身所学提高自身业务及教学能力。

2.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

2.1护生基础较差,缺乏信心部分护生理论知识基础差,不能承受临床工作压力,思想上存在惰性,缺乏对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精神及工作责任心。虽然在初期,护生对实习工作积极性较高,但对自身认识不足,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对于如何有效的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成为合格的实习生缺乏信心。

2.2护生缺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部分护生因个人原因,不遵守纪律、上班迟到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自身及同学的实习。同时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律教育较少,故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及规章制度缺乏认识,甚至有的护生认为工作差错与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3.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3.1临床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在教学中注重教师选拔,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及医院对带教工作要加强重视,给予带教工作更多支持,更加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如教师的规范化培训,定期临床技能培训,并加入年度考核,奖惩分明,提高积极性。另外积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入双向评测。通过护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教,更好的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2加强护生性格塑造及护患沟通能力、法律知识的培养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生会面临环境转变,以及学习、实践、护患沟通等诸多问题。带教教师应用自己的热情及专业素养让护生爱上自己的职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全心的投入到实习中。同时应告知护生注意仪表仪容,尊重患者,讲究沟通技巧,指导其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在带教中也应加强法律知识、规章制度的培训,让护生清楚自己在实习中的角色,若因私侵犯了患者的权益,则应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负责。

3.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护生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应注意改善教育方法及教学模式。如应建立临床模拟病房及增加见习时间,让学生真正贴近临床,更好的为实习创造条件。另外因当前医学发展迅速,一线工作流程及医疗器械器具等逐年更新,更应改善教学,跟上时代脚步,尽可能缩小课堂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3.4结合护生实际合理调整实习时间为减轻护生就业及升学压力,可结合学校及医院实际情况调整实习。如我校目前已将部分学生见习时间提前,增加学生半年自由支配时间,有利于毕业生合理安排就业及升本、考研时间,提高就业率及升学率,以提高毕业生竞争力。

临床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2009级护理本科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186名护理学生,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3人,两组中男性均为9名,女性均为84名,年龄均在22~24岁之间,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干预组采用风险管理方法。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职责及分工。

(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重视风险意识教育。

(3)建立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评估量表。

(4)每月定期对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5)规范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记录工作细则,并对护理纠纷、差错、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教育方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算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差错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对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病区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3讨论

3.1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风险因素分析本组研究发现,临床实习护生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护生学习工作的适应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理学生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和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在实习过程中,伴随着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明显减少,护生的理论学自学外,基本没有集中的课堂学习,取而代之的是理论到实践的工作环节,而此阶段,他们将面对的是具体的病人和护理治疗任务,其学习方式也由老师讲授转变成自己的观摩学习或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加之病人的疾病,患者的病态等因素都可能对年青的护生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要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护生有可能鄙视患者,不愿意接触患者等,甚至一些护生会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一些护理失误或差错,以及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

3.1.2带教老师部分带教老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护生的工作态度,加之有的老师将护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唤,尽分派护生干一些工作之外的杂事,如遇上病人突然增多,工作量大,带教老师自身工作繁忙,对护生监管不够或存在侥幸心理,直接让护生单独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未做到放手不放眼,也是导致差错事故和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3.1.3护生护理技术据统计发现,我国医学教育规模高于一般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导致教学资源不足而引发医学生素质下降,培养质量下降等等,加之护生动手能力不足,临床护理经验缺乏。在打针、输液等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往往需要经过很多次的实践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和熟悉。如果护生操作失败次数过多,患者就会心生抱怨,说医院拿实习护生在患者身上做实验,从而产生投诉行为。另外,有时病区患者突然增多,人手不足,带教老师无法亲自指导每一个护生,而由于护生技术不足,观察不仔细,或发现问题隐瞒不报,都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医疗护理事故。一旦出现护理责任的事故,将给医院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而这样的后果,护生本人往往无法承担,处理不当,还可能给护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心理阴影,影响以后的从业。

3.1.4护生服务态度据报道,有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疏忽大意,没有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说话语气生硬,解释不到位,应答不及时,对患者及家属态度冷漠,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3.1.5护生法律意识很大一部分医疗纠纷则是由于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所致,主要表现在侵权行为,包括侵犯了患者的财产权及人身权、生命权、隐私权、名誉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等。另外因护生或医院的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薄,可能导致较严重的护理事件。我国的《护士法》明确规定,凡未取得护士资格证书,或取得证书但未经注册的护士不得从事护理工作,而在实际护理带教工作中,未取得护士资格或没有注册的护生常常被安排进行一些护理工作。由于缺乏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意识,一些护生在实习工作中随意性大,出现不遵医嘱和违规操作行为,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3.2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3.2.1对照组传统管理模式,就是按照护理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对护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没有进行专门的风险意识的教育和管理,护生的风险意识都是通过所有授课老师进行一些简单的传授。

3.2.2管理组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职责,制定工作细则表,包括制度和流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认真严格执行和记录。

(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重视风险意识教育。专业技能是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的基础,组织护理学生学习自身专业领域的新知识,以适应医学护理的飞速发展,定期对护生进行专业知识考核,以提升护生学习主动性。并通过集中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93名实习护生进行风险管理宣传和教育,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执业法》、《医疗纠纷现状及其防范》、《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措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护理风险管理、风险预防、医疗差错、医疗纠纷、医疗过失等概念;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是否履行了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等;同时开展思想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是做好控制风险的前提条件。

(3)建立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评估量表。临床护理工作中,任何操作都会带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我们根据以往护生曾经发生过的差错、风险事件、医疗纠纷等,制定了相应风险事件评估表,组织护生每月定期讨论评价各种风险因素,从而尽量避免自身操作中再出现医疗风险和差错事故。

(4)加强护生实习前、入院前教育。具体做法是由实习医院派出专人给即将来院实习的护生进行有关护理、医疗法律的知识讲座,并在讲座中以实际案例对护生进行警示教育,加强护生的护理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可以将医院的现状、工作制度、实习要求等现实情况告知护生,让护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前有个心理准备,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入住医院后的适应能力。征求护生意见,不断改善护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减少护生担忧。对护生的实习工作,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让护生到科室观察了解一般护理工作情况,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然后再逐步让护生参与到计划的实习工作中去。

(5)重视人性化管理[7],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基本原理,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管理者应随时关注护生的思想的心理状况,对出现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护生应及时给予疏导干预,防止不良思想和心理问题影响到临床护理工作。工作中为调动护生积极性,多对其工作予以表扬和鼓励,并鼓励主动呈报自身或他人的护理缺失,带教老师为护生指点工作缺失时,应注意谈话场合和语气,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6)规范操作规程,认真记录工作细则。如护理纠纷、护理差错、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实施统计。加强对护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专业技能考核。首先是加强护生的心理管理,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操作训练,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其次是加强护生实习期间学习成果的考核,采取理论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当护生在一个科室实习即将结束,开始轮转到下一个科室时,组织该科护生进行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轮转到下一个科室。并奖励和表彰优秀护生,从而激励护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通过提升护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来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

(7)加强带教老师的能力培训。主要是对带教老师进行提高教学能力的培训,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加强带教老师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并传播优秀带教老师的先进经验,通过培训,提升带教老师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和责任感,减少护生差错的发生。

(8)对于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的临床科室或不利于护生带教工作的科室,如传染病科、ICU、急诊科等,应避免护生在这些科室实习过久,或尽可能避免护生在这些科室实习。

临床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1.1我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现状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一般仍套用传统的大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课程。近几年,临床药学教育遍及全国医药类高等学校,这也说明临床药学专业已经受到中国医药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它在我国的药学学科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刚刚办起的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有待合理化,学生毕业实践时间不足半年。我国的药学教育总体上以药学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环节中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高校的药学实验多数是单一的常规性验证实验,教学过程多为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操作,进行数据记录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书写实验报告等。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单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被动地接受,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临床药学学生在医院见习教学过程中也多为临床带教老师主导,学生很难有参与的机会。

1.2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美国是推行临床药学教育的先驱者。1966年Herfindal等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1967年Kentucky大学制定临床药学专业毕业临床实习方案获得认可,并在全美推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药学专业PharmD学位教育在美国普遍建立,目前全美已有近60余家医药学院校设置了临床药学6年制PharmD教育模式。美国的PharmD学位教育学制为6~8年,前2~4年为药学预科项目。目前6年制可分为“2+4”和“4+2”两种模式。“2+4”模式2a专业前期综合基础教育加4a专业教育(3a药学和临床医学有关课程和1a医院临床医学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取得学位的学生还需要2a专业临床实践培训。“4+2”模式4a药学本科教育加2a临床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这种课程教育模式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学科特点等,有助于学生把握好后期学习。而且在日后学习中设置医院临床实践,结束后可颁发实习证,则有助于顺利的走向工作。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使他们的学员知识更加扎实,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相比美国,我国临床药学课程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在本科四年制的同时,大力推行和普及本硕连读6年学制教育,向美国的PharmD看齐,设立硕士学位促进临床药师的培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2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

通过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任课老师的调研及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课程调查,并借鉴参照国外课程教育模式,作者提出以下浅见。

2.1强化医学课程,药学课程与临床相适应临床药学本科主修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应的专业课如药剂、药理、药分等。仅仅从“药”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这样的课程内容偏重于药物的制备和分析,没办法与临床很好的结合起来。当从事药物调配、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时,则不能迅速的掌握与展开。并且从事医院工作的人员缺乏临床用药的知识,无法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用药咨询。而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仅是药学专用的教材,学的内容有限,而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由于课时数目太少的缘故,仅仅能了解到理论的内容,没有办法同临床知识相结合,这就导致药学科目“腿长”而临床科目“腿短”的状况,使得学生在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后,完全不能有效的完成用药指导这一工作。为了克服以上问题,需要强化医学课程,增加医学课程的课时数目与临床见习课程数;并且适当调整和压缩药学科目。在临床围绕着所学习的药物以及同类药物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不间断,上课后立即投入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加强临床药学实践技能。

2.2丰富课程教育实践模式

2.2.1在药学试验中,需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大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科研课题并参与其中,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开设综合型设计试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查找文献,选择制备材料,从而更加了解试验的机理以及运作程序。比如说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先于普通片剂制备的实验中掌握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等操作技能,按照药典片剂通则各项检测普通片剂的质量,掌握各种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剂型(如缓释剂,胶囊剂)的制备设计性实验。而其他剂型的制备,就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各种资料,分小组进行试验。导师只需给予学生提供各种试验条件(如材料,实验室的设备等),其余由学生自行解决。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大幅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2在医院临床实践中,开设专题小组,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分组,临床带教老师分配病历,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学习,最后汇总,以老师扮演患者的模式,向老师提问。从而充分掌握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专业人才。

临床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针对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北大、清华等知名院校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例如,清华大学提出:以“东西容通、新旧合治”为特征的教育理念;以“学科融贯、知行兼举”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以“多尺度、公共性”为特征的学科发展方向;以“融通型、互动式”为特征的学科发展策略。“融通”包括“古今融通”、“东西融通”、“知行融通”;“互动”包括“学与教互动”、“规划与设计互动”、“新知与古义互动”、“中外互动”、“学科间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互动”等。清华大学十分注重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引入相关学科;在课程教学上,又注重多尺度的园林设计课题训练(场地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和生态规划—规划设计综合),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风景园林的创新能力。国外知名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各具特色。欧洲的一些高等学校,风景园林课程一般包含理论与历史、植物科学、工程技术、设计课程、相关议题等,设计课程是核心课程;学徒制体系还在延续,设计课都是小组形式,强调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大融合。美国的哈佛大学强调风景园林与其它专业的合作,在吸收不同专业学生的同时,还与城市规划机构合办学历教育。他们很注重个人对空间的感受、对细节的表现,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现方法和应用技能,而并不把表现效果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日本的高校则强调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系统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教学内容的发展性,通过设置系统的课程体系、教研室(细分的研究领域),通过扎实的实践教育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提供丰富的养分和想象的空间。

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矫正培养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以行业特点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实际(符合生产实际)、实用(企业急需)、实践(训练为主)、实效(学生就业率高,社会信誉好)”为教学原则,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备从事风景园林行业一线工作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快”,做到让学生安心、企业放心、家长高兴。

2创新理论体系

要重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教学,以及跟设计关系密切的美学、艺术和植物学知识。风景园林的核心是园林,而园林的理论要素最早应该是“田园诗、山水画”,讲究的是“形、神、意、趣”。从人们对风景园林专业的要求来看仅有“形、神、意、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赋予风景园林专业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土壤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建筑、山石、地形、植物、声光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场地分配,使学生的设计作品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物化过程中,做到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要将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群落的概念引入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做到“适地适树”,把营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作为植物种植设计的基础和落脚点。要进一步规范风景园林设计的步骤、成果和评判的标准体系。

3改革教学工作流程单一

课程体系的教学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应当转向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及其实践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设计素材和全面把握设计主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为此,要制定科学的教学工作流程

4改进教学模式

要将过去的认知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形”的设计,更要教会学生“神”的设计,做到“形神合一”。设计无常形,却有常理,要把“理”传授给学生。设计灵感源于生活,出于实践,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要使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接触市场、接触生产第一线。例如,加强同一些优秀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合作,多给学生创造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

5强化设计教学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是对地形、植物、建筑形态、设计风格、设计尺度的理解和掌握。任何一件富有创意和具备物化条件的设计作品,必然建立在专业基础课程扎实掌握的前提下,因此,除了加强手绘、电脑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外,景观生态、工程施工和植物种植等相关基础性学科知识教育必不可少。要训练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精准定位,对市场的成功把控,对设计元素、设计素材的合理收集、整理和运用。要丰富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内容,例如“别墅庭院设计”、“广场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设计”、“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等,并以主要园林设计类型为平台,综合性地运用历史、文化、地理、建筑、植物、小品等有形或无形的元素和素材,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及其内涵。

三结语

临床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1.教学理念有待改革

风景园林专业在国外的高等院校是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在我国,风景园林依附于传统园林,固有的设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风景园林的创造,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理念有待改革。固有的园林设计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其设计着重体现观赏性,往往缺乏对学生生态设计方面的培养。近年来,各大院校纷纷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原因,园林专业的教育往往缺乏真实性和规范性。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必须度过实习阶段才可以独立工作。国外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毕业后就可以独立工作,成为较专业的设计人才。

2.教学改革滞后

目前,各大院校已经把风景园林专业确定为工学学科,从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的本科学生成为工学学士。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农林院校以园艺为主,工科院校以城市规划为主,造成课程安排不统一。一些院校的园林专业注重书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而忽略了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实践,使专业课与实践课具有不合理性。理论与实践脱节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教学改革滞后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要求。

二、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当务之急是创新教学观念,将专业观念从传统园林向现代园林转变,从传统专业向现代专业转变。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培养专业设计师,以适应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积累风景园林的设计经验,建立风景与设计相互协调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通过教学创新,规范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专业教学体系,以职业制度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人才必须知识与能力并重,而且应该具备基础牢固、知识面广、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只有这样,其才能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专业人才。

2.深化教学改革

各大院校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风景园林专业要实现教学规模的扩展,就必须引进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和传统园林学三个领域的知识。这三个领域知识包括了环境科学、园艺学、林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测绘、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使学生接受最新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深化教学改革,应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应秉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积极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在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借鉴国外风景园林设计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拓展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业人士到课堂为学生授课,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