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毕业总结

口腔毕业总结范文精选

口腔毕业总结

口腔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1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现状

1.1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口腔临床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以培养能够胜任口腔临床医疗工作,解决口腔临床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通过口腔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及专科培训,毕业时应全面系统掌握所在学科方向的专业和基础知识;了解所在学科的科研方向、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临床热点;掌握所在学科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以及常用药物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知识。

1.2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1.2.1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具有职业性

该学位反映的是高层次的口腔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平。

1.2.2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的侧重点是高层次口腔临床应用型人才

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1.2.3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在课程教学、学位论

文等方面的要求与科学学位有所不同:专业学位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环节,突出的是实用性和综合性;在学位论文要求上,强调在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专业学位论文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要求紧密联系口腔临床工作,强调的是能够将科研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按照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和专利,选题要求为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从学位论文水平来看,只是要求掌握口腔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没有强调创新。

1.3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现状

1.3.1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现状

我院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具有正高职称的导师占87.5%,博士学位导师占50%。目前,每位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6名,几乎全部导师同时承担着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多数导师对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采用了显著不同的培养模式,有一定数量的导师对两种不同学位类别的研究生采用的培养模式区别不大,甚至有导师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培养模式。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增长,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在一些专业方向上稍显不足,新遴选的导师数量不能满足培养需要。部分导师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科研任务,或兼任医院重要的领导职务,没有时间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指导。

1.3.2培养模式现状

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6个月基础和专业理论课后进行临床实习及从事课题研究工作,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完全依靠导师,除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轮转时间很少;且研究课题设计简单、无创新性,论文质量低;多数研究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论文的实验研究,只有很少的时间在临床工作。口腔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对于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而言,熟练的口腔临床操作是必备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目前,研究生毕业要求通过英语六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及毕业考试,还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找工作等,这样以来使得在口腔临床实践的实际时间减少,从而影响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学习。

1.3.3口腔临床技能考核现状

我院现有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虽有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考核内容,但是没有具体、严格的细化和量化指标。容易出现考核不规范,达不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医院尚未建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临床轮转科室带教老师不足,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达不到培养要求。

2影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

2.1研究生自身素质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院每年有超过80%的新入学研究生为应届本科生,入学前系统规范的口腔临床训练不足,口腔临床经验欠缺,能力较弱。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第三学年,花费大量时间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使其无法确保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系统学习和口腔临床技能正规训练,给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有一定数量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不会看病,不能胜任口腔医师工作,这和实践训练的缺乏密切相关。

2.2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的落实

研究生进入临床培养阶段后实行导师负责制,我院虽然制订了详细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但由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起步较晚,一部分导师仍以惯用的科学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指导、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严格落实培养方案,致使学生科研实验的时间远多于口腔临床实践,没能很好地把握科研与临床的关系。

2.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矛盾

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34学分)的85.29%,而选修课程仅占14.71%,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为完成必修课程,不得不放弃一些有价值的选修课程。而选修课作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业务素质、发展个性和能力方面起着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作用。而在美国,选修课的开设大胆、灵活,甚至有“课程选购”的说法,选修课程就如同在商场挑选琳琅满目的商品般自由。

3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质量的对策

3.1完善培养方案,强化管理

我院根据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医学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完善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量化体系,合理的口腔临床学位研究生培训考核量化指标。进一步规范并严格执行轮转考核制度和临床实践能力毕业考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考评和激励机制,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做到平时检查与定期评估相结合,共同抓好研究生临床培养过程监管,确保培养方案落实到位,为培养高质量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3.2加强口腔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3.2.1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口腔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获取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能获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追踪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同时应具有从临床实践中学习和总结本学科相关知识的能力。

3.2.2加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

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时间延长为33个月。轮转相关口腔科室,侧重相关专业方向,以口腔颌面外科方向为例,口腔颌面外科轮转时间为27个月,其余口腔科室(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科、口腔粘膜病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颌面影像科)均为1个月。临床实践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专业素质,要求能够系统熟练地掌握从事口腔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操作技能,熟悉并掌握口腔临床常见诊断治疗操作常规;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医患沟通技巧。

3.2.3临床科研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能够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科研设计与实施。能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学习和掌握和合理运用口腔医疗的新技术。

3.3严格考核

口腔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CBL教学法;PBL教学法;MDT教学法;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口腔医学生从理论教学向临床教学的过渡阶段,也是从医学生向独立医生转变的重要过程。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更着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诊疗实践素质和能力,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培养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作为口腔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第一步”,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在面对患者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1],因此,制定合理且先进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内容。

1本科生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

1.1实习医生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第1次正式参与临床诊疗操作的阶段,大部分实习医生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经验,在问诊过程中不能全面把握患者的主诉及病史信息,器械的准备不全面,操作过程中不注重临床操作手法和技巧,形象上不自信等,不能给予患者充分的信心。常常发生患者拒绝本科生接诊,或者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

1.2科室管理体制不同,导致教学质量差异

本科生临床实习为科室轮转制管理,不同科室之间的管理体制不同。某些科室单独设立本科生临床实习诊室,由教师统一带教实习。某些科室则由不同带教医生分管实习生,根据带教医生排班安排实习生上班时间。管理体制的多样性一方面有利于实习医生接受多样的临床实习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可能带来教学质量的差异及统一考核的困难。在不同的管理体制下,如何做好带教医生的培训,确定教学大纲,增设必要的全科室学习机会等,需要进行实践探讨。

1.3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引导

临床实习工作相对繁复,时间紧凑,带教医生有时难以面面俱到,关注到每一个实习生的接诊过程。部分实习生工作责任心不足,自行劝走患者,不及时向带教医生请教。部分实习生蒙头自己干,临床操作的思路不清晰,对实践的理解不充分,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实践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原理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实习生对疾病的诊疗有更深入的认识及技能的提高。因此,临床实习教学过程,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引导,把握每一步实践的质量,对带教医生及实习生都具有挑战性。

1.4缺乏多学科综合分析的能力

随着现代口腔医学分科的进一步细化,在亚方向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亚专业的医生对其他领域关注日益减少,制定综合诊疗方案存在难度。实习生轮转过程专注相应科室的知识技能,多为“单病单治”,难以建立系统全面的诊疗思维。由此在面对较为复杂的病例时,往往缺乏综合诊疗的思维,毕业后职业能力欠缺。

2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模式探索

基于以上口腔本科生实习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合理的教学流程及高质量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实习生教学质量的核心[2]。本科生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站即是本科生临床实习,需要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一方面要有效的接轨本科的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步步深入,激发实习生的教学兴趣,达到合格本科毕业生的要求。相对于理论课教学,临床实习的教学方式需要更立竿见影,以切实解决临床问题出发,突击每一个知识盲区,体现在每一个临床病案的诊治过程中。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建立口腔医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以达到成为一名合格口腔医生为目标。由此,本文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教学流程及方式进行以下探索,以期提高本科生实习的教学质量。

2.1实习初期理论与实践巩固

进入本科实习阶段,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巩固教学,能帮助实习生完成心理及能力的过渡,更好的进入临床工作。可通过教师讲授或实习生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学,授课内容可根据实习初期的需求设计。首先,口腔医学涉及众多的临床操作器械,有些在临床前培训中使用,还有大部分更新换代的操作器械需要本科生提前熟悉。系统的器械知识梳理,专业的说明书学习和临床操作要点讲解,有利于实习生临床操作中的器械选择,也极大程度降低操作事故的发生。其次,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本科理论教学不同,实习期的理论教学不仅要注重对疾病诊疗过程的梳理,还要侧重对操作技能的讲解,并且结合理论与实践过程,加深实习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解,及对治疗预后的认识,运用到临床实操中。另外,实习初期应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沟通技巧、病历书写规范及医疗法律条款的学习,树立口腔医生的职业感和责任心。

2.2实习期CBL教学

口腔临床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诊患者及进行临床诊疗操作。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是指以实际病例为中心,实习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巩固和技能提升的目的[3]。因此,CBL式教学是医学本科生实习的重点教学方式。临床实习中,应鼓励本科生具有独立接诊患者的能力,树立口腔医生的职业感。在接诊过程中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开展必要的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理清疾病发生、发展的思路,做出临床诊断。教师在该过程中应引导实习生梳理重点的临床问题:患者的主诉及现病史?家族史及全身疾病史?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的证据?是否需要辅助检查?需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在实习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辅助实习生完成整个病案的接诊过程。口腔疾病的治疗大多需要实践操作,在病例中积累操作经验,锻炼操作技巧。首先,实习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操作前熟悉治疗的流程及操作要点,讨论如何避免治疗过程易出现的操作问题,以及疾病的预后分析及并发症的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关键步骤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做好病例的质控,切忌实习生自行盲目操作,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例如,拔牙病例中须双人核对牙位,深龋去腐过程判断窝洞制备效果,修复科牙体预备后检查牙体形态等。按照治疗难度评估标准,教师应针对不同实习阶段的学生选择适宜难度的病例。由简到难、从常见病到综合病的分类进行,循序渐进。例如,在外科实习初期可选择前牙、前磨牙拔除的简易病例,后期可选择正常萌出第三磨牙、埋伏第三磨牙的复杂病例;牙体牙髓科早期可选择前牙急性牙髓炎根管治疗病例,后期可选择磨牙根管治疗病例等。这依赖于带教医生及科室制定科学的疾病诊疗难度评估系统,确定教学大纲,对实习生行分级培养模式。

2.3阶段式Seminar或PBL教学

研讨会式学习(seminar)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指针对某一临床问题,在集中的场地以小组形式进行学术研究和讨论交流,提供综合性的、全面深入的、跨学科的学习[4]。在临床接诊过程中,学科讨论及操作诊疗时间有限,大量的临床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归纳,已达到加深理解和认识的目的,有助于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首先,Seminar和PBL教学可阶段式的安排在临床实习课程中,根据临床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讨论[5]。其次,该形式鼓励实习医生通过课后自学、查阅文献等方式,对临床病案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培养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Seminar和PBL教学以文稿或PPT汇报的形式开展,有助于知识的分享和讨论,并且培养实习生知识总结和沟通交流的能力[6]。

2.4贯穿实习期的MDT教学理念

MDT(multipledisciplinaryteam),即多学科团队协作。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医学中指多学科会诊,是提倡现代化协作组医疗的一种新型诊疗模式[7]。目前,口腔专科医院的学科分类进一步细化,诊疗服务专业化的同时,患者的综合诊治出现一定的困难。在口腔本科实习过程中,培养全面、系统的诊疗思维,对后期专业深造或社会就业都必不可少。MDT教学理念倡导多学科综合医疗的理念,让实习生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整合多学科诊疗模式,尽可能制定出最优化的诊治方案,促进患者健康利益最大化。MDT的教学方案可融入口腔本科生的整个实习阶段。首先,可开展MDT典型病例讨论。选择临床实际病例,融合到Seminar及PBL教学讨论中。优先选择至少包含2个及以上学科的跨学科病例,开展小组讨论。其次,注重每日的临床工作总结。带教医生引导实习生利用MDT的诊疗思维评价每日临床病例,深入总结,提出问题,激发实习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开展MDT序列治疗讲座。大多数口腔疾病均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诊治,例如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牙,需要牙周科及牙体牙髓科联合制定治疗方案;波及牙根的颌骨囊肿,需要牙体牙髓科行患牙根管治疗,修复科行冠修复,外科行囊肿摘除术。另外,一些特殊病例更需要多学科的会诊,以提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院MDT病例讨论及全科等综合性科室的培训,有利于MDT教学的开展。但是也会遇到实际的问题[7],例如,不同组实习生的科室轮转顺序不同,实践基础有较大差异;部分专科未实习就进入全科实习,缺乏专科诊疗经验等。针对这一问题,在MDT教学模式中,需制定合理的科室轮转计划,带教医师针对不同的实习经验,制定适宜的带教方案。

3可行性探讨与展望

口腔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腔正畸学;教学;进修医师;专科教学医院

口腔正畸学是本科毕业后教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成为共识。不管在欧美还是日本,需接受医学本科毕业后3~6年的专业培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正畸专科医师[1-4]。我国现阶段也有跟国际接轨的3+X正畸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获得规培证后,根据学位获得情况及水平考核再进行2年左右专科培训的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如果全部完成同样需要5年左右[5-6]。而根据我国最近一次的调查显示,恒牙列期错牙合畸形比例高达72.92%[7]。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民众越来越强烈的变美愿望使正畸医疗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全国仅有16所口腔医学院校进行正规的口腔正畸学教学及临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巨大的正畸医疗需求与短缺的口腔正畸专业人才之间的矛盾使得多途径培养专业的口腔正畸医师变得更加迫切。强化口腔正畸科进修医师的培养是缓解该矛盾的途径之一,目前各大专业口腔医院正畸科已经成为进修医师培养的重要场地,成为口腔正畸学教育的重要补充[8]。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例,结合正畸科进修医师特点和需求,探讨专科教学医院口腔正畸进修医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并对后续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教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展望。

1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培养制度

1.1资质准入制度正畸进修的特点

学习周期短、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这就要求从源头上把握进修医师的准入资质。来本院临床科室进修原则上要求口腔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工作3年以上,大专毕业工作5年以上,要求有国家颁发的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

1.2入科培训制度

本院每年招收进修医师两次,入科时间通常为每年的3月和9月。入院进修前必须集中进行入科培训。培训的内容分别为医院感染、考勤制度、科室规章等。医院感染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管理、职业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9]。尤其是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涉及的医院感染防控操作行为很多。因为进修医师多来自基层单位,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较为欠缺,消毒隔离和无菌意识差,所以除了入科前的培训,进修期间也将持续加强培训和监督[10]。尤其是在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本院要求进修医师每日健康上报、每周行程码上报,在反复的“日常事务”的执行中,引导进修医师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健康意识。与此同时,收集疫情防控相关素材,并利用素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进修医师的专业认同感及职业荣誉感[11]。

1.3一对一导师制度

由于正畸专业的特殊性,一个完整的病例治疗周期平均需要2年,因此,确立导师制可以保证治疗的完整性,有利于进修医师的培养[12]。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每个进修医师均有一名高年资医师(讲师以上或博士以上)负责其带教工作。导师的职责是与进修医师进行充分交流,制订一年的理论和临床技能培养计划和学习目标,按目标进行带教并对进修医师中期和结业两次病例汇报给予直接地指导。

2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培养程序

2.1理论知识的培训

为使进修医师在进修期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本院组织进修医师每周进行1~2次的理论课学习。带教老师均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同时承担口腔正畸专业硕士、博士系统正畸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多有研究且颇有建树。在理论课的讲授上,课程设置包括颅颌面的生长发育及错合畸形病因、Jaraback分析法及其应用、Tweed矫治技术的应用、支抗的概念与应用、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早期矫正与儿童咬合管理、Ⅱ类错合的矫治、Ⅲ类错合的矫治、开合的矫治、正畸思维之垂直向控制等。此外,本院不定期安排读书报告、疑难病案分析讨论,鼓励进修医师参加科室内医院内组织的各项临床科研等学术活动,为进修医师的学习提供多种便利的学习资源,以期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13]。

2.2临床技能的培养

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培训不同于研究生的培训。进修医师培训学制短,其教学应偏重于临床实用性,如印模及模型测量、X线头影测量、检查诊断及病历书写、正畸弓丝的弯制等教学内容更倾向于一对一的教学和实践。口腔正畸进修医师入科后便可以开始跟随自己的进修指导老师进入临床案例的接诊。在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本院使用了传统的老师示范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CAI)结合学习正畸常见的临床操作,如面相口内相的拍摄、口内模型扫描、头影测量、托槽粘接、弓丝弯制、托槽拆除、保持器制作等[14]。导师在讲解病例时首选较典型较常见的错合类型,同时也会让进修医师接触不同类型的复诊患者,使其在1年时间内能接触到处于治疗不同阶段的病例,弥补时间不足造成的缺憾。

2.3检查评估包括中期汇报和结业汇报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通过1年的进修学习,每一位进修医师都应该将所学正畸知识从被动接受输入变为融汇贯通输出。本院通过开展中期汇报和结业汇报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同时以考评促进学员积极主动学习。进修医师经过基础理论学习、头影测量实操、专题讲座、文献学习及一段时间的临床操作后,对整个矫治流程并不陌生。每一位进修医师在入科半年后均要进行中期病例汇报,在出科时进行结业病例汇报。进修医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病案制作成PPT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前的面相、口内相、X线片及头影测量结果、病例的问题列表及治疗计划,在汇报时,进修医师从选择的病例出发,延伸到某一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结束保持的过程。进修医师可以根据所查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将病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发散,提炼出相关知识难点与重点,与全科的老师共同探讨,寻找最为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无形中完成了一次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15]。这样的病例汇报模式有其独特优势。首先,每位进修医师参与汇报,避免了有些进修医师觉得自己知识水平有限或者天生性格内向等原因,在常规的病例汇报中羞于发言或较少参与讨论;进修医师可以提前准备,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进修医师也更愿意参与其中。中期和结业两次汇报也对进修医师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修医师在入科后不久就有机会参与已入科半年的进修医师的中期汇报,即可开始有意识地锻炼收集整理患者资料的能力以及思考总结提问的能力。经过中期汇报,再经过半年时间的历练,进修医师在结业汇报准备的过程中通过归纳和总结而对正畸系统理论知识会有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

2.4依托结业进修医师交流群

搭建继续学习平台通过搭建结业进修医师交流群,可以为每一位进修医师提供结业后继续学习的机会。导师定期在交流群里分享口腔正畸专业学习和课程资料,保障了口腔正畸专科培训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同时借助交流群收集教学意见,极大地促进了进修教学的持续改进和专业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进修医师结业后回原单位都能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甚至成为了学科专业带头人,带动了当地医院的口腔正畸医疗的发展,造福更多的人民群众[16]。

3不足和展望

口腔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口腔医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对口腔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及提升他们的这种兴趣。经过我们口腔系教师的一致决定,在《口腔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师安排上,从口腔的各个专业及医学基础方面选择了7名教师分别教授这门课程,以期对口腔医学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普及,加深他们对口腔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能力阶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扩大口腔临床能力的知识面,这是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点。由于第一学年的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口腔医学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兴趣降低,也为了从学生一入校就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医生荣誉感,我们采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爱牙日”活动,在每年的9月20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零距离的接触口腔病患者,并从口腔预防保健和口腔检查的方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进行服务,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医生荣誉感,为其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社区牙齿保健等活动,所有的调查表及活动的安排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口腔病患者,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本院举办的全国口腔涎腺病学术会议及口腔医学会成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教育改革。

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

(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

(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

(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

(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

(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

(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五、总结

口腔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以往我院口腔专业的实验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实验教学课堂理论讲解多,学生亲自动手锻炼的机会少;实验设备落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目的性不强,学习兴趣较差;大多数口腔实训室的年轻教师无临床实际操作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偏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实践教学过程严重脱离临床实际;且各口腔专业主干课程仅在所学专业理论的学期同时开设,在进行实习前,学生往往无法有效胜任临床实践操作的相关要求,严重的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和用人单位对于学校的认可。

2口腔实验教学的改进

为了能够改变这些以往在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严峻问题,有效提升高职口腔实验教学水平,我院口腔教研室各位同仁在深入思考高职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特点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前提下,在口腔各临床专业课实验实训中实施了多项实验教学改进的重要举措,有效的提高和保证了口腔医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现将我院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几项突出的教学改进措施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2.1贴近真人的面部及口腔仿真实验的应用

贴近临床实际在仿真环境中模拟口腔操作流程是我院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口腔仿真头模用于实践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仿真头颅模型系统包括连接在操作台上的仿真头颅模型、面颊部软组织、可替代人造牙的上下颌以及高低速手机、三用枪等配套设备,能够很好地模拟临床真实环境。这些设备的使用避免了实际操作而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克服了不规范的临床操作习惯;通过实验结果与实验过程相互结合的综合评价,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反复的演练和强化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使用口腔器械的熟练度和方法实施的正确性;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够通过规范和准确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示教,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临床操作习惯,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从而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2口腔医学试题库建设与口腔试验考核相结合近年来我院口腔教研室在深入分析口腔助理及执业医师实践考核大纲的基础上,建立了我院口腔医学试题资源库。教师在学生平常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各类实验教学中随机进行理论测试,测试过程贴近临床执业医师考核过程,采取分站过关式考核,每站的试题均由本人随机抽取,杜绝泄题漏题及主观性偏强的不利影响,真正考核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意识和能力,使近年来我院毕业生执业资格考核过关率有了普遍的提升。

2.3教学做一体化在口腔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口腔实验教学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实验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我院近年来聘请我市优秀的口腔科医生来我校担任多门口腔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通过在实验教学中以临床任务为导向,已解决临床问题为实验教学的突破口,贯彻了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典型病案的情境中加深了临床操作要点的认识理解,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马上印证自己的理论实践结合的能力,教师更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当场进行纠正,现场解决学生的多种疑问。

2.4通过实训积极参加口腔技能大赛和临床实习前准备针对患者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和毕业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实际情况,我院自2011年开始对我院口腔专业在校二年级学生开展了口腔技能大赛。学生们抓紧宝贵的实践操作机会,在实验室里相互切磋技艺,通过交流体会共同提高。例如学生在完成一种修复体后,先让学生自评,自评时简要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成功及失败的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对实训成果进行巩固,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找出实训中出现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于实训方案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学生实训技能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口腔实训室还利用假期对即将参加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学校聘请各医院的口腔科临床医生对实习前存在的多种问题给予指点,并且对于临床常规操作流程和要点予以辅导和复习,使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能初步具备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各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口腔教研室还选派多位年轻教师至临床一线顶岗实习,通过高职国培项目到兄弟院校学习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

3口腔实验教学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