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行业论文

机械行业论文范文精选

机械行业论文

机械行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导言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足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在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认识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思维行为和活动。

对企业而言:创新就是①产品创新②工艺创新③市场创新④资源供给创新⑤组织管理创新。十六大报告高度评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企业而言,创新同样是“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要生存立足于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残酷激烈的市场。必须在上述五个领域进行不断的创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已是越来越多成功企业的经典理念。

二、机械行业创新的各项保障

1、创新的制度性保障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改革开放以前是改府主导模式:创新动机源于政府认为经济发展或国家安全需要,创新决策由政府制定,资源由政府为主体投入②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导引模式转化③自1992年起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制度,强化企业的创新功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实施了面向21世纪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工程”即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211工程。三大工程和国家其他重点科技计划结合,形成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整的总体战略布局,通过实施,力争到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创新欲望,树立创新意识,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创新的人员素质保障

要取得创新成果必须具有各种基本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指支持人创新活动的各种生理与心理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内在要素的总和。其中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感,由此而产生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探索拼搏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力量和源泉。我们生产的机械在工厂服役期达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以上。作为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必须深切地了解这点。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有了这个观念,就能在机械技术创新道路上不断的取得动力、取得进步和成功。

3、创新的知识技能保障

我们常说: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但知识、经验和技能仍然是创新成功的基础。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牛顿说他的成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结果。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是所有创新都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百折不挠实践的结果。要创新,必须学习知识和技能。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空前膨胀。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大学学习只能满足其需要知识的10~20%。其余的必须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我们就无法确定机械运动的空间轨迹,无法进行动平衡设计,如果没有必要的动手能力,新产品设计就只能束之高阁。因此年轻的机械设计和生产工作者,应不断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地提高自己创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否则“创新”喊得再响也不过是一句“口号”。

4、创新的精神动力保障

既然是创新,必然是比照前人的扬弃。因此“闭门造车”和“唯书唯上”是创新的大敌。创新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生产需要出发,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术。书本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但是对知识的学习有输入转化和输出(即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如果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知识不会形成力量:若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只是复印则知识并无增值。我们尊重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但要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用,尊重书本又不迷信书本,那么我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大大增加知识的附加值,创新的意义正在于此。

5、创新的思维保障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则是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是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话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人类就凭借创新思维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外观或物化。创新思维与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逻辑思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其共性是二者都属于思维的范畴,是按不同标准对思维进行分类的产物,二者有并不互相排斥的交叉关系。其区别则在于思维形式、方法、方向和思维基础方面不同,创新思维是从猜测、想象出发。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虽然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但并不完全依赖于知识。

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锲而不舍的追求达到目标的注意力。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是思维材料的来源,因此观察是创新思维的前提。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知识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一个人知识的深广就反映其创新能力的大小,并能直接决定创新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三、机械行业创新的方法探讨

1、研究市场开拓创新

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只是单纯的生产部门。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包销,企业没有或很少有市场意识,创新动力不足,造成产品几十年不变。在市场经济下,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推出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企业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分析市场、开拓市场,从市场和客户处取得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的需求信息,通过技术创新不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产品。要求做好产品规划,开展产品创新开发和技术创新研究,以增加企业的实力、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2、资源创新

资金、信息及高水平人才是产品创新开发的基本保证。必要的资金是开展科研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的保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集中用于企业技术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等的资金需求。

市场、技术、经济及法规等信息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来源和基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加速产品创新开发的助推器。

人力资源(人及其组织)是影响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建立吸引高层技求人才并让其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用人机制,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使用和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实现企业的近、远期目标,建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体系(组织),实施多层次的技术开发,并有相应机构对技术开发经费的使用及项目进行管理和评估。

3、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

企业产品创新开发就是要应用和体现自身的专有技术,并以专利的形式来保护创新成果。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的各个环节,对专利应有强烈的意识。决策技术开发方向时,要广泛了解国内外专利发展动态;研究开发新产品时。应检索专利文献。以提高创新开发起点,确保项目具有先进水平;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过程中,要注意技术保密,并及时申请专利,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新产品过程中,应利用新技术(包括专利技术)为企业服务。

4、开发手段创新

机械行业论文范文第2篇

变压器故障通常是伴随着电弧和放电以及剧烈燃烧而发生,随后电力设备即发生短路或其他故障,轻则可能仅仅是机器停转,照明完全熄灭,严重时会发生重大火灾乃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如何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美国HSB公司工程部总工程师WilliamBartley先生,主要负责对大型电力设备尤其是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并负责重大事故的调查、检修程序的改进及新型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自70年代以来,他负责调查了数千起变压器故障并进行了几十年的科学统计研究。

在中国高速的现代化发展中,电力工业的安全运行更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介绍美国1988年至1997年10年间变压器故障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国内提供参考资料及可借鉴的科学统计方法,以达到为电力部门服务的目的。

1变压器故障的统计资料

1.1各类型变压器的故障

过去10年来,HSB发生几百起变压器故障造成了数百万美金的损失。图1中列出了按变压器类型显示的变压器故障统计数。从图中的显示可以看出除1988年外,电力变压器故障始终占据主导位置。

1.2不同用户的变压器故障变压器使用在不同的部门,故障率是不同的。为了分析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危险性,可将用户划分为11个独立类型:(1)水泥与采矿业;(2)化工、石油与天然气;(3)电力部门;(4)食品加工;(5)医疗;(6)制造业;(7)冶金工业;(8)塑料;(9)印刷业;(10)商业建筑;(11)纸浆与造纸业。按照HSB的RickJones博士风险管理的方法,将“风险”定义为发生频率与损失程度。损失程度可以被定义为年平均毛损失,而发生频率(或称为概率)则可定义为故障发生平均数除以总数。所以,对于每一个给定的独立组来说:频率=故障数/该组中的变压器台数(举例来说,如果每年平均有10起故障,在一个给定的独立组中有1,000个用户,在该组中任何地点故障的概率就是0.01/年。)因此,可以采用产品的故障频率与程度将变压器的风险按用户加以划分。(风险=频率×程度)。

图2中给出的是10年中10个独立组中变压器风险性的频率—程度“分布图”。每组曲线中,X轴表示频率、Y轴表示程度(或平均损失),X-Y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个风险性坐标系统。其中的斜线称为风险等价曲线(例如,对于$1,000的0.1的可能性与$10,000的0.01的可能性可认为是同等风险的)。坐标中右上角的象限是风险性最高的区域。当考虑到频率和程度时(如图2所示),电力部门的风险是最高的,冶金工业及制造业分别列在第二和第三位。

1.3各种使用年限变压器的故障

按照变压器设计人员的说法,在“理想状况下”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可达30~40年,很明显的是在实际中并非如此。在1975年的研究中,故障时的变压器平均寿命为9.4年。在1985年的研究中,变压器平均寿命为14.9年。通常有盆形曲线显示使用初期的故障率以及位于右端的老化结果,然而故障统计数据显示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并非无法预测。图3中显示了该研究中使用寿命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确定对变压器进行周期检查的时间和费用。

在电力工业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应当给予特别地关注。美国在二战后经历了一个工业飞速发展的阶段,并导致了基础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大规模的发展。这些自50年代到80年代安装的设备,按其设计与运行的状况,现在大部分都已到了老化阶段。据美国商业部的数据,在1973~1974年间电力工业在新设备安装方面达到了顶峰。如今,这些设备已运行了近25年,故必须对已安装变压器的故障可能性给予特别的关注。

2变压器故障原因分析

HSB收集了有关变压器故障10年来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尽管老化趋势及使用不同,故障的基本原因仍然相同。HSB公司电气部的总工程师J.B.Swering在论文中写到:“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绝缘材料的预期寿命,负责电气设备操作的人员应给予细致地考虑。这些因素包括:误用、振动,过高的操作温度、雷电或涌流、过负荷、对控制设备的维护不够、清洁不良、对闲置设备的维护不够、不恰当的润滑以及误操作等。"下表中给出了在过去几十年中HSB公司总结出的有关变压器故障的基本原因,表中列出了分别由1975、1983以及1998年的研究得出的关于故障通常的原因及其所占百分比。

2.1雷击

雷电波看来比以往的研究要少,这是因为改变了对起因的分类方法。现在,除非明确属于雷击事故,一般的冲击故障均被列为“线路涌流”。

2.2线路涌流

线路涌流(或称线路干扰)在导致变压器故障的所有因素中被列为首位。这一类中包括合闸过电压、电压峰值、线路故障/闪络以及其他输配(T&D)方面的异常现象。这类起因在变压器故障中占有显著比例的事实表明必须在冲击保护或对已有冲击保护充分性的验证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

2.3工艺/制造不良

在HSB于1998年的研究中,仅有很小比例的故障归咎于工艺或制造方面的缺陷。例如出线端松动或无支撑、垫块松动、焊接不良、铁心绝缘不良、抗短路强度不足以及油箱中留有异物。

2.4绝缘老化

在过去的10年中在造成故障的起因中,绝缘老化列在第二位。由于绝缘老化的因素,变压器的平均寿命仅有17.8年,大大低于预期为35~40年的寿命!在1983年,发生故障时变压器的平均寿命为20年。

2.5过载

这一类包括了确定是由过负荷导致的故障,仅指那些长期处于超过铭牌功率工作状态下的变压器。过负荷经常会发生在发电厂或用电部门持续缓慢提升负荷的情况下。最终造成变压器超负荷运行,过高的温度导致了绝缘的过早老化。当变压器的绝缘纸板老化后,纸强度降低。因此,外部故障的冲击力就可能导致绝缘破损,进而发生故障。

2.6受潮受潮这一类别包括由洪水、管道渗漏、顶盖渗漏、水分沿套管或配件侵入油箱以及绝缘油中存在水分。

2.7维护不良

保养不够被列为第四位导致变压器故障的因素。这一类包括未装控制其或装的不正确、冷却剂泄漏、污垢淤积以及腐蚀。

2.8破坏及故意损坏

这一类通常确定为明显的故意破坏行为。美国在过去的10年中没有关于这方面变压器故障的报道。

2.9连接松动

连接松动也可以包括在维护不足一类中,但是有足够的数据可将其独立列出,因此与以往的研究也有所不同。这一类包括了在电气连接方面的制造工艺以及保养情况,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性质金属之间不当的配合,尽管这种现象近几年来有所减少。另一个问题就是螺栓连接间的紧固不恰当。

3变压器维护建议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结果,用户可制订一个维护、检查和试验的计划。这样不但将显著地减少变压器故障的发生以及不可预计的电力中断,而且可大量节约经费和时间。因为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修理费用以及停工期的花费巨大,重绕线圈或重造一台大型的电力变压器更需要6到12个月的时间。因而,一个包括以下建议的良好维护制度将有助于变压器获得最大的使用寿命。超级秘书网

3.1安装及运行

(1)确保负荷在变压器的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在油冷变压器中需要仔细地监视顶层油温。

(2)变压器的安装地点应与其设计和建造的标准相适应。若置于户外,确定该变压器适于户外运行。

(3)保护变压器不受雷击及外部损坏危险。

3.2对油的检验

变压器油的介电强度随着其中水分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油中万分之一的水分就可使其介电强度降低近一半。除小型配电变压器外所有变压器的油样应经常作击穿试验,以确保正确地检测水分并通过过滤将其去除。

应进行油中故障气体的分析。应用变压器油中8种故障气体在线监测仪,连续测定随着变压器中故障的发展而溶解于油中气体的含量,通过对气体类别及含量的分析则可确定故障的类型。每年都应作油的物理性能试验以确定其绝缘性能,试验包括介质的击穿强度、酸度、界面张力等等。

3.3经常维护

(1)保持瓷套管及绝缘子的清洁。

(2)在油冷却系统中,检查散热器有无渗漏、生锈、污垢淤积以及任何限制油自由流动的机械损伤。

(3)保证电气连接的紧固可靠。

(4)定期检查分接开关。并检验触头的紧固、灼伤、疤痕、转动灵活性及接触的定位。

(5)每三年应对变压器线圈、套管以及避雷器进行介损的检测。

(6)每年检验避雷器接地的可靠性。接地必须可靠,而引线应尽可能短。旱季应检测接地电阻,其值不应超过5Ω。

(7)应考虑将在线检测系统用于最关键的变压器上。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在线检测系统,供应商将不同的探测器与传感器加以组装,并将其与数据采集装置相连,同时提供了通过调制解调器实现远距离通讯的功能。美国SERVERON公司的TrueGas油中8种故障气体在线监测仪就是极好的选择。此系统监测真实故障气体含量,结合“专家系统”诊断将无害情况与危险事件加以区分,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机械行业论文范文第3篇

(1)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机械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机械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机械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2)在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机械制造行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提高机械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机械制造系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理和海景数据的制造知识库管理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3)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和计算智能方法在机械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械制造智能的发展。一类基于生物进化算法的计算智能工具,在包括调度问题在内的组合优化求解技术领域中,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有望在机械制造中完成组合优化问题时的求解速度和求解精度方面双双突破问题规模的制约。机械制造智能还表现在;智能调度、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诊断等多方面。这些问题是当前产品创新的关键理论问题,也是机械制造由一门技艺上升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重点突破,可以形成产品创新的基础研究体系。

2现代机械工程的前沿科学

2.1机械制造信息科学

机电产品是信息在原材料上的物化。许多现代产品的价值增值主要体现在信息上。因此机械制造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十分重要。信息化是机械制造科学技术走向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们一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开始探索产品设计和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本质,另一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本身加以改造,以使得其适应新的信息化机械制造环境。随着对机械制造过程和机械制造系统认识的加深,研究者们正试图以全新的概念和方式对其加以描述和表达,以进一步达到实现控制和优化的目的。

2.2微机械及其制造技术研究

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是指集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完整微型机电系统。微型机电系统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微型机电系统技术是在微电子工艺的基础上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涉及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种工程技术和科学。目前对微观条件下的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微小构件的物理特性和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等尚缺乏充分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微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因此只能凭经验和试探的方法进行研究。微型机械系统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有微系统的尺度效应、物理特性和生化特性等。微系统的研究正处于突破的前夜,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2.3材料制备、零件制造一体化和加工新技术基础

材料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是机械制造业和高技术发展的基础。每一种重要新材料的成功制备和应用,都会推进物质文明,促进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强。21世纪中,世界将由资源消耗型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要求材料和零件具有高的性能以及功能化、智能化的特性;要求材料和零件的设计实现定量化、数字化;要求材料和零件的制备快速、高效并实现二者一体化、集成化。材料和零件的数字化设计与拟实仿真优化是实现材料与零件的高效优质制备/制造及二者一体化、集成化机械制造的关键。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完成拟实仿真优化后可以减少材料制备与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实验性环节,获得最佳的工艺方案,实现材料与零件的高效优质制备/制造;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材料性能的要求,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电磁性能等,研究材料和零件的设计形式。进而结合传统的去除材料式制造技术、增加材料式覆层技术等,研究多种材料组分的复合成形工艺技术。形成材料与零件的数字化制造理论、技术和方法,如快速成形技术采用材料逐渐增长的原理,突破了传统的去材法和变形法机械加工的许多限制,加工过程不需要工具或模具,能迅速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又具有一定功能的三维实体模型或零件。

2.4机械仿生制造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机械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将产生全新概念的产品(如智能仿生结构),开发出新工艺(如生长成形工艺)和开辟一系列的新产业,并为解决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和系统中一系列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极富创新和挑战的前沿领域。

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进化中所积累的优良品性为僻决人类制造活动中的各种难题提供了范例和指南。从生命现象中学习组织与运行复杂系统的方法和技巧,是今后解决目前制造业所面临许多难题的一条有效出路。仿生制造指的是模仿生物器官的自组织、自愈合、自增长与自进化等功能结构和运行模式的一种制造系统与制造过程。如果说制造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延伸了人类的体力,智能化延伸了人类的智力,那么,“仿生制造”则可以说延伸了人类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进化过程。

仿生制造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是生物的“自组织”机制及其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所谓“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其内在机制的驱动下,在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上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对于环境适应能力的过程。仿生制造的“自组织”机制为自下而上的产品并行设计、制造工艺规程的自动生成、生产系统的动态重组以及产品和制造系统的自动趋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条件。

仿生制造属于制造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远缘杂交”,它将对21世纪的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未来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集成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艺技术紧密结合,现代机械制造生产模式会获得不断发展。

(2)设计技术与手段更现代化。

(3)成型及制造技术精密化、机械制造过程实现低能耗。

(4)新型特种加工方法的形成。

(5)开发新一代超精密、超高速机械制造装备。

机械行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专业网站

维普机械技术网提供机械专业期刊的检索,有机械专业分类导航,可以从小类进入浏览该类别的所有文章。机械专家网是具有网络营销策划与推广、专家服务、技术培训与开发为一体的专业平台,服务项目主要有机械行业技术培训与咨询、专家在线服务、机械行业论坛、机械行业咨询、机械行业标准寻找、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与基础服务等。中国机电网提供机电行业供求信息、企业信息、行业资讯等,在机电百科条目下有该专业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参数、技术专利、机电词汇等信息。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有数据库、电子读物、网络文摘、图书出版、站点导航等类目。

院校主页

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会有较多机电方面的信息资源。而机电专业作为其优势学科的院校,机电方面的资源具有较高的参考性。机电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的名牌专业,图书馆建设有机电专题数据库,提供会议消息、相关期刊图书、研究机构、新闻、专家学者等信息。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建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4个专题库,分别是该专业的中外文专利库、机构库及特色库。其中的特色库收录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1万多篇专业论文。

机械行业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兰州机械工程学会在兰州市科协、兰州市经委的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在广大理事和会员的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作用。按照兰州市科协对学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会改革作为学会工作重点,努力探索学会改革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不断拓展学会为企业服务的空间。2005年5月以来,我们对学会改革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吸纳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佼佼者为会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学会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目前学会设置情况

根据兰州机械工程学会章程的规定,2005年11月30日召开了兰州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兰州机械工程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并对学会章程进行了修改。

兰州机械工程学会现挂靠兰州市经委,具体设在兰州市经委行业规划处。学会设有六个专业委员会:机电设计委员会(挂靠兰州建机厂)、机械加工委员会(挂靠兰州减速机厂)、技术开发委员会(挂靠兰州真空设备厂)、质量管理委员会(挂靠兰州水泵厂)、企业管理委员会(挂靠甘肃宏宇变压器公司)、铸造与表面处理委员会(挂靠兰州安宁长城机械厂),现有团体会员单位45个,个人会员615人。

学会理事会成员20名,其中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6名,常务理事10名,正副秘书长各1名。学会办公地点设在市经委行业规划处。

(二)建立健全多元结构的会员组织体制

兰州机械工程学会改革前只有国有企业26个团体会员单位,380多名会员。随着兰州市国企改革由政策性调整向体制创新转变的步步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我们深刻认识到,会员单位的组织结构急需进行体制创新,由国有企业向非公企业扩展,吸收改制后产权多元化企业和非公企业为会员单位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吸收了兰州高压阀门公司、兰州瑞德实业集团、兰州宇通客车公司和兰州海默科技公司、耐弛泵业公司等企业入会;吸收了兰州市经委所属的兰州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行业国有、非公企业及其优秀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入会。从而壮大了会员队伍,扩大了会员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为会员服务的空间、渠道与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与各项经验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热情为会员单位协调服务,努力提升学会的功能、价值和地位,增强学会自身的活力和凝聚力。

学会改革以来,把"发展工业,工业强市"作为学会工作的中心,充分发挥学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努力在提高学会功能、价值和地位上狠下功夫。开展了以增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交流科技信息、提高科技水平为主题的各项活动。

1、兰州市委、市政府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十一五"期间兰州工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发展现代制造业,特别是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今后中、长期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了做好"十一五"期间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并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学会向30户重点会员单位下发了调研通知和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从2006年2月底到3月中旬,我们先后对兰州电机厂、兰州瑞德实业集团公司、兰州真空设备有限公司、兰驼集团、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兰州耐驰泵业公司等20户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和掌握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及投资状况、企业发展思路及目标和企业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服务等,将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纳入兰州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该规划由兰州机械工程学会主持编写,同时聘请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参与,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规划编写论证工作。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组织企业实施规划。

2、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为传统产业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这不仅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市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学会是一个中介组织,也是沟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桥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学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为突出学会在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加强行业间的信息交流,学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有关会员单位赴山东、河北、河南、青岛、西安等地参观学习和技术考察,学习取经,与兄弟省市专业学会交流,开阔了厂长(经理)们的眼界。

根据兰州地区电镀产业发展的实际和掌握的信息资料,学会组织有关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考察,学习宁波、温州等地的经验,学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建设兰州电镀工业园的设想。

2005年8月,学会组织兰州建机厂、水泵厂、制桶厂、变压器公司等10户企业的厂长、经理参加了在沈阳召开的中国国际第4届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并参观调研了沈阳老区工业基地沈阳重型机械厂、沈阳电机厂等5户重点企业。通过与兄弟单位相互沟通与交流,获得了大量的生产经营科技信息,了解到"十一五"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认清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增强了发展兰州装备制造业的信心。

2006年9月,学会组织兰州万里机电公司、兰州榆中和平锻热厂等会员单位赴北京参加中国热处理行业厂长经理会议,通过座谈收集到许多新信息,学到了许多技术、设备改造的好经验,同时对国家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协调510研究所、兰大、理工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与兰州真空设备公司、甘肃宏宇变压器公司、兰州减速机厂等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攻关活动,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2006年10月,学会组织35户会员单位的厂长经理参加的国家机关讲师团、国务院国资委专家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的专家学者关于"自主创新与企业竞争力"高级讲座。通过演讲"中国开放经济战略",厂长经理对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循环经济发展与策略等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迈上新的一个台阶;对企业运行中"建立企业运行模型,对企业资源进行利源评价、拓展利源要素,设计企业盈利模式、对企业各部门所耗费的资源创造的业绩及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等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

3、2006年8月15日-18日,学会承办了第十八届全国30个城市地方铸协秘书长联席会议,会上代表们首先交流了一年来铸协的工作和经验,就如何发展铸造行业和如何解决铸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问题和难题,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想法和解决办法。会后组织代表参观了兰石铸钢厂、安宁长城机械厂和文章工贸公司。为进一步宣传兰州,让外省市了解兰州,认识兰州,同时也让兰州学习外地,提供了一次良机,扩大了学会在全国的影响。

4、组织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为了达到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组织了两次会员单位的厂长经理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让参加座谈会的代表畅所欲言,交流工作经验,互通信息。并就钢铁产品原材料近年来大幅度上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市场的自律规定,从而进一步增强相互了解,加深了感情和友好往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5、面对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我们积极动员和引导会员单位树立信息战略思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计算机网站,在学会系统定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协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信息网站系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已有20多户会员单位建立和完善了技术开发体系和信息交流平台。

6、学会会员单位大部分是小型企业,一些适合本企业生产和建设的好产品、好项目由于信息闭塞,失去引进开发的机会。为此,学会利用在兰召开的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机会,编印兰州机械行业招商引资项目汇编本,积极传递兰州机械行业会员单位招商信息,为会员单位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了企业的肯定。

7、根据省市科协和有关部门开展学术交流工作的要求,在会员单位中广泛开展"千厂千会"项目活动,认真组织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的征集、筛选和上报工作,动员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技术交流和学术年会。近两年来,学会先后有七、八篇论文和七、八个"千厂千会"项目获奖。

近年来兰州机械工程学会通过学会改革和努力工作,扩大了在会员单位中的影响,受到了企业和会员单位的好评,也为学会增添了活力。学会为会员单位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总结起来,一是市经委、市科协、市民政局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二是学会自身坚持了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三是广大企业会员单位积极配合的结果。

二、继续深化学会改革

要搞好学会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学会队伍的自身建设与组织管理,提高和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要从学会功能、学会地位、学会价值三个层面提升自己,只有很好的提升自己,才能做好学会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学会也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促进学会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深化学会工作的改革,要把它看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努力使学会的管理工作和组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使学会工作走上"宏观管理、分类指导、量化指标、规范考核"的道路,从而使学会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不断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实力。学会要特别关注并认真调查研究十六大后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本地区现代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的新措施,适时调整我会的工作计划;发挥自身的特点,组织发展战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继续加强与外省、市科技交流与交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考察、技术经济合作等活动。组织与支持会员单位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和专业会议,参加有关科技展览、技术交流活动,宣传兰州,扩大影响。

立足我市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我学会围绕机械工业的振兴,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其工作重点是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引导帮助各会员单位利用互联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用数控、数显技术改造现有机加工设备。力争在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有所突破,学会近年来已配合有关技术部门为企业开发了旋挖钻机、循环硫化床锅炉、电力变压器、消失模铸件生产工艺、双联炉熔炼生产工艺、七轴真空镀膜机器人设备、三相流量计、井式真空氮气保护热处理200升钢桶桶身彩色印刷等20多项重点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扩大规模,实现产业化,使之成为机械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力度,促进机械行业的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