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智能技术

建筑智能技术范文精选

建筑智能技术

建筑智能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控技术;智能化系统

0引言

在当前智能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建筑已成为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在集成化技术支持下,技术人员将智能建筑内各个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具备监控及管理双重职能的自控,为提升智能建筑管理自动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持,而楼宇自控技术是智能建筑的重要基础支撑,其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物理及信息链路将各工作站以及主机相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进行自动化监控以及管理。

1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

从技术角度分析,楼宇自控系统、信息系统、消防系统、建筑管理系统是支撑智能建筑功能发挥的四大基础模块,其中,楼宇自控系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自控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对电气设备进行智能管控,进而形成对建筑物照明、能耗、楼宇自控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的综合性系统[1]。作为智能建筑最为关键的基础组成模块,其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对机电设备进行自动化管控,并对存在关联性的设备进行统一调配,确保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升设备使用性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对机电设备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的前提下自动编制控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横向对比选取其中最优控制策略,为建筑物内机电设备有序运转提供有利环境支持。

2案例概述

案例工程为某地区综合建筑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分别在写字楼与酒店两功能区设置独立楼宇自控系统。本文研究过程中选取写字楼部分进行具体说明。案例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出于写字楼功能性以及舒适性等要求,设置大量空调、给排水、照明、能耗等设备,并分散布置于各个楼层之中,设计者在实际工作中为降低后续设备运行成本及提高运行效率,利用楼宇自控系统对所有设备进行分散管理、集中控制,为设备有序运转提供有利支持。

3楼宇自动系统应用

3.1冷热源系统控制策略

案例工程设计过程中,为切实满足写字楼舒适性要求,在此功能区设置4套独立冷热源系统。其实际设计过程中均采用空气源热泵性冷温水机组、循环泵等设备组成,针对4套独立冷热源系统的控制工作可以利用同一原理进行。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BAS对DDC进行独立设置,进而落实监测以及控制要求。楼宇自控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结合不同区域冷热源系统实际应用要求,选取以下控制策略:第一,机组运行参数。自控系统在实际运转过程中会通过网关对冷热源系统机组风机运行状态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通过对机组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之中,进而实现控制目的。第二,冷热负荷需求计算。自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收集建筑使用信息,依照冷热源系统运行产生的供水及回水温度、供水流量计算建筑所需冷热负荷。第三,机组台数控制。在对建筑所需冷热负荷计算结果基础上,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算法对机组运行台数进行实时调整,在满足舒适性需求同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第四,水压差控制。自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根据冷热供水供应与回水压力产生的差值,对旁通调节阀进行自动调整,确保供回水压差始终保持在恒定状态。

3.2空调通风系统控制策略

3.2.1定风量空调机组控制方案。针对定风量空调机组,自控系统在经过计算后,针对温度、湿度等七项因素做出相应的控制方案,具体如下所示:第一,温度控制方案。制动系统对机组回风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预设温度进行横向对比,随后对水阀进行PID调节。依据自控系统设定,写字楼内夏季以及冬季温度分别被设定为24℃—26℃以及20℃—22℃。第二,湿度控制方案。根据湿度传感器的实测数据对加湿阀开关进行自动控制,保证送风湿度达到湿度设定值。第三,风机压差监测方案。自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对送风机设备两端压差进行实时监控,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动调整,确保风机压差始终维持在最佳平衡点。第四,滤网报警方案。滤网是确保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自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对过滤器两侧压力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设定报警极限,提醒运维人员及时进行滤网清洁或更换。第五,CO2浓度控制方案。自控系统运行中依托于比例积分对新风阀以及回风阀开度进行试调控,确保回风CO2浓度始终维持在设定区间范围内。第六,机组启停定时控制方案。自控系统会依据写字楼日常作息安排对机组启停时间进行自动设定,并设定维修时间提醒运维人员。3.2.2新风机组控制方案。案例工程中,设计人员将写字楼部分楼层空调系统设定为新风机组PAU加风机盘管的空调模式。并依据实际使用要求设定如下控制方案:第一,温度控制方案。自控系统会对机组送风温度进行实时控制,并自动进行PID水阀调控,确保温度始终控制在设定区间范围。第二,防冻保护方案。自控系统运行过程中会根据外界温度变化对机组进行自动调控,以实现保护盘管的目的。系统设定当盘管出水温度低于5℃时,系统自动关闭停风机以及新风阀,同时将热水阀全部打开,确保冬季条件下盘管不会出现冻裂情况。第三,联锁保护方案。自控系统运行过程中设定新风阀和水阀为联锁保护。新风阀自动关闭后,下次进行风机启动流程时,自控系统会控制风阀启闭。同时防冻报警系统、风机以及盘管水阀设定为联锁状态,如果在冬季环境下因防冻报警导致风机停运,新风阀也会随之关闭并将加热水阀全部打开,切实避免出现盘管表冷器冻裂情况[3]。

3.3给排水系统控制策略

案例工程中,写字楼部分给排水系统主要由生活水箱、消防水箱、集水坑等构成。自控系统针对给排水系统的管理策略为仅通过DDC控制器进行监测,而不进行控制。在给排水检测策略方面,系统设定如下三种:第一,液位监测方案。自控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对各类水箱液位进行监控,当液位下降至警告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第二,检测报警方案。自控系统在发出警报后,会通过显示屏放出警报图标以及声光警报,提醒运维工作人员对相应位置进行检查并记录,随后开展相应运维工作。第三,监测排污系统集水坑的超高液位、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有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

3.4智能照明系统控制策略

在当前新形势背景下,建筑物耗能系统中,公共照明系统的排名不断提升。案例工程中,自控系统利用DCC控制器对地下车库、写字楼公共走廊等区域进行集中控制。具体策略如下所示:第一,照明控制方案。自控系统会依据写字楼作息时间表自动设定照明系统启闭时间安排。在特殊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手动启闭方式实现控制照明系统的目的。第二,自控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在控制界面上显示照明回路开关以及控制状态,同时界面信息还可以有效反应照明系统运行时间,方便运维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维方案。

4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案例在应用楼宇自控系统后,建筑能耗、建筑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切实响应我国提出的节能降耗要求以及经济性要求,同时建筑舒适度大幅提升,有效提升该商业综合体的吸引力,为业主方带来预期利润。由此可见,楼宇自控技术具备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风超.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J].房地产世界,2020(19):49-50.

[2]杨希.智能建筑楼宇自控技术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8):78.

建筑智能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气技术;建筑;应用;发展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上人们对不同生活的追求,将建筑电气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建筑建设领域,这样一来,不光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还更好地为我国的智能建筑提供了更好的工具。通过使用电气技术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改变,使得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更深入地感受到智能化的重要性和好处。

1建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般来说,在智能建筑中主要是靠强大的弱电系统对整体的运行进行控制和维持,而弱电系统的好坏又取决于整个电气工程的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是影响弱电系统的因素。整个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各项技术和设备的相互配合工作,将整个设备都能控制得当也就能很好地保证电气工程的顺利实施。但是,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技术和设备都比较复杂,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因此很难对所有的设备和自动化技术都管理到位,通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故障使得整个系统都处于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如果需要将系统工作的实时信息都及时地了解到,需要将现代的自动化技术和电气工程相互结合起来,共同配合工作,这样才能很好地对整个建筑物进行有效的监控,以保证将电力系统的各个细节的问题都及时反应到相关部门,提升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力度。除了上文提到的关联以外,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位还能够提高整体的联动能力,如果是电梯系统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时还能够很好地对该情况进行及时的识别和确认,争取用最高效的方式将整个紧急情况进行处理。不光如此,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很好地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遥感控制一切可以控制到的事物,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在监控之下,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将遥感技术与工人的维修工作结合起来,就能轻松实现大幅度提升维修力度这一目标。同时,维修工人在进行维修工作时,也能够很好地保证维修工人以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综上所述,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起来应用,不光能将智能化技术很好地为人所用,还能够借助这样一项高科技技术帮助人们轻松自如地生活,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智能建筑,将人们的生活带入到一个远离危险、更加快捷方便的世界里。利用这样智能化技术能够使得人们的建筑物变得安全,同时智能建筑之间的信息传输也是更加方便的。

2电气技术及其自动化在现代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2.1供配电系统中的节能设计。

电气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供配电系统中的实际负荷量的大小、实际供电距离、电力系统内电力设备的特征等有关因素。在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实用性与方便性等原则。负荷中心与配电与变电设备一定要在合理的距离范围以内;电气工程的设计人员还务必依照建筑物的真实情况进行变压器的容量的选择,在保证工程经济性的基础上,必须对变电器的数量进行一定的控制,以避免变压器因受到季节影响而发生故障或者导致事故的出现。除此以外,作为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人员还必须应用一定的技术与手段使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素有效地提高,在确保线路可以进行正常运行时,起到真正的节能目标。在输电线路中,损耗的电能较多,可能出现损耗电能的地方也较多,输电线路在进行有功功率传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线损等现象。

2.2照明电器的节能

2.2.1使自然光得到充分的利用。

利用智能化技术还能够保证照明电器的节能。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同时保证资源不被浪费,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会着重将照明电器的环保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保证用户在使用照明电器时能够将自然光充分利用上,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节能环保的理念。

2.2.2使各个场所的照明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保证照明电器的节能并不是一味地降低照明电器的使用力度,而是能够保证不同场合使用的照明电器是符合环境需求的,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保证照明度在不同的场合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对此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都需要将整个智能建筑进行整体分析,保证不同区域的照明能满足需要。

2.2.3对灯具的控制方式进行合理的改进。

将灯具的控制方式进行合理的改进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能措施。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将整个灯具的开关设计到位,能够保证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开关,以确保能够分区控制灯具的开关,这样一来,在距离上就能实现电能的节约,多一些开关也就很好地培养人们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有效促进节能环保理念的实现。

3现代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

3.1研究的速度将加快,同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电气技术及其自动化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其研究将不断深入,同时也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家居智能化等技术会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更大范围的边个。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直接影响着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而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因而,在相互的推动下,我国的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发展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3.2技术更加可靠,设备更为先进。

我国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大力推动对电气设备的研发,使电气技术得到不断的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农村向工业化及城市化方向转变,经济结构在不断地进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科技日新月异,高科技智能与节能建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与推广,我国相继出台节能标准,致力于强化节能环保的理念,因而在未来,智能化技术将越来越可靠,设备也更为先进节能。

3.3更加绿色环保。

与过去的建筑工程不同,智能建筑强调的是智能环保,它是建筑行业的重大进步,智能技术电气工程将越来越绿色环节,使应用了更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技术,减少了电能的无功消耗。信息与智能化是智能建筑的重要构成成份,因而它们不可缺少。将绿色环保理念应用于智能建筑电气技术设计与施工中,不仅可以使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可以使能源得到节约,同时,它们的结合也是智能建筑未来的重大发展方向。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建筑智能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肯定与应用。智能建筑中电气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建筑智能得到了有效的实现,确保了智能建筑设计及建设中的绿色节能,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得到满足,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一超.吴卫东,浅谈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8).

建筑智能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作用;原则

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建筑也随之发展,智能建筑成为当下中国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研究主题。在当下智能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建筑电子设备的应用充分得到提升,应大力积极引导电子建筑技术完善和革新,为电子设备的后续应用及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也提出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标准,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将科学技术和电气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是极其必要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使建筑与技术之间形成一定的关联,则应进一步发展智能化建筑。因此,应加强对智能化电气技术的探索,将其合理运用到智能建筑中,不仅有利于提升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还能为住户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引领中国建筑行业更快更好成长。

1建筑电气技术和智能建筑的概念

1.1建筑电气技术概念

在电气工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建筑电气技术,同时与多个学科的技术相结合,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建筑电气技术主要包含了控制信息技术及电子技术,是一种对多学科综合性提优的创新性技术。因此,建筑电气技术同传统的相关技术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满足时代的需求。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建筑电气相关技术被不断应用,这也是智能化建筑发挥其价值和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1]。

1.2智能建筑概念

智能化建筑主要是将电视光缆以及数字通信等多个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建筑工程,智能化建筑同传统建筑相比有着更为优质的品质,功能更加完备,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下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满足人们对个性化服务的追求。除此以外,智能化建筑不仅提升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科技化自动感,进一步促进了智能化建筑的完善和革新。

2将建筑电气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原则

2.1经济方面

在智能建筑物中运用建筑电气技术时,首要遵循经济实用性原则。在现实工作中,建筑电气的设计方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合理运用新型科学技术,切实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能,并不断运用高质量产品,从而简化各项技术操作,减少工程造价成本。

2.2设计方面

在设计相关智能建筑电气时,应实事求是,避免盲目追求。智能化建筑的功能便捷,全面设计复杂,对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有着独特的要求,且不同的设备有一定的缺陷,功能也不同,因此,应避免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若片面追求设备优良、技术高超,则会在设计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还会进一步增加施工难度,增加施工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难以达到应有的建筑预期目标。合理有效的建筑设计应从基础出发,选取同建筑物自身相契合的设备与系统,采用合理的技术,从而保证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2]。

2.3质量方面

应细致审阅和校对相关的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环节准确无误。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2.3.1暖通空调系统。要充分解决建筑工程整体供暖系统的耗能问题。传统建筑物中的供暖系统存在诸多弊端,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降低建筑物整体能耗,实现节能目标,将电气技术充分运用到智能建筑供暖系统中,减少资源浪费。如在智能化建设中,采用电气技术实现对供暖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合理管控资源,减少资源浪费。2.3.2建筑照明系统。照明系统为智能建筑和传统建筑两者间最为明显的区别之一,智能化建筑的照明系统具有便捷灵活的可操作性,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能进一步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浪费。电气系统充分地与智能化建筑照明系统结合,采用自动调控相关技术,使专门系统根据自身所处环境而改变照明的亮度。例如,在走廊人流量较少的区域,安装声控灯和感应灯,从而实现对照明的智能化管控。2.3.3变电配电系统。将电气技术应用在智能化建筑中,能有效保障配电系统正常运行,提升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电气技术同配电技术的有机融合,能最大程度上减少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从而提升效率,提升建筑整体安全和环保性能。由于配电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系数和可操作性,因此普通电压的配数应保持在二级以下,避免浪费资源。除此以外,电压同样也会造成电力的损耗,运用电气技术能有效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提高配电系统的整体性能。2.3.4数字监控技术。数字监控系统可切实提高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通过数字监控系统和相关设备的联合配套应用,从根本上加快了信息的传输速度,提高了图像的整体质量。例如,智能化建筑物当中的bas功能便是充分应用数字监控技术之后的产物,可保证系统在监控下有序进行,从而提升整体质量。2.3.5保安监控技术。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当中的保安监控系统中也得到充分运用,防监控相关系统包含电视监控防盗系统及出入口监控,通过电气技术的结合和运用,使保安系统的相关技术得以充分实施,尤其是降低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支撑。例如通过运用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可对建筑内外部进行实时智能监控,可及时察觉异样,提高住户的安全。2.3.6建筑电气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运用变频技术可充分控制冷冻循环转速系统,例如,在提高管道中水量的过程中,可调节管道压力,在水循环中,可增加相应的设施装置,最大程度上增加建筑整体的舒适性;规范照明系统,尽可能减少照明系统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为了有效地将电子技术效果发挥出来,智能建筑物中的各个系统需相互配合、协同合作。

3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3.1在智能建筑通信网络中的作用

在智能化时代,系统网络建筑需求不断加大,促进了通信网络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通信网络包含电话通信、有线电视、传输通信以及最为广泛的计算通信。当下,以太网科学技术成为当下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通信网络的运输大多以以太网进行。智能化建筑的基础便是通信网络的充分运用,在智能化建筑中,通信网络的运用则是通过以上3种方式进行的,智能化建筑内部的信号传输以及整体信号覆盖的不断提升,得益于电气技术建筑的发展和支撑[3]。以太网的运用和网线布置的灵活度不断提高,极大增加了网线布置的灵活性、便捷性。电气技术的充分应用和以太网络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传输率,同时也更加稳定了建筑物中以太网络的信息技术应用。在通信技术方面,运行电气技术的目的是提升智能化建筑中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3.2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作用随着建筑物面积不断增加,智能化建筑中弱电系统的应用数量迅速增加,在增加弱电系统数量的同时,保障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并长久运行,完全依靠于对新型电机技术的充分运用。这种方式与强电系统有着极为不同的特点,在整个智能化建筑周期中,弱电系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性能和强度大大提高了智能化建筑的质量,但同时弱电系统的布置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系统总容量增加的情况下,系统冗余不断加大,对此,则需要投入与之相对应的人力资源;如果对建筑物整体的设备进行升级,这将会导致弱电系统同其他系统相排斥和干扰,如若不能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此种系统必然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则应积极地引入相关的电气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优化配置,强化系统的设计。除此以外,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的弱电系统应用还包含了数字监控、交配电等相关技术。

3.3在智能建筑电子监控中的作用

安全性作为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部分之一,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监控系统能很好提升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一般而言,智能化建筑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全天候运作,这极大地增加了安全性。而高效的监控系统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运用,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监控系统繁杂低下的问题[4]。当下,智能化的监控系统主要通过以太网控制,采用电子集成和总线系统等相关技术来完成对监控系统的集合。此种方式大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又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建筑整体的监控安全性能。建筑电气技术除了在智能化建筑中发挥作用外,对建筑物整体的作业是不可估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切实提高了智能化建筑在实际中的应用水平。当下社会,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所在。智能建筑有着更为严格的建筑标准,因此,智能化建筑的革新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革新和完善,实现了技术的传统化革新。智能化建筑中包含了诸多的电子设备和相关技术,因此,在改造建筑过程中,同时也运用到了大量电源布置等相关技术。所以,需采用一定的电源技术进行适当的安排与布置。将电机技术有机融合到智能化建筑中,以此满足住户对智能化建筑的需求,从而实现智能化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②取得了更高的建筑经济收益。在电气化技术的引导作用下,为智能化的建筑提供了与之相对应的电子应用条件。电子技术在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保证电子设备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还可降低成本。例如,利用电气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弱电系统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实现对建筑整体的监控。同时,通过运用以太网等相关技术,可降低能源损耗,提高建筑物整体的经济效益[5]。③全面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建筑的安全体系和电气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体系中包含了相关的入侵预警通道、控制边界防御等相关技术,但却无法实现技术之间的有效操作和信息共享,而通过采用建筑电气技术进行智能化操作,能有效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能。

4结束语

当下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建筑领域也随之不断被革新和完善,与建筑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且逐渐趋于智能化、科技化,为了有效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将电器相关技术充分地运用到智能化建筑中是极其必要的。建筑电气的相关技术在现代智能化建筑中的运用不仅仅表现在改良传统问题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智能化、科学化的领域当中。智能化发展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实现了各方面的优化配置。不断地推动中国智能化发展,可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17):206-208.

[2]王中,李晗宇.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9):111-112.

[3]李洋.关于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2):168-169.

[4]王长胜.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与安装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装备维修技术,2019(1):109-110,23.

建筑智能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寒地区;智能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施工技术;保温材料

1引言

绿色节能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高寒地区,由于特殊气候环境的影响,有些建筑保温节能措施并不适用,在技术、经济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分析研究,找到症结所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温结构体系,充分发挥各种保温材料的优越性能,保证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合理性。

2高寒地区智能建筑外墙节能保温现状分析

高寒是气候特征的一种,主要指的是由于高纬度、高海拔形成的特别寒冷的气候区,根据相关理论研究,海拔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就要下降约0.6℃,在我国,高寒地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区域,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部分省份。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五千米,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季气温通常比同纬度东部地区低18℃~20℃左右,而且在部分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性,会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外墙节能保温时,必须充分考虑材料性能和施工环境,保证抗裂性、抗冻性、抗腐蚀性、抗渗性等方面能够满足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寒地区智能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措施主要采用了外墙外保温系统,在部分落后地区只是采用了墙体加厚的方式进行保温,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墙保温系统被引入,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外墙节能保温体系的推广运用[1]。

3高寒地区智能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施工技术

3.1高寒地区智能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构造

高寒地区,建筑内外温差大,热量散失速度快,主要通过围护结构进行能量交流,包括外墙、屋顶、底板等,其中,外墙面积最大,传热损失占比也最大,

因此,加强外墙节能保温设计至关重要,通过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建筑节能效果。外墙保温体系类型较多,主要通过保温层的位置不同加以颗粒粘结找平砂浆罩面找平[4]。区分,同时在具体保温材料和技术细节上也各不相同。

3.1.1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是我国高寒地区外墙节能保温的主要构造形式,保温层设置在建筑外墙外表面上,从内到外依次是外墙、保温层、保温层固定、面层等部分,这是一种最为高效、最为科学的保温节能技术。保温层是导热系数小的高效轻质保温材料层,既要满足保温节能标准,又要具备良好的粘结性能和较低的吸湿率,聚苯乙烯板、玻璃棉毡、岩棉板、超轻保温浆料都是比较常用的外保温材料。保温层的固定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可以是粘贴,可以是钉固,还可以两种方式相结合。保温层的面层需要具备一定的保护和装饰作用,可以分为薄面层和厚面层,用以满足不同设计需求。外墙外保温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具有突出的优点,外墙外保温系统不会产生热桥,具有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维护室内温度的稳定,而且降低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干扰,可以延长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在新建工程、改造工程均可适用,另外,外墙外保温系统不会影响室内居住空间,不会与室内装修施工产生矛盾,更容易被业主所接受[2]。

3.1.2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顾名思义,就是保温结构位于建筑外墙内侧,保温结构主要由保温板和空气层组成。GRC内保温板、P-GRC外墙内保温板、玻纤增强石膏外墙内保温板都是比较常见的保温板。空气层能够提升墙体保温能力,防止保温材料受潮。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由于外墙内保温容易产生薄弱部位,比如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部位、保温结构中的龙骨部位等,热桥处理困难,保温效果较差,而且占用了室内使用面积,不利于室内装修施工,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上比较困难。但是,外墙内保温不需要高空作业,施工过程比较安全,而且由于处于外墙内侧,增加了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建筑防火。

3.2高寒地区智能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施工技术要点

3.2.1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是以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为保温材料的,通过胶黏剂固定安装在外墙外表面,使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增强的聚合物砂浆作为防护层,最后进行表面装饰。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主要包括模塑聚苯板和挤塑聚苯板,即常说的EPS板和XPS板,两种类型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相对而言,EPS板应用范围更广,技术比较成熟,成本比较低;而XPS板吸水率更低,抗压强度更大,同等厚度的保温隔热效果更好,但是成本比较高,吸胶性、伸缩性、透气性比较差,在相关技术标准上不完善。在经过防火处理后,该外墙外保温系统在高寒地区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适用于高度在100m以下的住宅和24m以下的非幕墙建筑,当建筑高度在20m以上时,可以使用锚栓辅助固定,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外墙与聚苯板粘贴牢固。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基层处理、测量放线、配胶黏剂、贴翻包网布、粘贴聚苯板、打磨、修理、隐检、抹聚合物砂浆底层、压入翻包网布和增强网布、贴压增强网布、抹聚合物砂浆面层、修整验收、外饰面施工、检测验收。在粘贴聚苯板时,如果基面的平整度不大于5mm,那么适宜采用条粘法,如果大于5mm,那么适宜采用点框法。对于不同饰面材料,必须满足粘结面积率要求,比如,涂料饰面时,粘结面积率要大于40%,面砖饰面时,粘结面积率要大于50%[3]。

3.2.2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是由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复合基层墙体或复合其他保温材料构成的保温结构,常见的做法有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和胶粉聚苯颗粒贴砌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后,能够用于100m以下的住宅和50m以下的非幕墙建筑,但单一的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不适用于高寒地区,所以主要应用的是胶粉聚苯颗粒贴砌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施工流程包括基层处理、喷刷基层界面砂浆、测量放线、贴砌聚苯板、喷刷聚苯板界面砂浆、抹胶粉聚苯颗粒找平浆料、抹抗裂砂浆复合增强网布、外饰面施工、检测验收。带梯形槽EPS板需要在工厂预制,并涂刷好界面砂浆,如果使用的是XPS板,需要预先钻孔,涂刷界面剂,贴砌聚苯板时,胶粉聚苯颗粒粘结层的厚度约为1.5cm,聚苯板间约留1cm的板缝,用浆料砌筑并做好找平处理,贴砌24h,后涂刷界面砂浆,再经过24h后,使用胶粉聚苯

3.2.3CL建筑结构体系

CL建筑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墙建筑结构体系,主要由CL墙板、实体剪力墙组成,CL网架板做主要承重构件的骨架,中间夹有保温板,高压高强石膏板作为混凝土施工的永久性模板。该结构体系集建筑结构和保温功能于一体,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节能技术标准,而且能够解决传统保温施工容易产生的空鼓、开裂、脱落、渗漏等问题,解决了目前建筑保温材料使用年限远小于建筑结构使用年限的突出矛盾,而且虽然CL建筑结构体系依然采用了阻燃型的聚苯乙烯板,但是外面的现浇混凝土保护层能够有效防止火灾发生和蔓延,在建筑防火上具有重大意义。在工厂生产时,需要将保温板两侧斜插拉结筋,并将伸出的拉结筋焊接到钢网架上,施工时,根据设计图纸,安装对应规格的CL板,然后在CL板两侧安装高压高强石膏板作为模板,通过专用的喷射设备,将混凝土浇筑到模板内,并做好养护管理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CL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整体性好,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有保障,可提升施工精度,导热系数比较低,保温绝热性能好,相对于其他墙体,自重轻,厚度小,能够有效节省建筑使用面积。但是,CL建筑结构体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该技术依然处于推广阶段,对实施者的综合素质、机械设备的应用水平要求比较高,如果施工人员技术能力较差,那么很难完成预期的施工效果。相对于其他建筑外墙保温,其成本偏高也是影响推广进程的重要因素。虽然保温层藏在墙体中间,但是如果发生火灾,混凝土的传热很快,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内部保温材料会遭到破坏,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保温功能也将失效,而且很难进行修复,这些都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5]。

3.2.4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将带钢丝网架的聚苯板安装在墙体钢筋之外,在聚苯板上插入经防锈处理的钢筋或尼龙锚栓,与墙体钢筋绑扎在一起,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这样带钢丝网架聚苯板就能够和混凝土外墙连接成整体,然后在表面抹掺有抗裂剂的水泥砂浆,进行饰面层施工。该保温系统的主要施工流程包括钢丝网架聚苯板分块、安装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施工、抹专用抗裂砂浆、外饰面施工,在安装聚苯板时,聚苯板内外表面和钢丝网都要涂刷界面剂,保温板安装就位后,锚栓穿过保温板,锚入混凝土长度需大于5cm。

3.2.5外墙内保温施工工艺

外墙内保温系统主要包括保温层和防护层,常见的类型有保温砂浆外墙内保温系统、保温板外墙内保温系统、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内保温系统。保温砂浆外墙内保温系统的施工流程包括基层处理、抹界面砂浆、抹保温砂浆、防护层抹面层施工、饰面层施工。保温板外墙内保温系统主要通过保温层和面板构成的复合板发挥作用,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铺贴前,首先要进行界面处理,然后以粘、锚等方式进行铺贴,最后进行饰面层施工。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内保温系统的施工流程包括基层处理、水泥砂浆聚氨酯防潮底漆、喷涂硬泡聚氨酯、抹界面砂浆、做保温砂浆、找平层防护层施工、饰面层施工。

4结语

建筑智能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应用

1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促进了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建筑单位都开始使用智能化技术来对建筑物内部的各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智能化建筑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同时也有利于对建筑物的进行便捷化管理。

2智能化建筑系统的主要内容

在建筑行业,将智能化建筑又称为3A建筑。智能化建筑主要由办公自动系统、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以及通信自动化系统构成,而起到主要控制作用的系统就是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该系统地控制下,可以利用中央微处理器对建筑物的空调温度、广播音响以及通信、给排水等装置和设备进行控制。相比传统的建筑控制系统,智能化建筑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对建筑物内的各项设备进行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监控。综合来看,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主要具有以下功能:①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建筑物内各项设施进行启动和关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②对建筑物内的各项中枢系统如供电、空调、给排水、消防系统进行24小时检测,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③对一些老旧设备监测,如发现设备故障,则可以进行自动提示主管人员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换;④根据外部环境对建筑物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能耗;⑤对每月各项设备的能耗自动进行计量;⑥可实现各项文本档案的自动化生成和打印[1]。

3智能化建筑系统的重要设备以及构成

智能建筑系统中的重要设备通过信息交换与传输完善对建筑内各项设施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智能设备系统主要由主机、网关、通信设施以及控制屏等系统设备和各类输入输出设备构成。主要包含以下重要构件:①中央处理微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中央控制电脑、显示器、数字仪以及打印机等元件构成;②远程处理系统,当前,智能建筑系统中多采用型号为TA6711和TA6585的RPU设备。该设备的接口可以直接和控制系统相连接;③总线桥,总线桥主要用于控制二级系统和连接各条通信线路,一个普通的总线桥可以连接多个RPU设备;④测量元件和控制元件,在智能建筑中使用的测量和控制元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温湿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功率变换器等等[2]。

4智能设备电气系统安装技术以及安装要求

4.1针对远程处理机的安装要求

在针对智能建筑中的远程处理机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每一幢智能建筑之间的RPU通讯都是透明且非加密的,鉴于此,可以用一条相同的线路将不同的RPU设备连接到一起,并对其进行控制。例如智能建筑中的BAS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和监视建筑物内部的空调设备,所以在布置远程控制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尽量将远程控制设备安装在空调设备的或者机房附近,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后期的接口连接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对也有助于后期对外接设备的控制和检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远程处理机的时候,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至少要留出20cm左右的RPU接口。

4.2针对BSA线路的安装要求

在针对BAS线路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由于该线路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所以,其中会掺杂一些导线,鉴于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使用施工队单位提供的导线进行线路敷设。此外,还要按照线路的功能对其进行单独敷设。比如应该对电源线、信号线以及控制电缆这三条线路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红绿蓝三色对其进行分管敷设。同时,一些特殊的线路应该进行单独连接,比如针对网络控制器以及网关等设备进行线路敷设时,应该将连接在其和弱电系统相连的接地干线上。除此之外,由于在智能化建筑中拥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仪器以及元件,且每个元件的各自的功能、工作频率以及工作能力存在区别,所以施工人员在针对这些元件进行接地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元器件的安全不受损害,一定要严格按照元器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对其进行接地。比如针对普通电子设备进行接地时,由于该设备的信号、逻辑、功率、保护等接地都共用一个接地极,且接地极的电阻不高于4欧姆,所以针对这类设备进行接地操作时,可以按照普通的接地装置进行施工。再比如智能建筑设备中有一些屏蔽能力差且抗干扰能力非常弱的元器件设备,在针对这类设备进行接地操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在对其进行接地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将其和防雷接地分开进行操作,且两项接地的直接距离必须超过20m以上。这样即便建筑物遭受雷击,也不会对设备产生损伤。但是两处接地的距离也并非一成不变的,针对一些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元器件设备,在其直接距离可以适当缩减。同时,建筑物智能设备的电缆屏蔽层必须进行接地操作,如果不对电缆屏蔽层进行接地操作,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干扰信号以及干扰电流,从而影响智能设备的控制效果[3]。

4.3针对输入设备以及传感仪器的安装要求

在对智能建筑的输入设备进行安装过程中,为了提高后期的维护水平,智能建筑电气系统中的输入设备的位置一定要正确,且在安装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安装误差,避免因误差影响后期的设备调试,针对传感设备也是一样。比如针对温度传感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传感器的传感效果不受影响,传感仪器的流量计位置一定要远离管道接口,且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以及水流开关等设备的安装应该同步进行。同时,为了提高温度监测效果,要对智能建筑室内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数值进行适当的调整,直到调整温度符合温度传感器接线安装要求后,才能进行安装。通过这样的安装方式,可以大幅提高传感器的感应精确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风管设备的安装则要在其他和传感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这样便于后期传感器调试工作的有序进行。

4.4针对智能建筑输出设备安装要求

结合前文可知,风阀和电动阀门都属于智能设备的输出元器件,在针对这类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例如施工人员在安装完风阀和电动阀门后,应该对其指向箭头的方向进行调整,将箭头的指向方向调整至和水流方向相同。此外,在安装完毕后,还要对各类输出元器件设备进行调试,调试通过后方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电动阀门的直径和管道口径不相符时,施工人员需要使用一些经过核验的渐缩管件进行施工。

4.5智能建筑电气接地保护装置安装要求

结合大量的案例调查可知,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设备线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网络电缆和信号电缆;②V-(500V)2.5mm2铜芯聚氯乙烯(PVC)绝缘线。一般情况下,网络电缆和通信电缆多采用同轴电缆,也有少部分建筑系统使用屏蔽双绞线。基于此,在实际的智能设备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效率以及施工安全,一定要做好智能建筑电气接地保护装置的安装工作。针对一些雷电灾害频发的区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雷电电流可以直接导入到雷电接地装置中,主要对智能设备的信息机房和建筑信号源进行施工。例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针带组合接闪器以及大小为25mm×4mm镀锌扁钢进行组合,并将其构筑为4m×6m的网格,并同建筑结构内的钢筋进行连接,然后利用下引线将结构柱内的钢筋、楼层钢筋同防雷系统连接起来,从而形成闭环式的防雷保护装置。借助这样的施工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因雷电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弱化雷电流对建筑物的损伤。同时,为了保障智能建筑各项设备的安全运转,还要对其工作接地系统采取一定的防雷措施。比如在电气设备的变压装置内增加一些中性线,借助中性线来保持三相电压的平衡。

4.6智能建筑其他设备安装要求

除了对上述设备进行安装之外,为了提高智能设备的运行效率,施工单位一定要按照建筑物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此外,由于智能建筑的BAS系统是按照编制程序运转的,所以施工人员不需要对其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按照原有安装计划进行安装即可,同时,为了确保智能建筑内部各项元器件可以正常使用,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师提供的元器件清单进行施工,且不能随意变更施工计划以及施工方案。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以及运行效率,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结合智能建筑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在不影响建筑性能的基础上确保建筑电气系统可以有序运转,从而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陈志新,李英姿,张少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26(1):102-106.

[2]焦聚州.楼宇智能化在建筑电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2):106-107+1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