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范文精选

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字:薄层绿化技术建筑

传统的建筑屋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物的屋顶是建筑的主要围和体面之一,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目前传统的屋顶结构(混凝土屋面)主要由屋顶结构层、防水层、保温隔热层和混凝土保护面层构成,在夏季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其表面温度会升高至50~60℃左右.尽管屋顶面层内的保温隔热层抑制部分热量的流入,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热量通过结构层传导到建筑的最上层的室内,造成最上层室内温度居高不下,需要耗费大量额外的空调用电;而冬季则相反,由于屋顶面层温度很低,导致室内热量通过屋顶结构传导到室外,造成最上层室内温度偏低,需要耗费大量额外的供暖热量,这就是建筑顶层房间“冬冷夏热”的弊病。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二个问题是一天中温度变化很大,有时表层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在一天内的差值达到25~30℃,由此造成混凝土结构层出现热胀冷缩,尽管伸缩量很小,但一天天的热胀冷缩会使屋顶面层逐渐产生、细小裂纹,细小裂纹会逐渐影响到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裂纹还会造成防水层受损,出现屋顶漏水的现象。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三个问题是在日光中的紫外线长期照射下,会导致屋顶面层的劣化及防水层的老化问题。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四个问题是曰趋严重的“酸雨”会腐蚀屋面,甚至渗入细小裂纹内腐蚀混凝土内部,导致建筑物使用寿命缩短。

屋顶绿化的节能和屋面保护特性

屋顶绿化,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在建筑屋顶上实施绿化;而广义上来讲,泛指在非渗透性的人工构筑物上进行绿化,包括在建筑物屋顶、墙体、露台阳台、裙楼屋顶、建筑物的空中平台、地下大型停车场的屋顶、工厂厂房屋顶或硬质地面铺装的广场、立交桥等,也被称为“建筑种植”或“立体绿化”。

在夏季,绿化种植层对日光照射所产生的热有三种主要作用方式:反射作用、隔热作用、蒸腾作用。北京市园林科研部门曾经做过测试,在7月某天下午3点左右,地表绿地的表面温度为31%,而地表裸露土地的表面温度为39℃,绿地表面温度比裸露地面温度低将近26%;地面上乔灌草结合较好的绿化区内,其空气湿度比裸露土地高出23%。

屋顶绿化层的存在还可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到屋顶表面,从而避免了日光中紫外线对屋面的劣化影响,保护了屋顶面层,并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增加,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维修保养工作及改建和重建的工作,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我们所追求的建筑节能、节水、节材的目的。

屋顶绿化的特殊性

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上的一般绿化,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屋顶绿化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在建筑物上种植植物,种植层的重量必须在建筑物的可容许荷载以内,否则建筑物可能出现裂纹并引起屋顶漏水,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坍塌事故。第二,屋顶绿化需要考虑快速排水。建筑结构层为非渗透层。雨水和绿化洒水必须尽快排出,如果屋面长期积水,轻则会造成植物烂根枯萎,重则可能会导致屋顶漏水。第三,屋顶绿化需要保护建筑屋面和防水层。植物根系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如果不设法阻止植物根系破坏建筑屋面和防水层,就可能会造成防水层受损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屋顶漏水。第四,屋顶绿化需要考虑项目完成后的日常维护保养。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绿化.可能建在数层高楼房的屋顶,所以必须考虑后期的维护保养的问题,如定期浇水、修剪、除虫和施肥等。例如较高楼层的屋顶绿化面积较大时,建议采用自动喷洒装置或自动地中滴灌装置。考虑到城市缺水的问题,还可以将屋顶绿化浇水系统与建筑物的中水系统或者雨水集处理系统相连,用中水或者收集的雨水作为绿化浇灌用水.可以起到节约优质饮用水的作用。第五,屋顶的种植环境比较恶劣。由于屋顶上日晒、风吹、水分过快蒸发、干旱等种植环境不同于地面,所以选择植物品种时需要选择喜日照、抗风性强、耐旱等耐候性强的植物品种。

屋顶薄层绿化技术

针对屋顶绿化以上的特殊性,深圳市嘉德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出了“屋顶薄层绿化”的概念,并开发出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以设法减轻绿化种植层的重量和减小种植层厚度,同时解决屋顶绿化存在的绿化层排水、建筑屋面和防水层保护等。系列难题。由屋面开始,分别是防根系穿透层(简称防根层或隔根层)、架空排水板、过滤层、轻质人工培养土层和表面覆盖层。屋顶薄层绿化技术不仅太大减轻绿化种植层的重量和厚度,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绿化层排水、基质层的保水保肥、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建筑屋面和防水层保护等诸多的问题.是代表屋顶绿化未来发展方向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将屋顶薄层绿化方法与传统的屋顶绿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保水性保肥性能优良的轻质人工培养土,种植基质层的厚度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由于人工培养土的湿容重约是普通土壤的1/2,所以单单种植基质层的重量就可以减少到四分之一以下。其次,由于采用架空排水板取代陶粒排水层,可以将排水层的重量由约100kg/㎡减少到3kg/㎡厚度由约100~150mm减少到28mm。再次,采用双层防根系穿透保护层,可以省去屋面的保温层和混凝土保护面层.又可以节省约80~140kg/㎡屋面荷载。这样,传统绿化如果种植层厚度为1240mm.重量为1540kg/㎡的话,采用屋顶薄层绿化技术种植层厚度减小为430mm,重量减轻为235kg/㎡。

建筑技术范文第2篇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建筑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绿色

0概述

绿色建筑是现在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其理念为将节能环保作为建筑的主要目标,强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土地面积较大,人口数量较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率比较低,资源利用低效率,能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有我们必须真正的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的能耗,建筑形式和其功能协调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传统建筑设计的弊端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较快的步伐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优化设计。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存在着相关问题有待解决。

1.1建筑质量问题

质量是产品的根本,对于建筑产品也不例外,所以建筑设计的质量是关键。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设计方案不合理,则会对后续的工程建筑质量严重的影响。以往的建筑设计,考虑较多的是企业的利润空间。比如在建筑面积,空间利用等等没有全方位的考虑,最终使得建筑设计方案与实际过程产生偏离,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

1.2污染浪费问题

目前我们对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大力宣传,这也对建筑行业提出的相关的要求,督促建筑行业提升改造。在目前的制造生产大环境下,很多建筑设计会忽略了污染问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比如建筑居民小区,需要占用相关土地,如果设计方案不进行仔细的研究,会对土地利用不够充分,从而大大的浪费资源。

1.3建筑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一直是建筑设计考虑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大小建筑项目,都需要投入较大额度的成本资金。建筑设计是首要关系到成本消耗的方面,加入建筑设计人员对方案设计成本意识不够加强,没有在整体上进行全方面考虑,则会影响到资金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设计不恰当的,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的情况,额外增加建筑项目的成本。

2绿色建筑设计

2.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通常指的是建筑在自身的寿命周期内,最大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减少能耗,给现代人更加科学的生活空间,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充分利用先天条件下,通过建筑设计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借鉴自然环境,不去进行破坏,从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平衡状态。

2.2主要内容

现代绿色建筑,主要以绿色环保为根本宗旨,在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深入分析,进而做出更优的建设设计方案,建造出更好符合绿色的建筑。

(1)环保、节能。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更具建筑设计的标准,结合以往设计数据分析,拟定绿色环保的建筑方案,力争做到环保。节能也是绿色建筑最为关注的一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包括节能设计和节能材料两个方面要求。另外对建筑在朝向设计、自然风应用、阳台设计、水资源利用等等方面,都可以进行节能的优化设计。

(2)除污。高性能的除污水系统在建筑设计中也尤为重要,可以提升设备的实用效率,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必须在建筑物中提供自动除污系统,保持建筑物内部的气流正常,以免相关污染情况的出现。

(3)高效率。以往的建筑设计没有真正地对能耗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办法,现在的绿色建筑设计,将以“高效率”为目标,对建筑物相关处的能耗进行监管。

3绿色建筑实施

最近几年,我们的建筑行业大范围内进行了绿色改革,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已经成为流行趋势,更多的体现出“绿色、环保节能”的新概念内涵。

3.1施工优化

按照绿色设计的方案,施工单位对建造过程中的工艺,可以进行优化改进,最终符合绿色施工的目标,通常可以选取简化施工工艺,当然必须保证建筑设计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对以往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要求。

3.2新型材料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新型绿色材料的诞生,为我们建筑节能提供的必要的基础条件。在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是混凝土材料,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在此方面进行绿色优化,采用新型混凝土,来达到高性能,低成本的目标。另外,在建筑物室内材料,可以选用绿色环保型的,比如地面用材料、墙体用材料等等。

3.3除污系统

通常,建筑设计人员要考虑在工业建筑的除污系统,通过集成在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染进行控制。在厂房的合理位置,配备排烟系统,使得空气保证在合理的指标范围内。另外,工业污水的处理,也是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要关注的,可以配备排水系统,及时对污水进行排放并处理。

3.4结构优化

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有单层、多层之分,整体结构形式都在逐步优化,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单位建筑的使用率,降低结构承载。同时也要在关键部位备有加强件,达到抗震的功能。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在绿色节能建筑起着重要作用,其设计里面是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又环保节能的工作场所,符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所有要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推动节能建筑,让建筑和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祁会祥.谈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J].山西建筑,2014(11):198-200.

[2]申川.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255.

建筑技术范文第4篇

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

2减少马桶冲洗水量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冲水量≥11L的坐便器,耗水量大。若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全部使用冲水量≤9L的马桶,则住宅可节水4%,宾馆、饭店可节水3%,办公楼可节水11%。目前美国及欧洲已经普遍使用6L的马桶,假如到2001年我国实现全部马桶采用6L冲洗水,则住宅可节水14%,宾馆、饭店可节水4%,办公楼可节水27%。

3真空节水技术

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40~50kPa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超过40%。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可超过70%。

4中水处理

在公寓、住宅和宾馆中,排放大量的沐浴及盥洗水,应考虑将其经适当处理后供生活杂用及补充冷却水,主要包括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保洁等。

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为:

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屋顶水箱→专用水管系统→(水表)用水点]

在沐浴用水占总用水量50%以上的宾馆、公寓、高级住宅等建筑中,可考虑采用中水处理系统,以满足冲洗厕所、绿化灌溉及补充部分冷却循环水的水量要求,可节约至少30%的生活用水量。

(刘瑾韩彦彬供稿)

废水集中处理利于节能降耗

1小型废水处理站存在的问题

①调查了3座小型废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均为500m3/d,但正常运行的实际有机负荷只有设计能力的20%~30%,全年水力满负荷运行的时间只有1/4,并且都没有安装变频调节装置,“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存在。

②小型废水处理站都与生产同步,而正常生产企业每周有两天休息,因此每次开车时都有4~6h甚至更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行(生物细菌的活性恢复过程),造成能源的浪费。

③废水处理效果都比较好,其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其指标均可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但多数得不到回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④地下管道的渗漏引起环境污染。

⑤个别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有偷排废水现象,引起环境污染。

2针对小型废水处理站的节能对策

①在进行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之前应充分收集有关生产废水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设计能力与实际运行负荷相适应,并考虑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②合并小型废水处理站,使废水集中处理,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③环境保护部门在对企业进行达标排放管理的同时,应设专门机构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使处理后的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3废水集中处理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①大量节省建设投资。3座污水处理站的投资总额为300多万元,如果合并处理投资额约为150万元,可节省一半投资。

②节省劳动力。每座污水处理站至少有5人,合并处理后最多只需10人,这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③节能效果显著。可充分利用变频调节装置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至少可节能50%以上。

④促进处理后水的回用。全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30×104m3,同时可节水30×104m3,CODCr排放量减少15t,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环境保护部门在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同时,希望能对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实现宏观调控并给予技术指导,以避免重复投资,在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苏省南通新西尔克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吴琼供稿)

取消清水池的总排水管

清水池的排水管有泄空管、溢水管、盲沟排水管和汇集排除上述三条管道中水的总排水管。某水厂有2个容量为5000m3的清水池,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取消了总排水管,至今已正常使用4年多。原设计总排水管(DN1000)出口在750m以外的莫引渠,建设资金约40多万元,清水池和各窨井均座落于承载力较大、渗水性良好的卵石层地基上。

1取消总排水管的可行性

①因池壁施工质量合格,很少有渗漏水,就是有少量渗漏水,也可经盲沟排水管、出口窨井底等渗水性良好的卵石层渗入地下。

②清水池运行正常时一般不会发生溢水,即使发生也是短暂的。溢水管上口高于池壁外窨井口3.2m,溢出的水可以由窨井口及地面明渠排除。

③清水池通常3年才清洗一次,每次排水量也仅有200m3,排水时可以临时用潜水泵从出口窨井中把水抽到地面浇灌林带绿地。

④盲沟排水管和泄空管排出水的浊度和细菌学指标可能超标,但水从窨井底下渗,经几十米厚的卵石层过滤后不会污染地下水。

2采取的相应措施

①盲沟排水管、溢水管、泄空管的出口窨井分别设置且不相互连通,井底不铺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采用天然卵石以便于水下渗。

②溢水管、出口窨井盖用有一定强度经防腐处理的木板、竹板等轻质材料制做,以便溢水时漂起。窨井旁可设地面明渠,以利地面排水。

③安装2套清水池水位仪,并设定上限水位报警,当1套失灵时可由另一套报警。亦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来控制清水池上限水位,即当水位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一级泵站部分水泵机组自动停机,减少向清水池的送水量。

(新疆石河子市自来水公司赵伟供稿)

克拉玛依水厂冬季超越供水的实践

克拉玛依的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夏季水厂直接从渠道取水,冬季则从水库取水,目前4座水厂总的净化水能力为23×104m3/d。

据调查,冬季水库表面冰封后,冰下原水水质已优于水厂净化水。经分析除细菌、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了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由于水库表面结冰后,水库出水由管道输送,刮风降尘对冰下原水不会造成污染,因此这时可以考虑采取超越水厂,杀菌后直接供给用户。

1985年冬季,该市进行了多次、短时间超越水厂供水的试运行,经取样分析水质完全达标,试验获得成功。1986年克拉玛依开始了冬季(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水库表面冰封后库存水不经水厂净化、杀菌后直接供给用户的实践。

1987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卫生防疫站对该地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分析,并向政府提交了正式调查评价报告。报告中用水点水质合格率为100%,认为克拉玛依地区供水水质全面达标。

新疆石油管理局供水水质检测中心对1992年—1993年超越水的主要供水点——白碱滩调节水库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水库表面结冰后,特别是1月—3月,冰下水温很低,细菌、大肠菌群大量死亡,水库原水全面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标准;而11月上、中旬水库表面冰层未形成,受刮风和降尘影响,造成浊度超标;11月—12月,水库水温>0℃,细菌和大肠菌群超标。在11月上、中旬水库要经水厂净化、杀菌后才能供给用户;11月下旬水库表面冰封后,库存原水超越水厂、杀菌后供给用户,均可全面达标。*

新疆石油局供水水质检测中心每年都对各水库原水、水厂净化水、地下水进行多次取样检验,多年监测超越水水质表明,其全面符合国标GB5749—85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疆克拉玛依地处北温带,寒冷冬季长达4~5个月,利用冬季水库表面冰封后,水厂不运行,库存冰下原水经杀菌密闭输送至用户,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①据统计,从1986年—2000年,水厂供超越水共1.1×108m3,以1m3水节约成本0.39元计,共节约成本4300万元。

②使水厂在冬季有充足的维护时间,第一净化水厂自1978年建成投产以来已运行22年,从未进行过大修,运行状况良好,节约维修费用。

③水厂运行期间有3%~5%的水量损失(反冲洗排污、排泥水及漏失等),冬季超越供水,减少了水量损耗,节约了水资源。如一座10×104m3/d的水厂,冬季超越供水120d,水量损耗按4%计,可节水48×104m3/a。

建筑技术范文第5篇

我国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模式一直突出类型设计实践,采用由循序渐进、从简到繁的实践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对建筑设计方法有大致掌握,但是从专业素质以及应用能力来看,课程设置上存在突出问题。设置课程的教学对象从横向和纵向都应当进行覆盖,如“建筑法规”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智能化建筑导论”面向建筑系硕士生,“现代建筑技术科学导引”面向建筑系博士生,“结构概念与体系”面向建筑学专业与结构工程专业本科生,“景观生态学”面向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等。

(一)重视设计,忽略技术

目前许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将设计课程与技术课程割裂开来,使得技术类课程相对建筑学专业成为独立的学科。技术类课程缺少与设计教学的互动,在总体教学组织上缺少统筹规划。设计课程专业学习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考虑,却忽略了建筑技术,导致课程枯燥。一般来说,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设计原理,教师会布置相关设计题目。而同步开设的建筑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物理与设备等方面,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技术性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能动性小。在设计课程的对比下,建筑技术类课程更显得乏味。同时在课程安排上,教师也会侧重绘图技巧,导致学生精力大多用在绘制图表上,而对常用的建筑技术知识不求甚解,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体系涣散

从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矛盾体现在课程体系涣散、联系性不强。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相对独立,部分建筑技术课程过分强调自身课程体系的独立性,造成技术被作为单独学科讲授,导致设计课程出现功能认识与形式模仿的状况。学生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导致综合技能掌握更加薄弱。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不明显,采用循序渐进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所以低年级学生的设计题目及设计建筑技术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在设计构思时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兴趣浓厚,但对技术类的问题考虑甚少。另外由于接触的建筑技术问题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在设计中不会考虑建筑技术对设计的合理性影响,导致学生错误的认为建筑设计主要是解决好建筑功能问题、建筑形象问题,而不会考虑技术类问题。

二、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

(一)加强技术类课程的设计比重

强调实践性教学模式传统的建筑技术类课程,大多都是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对技术类课堂教学的反应多为枯燥、难以理解,并且技术类课程中涉及的公式繁多、知识复杂、量大,同时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缺乏,课堂气氛沉闷,使得教学与实际差距甚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工程实践中的技术设计是建筑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大学课程中却没有一门系统的、综合的技术设计课程,学生只能凭自己摸索获得不完整的知识。应改革建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压缩、精简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加强技术类课程的设计比重,如建筑构造课程由两个学期的构造1课程、建筑构造2课程,可调整为理论课程与建筑构造设计课程,前者以讲解为主,后者以设计为主。提高建筑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教材内容以专题课形式进行讲解实践。将课堂教学部分分为课堂理论部分与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将两部分进行穿插讲解,实现重要理论技术与实践在课堂上同时进行,并非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讲解后再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建筑技术类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从几方面入手:(1)现场教学,现场教学具有灵活性,技术课堂讲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堂实践,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另外教师也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校园周围建筑进行实践调研,并对调研结果在课堂进行分析,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同时增强建筑技术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2)要求学生运用建筑技术知识,绘制技术设计分析图,查找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存在不合理性。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要教师先了解学生有做过哪些类型设计,选取学生做过的设计作品,然后根据技术教学进程,让学生从建筑技术角度分析自己的方案是否设计合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建筑技术课程兴趣增强,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主动性。(3)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典型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到在方案设计中所忽略了的建筑技术问题。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所接触的设计题目,涉及的建筑技术问题一般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找一些建筑技术比较复杂的实际工程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剖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建筑技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在今后的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技术问题。

(二)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程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