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体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1篇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共同目标,而学校体育则应当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社会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也使得人们的身体活动越来越少,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一些变化,尽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相反地这些变化也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给人的健康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怎么去解决这些新的矛盾,消除这些变化带给人们的不利影响呢?

二、全民健身的意义

上述新的矛盾及不利影响,有的可以通过进一步发展科技并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有些矛盾,如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精神紧张、肥胖症等带来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除了医疗方法外,体育疗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体育具有强身健体、调节情感、愉悦身心、改善人体心血管功能等特殊作用,因而它是调节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实践证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体育健身已经不仅是某个个体的需要,而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已经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需要,而是保证人体健康发展和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的社会工程,在我国体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我国健身的现状及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举世瞩目的,但目前全民健身的状况还不容乐观,表现为社会成员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淡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例小,社会和个人对体育的投入不多,体育专项经费缺口大,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体育普及程度低且地区差异明显。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一个部门,一纸文件所能解决的,它必须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宏大的跨世纪的工程,它应建立起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服务群众、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有机结合,单位、社区、家庭共同发展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四、学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

健身,也如同建造大厦,进行人体工程建设,更需要高质量的工程设计和构成人体工程高质量的基础。建筑“块料”。学校体育教育就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工程,它必须通过学校教育计划,体育课程教学来实现健身的指向目标。只有充分的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才能合理的运用它锻炼身体。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身体发展的敏感期,科学地选择符合身体需要的健身内容、形式和相应的体育方法体系。体育健身过程的输入与输出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用科学的健身内容与方法,向学生输出和反馈过程。但是,这里必须明确体育课程首先要区别“健身”与“竞技”的关系。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健身,增强学生的体质,必须以人为主导地位,根据学生身体的基础和需要,按照学校体育课程所获得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与健身方法,科学地自我选择体育内容与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五、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要改革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制定的中学生体育教学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但在许多方面留有很大的灵活性。中学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在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这一基点,根据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对大纲规定的教材进行取舍、加工组合,也可引用一些实用性强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材,大胆地创新,改变以往僵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兴趣爱好。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知识的同时,突出启发学生怎样学、如何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运动健身挂钩,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模式上,应提倡“自学互教教学模式”、“自主单元教学模式”等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从追求短期的生理适应转向学生体育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

六、小结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 体育教育 体育欣赏

为了进一步实施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满足高中生的需求,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已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迫在眉睫的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教学相对匮乏,体育欣赏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高中体育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体育欣赏教育是指学生对体育教学项目这一客观存在事物进行的审美活动。而体育审美教学是通过体育欣赏教学将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传授给高中生,使其具有欣赏体育运动所表达出来的精神文化和体育运动内在魅力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体育技能,热情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欣赏教育作为新的教学形式,营造了一种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氛围,与新课标的主要思想相符。

1.高中体育教育现状

高中3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教学以高考为核心,教学方面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造成了体育课时被压缩,以至于学生的锻炼时间减少;学生自身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担心受伤或影响学习;高中学校体育环境相对较差,体育器材不足,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题。

虽然“阳光体育”的提出,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但高中学校没有好好的去具体落实。特别是到了高三,体育课已几乎被挤占。学生学习任务的加大。使其很少从另外的途径获得体育知识。所以很多高中生缺乏欣赏体育运动的能力。

2.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2.1提高高中生体育审美能力

审美活动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结合。在观赏体育表演或比赛时之所以能够动情,是因为体育表演或比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坚毅。观赏体育表演或比赛的过程是人们通过感知、表象和想象有机结合的过程,有助于高中生间接地学习和改进动作技巧。高中期间的学习非常紧张,主要的任务是文化课的学习,爱好体育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通过体育方面的书籍掌握更多的体育方面的知识;即使能抽出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但顾及锻炼后会疲劳而影响次日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欣赏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体育教师可依据学生各自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多媒体教学或现场观看等教学方法,将体育运动的项目图文并茂的教授给学生。这不但能满足不同高中生的知识需要,而且也能满足高中生体育审美教育的需求。

2.2辅助体育实践课教学

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存在着许多教学盲区,教师难以将快速、连续复杂的体育项目动作和技术配合加以有效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体育项目动作和技术配合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得到直观的信息,教学效果不好。体育欣赏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快速、连续复杂的体育项目动作进行反复示范,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体育项目动作;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体育运动的技术配合的教学更难,学生难以通过教师的讲解领会技术配合的目的以及发生的环境。而通过体育欣赏课教学,不但使学生熟悉了技术配合的各个及全部过程,还能使学生掌握到技术配合的目的和环境。通过体育欣赏课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强化巩固了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到,提高了教学效果。

2.3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是有效的调节心理,是很好的运动疗法。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学习非常紧张,经常有紧迫感和不同程度的压抑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开设体育欣赏课程,尽情享受体育带来的美,能有效缓解高中生地学习和精神压力。学生可以通过呐喊、鼓掌、唱歌等形式来宣泄自己的压抑和困惑,释放学习和精神上的压力。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项目的欣赏,陶冶情操,明辨真善美。当前,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要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的关注。通过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就能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比如,通过竞技体育的欣赏。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运动员拼搏的精神;通过家庭体育项目的欣赏,可以从祥和欢乐的氛围中增强家庭归属感;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可以了解更多的体育文化,进而推动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4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素质

体育项目竞技比赛的魅力不仅在于在竞技比赛中不断追求和不断超越,运动员挑战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还在于运动员不断的自我超越,进而达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欣赏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体育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对运动员顽强拼搏精神的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体育项目的竞技比赛是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的,通过体育欣赏课,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育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体育欣赏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们通过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通过体育运动项目的欣赏,可以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在进行体育项目的文明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体育道德。

2.5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运动技能

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目的是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教育是从学到用、造就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在高中阶段更应该重视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开展,高中生可以更加了解体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学生能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知识。通过体育欣赏教学,学生掌握了许多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和竞技规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在学生完成教育进入社会以后,能有效推动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全民的健身。所以,通过高中体育教育中体育欣赏教育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运动技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健身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精神品质;作风培养;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不仅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但是,很多高中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却忽视了德育教育渗透的问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中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只字不提,在体育任课教师的教案中也看不到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从而严重影响了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鉴于此,本文就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德育是高中体育的基础

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运动水平的提升和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与此相对应的,德育也是高中体育的基础。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而实际上,由于德育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学生的自觉性低、纪律性差、怕苦怕累现象普遍、体育意识薄弱等问题,均是阻碍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消极因素。由此可知,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德育和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过于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二)德育是高中体育的灵魂

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树立起了正确的体育观,体育教学中才能体育出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学生才能坚持不懈,勇于拼博,百折不挠,从而使得体育锻炼及学习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德育是高中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灵魂。

另外,近些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健儿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勇夺金牌的事实也说明,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信念,没有为国争光的崇高思想,他们就不会有去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的坚强意志。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期形成不懈追求、刻苦努力、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使体育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则离不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三)体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以道德行为为规范、政治思想为方向的教育内容,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贯彻实施,而体育教学就是德育教育得以贯彻落实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身体的活动是同步进行的,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会同时负担较大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而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中可以超越自我的极限运动、奖励及物资刺激等多种因素,也会使体育的德育功能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因此,体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学校体育工作条列明确包括: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其顽强、勇敢、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也体现了体育是贯彻实施高中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常见方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等相关因素来科学选择,而概括说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常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潜移默化的渗透实施德育教育

首先,体育任课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并仔细安排和检查场地、器材的布置情况。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应尽量养成科学组织、规范实施、按时上下课等良好的习惯,从而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认真、守时、遵守纪律规范的意识。

另外,体育任课教师还应重视自我提升和自我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执教水平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并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敬业精神。从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实施德育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师把握好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点,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是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利用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效果,学生更易直接接受。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不是最好的,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课程的教学,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种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表扬,激励后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关爱,同时也需要赞美。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尊重和赏识。当他们胆怯时,一句“你能行”使其信心倍增;当他们进步时,一句“真为你高兴”使其无比激动。有时候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赞美可以左右学生学习的情绪与积极性。同时对于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而无法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来说,适时地对他们的努力也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他们要利用自身的特长在其他项目上取的更好的成绩。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培养。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很难体现出战术意图,作战士气也不会高昂,也很难在比赛中取胜对方。而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就会失去同伴创造的机会,也难以有所作为。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掌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之不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体育比赛都是通过规则的约束,才富有了观赏性和艺术性。在组织教学比赛时,教师严格执法,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就会失去一次得分的机会,犯规将会造成被罚下,失去竞争的机会,就此教师应顺势提醒学生纪律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一个没有纪律性违法犯纪的人将会得到社会的排斥和惩罚,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对美是十分向往的,而对美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美的瞬间,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在运动中领略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流畅之美:在静止中去感受刚毅、稳健、造型舒展的凝重之美。特别是在教授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的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更易被感观认识。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懂得追求美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对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环境;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1.前言

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我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格外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中体育教育备受关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八个基本要素,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地体育教学活动,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1]每个因素都对体育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教学环境又囊括了许多因素,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既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直观展示,又能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样,学生在体育教学环境中接受体育教育,那么体育教育环境的优劣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这种影响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对这种影响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的方法,从根本上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教学环境的内涵

2.1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

世界上对于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有不同的论述。黄亚飞和张景在相关文论中概括为“体育教学环境,是指自发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体育教学外部条件的综合。”柴娇和吕昌明在相关论文中强调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所需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这两种说法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赵彩虹在谈到体育教学环境时提到“体育教学环境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良好运作”,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体育教学环境是客观的,有好有坏的,它对学生体育教学所起的作用也可能是双性的:极有可能产生好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表述中应该予以注意,所以我认为,体育教学环境应该是对体育教学活动有影响的、除了学生和教师以外的所有客观因素的综合。[2]

2.2体育环境的分类

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在一定的体育教学环境中进行,体育教学环境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体育教学活动中要用到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也包括体育课上的氛围、学生之间的集体关系、教师带动的课堂气氛,甚至还包括上体育课时的天气、温度、湿度等。总体上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有包括物质环境、物理环境,软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制度环境、团体环境等。

2.2.1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通常指体育教学中用到的各种体育场地、设备,如室内篮球场、室外足球场、塑胶跑道、游泳池,以及其配套的篮球、足球、泳池急救等,这些物质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是显性因素,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最大,这些物质环境是否具备,以及其颜色新旧、数量质量都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就拿塑胶跑道来说,它承载了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大部分体育活动,2015年江苏多所学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头晕、过敏、流鼻血等症状,经调查是校方在建设塑胶跑道的过程中,私自使用了不合格的塑胶原料,这些废轮胎、废电缆打碎制成的“塑胶跑道”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导致学生身体出现问题。可见,物质环境不但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还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正常顺利进行的保障。

2.2.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强调空气质量、温度高低、光线强弱、降水与否、颜色鲜明与否、气味健康与否等方面,其中有一些因素是学校力量无法改变或者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如大气污染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PM2.5含量增多的问题,冬季气温过低和夏季气温过高的问题,降雨问题、学校周边马路上的车辆噪声和其他体育教学场地的噪声问题等,但是学校可以通过修建室内体育场所、加大校园周边防噪林建设等措施来减少上述问题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在物理环境良好的场所进行体育教学,能够减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的阻碍和顾虑,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新题,提高体育教学的体验,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

2.2.3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相关制度要求,它不直接出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但是却对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体具有约束作用。比如说体育教师为学生定下的体育课期间需要遵守的规则,体育课上的授课规模、组织纪律、教学秩序维护等方面也属于制度层面的环境。学校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支持程度、学校的体育教学氛围和课时安排也都是制度环境的一部分。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减少教学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同时对于体育教学环境中的集体环境和心理环境都有积极意义。

2.2.4集体环境

集体环境主要指师生共同组成的体育教学活动集体的氛围,它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集体内部的集体意识浓薄、团结和分工意识有无以及是否愿意遵守规则等几个方面。[3]如果这个教学集体中平等交流、和谐共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合作奋进的集体特性能够形成,那么就可以被视为具有了积极的集体环境。这样的集体环境使学生能够放松对于教师和同学的警惕,获得集体安全感,必能在体育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

2.2.5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指的是学生在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它其实是会受到来自物理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集体环境的影响,前四种环境如果能呈现积极的状态,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心理提供积极的暗示,使学生能够以比较积极的状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性格和经历以及其心理问题会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环境产生影响,这部分原因是个别的、独特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体育教学环境的特性

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体育教学环境有其特性,准确掌握体育教学环境的特性,有利于加强我们对于体育及教学环境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有针对性的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规范性,作为专门进行体育教育的活动,体育教学活动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设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环境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为高中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标准和规范。[4]这些规定主要集中在硬环境上,国家有通过素质教育普及,设置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推动体育教学软环境的改善。二是具有可控性,不管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学校和教师都能够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可能,并放大现有的教学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体育教学活动。三是客观性,人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环境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是客观的,自主的。人的主观意愿也许能改变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影响的大小,如利用其可控性,但是无法消弭这种影响。

3.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3.1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

首先要明确的是,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都必然在一定的体育教学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当体育环境不具备时,体育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如学校没有游泳池,那么校内的游泳实训课就无法进行;如下大雨的时候,田径课程就无法在室外进行;如学校如果对于体育教学不重视,侵占体育课课时,那么体育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

3.2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少,学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训练体验,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取得好成绩,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体育教学需要学生对体育教学项目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在体育项目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实践表明,当学生所处的体育教学环境越好,学生能够得到的指导就越科学,获得的体育体验就越好,越容易培养起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5]兴趣的培养可以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3.3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师要具备足够的体育素养,熟悉各种体育教学方法,以便适应学生不同的与学习需求,但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体育教学环境作为支撑。[6]如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个性、培养特长。但是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不可能兴趣相同,因此教师就要在同一节体育课上开展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体育活动,实施分组教学。而一些体育活动需要特定的教学场地,如果学校不具备这部分体育教学环境,那么及时教师具备相当成熟的体育教学方案,也无法顺利实施。

3.4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有利于推动深化教学改革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提升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撑,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才能从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前进,学校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予以体现,有效摆脱了旧有的、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和学校长远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