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创新与管理

技术创新与管理

技术创新与管理

技术创新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 技术产权 产权管理

一、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产权的内涵

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需求为指导,以先进的技术为根本,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在企业内部进行创新和研究,开发新技术,同时使企业的这种技术创新能够创造商业利润的整个过程。细化到某个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是企业对新技术、新管理的需要,这种优化企业技术、管理的需要促使企业不断针对市场需要进行开发,在一段时间的开发后,能够使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实现,创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最终使消费者接受的一整个过程。

企业的技术产权是经过法律确认的企业所享有的技术成果,是企业对经过企业内部所有成员研究而形成的治理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技术产权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根据学者的研究,企业所享有的技术产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所有权、技术使用权、技术收益权和技术处置权。

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概况

(一)第一阶段:技术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是企业的技术管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看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企业相比下的优势,同时了解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及最新技术发展的情况,综合上述情况后,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发展方向的最佳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明白知晓自身的情况,了解市场需求以及技术革新的方向,然后做出有利于企业生存的技术规划,并按照这一规划完成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弄清楚企业要达到何种技术程度这一关键性问题,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企业必须重视对技术的新手能力以及开发技术所承担的风险和成本问题。我们为企业的技术管理设置了如下四个阶段:

1、企业对技术需求的确认。企业必须首先明白自己现阶段所拥有的技术以及今后要掌握的技术是什么。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利用“知识仓库”对企业现有的技术进行清点。“知识仓库”内包括了企业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尚未使用的或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以及对市场上所运用的各种技术的分析说明等,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使这些杂乱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2、企业对市场竞争的判断。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比企业正在运用的技术及市场上最先进的技术,明白自己的弱势在哪里,知晓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这一阶段可以运用的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以及产业生命周期分析法,五力分析法等等。

3、对技术方案的筛选。这一阶段完成的目标是对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予以关注,将新技术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情况结合起来,挑选出适合本企业所用的最佳技术方案。这一阶段可以运用的方法包括:技术侦察情报系统(Tvis)、SWOT分析法等等。技术侦察情报系统主要是用来监督竞争环境下的科学技术发展。借用营销学上的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来选择最佳的技术开发方案。

(二)第二阶段:技术创新的管理

技术创新的管理,是指在企业选定的技术创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现有的技术状况,通过技术管理手段,完成企业预先设定的技术创新的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选择一个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案。概括来说,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对企业技术进行创新,开发出企业需要的最新技术,也就是“技术进步”的过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选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企业内部自行研发:包括企业内部自主创新以及全球性研发策略。方法是:利用企业自身现有的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研发网络,再选择适当的研发中心,筛选最新的技术数据,整合全球性的研发团队等进行有效的内部技术创新工作。

2、从企业外部购买新技术:企业如果认为自己研发技术会消耗太多而不能负担,或者自行研发的周期过长,不利于企业发展,则可以从企业外部购买所需要的技术。这一方案最重要的是对拟购买技术的了解及引进后的运用状况。简单来说,企业首先需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技术是什么,拟引进的技术的内容,引进后企业如何运用新技术。如果企业引进的技术在现阶段是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的,而企业一直依赖外部的技术对引进的技术进行维护和再次更新,那么付出的费用和精力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在长远看来对企业是无益的,这就需要企业在引进技术时考察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与高校等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企业可以直接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量身定制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方案。这种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使企业可以有效利用高校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减少企业自行开发的成本,并且技术开发的质量也可以的到保证,后期的维护和更新也相对简单。对高校等科研单位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做到技术的创新和开发,不仅可以节约研究成本,也可以锻炼队伍,一举数得。目前最通用的做法是,企业选择合作的科研机构后,科研机构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制定研究方案,由企业提供经费,开发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或者,企业用合理的价格收购科研机构已经研发出来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实现该技术的社会价值。

(三)第三阶段:技术产权管理

技术产权管理,是指企业对技术进行创新后,对新技术的产权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对新技术在企业内部运用,创造新产品,投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变经济效益”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专利的申请等问题,具体的技术产权管理手段包括:

1、内部消化:内部消化是指企业自己利用新技术进行生产,实现新技术的经济价值。企业在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后,可以在企业内部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将新技术转移到这一部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企业对这一部门进行技术支持和经济支持,力争在市场上开创一番局面。

2、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是指企业将开发研究出的创新技术有偿转让给他人,主要有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主要指己经申请但尚未授权的专利转让)、技术秘密转让等。

技术服务是指企业运用自己的创新技术为其他企业解决与新技术相关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经济利益。

简单地说,新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到企业自身的生产中,也可以将其运用到其他企业中,帮助其他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或者研发企业直接将新技术转让而获得经济效益。

三、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分析

创新技术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开发,并不能在市场上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推入市场,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对新技术不断加以完善,这才是技术创新的完整阶段。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系统是三个阶段的层层递进,循环不断的,笔者制作了一个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这一过程: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技术财产管理系统包含了清点、评估、监测等几项机制,并按照它们执行的先后次序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技术管理主要关注清点、评估、监测,创新管理关注技术财产的最优化和丰富化,技术产权管理关注产权的保护和经营。从而企业可以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机制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新伟,陈良酞.知识管理的模式与策略.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35

技术创新与管理范文第2篇

通信技术领域本身是一个高科技领域,对从业人员要求高,但目前由于传统思维的固化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使得管理方式落后,而创新型人才补充不足,培养不够。目前普遍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旧有管理模式上,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使得管理松懈甚至阻碍了科技进步。通信技术的革新最终责任落在基础执行人员本身,其科研人员的培养与传承是现阶段电子通信领域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人员管理松懈是基本问题,且其技术不过硬,创新意识不高,管理标准的不统一也是造成现阶段通信技术领域创新步履艰难的核心因素,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引进创新型观念是整个行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

2通信技术管理探究

通信技术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中管理层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着整个通信技术领域的进步,因此对管理活动各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必经之路。通信技术创新现阶段主要障碍集中表现在与相应的管理方式的不适应,企业内部人员对新型的通信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没有贯彻学习,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因此对通信技术的创新应首先从管理活动入手,树立宏观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理论纳入到企业的文化活动之中,以达到企业内部点对点的合作与高效运行。管理创新不能单独进行,要与科技创新并肩而行,以此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下通信技术网络的自身发展需要,企业也要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做出自己管理活动的调整。通信领域管理创新要求有一个标准化、一体性创新性队伍,如此更好地实现企业与科技的同时进步,一方面要加快引进创新性人才,确立相应的创新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对原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企业的科技水准。通信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创新实践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自我想象的结果,是结合全人类的聪明才智,在全球一体化经济模式下完成的一种创新模式。我国自主通信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自我体系,并且在某些单独领域甚至超过了国际现有水平,在这一突破性背景之下,我国的相关通信领域应该进一步发展相关的通信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通信技术,尤其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式,吸纳各个国家的投资项目注入相关通信项目领域,这对我通信技术领域的革新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不单单是单独创新,对于管理创新应该满足于市场的基本需求,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正在缩小,这正是我国通信技术领域创新的黄金时期,有效利用该时期段别国优秀的管理模式与经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此外,在开展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时,要利用通信技术的本身优势,来促进管理创新,如此走向国际市场,与他国形成良性的合作效益。

3结论

技术创新与管理范文第3篇

一、金龙机电技术创新模式

金龙机电从1998年开始成立技术中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现已建设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微型电机研发中心,是国内最大的微特电机研发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自主研发的实心、扁平、空心杯、线性电机产品居国内领先,其中线性电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28人,占职工总数的19%,专业涵盖电子、机械自动化、电机、物理等专业。公司十分注重技术开发的投入,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上年度销售收入的3.5%以上,确保了研发的顺利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12年至2014年,共完成研发项目18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8项,年平均6项。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地方重大科技专项2项,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2项,省级工业新产品8项,技术改造4项,三年来加大了节能降耗和以机器换人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累计投资技改资金1.20亿元。研发项目采用IPMT集成组合管理模式和NPI新产品导入方式,成立项目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采用KPI绩效考核,通过PLM信息化管理,控制所有项目进度,实行责权利捆绑。公司组织最具实力的科技专家参加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振动电机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审定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公司已打破日本、韩国企业在超小型微特电机领域的技术壁垒,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效益。截止目前,拥有有效专利10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同时,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与生产,积累了大量超小型微特电机生产的技术诀窍,掌握了一整套与超小型微特电机相关的关键技术、工艺、设备、装配等方面的非专利技术。研究创新组织管理水平:公司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保障项目研发的顺利进行,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了《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核算制度》、《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以来,与上海增量电机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在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成效显著。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引下,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转型升级步步为营,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中,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产品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超小微特振动电机和电机组件的研究与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技术质量攻关、自动化生产线及设备的研制,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艺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管理、研发体系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科技信息收集和科学技术交流、对外对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的运行和管理上初步形成了体系。在技术创新战略、科技发展规划、技术方向的确定,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的评审,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研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二、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管理策略探讨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发展机遇面前,在解决企业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同时,不断树立创新意识,通过调整和优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攻克技术瓶颈,研发前沿先进技术、应用先进创新理念,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1.金龙机电技术创新策略。(1)整合企业技术力量。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优化配置企业现有技术力量,充分调动、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组成若干项目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性技术难题的攻关,直接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过程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在产品的结构优化设计、滑动摩擦副材料的选择应用、工作表面处理技术和机理等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2)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把技术中心做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载体,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采用“院所研究,厂内配合或参与”的方式,联合研究开发纳米MoS2、关节轴承承载时的动态应力分布数学模型、离子注入、机械工程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高新技术产品,通过快速成果转化使之尽快产业化,直接进入新领域的制高点以获得新领域中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3)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备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新材料及电磁结构、摩擦磨损机理、优化、化学处理、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服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加快微特电机研究院和实验室建设步伐。夯实研发与试验手段,进行高端智能手机用振动电机试验机的自主研制,开展电机轴承摩擦磨损的机理研究;在模拟实际工况条件下,探索载荷、滑动速度、摩擦副表面质量及条件与轴承的摩擦系数、温升、可靠性、磨损及使用寿命的关系。(5)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制造。(6)按照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和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按照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集成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研究线性反馈电机、实心振动电机、对焦马达等技术以及产业化拓展;巩固空心杯和扁平电机的研发成果,完善工艺技术,实现核心技术模块化管理。2.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创新战略。在“十二五”期间,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金龙机电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创新战略规划:(1)技术创新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为主要方向,从产品开发技术、产品延伸技术和产品制造技术三方面入手,通过整合企业技术力量、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快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和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四大策略,不断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推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研发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建设成为国内便携式电子产品用微特振动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和产业化经营优势,推行产品对象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产、供、销、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2)技术创新主攻方向。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及其关键要素。一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支撑产品核心优势的振动电机多样性生产与开发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2~3年)使这一核心技术达到并保持在全球范围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在这一核心技术丰富和延伸过程中,在相关的新材料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精密制造技术、设计优化技术及其他方面的先进技术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结合形成有发展潜力的新的优势技术,成为金龙机电第二个核心技术。(3)技术创新及转型升级战略内容。微特振动电机领域。在保持其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结构优化、品种齐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产品的智能制造与新品开发技术,同时吸收机械工程、固体材料、摩擦学、表面工程和边界等先进适用和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以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试验(CAT)和虚拟现实制造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产品的研发工作,使振动电机产品保持高档化、电磁结构更科学合理、质量更优,使核心技术保持国内的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延伸技术方面。在丰富和延伸企业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发展相关的新材料(电磁材料的应用、表面处理技术、纳米MoS2合成等)技术,使其形成有发展潜力的新的优势技术。制造技术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制造水平,形成规模化生产,保持企业在工艺装备上处于国内的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开展新模具制造加工的热加工工艺、车磨工艺、装配工艺的研究。工艺创新重点:通过工艺改进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生产;通过工艺研究和改进,提升产品品质,确保提升产能。设备创新及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加快机器换人步伐,积极开展生产线机联网和智能制造的研究,研发出国内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基本实现智能制造,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淘汰落后的产能。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为提升公司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公司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结合公司具体实际,公司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编制的《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已于2013年9月1日起生效实施。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尊重知识、科学管理、持续创新、促进转化”的知识产权方针,并以此为己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取、运用、监控、保护知识产权,确保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员工培训:建立健全符合公司需要的培训管理自主运行系统,包括自主策划、研发的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公司岗位任职要求相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有效保障并激励培训工作推进的制度与政策;与公司实际相结合的培训调研与评估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促进公司“通过吸收、创新知识,具有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作者:金绍平

技术创新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好施工技术创新和管理,其实际价值突出。可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其基础是技术,其重点是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每一步发展都源于技术推动,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工程安全建设、高效建设的必然,同时技术管理也成为控制建设成本、提升建设规范性的保障。本次研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与管理展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重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需要注重于技术效能、在确保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满足合同工期等目标,通过以技术、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各种施工要素优化投入,以施工图会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安全技术措施及技术交底等为管理重点,遵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更为有效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价值,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保障,确保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1.1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效能

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价值不言而喻,对于我国这样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积极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能够从本质上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效能,强化项目建设水平,使水利水电工程发挥出预定作用。

1.2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管理成本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投入非常高,不论是大型项目还是中小型项目,其建设周期和投入都比一般建设项目高很多。通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有效落实项目管理,可以使工程建设成本更加可控,提升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度投入造成的负面问题出现。通过实施有效内控和监管措施,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投入过程中,能够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督把控,进而实现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施工环节的投入,获取更加突出的建设成果。

1.3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性

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安全。总体来看,只有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才能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性,相关工程从纯人工施工到半机械施工再到基本实现全部机械作业,施工安全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可以说施工作业安全性的提升,基础保障是技术创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新型工程机械设备被引入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后,工程施工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长期稳定运转。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尚存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复杂性,施工技术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只有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和建设程序开展施工技术管理,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才能获取到理想的施工效果,进而确保施工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符合规范标准和达到设计要求。现阶段,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已经成为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2.1技术管理措施不到位

技术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灵魂,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技术管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虽然多数项目开工之前都进行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标后),编制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但实际建设中却并没有能够有效落实,其技术质量管理目标并未有效分解和实施。可以说,技术管理是最终决定施工成本、投资效率、质量安全的关键,只有切实履行技术管理制度,达到技术管理规范要求,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实现建设目标,在投入使用过程中项目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一部分水利水电施工方只注重于成本控制,忽视安全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这就导致技术管理容易失范,是产生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将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2.2施工作业人员素质问题

目前在水利水电施工作业过程中,因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负面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作业人员素质问题是各类工程的主要问题。施工作业人员技术能力达不到要求,可能使操作标准得不到落实,同时个人职业素质低,也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使项目失去标准化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2.3建设程序执行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立项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运行周期长。水利水电工程完工后,其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建设所需的投入多为国家投资。建设程序规范与否,最终影响投资安全和投资回报率。任何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都建立在规范程序的基础之上,只有程序更加规范,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和保障。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策略

3.1积极引入新型施工技术

现阶段在施工中已经有GPS定位、网络管理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应用,后期这些技术应用的空间还非常大,可以进一步加以应用和实践,同时,引进、消化、创新先进施工技术,如特性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研究、深基坑及高陡边坡加固、控制爆破技术应用及创新等,使新技术更好体现在实际项目施工中,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3.2优化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体系

完善确立技术替代制度,使新技术能够更加高效替代传统技术,实现效能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构建需要从技术规划、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只有明确技术为先理念、确立原则,才能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能,使工程能够顺利有效达到预期目的。技术应用管理体系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措施结合的成果,对于持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只有形成规范化、体系化,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合理、科学配置和应用。

3.3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技术能力

技术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是上岗前的基本必要条件,而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也要结合技术创新而不断巩固提升个人能力,展望先进的操作技能,进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升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符合预期标准和要求。

3.4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保障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主体是施工人员。要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在施工技术与管理中的效用,必须建立两个保障机制: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高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制、机制,做到人尽其用、权责分明;二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实施管理,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管理。鼓励全员创新,加大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的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环境。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持续创新是未来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完善能够提升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施工作业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4).

技术创新与管理范文第5篇

    在我国,无论是高科技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向来重视硬件设备。近年来,随着知识经的

    兴起,对软件知识也越来越重视,技术资产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且技术能力的评价极端复杂,难以用定量方法表达和计量,很多企业对其重视不足,最终导致难以制定出符合自身技术能力的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有多种,典型的有技术领先战略、追随者战略、仿制战略或低成本战略等,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领先者战略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仿制战略对其要求就相对低得多。因此,创新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技术能力是拟定创新战略的重要依据。

    技术知识具有隐含性、系统性、道路依赖性的特点,而且技术的使用与企业组织、文化与战略相互联结和相互适应,因此技术能力的评价是个多维度、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现在的技术呈现出变化迅速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技术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技术能力评价必须从现在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协调多角度来进行。学者Adler和Sbenbar将技术能力分为四个维度:技术资产、组织资产、项目管理、外部资产。许庆瑞认为,技术能力虽然包含多个维度,但基础和核心仍是技术资产。因此,为了准确评价技术资产的优劣,客观评价自身技术能力,企业有必要在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工具,用审计的原理、方法对技术资产进行清点、审查、监督——即技术资产审计。

    二、技术资产与技术资产审计

    1 技术资产

    技术资产是指含有技术内容的无形资产。它是由技术方案、证书、图纸等直接载体或与技术相关的有形资产等间接载体来展现的技术产品或商品、智能形态的技术成果。技术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体技术,包括产品技术、工艺技术与支持技术。这三类技术可以通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和技术获得能力得到体现。与技术有关、或者其核心内容是技术的资产称为技术资产。所以,技术资产审计的重点是技术的审计。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资产大多是以静态的专利、产品、图纸、资料、工艺、制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对诸如此类的静态的技术资产审计并不难,难就难在对技术本身的审计。技术本身是一种知识、技能、诀窍、能力等体现的综合体,难以描述和量化,所以其审计就显得非常困难,故称其为动态技术产。

    2 技术资产审计

    技术资产审计是用审计的原理、方法对企业技术资产进行清点、审查、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基本程序是首先确定技术资产的种类,然后清点企业的技术资产,评价技术资产的质量与数量,并采用高标准定位法与行业标杆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企业出于商业秘密保护原因,技术资产审计一般采取内审制度。但出于不同要求,比如对技术预测的审计,涉及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与把握,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是一种高级活动,涉及技术轨道、技术前景和市场前景的预测,企业仅依靠内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恐怕难以准确把握,这时就有必要聘请外部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决策,也可以向他们请教或咨询。为保证企业技术资产审计取得实效,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企业有必要成立审计小组,使这项工作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开展起来[1]。三、以战略管理为目标的的技术资产审计

    1. 技术资产存量审计

    技术资产存量审计的内容包括:清点企业技术资产存量、存在形式、所属部门及相关控制人。技术资产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如技能、操作工艺、使用方法、新产品开发技术、新产品开发组织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的流失,使企业蒙受损失。

    技术资产存量审计可以帮企业摸清技术家底,同时可以发现企业急需的技术是否缺少储备,发现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技术存储,暴露出现有技术储备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会发现在哪些方面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便于管理着清楚自己的技术资产存量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能力。技术存量的清点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做准备,保证未来的技术发展不存在偏差,从而减少失误[2]。技术资产中,由于不同技术对象对竞争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要求企业按照对竞争能力的影响即战略重要性原则对技术进行分类。

    2.技术类别审计

    企业的技术是一个繁杂的体系。根据技术在竞争中的地位即战略重要性原则,可分为基础技术、特色技术、关键技术。

    基础技术是企业进入某种经营业务所需要的技能,被广泛用于现有经营业务中。此类技术已被竞争对手所广泛掌握和应用,在市场上会因缺乏特色而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但对于拟进入相关经营领域而缺少这种技术的企业仍是不可或缺的。

    特色技术是企业独家掌握的专有技术,具有独占性,能给企业带来独享利润。

    关键技术是保证企业或其经营单位能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最显着竞争优势的技术。它是企业战胜其竞争对手、增强其竞争地位的主要力量。掌握这种技术是保证企业成功地经营某种业务所必需的。

    通过技术类别审计,企业可将现有的和正在研究与发展中的所有技术分门别类,便于鉴别它们的战略重要性程度,为进一步的战略拟定和管理做好准备。

    对技术类型的划分是以技术的战略重要性为标准的,具有相对性,即同样的技术在某种经营业务中可以是基础技术,而在另一种经营部门中可能成为关键技术,在第三种场合下可能是试验中的技术。

    上述的技术分类,只是提供了企业处于一定环境和技术能力条件下的一种静态印象,而技术在竞争中的作用和影响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把时间考虑进去,从更加动态的角度审计技术资产。

    3.技术生命周期审计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产生到成熟再到淘汰的过程,根据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的发展分为初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相应地可以把技术分为初生技术、发展中技术、成熟技术和下降的技术等。

    技术发展的初创阶段,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需要克服大量难题。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再想获得重大改进十分困难,到达技术极限后,若再追加投资,其效率是很低的,甚至无法收回投资,跌入创新陷阱,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安全。因此,及时把握技术极限就显得非常重要。预示技术极限的征兆有:(1)研发部门的效率明显下降;(2)研发部门中某一部分不能按时完成任务;(3)趋向于改进工艺而不是改进产品;(4)竞争对手的出现,他们采用迥然不同的技术方案;(5)不同竞争对手间,虽然其技术投入相去甚远,但其产品性能无甚差别[2]。这些征兆的出现,预示该技术已经达到它的极限,这时应及时从事替代技术的研发,而不应再投资现有技术的改进。

    由此可见,企业完全有可能对技术变革进行管理。如果企业遵照技术发展规律,认清自身技术发展所处的阶段,就可以准确把握技术极限的到来,管理好技术的更替并进行投资管理,从而更加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

    4.技术投资审计

    技术投资形式可分为三种:一是购买别人的技术;二是自己开发技术;三是合作开发技术。企业的技术投资,完全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来确定,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企业投资的技术一定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技术、特色技术,而不应该是基础技术、成熟技术。对技术投资时要考虑自身情况,比如企业实力较弱,则不应该投资研发中或试验中新技术,但可予以关注,加以监视。当企业有相当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实力时,则可以适当投资处在研发、试验阶段的技术。

    5.技术定位审计

    为了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企业需要对自身技术进行合理的定位。技术定位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没有合适的技术定位,就谈不上技术战略。

    企业应在充分了解自身技术资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行预测。技术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是技术专家基于技术的主观预测,对技术发展态势综合分析后作出的结论,并借助外推法、前兆预测法、因果法、概率法等,对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客观预测。

    在技术预测时,要把握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技术逻辑、技术极限等重要概念,科学进行预测。技术预测方法以及在预测过程中是否考虑了这些问题,在审计时都要进行一一检查, 以确保审计不走过场,做到审计取得实效[3]。

    通过技术预测,就可以对关系到企业战略的重大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估计,并以此为指导计划的制定,以求在未来市场中占得先机。

    完成了技术预测后,就进入技术定位审计的阶段了。企业的技术定位是基于现有公司资源的最好技术方案。即在技术开发上,大致判断出是要做行业领先,做行业跟随者,还是通过仿制,以较低成本开拓市场。技术定位审计完成后,企业基本可以明确技术战略的方向。

    6.包含技术的产品与组合审计

    大多数技术都是以产品为载体的,因此,对技术的审计可转化成对产品的审计,其主要内容是看技术产品是否先进并保持竞争优势。产品审计要把握两个维度,一是技术先进程度,即根据每种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也就是产品中所含的技术进行初步分析,是以前沿技术为主,还是以成熟技术为主。二是技术的成长能力,即通过技术生命周期审计,判断技术发展所处的阶段。经过每种产品在两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产品的组合规律以及产品的竞争性和未来的市场前景,作为拟定战略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