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知识管理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精选

技术知识管理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术知识管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对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科技产品市场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竞争激烈,高科技企业必须对市场快速灵活反应,持续技术创新,在战略、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能力上取得综合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知识管理对提高这一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解剖分析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如何对核心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便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联系

哈佛商学院教授DorotnyLeonard-Barton(1992)认为公司竞争力应定义为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有四种尺度: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1]知识具有“波粒二相性”,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是作为实体的知识,自然产生了知识的获取选择、转移吸收、整合创新、扩散共享、学习积累、技术标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这些组织活动是作为过程的知识,则衍生出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信息系统的运用等管理活动很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两个纬度的知识活动相互交叉、渗透、协调和融合的结果,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难以被模仿的技术竞争优势,并在企业的决策、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全面发挥作用,比竞争对手更创新、更优质、更廉价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取得市场优势地位。

三、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如“技术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模型”(图1)所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市场综合能力,市场综合能力主要源于企业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技术活动

高科技企业技术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保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知识的获取和选择,即企业收集、评估、筛选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知识的收集途径包括企业内部积累和外部引入两种形式。内部积累知识指企业员工长期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引入知识指企业从客户、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处,从技术颁布者和专家处,通过知识联盟、购并企业、合作合资企业和许可证贸易,以及反向工程等途径获得知识。对收集到的知识企业要进行评估筛选,根据市场需要、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发展前景、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状况以及成本效益核算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储存起来以备创新工作中使用,或储存在信息系统中供员工查询分享,或通过员工学习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储存在员工的头脑中。

技术的获取和选择使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相联,及时捕捉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转化为企业技术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前景,领先对手技术创新,率先开发潜在客户,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技术知识的转移和吸收。高科技企业常常与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知识联盟,或围绕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与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就某些互补性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建立水平联盟;或与供应商、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合作建立垂直联盟;或综合垂直、水平联盟的优势,整合企业内外研究开发力量进行技术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动态知识网络——创新网络[2]。高科技企业通过知识联盟向合作方学习,不仅学习合作方的新技术和市场诀窍,还要将技术诀窍内部化为企业的内部能力;不仅学习合作方显性知识还学习能力方面的隐性知识;不仅通过学习提高技术,还要学习管理经验,缩小文化差异,真正消化吸收合作方的技术能力。

建立知识联盟使高科技企业借助外部技术资源来增加企业核心知识,实现技术互补、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技术实力,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

三是技术知识的整合和创新。产品开发与创新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工专业化、内部合作集成化和外部需求集成化。各部门在产品研发中有明确的分工,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营销部门人员共同组成整合小组,选择研发技术,交流知识经验,使不同层面的知识交叉整合,产生新的创意,形成完整的研发、制造、营销流程和方案,调动起各方面员工的知识经验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必要时整合小组还邀请用户参加整合小组,并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对于全球或地区间技术整合,高科技企业常常建立整合国家和地区之间技术的中心,地点靠近当地科技优势群集处或靠近大市场和生产地,选择当地杰出科学家或总部优秀的科技管理者担任负责人,以便快速获取当地的新技术或尽快实现新产品商品化[3]。产品创新成功后,高科技企业常常将单项技术创新发展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使技术升级,同时构建产品平台,持续开发出平台产品的衍生产品填补平台周围的缺口,以防止竞争对手入侵[4]。

技术整合与创新使高科技企业可以集中技术、生产、市场等多方面知识和建议,完善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创新成功率。各部门共同制定研发方案,使创新工作在研发、生产、营销各部门得以顺利开展,员工主动协作配合,提高了创新效率。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可有效摆脱竞争者的追随,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获得高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

四是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该活动通过正式扩散机制和非正式扩散机制来完成。正式扩散机制指借助信息技术对知识编码化、结构化,以及通过正式的培训学习机制实现显性知识的扩散;非正式扩散机制指通过“干中学”和人际沟通网实现隐性知识的扩散。网络和交流利于人们信任合作和分享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常通过愿景目标驱动、工作环境营造、信息技术的采用,业务流程的简化等方法营造起“Ba”[5],促进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在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中,难免遇到一些障碍,如独享障碍、原创癖好障碍、认知障碍、表达障碍、组织障碍等。企业可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清除这些障碍,如组织结构扁平化,配备专职知识管理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建设学习型团队,完善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等,让这些管理活动渗透到知识活动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发挥作用。

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将个人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提高了员工技术水平,增强了员工整体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知识被重复使用的次数增加,研发成本降低,创新效率提高。

五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随时监测项目开发过程,并在每一阶段展开评估,从实践中学结知识和经验。在新产品进入用户市场实验后,企业根据用户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技术,直到产品逐渐成熟。此外,企业还通过反求工程和高标定位等方式向技术领先者学习,学习领先者采用何种新技术,如何研发、制造、吸引客户、产品测试、评估取样、信息反馈等。企业一边学习,一边将总结的知识经验积累起来备以后创新使用。一方面将企业的知识分类标准化,进行静态的知识的储备和维持;另一方面收集市场信号,引进吸收外部知识,与现有的知识重构和运用,实现知识创新,进行动态的知识积累。

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使企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了新产品,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在不断地技术学习积累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六是技术标准管理。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标准包括企业的内部标准和行业标准两个方面。企业内部标准指将研发产品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和模块,并确定各子项目和模块的功能,物理结构的接口方式与规格,能量传输和信息传递的输入输出要求、方法或格式等,各研制小组遵循这些要求独立从事研制,创造性地开发各自项目和模块,最后统一集成、调试、检验和完善。产品定型后这些刚性的技术固定下来形成企业内部标准。这种情况扩展到多个企业共同生产一种产品,就会逐步形成“行业标准”。[6]产品各部件的规格标准由技术领先的企业或行业中主要企业制定,其他企业必须遵循。

技术标准管理使高科技企业在灵活柔性的组织结构下保持有序运行,保证了技术兼容和产品质量。此外,行业标准是高科技企业取得市场份额和超额利润的法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领先企业的产品或技术一旦成为行业标准,将取得“一招先,吃遍天”的优势地位。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术知识管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对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科技产品市场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竞争激烈,高科技企业必须对市场快速灵活反应,持续技术创新,在战略、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能力上取得综合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知识管理对提高这一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解剖分析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如何对核心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便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联系

哈佛商学院教授DorotnyLeonard-Barton(1992)认为公司竞争力应定义为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有四种尺度: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1]知识具有“波粒二相性”,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是作为实体的知识,自然产生了知识的获取选择、转移吸收、整合创新、扩散共享、学习积累、技术标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这些组织活动是作为过程的知识,则衍生出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信息系统的运用等管理活动很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两个纬度的知识活动相互交叉、渗透、协调和融合的结果,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难以被模仿的技术竞争优势,并在企业的决策、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全面发挥作用,比竞争对手更创新、更优质、更廉价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取得市场优势地位。

三、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如“技术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模型”(图1)所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市场综合能力,市场综合能力主要源于企业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技术活动

高科技企业技术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保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知识的获取和选择,即企业收集、评估、筛选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知识的收集途径包括企业内部积累和外部引入两种形式。内部积累知识指企业员工长期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引入知识指企业从客户、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处,从技术颁布者和专家处,通过知识联盟、购并企业、合作合资企业和许可证贸易,以及反向工程等途径获得知识。对收集到的知识企业要进行评估筛选,根据市场需要、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发展前景、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状况以及成本效益核算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储存起来以备创新工作中使用,或储存在信息系统中供员工查询分享,或通过员工学习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储存在员工的头脑中。

技术的获取和选择使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相联,及时捕捉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转化为企业技术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前景,领先对手技术创新,率先开发潜在客户,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技术知识的转移和吸收。高科技企业常常与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知识联盟,或围绕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与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就某些互补性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建立水平联盟;或与供应商、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合作建立垂直联盟;或综合垂直、水平联盟的优势,整合企业内外研究开发力量进行技术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动态知识网络——创新网络[2]。高科技企业通过知识联盟向合作方学习,不仅学习合作方的新技术和市场诀窍,还要将技术诀窍内部化为企业的内部能力;不仅学习合作方显性知识还学习能力方面的隐性知识;不仅通过学习提高技术,还要学习管理经验,缩小文化差异,真正消化吸收合作方的技术能力。

建立知识联盟使高科技企业借助外部技术资源来增加企业核心知识,实现技术互补、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技术实力,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

三是技术知识的整合和创新。产品开发与创新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工专业化、内部合作集成化和外部需求集成化。各部门在产品研发中有明确的分工,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营销部门人员共同组成整合小组,选择研发技术,交流知识经验,使不同层面的知识交叉整合,产生新的创意,形成完整的研发、制造、营销流程和方案,调动起各方面员工的知识经验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必要时整合小组还邀请用户参加整合小组,并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对于全球或地区间技术整合,高科技企业常常建立整合国家和地区之间技术的中心,地点靠近当地科技优势群集处或靠近大市场和生产地,选择当地杰出科学家或总部优秀的科技管理者担任负责人,以便快速获取当地的新技术或尽快实现新产品商品化[3]。产品创新成功后,高科技企业常常将单项技术创新发展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使技术升级,同时构建产品平台,持续开发出平台产品的衍生产品填补平台周围的缺口,以防止竞争对手入侵[4]。

技术整合与创新使高科技企业可以集中技术、生产、市场等多方面知识和建议,完善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创新成功率。各部门共同制定研发方案,使创新工作在研发、生产、营销各部门得以顺利开展,员工主动协作配合,提高了创新效率。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可有效摆脱竞争者的追随,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获得高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

四是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该活动通过正式扩散机制和非正式扩散机制来完成。正式扩散机制指借助信息技术对知识编码化、结构化,以及通过正式的培训学习机制实现显性知识的扩散;非正式扩散机制指通过“干中学”和人际沟通网实现隐性知识的扩散。网络和交流利于人们信任合作和分享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常通过愿景目标驱动、工作环境营造、信息技术的采用,业务流程的简化等方法营造起“Ba”[5],促进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在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中,难免遇到一些障碍,如独享障碍、原创癖好障碍、认知障碍、表达障碍、组织障碍等。企业可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清除这些障碍,如组织结构扁平化,配备专职知识管理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建设学习型团队,完善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等,让这些管理活动渗透到知识活动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发挥作用。

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将个人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提高了员工技术水平,增强了员工整体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知识被重复使用的次数增加,研发成本降低,创新效率提高。

五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随时监测项目开发过程,并在每一阶段展开评估,从实践中学结知识和经验。在新产品进入用户市场实验后,企业根据用户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技术,直到产品逐渐成熟。此外,企业还通过反求工程和高标定位等方式向技术领先者学习,学习领先者采用何种新技术,如何研发、制造、吸引客户、产品测试、评估取样、信息反馈等。企业一边学习,一边将总结的知识经验积累起来备以后创新使用。一方面将企业的知识分类标准化,进行静态的知识的储备和维持;另一方面收集市场信号,引进吸收外部知识,与现有的知识重构和运用,实现知识创新,进行动态的知识积累。

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使企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了新产品,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在不断地技术学习积累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六是技术标准管理。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标准包括企业的内部标准和行业标准两个方面。企业内部标准指将研发产品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和模块,并确定各子项目和模块的功能,物理结构的接口方式与规格,能量传输和信息传递的输入输出要求、方法或格式等,各研制小组遵循这些要求独立从事研制,创造性地开发各自项目和模块,最后统一集成、调试、检验和完善。产品定型后这些刚性的技术固定下来形成企业内部标准。这种情况扩展到多个企业共同生产一种产品,就会逐步形成“行业标准”。[6]产品各部件的规格标准由技术领先的企业或行业中主要企业制定,其他企业必须遵循。

技术标准管理使高科技企业在灵活柔性的组织结构下保持有序运行,保证了技术兼容和产品质量。此外,行业标准是高科技企业取得市场份额和超额利润的法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领先企业的产品或技术一旦成为行业标准,将取得“一招先,吃遍天”的优势地位。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知识管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对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科技产品市场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竞争激烈,高科技企业必须对市场快速灵活反应,持续技术创新,在战略、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能力上取得综合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知识管理对提高这一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解剖分析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如何对核心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便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联系

哈佛商学院教授DorotnyLeonard-Barton(1992)认为公司竞争力应定义为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有四种尺度: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1]知识具有“波粒二相性”,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是作为实体的知识,自然产生了知识的获取选择、转移吸收、整合创新、扩散共享、学习积累、技术标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这些组织活动是作为过程的知识,则衍生出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信息系统的运用等管理活动很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两个纬度的知识活动相互交叉、渗透、协调和融合的结果,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难以被模仿的技术竞争优势,并在企业的决策、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全面发挥作用,比竞争对手更创新、更优质、更廉价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取得市场优势地位。

三、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如“技术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模型”(图1)所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市场综合能力,市场综合能力主要源于企业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技术活动

高科技企业技术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保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知识的获取和选择,即企业收集、评估、筛选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知识的收集途径包括企业内部积累和外部引入两种形式。内部积累知识指企业员工长期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引入知识指企业从客户、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处,从技术颁布者和专家处,通过知识联盟、购并企业、合作合资企业和许可证贸易,以及反向工程等途径获得知识。对收集到的知识企业要进行评估筛选,根据市场需要、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发展前景、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状况以及成本效益核算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储存起来以备创新工作中使用,或储存在信息系统中供员工查询分享,或通过员工学习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储存在员工的头脑中。

技术的获取和选择使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相联,及时捕捉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转化为企业技术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前景,领先对手技术创新,率先开发潜在客户,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技术知识的转移和吸收。高科技企业常常与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知识联盟,或围绕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与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就某些互补性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建立水平联盟;或与供应商、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合作建立垂直联盟;或综合垂直、水平联盟的优势,整合企业内外研究开发力量进行技术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动态知识网络——创新网络[2]。高科技企业通过知识联盟向合作方学习,不仅学习合作方的新技术和市场诀窍,还要将技术诀窍内部化为企业的内部能力;不仅学习合作方显性知识还学习能力方面的隐性知识;不仅通过学习提高技术,还要学习管理经验,缩小文化差异,真正消化吸收合作方的技术能力。建立知识联盟使高科技企业借助外部技术资源来增加企业核心知识,实现技术互补、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技术实力,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

三是技术知识的整合和创新。产品开发与创新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工专业化、内部合作集成化和外部需求集成化。各部门在产品研发中有明确的分工,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营销部门人员共同组成整合小组,选择研发技术,交流知识经验,使不同层面的知识交叉整合,产生新的创意,形成完整的研发、制造、营销流程和方案,调动起各方面员工的知识经验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必要时整合小组还邀请用户参加整合小组,并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对于全球或地区间技术整合,高科技企业常常建立整合国家和地区之间技术的中心,地点靠近当地科技优势群集处或靠近大市场和生产地,选择当地杰出科学家或总部优秀的科技管理者担任负责人,以便快速获取当地的新技术或尽快实现新产品商品化[3]。产品创新成功后,高科技企业常常将单项技术创新发展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使技术升级,同时构建产品平台,持续开发出平台产品的衍生产品填补平台周围的缺口,以防止竞争对手入侵[4]。

技术整合与创新使高科技企业可以集中技术、生产、市场等多方面知识和建议,完善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创新成功率。各部门共同制定研发方案,使创新工作在研发、生产、营销各部门得以顺利开展,员工主动协作配合,提高了创新效率。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可有效摆脱竞争者的追随,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获得高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

四是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该活动通过正式扩散机制和非正式扩散机制来完成。正式扩散机制指借助信息技术对知识编码化、结构化,以及通过正式的培训学习机制实现显性知识的扩散;非正式扩散机制指通过“干中学”和人际沟通网实现隐性知识的扩散。网络和交流利于人们信任合作和分享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常通过愿景目标驱动、工作环境营造、信息技术的采用,业务流程的简化等方法营造起“Ba”[5],促进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在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中,难免遇到一些障碍,如独享障碍、原创癖好障碍、认知障碍、表达障碍、组织障碍等。企业可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清除这些障碍,如组织结构扁平化,配备专职知识管理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建设学习型团队,完善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等,让这些管理活动渗透到知识活动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发挥作用。

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将个人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提高了员工技术水平,增强了员工整体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知识被重复使用的次数增加,研发成本降低,创新效率提高。

五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随时监测项目开发过程,并在每一阶段展开评估,从实践中学结知识和经验。在新产品进入用户市场实验后,企业根据用户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技术,直到产品逐渐成熟。此外,企业还通过反求工程和高标定位等方式向技术领先者学习,学习领先者采用何种新技术,如何研发、制造、吸引客户、产品测试、评估取样、信息反馈等。企业一边学习,一边将总结的知识经验积累起来备以后创新使用。一方面将企业的知识分类标准化,进行静态的知识的储备和维持;另一方面收集市场信号,引进吸收外部知识,与现有的知识重构和运用,实现知识创新,进行动态的知识积累。

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使企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了新产品,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在不断地技术学习积累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六是技术标准管理。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标准包括企业的内部标准和行业标准两个方面。企业内部标准指将研发产品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和模块,并确定各子项目和模块的功能,物理结构的接口方式与规格,能量传输和信息传递的输入输出要求、方法或格式等,各研制小组遵循这些要求独立从事研制,创造性地开发各自项目和模块,最后统一集成、调试、检验和完善。产品定型后这些刚性的技术固定下来形成企业内部标准。这种情况扩展到多个企业共同生产一种产品,就会逐步形成“行业标准”。[6]产品各部件的规格标准由技术领先的企业或行业中主要企业制定,其他企业必须遵循。

技术标准管理使高科技企业在灵活柔性的组织结构下保持有序运行,保证了技术兼容和产品质量。此外,行业标准是高科技企业取得市场份额和超额利润的法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领先企业的产品或技术一旦成为行业标准,将取得“一招先,吃遍天”的优势地位。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环境;管理系统

1引言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取得、分享、应用、创新知识的过程,并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对大学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进而促进大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及大学生专业素养的发展。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实施,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实践,使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专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同样,由于知识呈现方式的丰富性、获取的快捷性、途径的多样化、更新的高速化等,追求高效而快捷的个人知识管理已成为大学生有意义学习、信息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这更对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应培养大学生使其具有敏锐的知识管理意识和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工具,使大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将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发创新知识的策略出发点。

2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改变其惰性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大学生应当重视培养知识管理的强烈愿望,必须有意识地学习管理知识和技巧,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脚步,与时俱进,摒弃那种只顾着学,懒于对知识进行建构、整理、加工、分享、应用和创新的陈旧思维和做法,要勤于在知识管理中培养新见解、新思维、新办法,不断开发智力资源,提升自身素质。

个人知识管理本身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过程,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性、目的性、自主性、计划性等。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的构成中,显性知识所占比例非常小,大部分成分是隐性知识,如果不能主动地管理知识,那么将导致大量信息流失,也就失去了形成知识的基础,从而很难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大学生只有在进行知识管理的同时,不断积累知识,个人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Word、E-mail、个人门户网站、博客、QQ等常用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容易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主动管理自己知识的意识,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且优化了学习效果。

3提高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是指人们在搜集、筛选、加工、存储和共享知识等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实用技能,个人知识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处理,而且要求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应用与创新。它不仅涉及显性知识,更主要的是激活隐性知识,因此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十分重要。

3.1提高大学生信息获取技能

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学习、与同学及老师的口头交流、纸质文献查找、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为提高获取信息的技能,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关于电子文献检索的专题报告及培训课程,首先掌握及提高获取本校电子化图书资料的方法及技能,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自我培养,并且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搜索引擎、学习论坛、交流工具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提高获取信息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3.2提高大学生信息评估技能

信息评估技能不仅指大学生可以判断信息的质量,而且指大学生必须能判断这种信息是否与自己遇到的问题相符。目前网络信息量大,垃圾信息、冗余信息经常造成信息获取困难。大学生可以通过查看有权威性、美誉度高的一些网站,分析其知识信息的科学性、时效性等,再对比其他网站的类似信息来判断信息源是否权威、信息是否过时失效等;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邮件列表、新闻组进行评估;根据权威而专业的网站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去判断、评估一些知识信息的知识含量及真伪;也可用电子表格、文本文档等工具对信息进行质量筛选评价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迅速提高大学生评估技能,为后续的个人知识完善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3.3提高大学生知识加工技能

知识是智力劳动的成果和思维的结晶,包括“知”和“识”两个方面,即对信息的感知和对感知信息的理性思考与认识。知识加工就是将来源于客观的信息进行提炼、转化和表述。大学生除了通过受教育等手段直接获得知识之外,往往在信息技术运用实践中得到大量信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知识加工的任务,如让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或专题,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收集资料后,做成幻灯片,主题型网站、小型动画等,这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才可完成的任务,往往会使学生在浏览和借鉴相关的课件、网站、动画等基础上,进行知识加工,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作品。不仅提高了其审美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大学生知识加工技能的提高。大学生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定期制作一些小课件等,或者关注和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学生课件大赛、网页制作大赛、辩论赛等,在相互交流和制作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加工技能。

3.4提高大学生知识组织技能

知识组织技能就是将个人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编码化、有序化的技能。知识的组织一般可以依照知识之间的统一性、包容性、交叉性等进行科学分类。在大学生提高知识组织技能时,知识的组织还可以辅以知识功能和时间标准。提高大学生知识组织技能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可以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桌面出版、讲演软件、HTML(超文本标注语言)和Web网页制作工具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讲演稿和Web网页等,充分利用各个工具的特性和对知识的呈现特色来组织知识,使自己能多元化地组织知识,也可利用虚拟社区、教育论坛等方式参与各个大学的在线论坛,在论坛中快速组织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发现别人知识组织技能上的优势,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组织技能。

3.5提高大学生知识共享技能

知识共享既是大学生知识管理的目的,也是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分享知识。大学生知识共享技能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知识表述技能和知识协同技能。要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共享技能,教师应当作出积极的引导和监督,如对教育教学热点问题、专业难点、新型技术等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展开网络讨论,比如可利用网络天空教室,所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随时进入问题论坛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或者利用Google云技术,为本班建立一个共同的知识展示、评论平台,学生可随时自己的看法、学到的技术等,形成一个相互交流知识和技能的星型网络知识共享平台,学生可将个人知识在组织内加以传播,使得该知识能高效地被他人所接受,同时达到知识共享最大化。

3.6提高大学生知识协同技能

知识协同技能是指要求大学生不仅熟练使用各种必要工具,而且要求充分理解协同工作的原则内容,能充分与他人沟通。要提高大学生知识协同技能,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改革,对个人难以完成的知识内容,尽量让学生应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渗透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使用博客、电子邮件、QQ等工具与同伴就学习进度、任务和问题进行快速交流和讨论。可以利用网络资料库下载和上载最新数据、文档,利用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统计数据,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的剪贴功能及时引用他人的数据和资料,并记录他人资料的出处等。在此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任务是基于集体成果评价的,学生只有齐心协力开展合作才能完成,从而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知识协同技能。

4选择有效的、易用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很多,有专业工具和非专业工具之分,选择高效的、简便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4.1利用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Blog作为一种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深受大学生喜爱。其主要特点是:(1)易用性。Blog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只需花几分钟就可以申请一个账号,便拥有一个自己的Blog,因此,大学生普遍利用Blog进行知识管理。(2)交互性。Blog通过文本、图像链接,支持大学生群体的交流。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针对某个主题公开发表评论,并将评论保留在自己的网页上;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学习、研究,使自己与他人在交流中获取新的信息点,有利于创新思维方式,吸取别人的经验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的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3)个性化。Blog内容的个性表达,不只是记录大学生个人日常经历,更多是以大学生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资源来展现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知识积累,有利于个人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存储。(4)共享性。Blog以开放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作为载体,使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快捷地链接到相应博客上,共享其思想、文章、视频等内容,而且博客上的知识信息具有相对较高的真实性及知识含量,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Blog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改变了传统知识管理的方式,大学生目前普遍采用Blog进行知识管理,但Blog对个人知识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4.2可利用知识宝典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专业的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宝典是一套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它以知识管理思想为核心。它以树形分级管理目录,设定多关键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多格式文档的管理,分别支持HTML、TXT、DOC、PDF等格式的导入导出。它具有电子邮件管理功能,支持数据库内部的全文搜索。它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型知识管理平台,大学生可以创建、搜索、交流、学习知识等。知识宝典结合微软的知识管理体系,实现了以人为本、场所为辅的知识管理。在这个体系中加入知识学习和知识巩固的功能,使大学生不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知识,还能够从所搜集到的知识中学到知识,并强化知识在脑中的印象,使大学生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种事情应付自如。这种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难度较高,一般需要信息技术能力较高的学生来学习运用,或通过收看网络上的视频教学也可运用。但它是一个以知识管理为唯一目的、呈现方式较为完整的专业网络软件,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知识管理过程中是十分有效的工具,所以在知识管理意识较强、信息能力较高、善于存储和表达知识信息的学生中很受推崇。

4.3利用交流工具进行知识管理

E-mail、QQ、Netmeeting这几种工具是目前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会用、都在用、都愿用的信息交流工具。很多人只注重其交流性,却忽视了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这些交流工具自身的存储功能无形中帮助学生管理和存储了许多知识;其同步和异步的交流内容的保留,相互文件的发送、视频截取、同步作画等功能,可以保留丰富的知识信息和信息交流的知识精华。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洪彬,沈治宏.论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33-35.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现代行政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

世界级管理大师杜拉克在其所著《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在我看来,从杜拉克的这一观点出发,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伙人”关系。特别是在策划设计、咨询顾问等行业,这种“合伙人”关系表现的更加明显。人们认为,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智慧家”将要与“资本家”平起平坐的时代;智慧家拥有过人的经营智慧或管理智慧或研究开发智慧,其大脑无异于一座金矿。在国内特别是深圳的一些企业如华为,甚至打出了“知本主义”的旗号,即把知识转化为认股权、股利和红利。在股权安排上,让最有才能的人拥有重要股权。

另外,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也要相应而变。根据杜拉克所说,由知识型工作者组成的现代组织,已不再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而是一种团队式的、平等的关系。管理者在这种团队中的工作已不再是命令,而是激励。知识型工作者不像传统的工人那样受到机器的支配,容易受到有效的监督。相反,机器在知识型工作者手里能产出什么产品,以及产出什么质量、什么档次的产品,几乎完全取决于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离开知识型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机器就是一堆废铁。知识型工作者由于自身掌握一种生产工具即知识,因而比传统的劳动者拥有更大的独立性、灵活性、自由性,而且他很容易“跳槽”;而他的位置并不像传统的劳动者那样容易替补。知识型工作者的“跳槽”往往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他离开公司,受损失的不是个人,而是公司自己。因为知识型工作者往往是组织中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否则他就是无用的。组织付给员工工资并不能得到他们的忠心,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其价值得到实现。对于知识型工作者的劳动,既不好实行计时管理,又不好实行计件管理;既不好光靠高薪高职“购买”,又不能仅用“哥们意气”去笼络;既要给他们提供比较优越、宽松的工作空间,使他们能不受打扰地、自由地从事创造性劳动;又不能放手不管,不加引导,因为即使他们确实整日都在为公司的事情冥思苦想,没有正确引导,没有良好情绪,也难以激发灵感。由此可见,“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实在是一门崭新而艰巨的课题。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就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

尽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完整和丰富,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往管理理论报难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发展。因此,知识管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超级秘书网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那么,管理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最主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当代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紧跟当今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行政管理还要实现网络信息化,也就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要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端坚.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党政论坛,2000,9:29-31.

[2]李洪仁.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2,1:40-42.

[3]周德民.略论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