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经济分析

技术经济分析范文精选

技术经济分析

技术经济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厂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经济分析

石油、煤炭等都是当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我国来说,石油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能源结构上,主要呈现为煤多油少的局面,因此国家曾经提倡以煤代油的能源政策。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变化,电厂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成本问题也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厂加大节油降耗的力度,对发电成本进行控制。对此,可以在电厂锅炉中应用等离子点火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节油降耗,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等离子点火系统及原理

1.1等离子点火系统

在等离子点火系统当中,主要由等离子发生器、直流电源、点火燃烧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等离子发生器能够对50kW~150kW电功率的空气等离子体进行产生,直流电源能够将三相380V的交流电源整合成直流电源,向发生器供电。点火燃烧器配合等离子发生器使用,对煤粉进行点燃。控制系统采用了数据总线、通信接口、CRT、PLC等部分构成,能够实现全数字化自动控制。系统具有50kW~150kW的输出功率,且连续可调。压缩空气压力在0.12MPa~0.4MPa,流量在150m3/h以上,且能够保持洁净无油。冷却水压力在0.3MPa以上,流量在10t/h以上,t在40℃以下。

1.2等离子点火原理

在等离子点火装置当中,对直流电源进行利用,基于相应的介质气压条件接触引弧,在强磁场控制下,对稳定功率定向流动空气等离子体进行获取,采用磁压缩、机械等方法,向需要点火的位置送入等离子体射流,在点火燃烧器当中,能够达到4000K以上具有极大梯度的局部高温火核,当等离子火核与煤粉颗粒相接触,煤粉颗粒会对挥发物进行迅速释放,劈裂粉碎再造挥发充分,从而被快速点燃。在等离子发生器当中,采用了阳极、阴极、线圈等部分,在发火原理上,基于相应的输出电流条件,中心阴极和阳极进行接触,系统达到短路的状态,阴极和阳极缓慢分开的过程中,会有电弧产生,在线圈磁场的作用下,将电弧拉出喷管外部。在电弧的作用下,压缩空气受到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从而使煤粉产生了被点燃的可能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进退执行机构控制点火装置的阴极,同时控制电弧电功率。此外,还利用相同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监视冷却水、冷却风等。

2.等离子点火技术的实际应用

2.1技术改造

在电厂锅炉对等离子点火技术的应用中,对老机组进行技术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等离子燃烧器,对原有的原油枪进行替代,在下层二次风道中原油枪的位置,对等离子燃烧器进行安装,从给粉机中单独接煤粉管道。在低负荷稳燃、锅炉点火等过程中,将等离子投入使用,在锅炉达到正常运行状态后,将等离子退出运行。通常情况下,在中储仓式制粉系统当中,会对这种方法进行应用。可以对主燃烧器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在作为主燃烧器运行的同时,也可以采用等离子进行点火。在下层一次风处安装等离子点火燃烧器,对原有的煤粉燃烧器进行代替。在锅炉稳燃、点火等状态下,将其作为等离子燃烧器进行应用。在锅炉正常运行状态下,将其作为主燃烧器进行使用。在当前很多电厂当中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

2.2新建机组

在新建机组建设方面,将C层4只原燃烧器改造为等离子点火燃烧器,其中包括了周界二次风部分、一二级燃烧室、等离子引弧装置,浓淡分离装置。对浓淡分离装置进行了设计,能够将一次风分为浓淡两股气流,其中浓相进入一级室,淡相进入二级室。空气经过母管,向等离子装置就地控制箱输送,对压力开关、压力表进行安装,对压缩空气压力进行控制,在满足压力后,向主控室PLC发送信号。压缩空气压力应在0.08MPa以上,单台流量在150m3/h。使用杂用压缩空气母管提供压缩空气。采用了水冷却发生器系统,单个燃烧器用水量为8t/h,出入口压差控制在0.3MPa以上,采用除盐化学水,通过母管向就地控制箱输送,满足压力后,向主控室PLC发送信号。选用不锈钢作为冷却水系统管材,从锅炉除盐水补水箱获取水源,回水返回除盐水箱中。

3.等离子点火技术的经济分析

3.1新建机组的直接经济效益

以600MW的机组为例,在试运期经过机组带大负荷运行、锅炉酸洗、电气试验、机组并网、汽轮机冲转、整定安全阀、锅炉吹管等诸多阶段。在这些阶段当中,锅炉无法对磨煤机进行投运,也不能实现完全断油运行,因此,需要对大量的燃油进行消耗。从电力部门下发的试运导则规定当中,规定了在600MW机组的试运期间,燃油消耗标准定量在9000t左右。而在机组试运初期,如果将等离子煤粉点火系统进行投入使用,在整个试运期间,能够将燃油消耗控制在2000t以下,因而能够产生十分客观的经济效益。

3.2老机组改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电厂老机组改造项目中,对于燃煤锅炉进行等离子点火设备改造,根据启停频率、燃煤煤种、锅炉型号等不同,投资效益也会具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在200MW的机组当中,每次启动大约消耗50t油量,通常在30t~50t,最高时可能达到250t以上。300MW的机组进行以此冷态启动,耗油量可能达到700t以上,与均值145t相比,超出了300t~500t左右。同时,很多火电机组具有较高的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例如,100MW的机组,最低稳燃负荷约在额定负荷的62%,200MW的机组则约为额定负荷的56%,300MW的机组约为额定负荷的53%,因此,在助燃和稳燃过程中,需要消耗相当大的油量。1台100MW的机组,每年耗油量可能超过300t,200MW机组耗油量可能超过280t,300MW机组耗油量可能超过500t。通常情况下,对于非调峰机组来说,能够在1~2年的时间收回改造费用,而对于经常用于调峰的机组来说,半年到一年内就能够将投资成本收回,因而能够取得十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结论

等离子点火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当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在电厂锅炉中对等离子点火技术及装置进行应用,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电厂有效地节约成本,取得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在等离子点火装置运行中,通过产生高温等离子点火将煤粉点燃,可对过去的燃油装置进行替代,极大地降低了锅炉点火及稳态运行中的燃油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吴帅,张行行,李宁.微油点火和等离子点火技术在火电厂燃煤锅炉上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232-232.

[2]余长军.微油点火和等离子点火技术在火电厂燃煤锅炉上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94-196.

[3]武晓俊,孙刚,吴明锋.等离子点火技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电力,2016(5):49-50.

[4]钟斌,李庚,钱锋,等.1036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等离子点火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热能动力工程,2015(3):479-482.

技术经济分析范文第2篇

高层和多层住宅在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就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修建,为我国住房紧缺的问题在使用面积上极大的给予了缓解。在建造这些住房的时候,都是根据当时的能耗标准去做的,随着人们将更高的要求抛向了住房需求,尽管没有问题会存在于这些住宅当中,但是设备老化、设施简陋的情况大有存在,进而导致居住热环境差和护结构传热阻低的情况也大有存在。因此,就会有很大的能耗出现在着住宅建筑中。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些策略,而拆掉重建就是一种惯用的对策,但是,却有很大的弊端会存在于这种方法中。例如,会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极大的降低下来,而且还会极大的浪费资源。将现阶段存在的建筑结构当做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就是令其以不适合的状态向着新的过程中转变,由适用逐渐的取代狭隘走向和静止状态。而能够有效的完成转变和调整,对于能够满足后续人的种种行为、事件和活动发生的种种情况有效的容纳进去为其中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50年为我国普通建筑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然而,对相关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我国很多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大概都维持在30年左右。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也开始由舒适型取代了传统的保障型,进而也将越来越高的要求抛向了住房的品味、环境和功能。将住宅的质量提升上来,对其使用年限予以延长为当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具体的技术内容分析

有很多因素会对既有建筑能耗带来影响,围护结构保温状况、采暖供暖系统的效率和室外的热环境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各种气候因素就是所谓的室外热环境,对太阳辐射的利用是这里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门窗气密性和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使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能耗带来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当中,改造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会占据到80%左右,门窗缝隙渗透空气的热损失会占据到30%左右,所以,改进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的工作中自然的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管网运送效率和锅炉运行效率为采暖供热系统效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我国锅炉的效率并不高,供热率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一些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也会因为这个因素的存在而对过多的能源进行消耗。所以,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时主要应该围绕这样几个方面去做:外箱、门窗、屋顶、供热系统及太阳能的利用、楼梯间隔墙等。在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新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帮助,一批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被研究制定出来,例如屋顶改造、节能门窗、外墙保温隔热等技术的改造,进而向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上嫁接,并且对相关的规程还应该予以参考,确保我国既有建筑技能改造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起来。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相关内容

1.模拟住宅能耗的方法

在模拟计算住宅建筑时,应该把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候参数、住户居住行为和围护结构信息等当做参数向模拟软件中输入,进而能够将建筑的热性能指标获取出来。

2.确定计算输入参数

通常对典型气象年的数据进行应用来作为气象参数,在利用数学法对多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之后,能够将代表性强的一年逐时数据获取出来,在国际上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流行。住宅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住户居住调节行为的影响,并且,一些时候会将不同的调节方式应用到不同的用户之间,在设计阶段开展模拟计算中,只有将一个代表性强的居住调节方式设计出来,进而将计算时使用的标准工况生成出来,将本建筑能耗情况获取出来。

3.经济性分析与评价

(1)净现值评价

在生命周期内,节能居住的技能收益能力的动态指标就能够通过净现值反映出来,在实施了节能改造措施之后,后期费用差额和年收益额为它的主要计算依据,对折现率的选定作为基础,向着评价期的现值上折现,进而将差额从节能改造投资中计算出来。

(2)投资的回收阶段

这种回收期指的是在使用节能住宅的时候,对住宅节能改造投资所需要的时间用总体节能收益进行抵偿。利用具备同等节能功效的各种技能技术收益的相加获取总体节能收益,之后再将不同节能效果技术的总和汇集起来。因为降低投资成本、能够将投资尽快的回收过来,因此,在对既有建筑节能的经济性进行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建立经济评价模式

(1)思路构建

第一,描述技能改造方案,利用抽象的方式将节能改造方案的经济特性表示出来,节能改造措施、工程量、造价和建筑构件为节能改造方案经济性中四个主要方面。第二,具体的改造措施。就是将对应的节能技术应用到每个建筑构件上面,例如窗户的外遮阳、外墙上的内外保温等。第三,工程量分析,就是改造每种技能中的具体施工量。第四,工程改造时所花费的资金。第五,合理地确定节能效益与建筑能耗的成本。就是将每种节能改造方案的节能效益确定出来,能源价格、用能成本和建筑能耗量。

(2)建设基本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建立,但是对模型的运行效率和模型的复杂程度进行考虑,在假定模型的时候需要紧紧的围绕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应节能改造所提升时的重量,进行节能改造住宅的建筑框架确保能够完全承担。其次,在考虑全寿命周期时,节能价格、资金等会随时的发生一些改变,但是为了对分析过程进行简化,可以用年来确定和衡量模型。再次,对于能源间隔变化率和折现率等确定不了的因素要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考虑。

(3)构建某型参数

第一,对时间要正确的分析,可以t表示,整个项目过程的时间可以用其表示出来。第二,编制建筑构件。用若干个构件来表示建筑的组成部分,例如外门、屋顶、楼板、外墙、外窗等,不单纯有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本身构件会存在于这里所定义的构件中,太阳能光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第三,会将若干个节能改造措施应用到各个构件中,例如外墙中,可以用外保温措施,也可以用内保温措施,此外,也可以对不同的材料、保温层等进行使用。第四,用编号的形式表示节能方案。综合起来若干种节能改造措施,进而将一定的节能改造方案就可以制定出来。

四、总结

技术经济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1环境监测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

近些年来,不仅是我国,整个世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都在不断的加快之中,这一现象固然令人欣喜,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资源的浪费大量增加,环境被高度破坏和污染,因此,对已经遭到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并对还未被污染的环境进行预防保护目前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话题,这也符合我们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因此,环境检测工作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应用河北深入的发展,但是由于这项技术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十分长,因此,对这项技术的运用仍然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点亟待改正和完善。虽然环境检测技术在我国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其自产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不断地规范,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得到建立和健全,其位改善环境质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也使环境监测技术具有了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相关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以及质量起着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内将监测到的环境信息以及环境管理手段公之于众,不仅向人们展示具体信息,而且主动地接受人们的建议和意见,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了解人们的看法的基础上,能够促进环境检测决策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让环境检测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进,更重要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低碳理念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了增强,对改善整体的环境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中。需要坦白的是我们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环境监测工作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者可谓是云泥之别,虽然我们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完善,但是我们的环境监测设备不够先进,管理层次不够高,这就使得环境监测企业不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不利于其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2以宁夏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为例

近20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和地下水的开采量日益剧增,使水循环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在储量上、质量上,还是在循环规律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危及到一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表现在:

2.1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

我区主要开采第一承压水,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的长期集中开采,造成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降落漏斗。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采造成的。一是开采区位的不平衡,银川市90%以上的主要开采井都分布在兴庆区、西夏区范围内,兴庆区机井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眼,西夏区机井密度最高达每平方公里7眼;二是开采层位的不平衡:银川市地下水开采量的92.3%来自于第一承压水,大量集中开采一个含水层的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并形成大范围的降落漏斗。

2.2地下水水质恶化

地下水水质恶化主要表现在地下水矿化度增加和水质污染。由于超量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改变了地下水动力条件,从而诱导降水垂向和邻区地下水侧向补给开采区,同时伴随地下水硬化成分的迁移,加上Na+与地层中的交换态Ca2+、Mg2+发生置换作用,还有盐效应作用等,使集中开采区地下水硬度、矿化度、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逐年升高,离开采中心越近,地下水硬度越高,开采强度越大,水质越差。我区范围内上覆潜水已普遍受到污染。污染程度由市区向呈现晕状分布;根据监测资料,地下水水质主要超标组份达到十几项,地下水中所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检出值、超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和农药的喷洒。

2.3湖泊湿地面积的减少

大量开采地下水及挖沟排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同时,也给银川地区湖泊湿地保护带来威胁。

3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3.1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保障

综合观察当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环境保护工作状况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应当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继续以国家环境保护的计划与目标为指导,根据环境保护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监测技术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监队伍素质往专业化发展。培养、吸纳顶尖的专业化技术人才,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3.2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应向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方向发展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源头有很多,其中以化学物品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是最常见的污染类型,因此,要想更好的保护和治理环境,应该以这些有机污染物为切入点。对此要提前制定环境监测方案,创新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以期发挥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3.3监测管理应当向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受到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重大影响,因此,要不断的推动着环境监测管理朝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提高管理效果和质量,减少由于人为管理而造成的误差。

4结语

通过笔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保护和改善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而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中也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这套系统旨在对于环境进行实时和全面的监控,并在分析相关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上就是笔者在环境监测方面的见解,希望对读者提供绵薄之力,如有不到位之处敬请谅解并指出,定当虚心接受和改正。

参考文献:

技术经济分析范文第4篇

摘要:艺术特征与设计理念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互为辩证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其审美特征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并且总结了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的作用,归纳了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特征,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推动着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稳步提高,这就促使人们在追求实体构筑物设计时不再仅仅停留在设计层面上,而是会关注设计中所带来的艺术水平,需要从内在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欣赏性与实用性。文化气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师们更加注重了对意境的塑造及对审美的表现,不断地在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水平,这逐渐成为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流趋势。

1环境艺术设计的现念

1.1人性化理念

现阶段出现的环境设计逐渐往以人为本这个方向转变,也就是人们对于环境设计有了更高的需求,这种需要满足人们各项生活需求,并且符合相应的设计理念,尊重历史规律,使得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更加贴切。

1.2可持续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切实提出降低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朝着可持续这个方向稳步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必须同步进行,步调要保持一致,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双收的目标。

1.3多方参与原则

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进来,规划方需要积极吸取群众提供的意见,有效调整好各个方面的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此外,还需要环境艺术设计的各方积极商谈,制定设计方案,满足各方的需求。

2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的作用

2.1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而环境艺术设计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对艺术进行美化的。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环境艺术设计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换句话来讲,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功能性与实用性为前提的,因而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具有这两种属性才能表现出美学的价值。假如只是单纯地美化环境,那么其自身毫无价值可言,这种设计也仅仅只是在浪费材料,没有美学价值。

2.2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性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人们的审美要求不断地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不但可以附加到环境上,还可以较好地融入其中。从美观的角度出发,主体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就要求环境艺术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逻辑性,更应该充分体现出美与力的结合,从而显示出整个周围环境的灵魂。此外,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这样更能够体现出美学价值与审美的重要性。

2.3环境艺术设计的表意性

环境艺术设计与材料的不同,会对周围的意境与艺术氛围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文化符号进行融合,同时科学合理地运用建筑物中的每一部分,从而增加实体的意境美,表现出建筑装饰设计的整体性与文化魅力。比如我国传统的古代园林,除了建筑物自身的意境美之外,周围环境也会进一步提升美感。

3现阶段环境设计的整体特征

3.1环境设计的学科性

环境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的综合性学科,其所涉及学科门类广泛,比如城市规划、建筑学等等,这些学科之间需要相互不中,才能创作更好的环境艺术作品,因而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仅仅是环境方面的设计,还体现出了环境设计的广泛性与丰富性。

3.2环境设计层次性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首先要清楚人们的真正需求,只有达到了人们心中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对环境进行设计。现阶段,人们主要需求就是生活能达到安全且经济的目的。不同的设计对象,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必须要以突出外观舒适度为准则,人们是感官动物,第一印象就是凭着嗅觉视觉去判断,故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的安全因素以及视觉疲劳。

3.3环境设计关联性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师们要逐步设计,切勿操之过急,要综合考虑设计的整体性,不能按照个人的片面想法去判断与设计,由于单独的设计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必须要处理好空间内相关联的事物,将这些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统筹兼顾,才能将更好的环境艺术作品呈现个人们。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理念及其审美特征各方面影响的影响,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必须以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为主,并且要体现去环境艺术设计的层次性、关联性、空间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曲惠萍.中国传统环境审美观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01).

[2]隋志刚.中国绘画理论思想对古典园林立意布局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肖平西.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作者:苏建华 单位:海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环境艺术设计中水彩手绘的写意化思考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其且有鲜明艺术特点的一门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多种表现手法,其中水彩手绘就是较为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该文从写意化角度观察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的形式和特点,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水彩手绘写意化的审美观念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中水彩手绘表现的写意化趋势。可以为研究水彩手绘表现手法的环境设计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环境艺术;设计;水彩手绘;写意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众多艺术设计当中较为年轻的一门学科,其艺术现象的产生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同时其一定会受到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水彩的手绘具备了审美和实用的双重特性,在研究其实用价值的同时,也非常有必要从写意化角度观察其艺术产生的根源以及其突出的重要作用。

1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的形式和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表现是指利用基础绘图工具对环境艺术进行徒手绘画进而表现艺术特点的一种形式。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虽然一些现代计算机科学绘图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手绘图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在某些领域还不能被计算机绘图技术所取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手绘表现是将大脑与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时产生艺术效应。即在手绘过程当中大脑的艺术思维通过手绘即时表现出来,同时通过表现出的艺术形态进一步促进大脑的艺术思维。在所有艺术设计当中,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是在一定艺术条件下产生的而不是靠凭空想象形成的,一项完整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点一滴不断积累起来的。手绘的艺术手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偶然性较强,因此其创造性也就较强。其可以独特地表现设计师的艺术气质,对于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广度与深度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2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手绘”既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引导设计师思维的媒介。环境艺术通过手绘的表现可以将艺术表达和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可以将思维进行形象化。就在设计师脑中和现实空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当中,手绘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手绘正是将设计者的思维从产生、发展到结合通过绘制的形式完整记录下来。由于手绘设计可以使手、眼、脑形成一种互动,可以使得设计师在这一互动当中使得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思维不断提升和升华。环境艺术的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艺术设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者的思维以及设计师想要表达的主体意识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虽然一些计算机绘图技术特别是3D技术在表现形式上很具效果冲击性,但是过分依赖计算机绘图技术会使得设计师的手绘技术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到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因此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升华作用,任何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在该领域都无法与手绘艺术相比拟。

3水彩手绘写意化的审美观念

写意化是传统文化与艺术美学相融合,并具备渗透到各个艺术领域并能表达设计者感情的一种综合性手法。其在设计和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设计者的情感表现,并且能够通过一种简单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所谓的写意就是通过“写”的方式对“意”也就是意识形态进行表达。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水彩手绘的表现形式来看,其需要表达的“意”与其他艺术表达的形式有所不同。水彩手绘的写意化更能将“意”和“象”结合起来,并将“意象”通过视觉形式直接表达出来。其一般会以“意象”作为媒介使得水彩能够与理想贴近、与现实结合。其意境之美加之强烈的视觉美感可以使环境艺术的设计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由于水彩手绘的写意化将“意象”完美结合并直接表现出主体意识,因此对于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民族的,具有时代特点或地域文化特点的各种主体意识均能够融合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这样便会使一项环境艺术的设计能够符合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以及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需要,也能够更加适应当地环境的需要。

4环境艺术设计中水彩手绘表现的写意化趋势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各类设计行业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发生了诸多趋于现代趋于全球化的发展变化。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呈现更大程度的共通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水彩手绘的表现形式将会越来越频繁,同时也必然会加入一定的民族文化艺术。按照水彩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来看,民族化始终是衡量一幅画作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民族化程度较高的艺术作品往往是通过艺术家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对民族文化风俗的感悟凝结出来的。而民族文化往往就是艺术的迷人之处。但是艺术的融会贯通使其没有了国界,民族艺术不仅属于本民族同时也属于全世界。然而民族文化艺术也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根本,因此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在创作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过程当中将会更多地加入写意化的元素。因此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水彩手绘的表现,写意化将成为必然发展的趋势。其不仅将会成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也必将成为世界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

5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众多艺术设计当中一项较具特色的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多种表现手法。其中水彩手绘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极为体现审美观念的手法。同时水彩手绘有着其他手法无法表现的突出作用,即从写意化角度观察。环境艺术设计中水彩手绘的写意化不仅可以体现民族文化艺术价值,同时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必将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广度与深度,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水彩手绘的表现过程当中融入写意化因素将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贺琳琳.水彩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写意化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92.

[2]付伟.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4(23):102-103.

[3]江发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61-162.

[4]杜文飞.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的艺术价值[J].参花(下),2014(12):71

作者:尹传霞 单位: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直房地产服务中心

第三篇:生态文明观下环境艺术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为切入点,概述生态文明观并分析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切实从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环境设计两方面探讨基于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室外环境设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也不断的优化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诸多现代化元素,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生态文明观念。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大力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是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类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基于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1概述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是一种观念,是一种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愈加重要的观念。生态文明观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不仅服务于人类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以来,越来越盛行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到社会发展中,以生态文明观为导向,开展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活动。生态文明观本身不是一种单一的观念,其主要包括以生态为核心的经济观、价值观、科技观等,充分尊重自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实现。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文明观重要性分析

环境设计是一门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时代元素,逐渐发展突破。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设计,都与资源的配置利用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我国是资源大国,物产丰富,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消耗量非常之大,近几年来已经形成了供不应求的态势,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变得尤为紧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文明观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人类生活的舒适度,使得室内与室外设计都密切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故而,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非常重要。

3探讨基于生态文明观的现代

环境艺术设计由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两方面,且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环境设计差别较大,故而本文主要从室内与室外设计两方面探讨给予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3.1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3.1.1利用生态建筑模式

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与时展联系密切,室内环境设计往往融入时代流行元素,随着时代更迭,传统室内环境设计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设计发展的需求,更不能与生态文明观想契合。故而对于室内环境设计而言,要重视生态建筑模式的运用,并不断完善环境设计系统。在利用生态建筑模式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地域特点,也要充分结合建筑学与生态学等知识进行室内设计,不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背离的同时尽可能的满足用户的设计要求,实现室内环境生态化设计的同时,提高人们对建筑的满意程度,进而提高生活舒适度。通常来说,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利用新型的环保砖墙进行隔音与隔热,也有部分设计者选择利用太阳能技术调节可再生能源,实现用电器具的节能应用。

3.1.2利用自然、生态材料,构建生态空间

环境若要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融入生态文明观,就要善于运用自然元素、生态材料。在众多元素及材料中,最直观的就是绿色植物,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达到净化室内空间空气的作用,只要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合理规划绿色植物的摆放,可以为室内环境带来自然气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在室内装饰方面,要选择环保系数较高的材料,很多装饰材料虽然更适用于室内装饰,但环保系数普遍较低,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当弃用而选择环保节能材料。一则有利于室内生态空间的构建,二则减少装饰边角废料对环境的污染,使得生态文明观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得以合理应用。

3.2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3.2.1合理规划景观形式景观设计

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对于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少用一些成本较高却能耗较多的景观形式。譬如说,在对于喷泉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事先考虑景观所在地的环境特点与人流状况,设计出来面积合理形式多样而灵活的喷泉,对于水电和土地资源也应当减少资源方面的浪费。

3.2.2合理利用土地

对于城市环境来说,绿地的作用极为重要,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周边的气候,对于空气起到净化作用,还能够方便居民接近自然。就此而言,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当中,建筑师应当有效利用建筑周边的预留空间,从而营造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生态环境服务。譬如说,应当多利用水体和山石,带来一定的景观效应,突出自然性和生态性。

3.2.3重视环境自然属性及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建设基地当中,主地形、土壤、水体等自然条件的改造难免会给基地的微气候以及生物链带来影响。在设计过程当中,应当立足于生态文明理念,结合基地的实际状况,尽可能地保留自然景观原貌,并适当增加一些人工景观。更为重要的是,还应当结合植物本土化和多样化的需要,在不破坏植物多样性的同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浅述,基于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设计较长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突破,改善了传统环境设计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为大众营造良好的、生态化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与室外环境,促进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推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瑜.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时空观问题探要[D].南京:东南大学,2011.

[2]王丽君.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D].天津:天津大学,2013.

作者:邵红霞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

第四篇: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摘要:室内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下,人们的审美品位与生活需求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故而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实现必要的创新。因此该文就将针对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针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以期提升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对策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同时其设计灵感应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与体现不同人不同的喜好,甚至宗教信仰也应该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更能满足不同住户的不同要求,进而营造出完美的居住环境。

1当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分析

1.1传统风格

当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风格无非几种传统类型,其一就是传统风格,这也是我国历史发展遗留下的必然产物。我国许多建筑,包括近些年来许多住户在进行装修设计的时候,也很讲求气势恢宏的效果,并且在装修的过程中讲求精雕细琢、雍容华贵,选择的图案也大多以龙凤为主。这种传统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使得这种庄重、华贵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1.2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与传统风格相比,更加结合现代特点与背景,满足人们对现代艺术的要求。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与科学性,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不拘泥于传统的红、黄、金色,相反更加合理地选择颜色与装饰材料。经济因素也成为现代风格设计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以最为经济的方案打造出最为符合现代都市人生活的设计风格,是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体现。

1.3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风格的基础是现代风格,故而其更加追求创新理念。甚至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乏加入一些夸张并且具有艺术性的元素,使得其既有传统艺术的古典风格,又有现代艺术的简约风格。二者有机结合,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创新体验。

1.4自然清新风格

自然清新风格近些年来比较热门,许多设计师也将其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自然风格在材料的选择上比较严格,无论是石料还是木料,均需要取自大自然。并且将这些材料应用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的时候,还需要体现出自然纹理与特点。整个设计风格体现出绿色无污染的特点,这样才能给住户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满足住户的住宿要求与体验。1.5综合性风格综合性风格也可以称之为混合型风格,其集合了众多设计风格于一身,甚至融入了许多西方元素。比如将琉璃灯融入到中式设计当中,既可以体现传统中式家具的美感,又可以体现传统欧式设计风格。因此选择综合性风格,也是当前室内环境设计的一种重要选择方式。

2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改进对策

2.1注重自然特点

未来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首先应该注重回归自然,充分遵循自然特点,这样才能使得现代艺术本身具有更强的生态性与自然性。在福建和广东等地,许多建筑设计更加注重风向选择。因为这样体现出的是崇尚自然与顺应自然的审美观念。再比如桂林许多岩洞中都有钟乳石,而其照片被放大之后作为室内设计装饰,实际上就是宣传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宣扬一种崇尚自然之情。实际上我国许多古典建筑都可以体现出崇尚自然的古朴质感,比如斗拱、飞檐都是彰显追求自然的表现。

2.2追求艺术特色

艺术与技术相融合,实际上才是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目标。单纯注重技术,会使得设计本身丧失灵感,整个设计看起来呆板而机械。相反,如果设计过分追求艺术,会导致其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的新要求,许多全新的技术都无法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而无法实现意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进而导致设计丧失价值。只有将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才能使得设计符合整体环境要求的同时,更充满艺术气息。

2.3体现民族风情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将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比如利用青花瓷瓷器装点家具,或者将整个壁纸做成印有祥云等中国元素图案的样式,从而迎合现代人设计要求的同时,融合传统文化,将室内环境设计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2.4遵循个性化要求

个性化要求也是当今时代人们对于家装的重要要求,因为在大环境大背景之下,人们难免会面临共同的爱好,而这就会导致室内装修出现千篇一律的风格。故而如何在相同的楼房以及设施内实现个性化的体现,就需要设计师在对室内光线、布局、色彩选择等方面进行细致搭配。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如墙纸、木板、玻璃、琉璃灯等,组合出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进而满足不同住户的不同要求。

2.5营造整体氛围

重视设计的整体性,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原则。建筑环境本身是一个整体,故而其本身有着众多的功能。这些功能的组合,往往形成了环境的整体性。比如在房屋中进行设计,其光线、色彩、家具配色、质感等均需要实现统一,使得人看起来会有一种和谐质感。其要求并不是完全的相似和累积,而是需要要素之间相互配合与协调,最终烘托出整体效果。因此营造整体氛围,打造整体美感是未来室内环境设计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更是当代环境艺术“整体美”的重要体现。

2.6注重情感融入

由于室内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忽略住户对其的情感满足程度。设计师需要从人的整体需求出发,考虑生活实用性的同时还应该依据不同的住户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样才能体现出设计的自然化、人性化、个性化与情感化。设计师要明确大多数住户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其追求的目标都是舒适与温暖。故而其必须要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为住户打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宜居环境。

3结语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现代化的体现。现代化设计要求设计师注重住户的情感体验,体现实用性原则的同时更加秉承自然理念,从而营造出和谐、自然、健康的室内设计环境,满足住户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入住需求,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周雅,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6):603-606.

[2]曾扬君.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1):263.

[3]刘舒静.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42.

[4]梁杰亮.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3(9):146-147.

作者:尹传霞 单位: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直房地产服务中心

第五篇: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应用

摘要:Photoshop软件是艺术设计专业各方向的基础课程之一,笔者长期教授和指导学生在各个专业方向中应用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各方向中,Photoshop软件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效果的后期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Photoshop软件;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AdobePhotoshop软件是由美国Adobe公司研发的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其功能强大、运用广泛,在经过多年不断改进后早已成为印刷出版界、艺术设计界的基本工作软件。熟练的Photoshop软件应用能力是艺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技能。笔者长期从事Photoshop软件的教学,教授过很多专业方向的软件课程,并针对不同专业Photoshop软件的运用重点和实训要求逐步总结了一些授课技法。Photoshop是一款综合应用能力十分强大的软件,主要功能被应用于图像处理、影像合成、广告特效表现等方面。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后期表现和方案展示编排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仅需学会和使用Photoshop软件30%左右的功能。由于专业结构和应用方向的巨大差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各方向所需重点掌握的软件是3dsMax和AutoCAD,这两款软件的操作方式与Photoshop软件的操作方式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在教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Photoshop软件时,授课重点和指导方式肯定与教授视觉传达等专业学生有所不同。同时,基于学生因专业固有差异而逐渐形成的思维方式差异,教师在教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用Photoshop软件时也需要根据学情,用该专业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讲授本软件知识点。

一、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明确Photoshop软件所运用的方向

艺术设计各个分支的教学目标有很大差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重点掌握且首先学习的软件是3dsMax和AutoCAD。3dsMax和AutoCAD这两款软件与Photoshop软件在操作方式上有很大差异。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运用的方向是辅助表现由3dsMax和AutoCAD软件所生成的设计成果,进行效果图后期表现,同时还用于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成果进行展示编排。Photoshop软件这两大应用方向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之间的少量交集。教师只有明确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方向,才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讲授Photoshop软件的众多造型技法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有用的表现效果和技能,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将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造型表现技法传授给学生。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讲授Photoshop软件需要以学生为本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开始学习Photoshop软件时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要困难一些,这是因为他们之前学习3dsMax和AutoCAD花费了很多精力记下了这两款复杂软件的很多操作技法,由于上述两款软件先入为主,所以他们再学习操作技法和造型方式与前两款软件有诸多不同的Photoshop软件时,便一时难以适应。因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讲授photoshop软件时,教师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本,先讲授最基本的操作技法和最重要、最基础的快捷键,而对于其他众多的普通命令则不要求他们记下快捷键,以免与其他软件的使用经验混淆。同时,教师不必教授Photoshop软件擅长的文字特效和影像特效,因为这些技能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用处不大。Photoshop软件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当效果图后期表现技法和展示编排技法教授完毕而课时还充裕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讲授一些图像技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并为学生课后学习本软件、提高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授Photoshop软件时应突出重点

Photoshop软件博大精深,要学会和完全掌握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决定了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授Photoshop软件时应突出重点,优先讲授与练习同效果图后期处理和展示编排有关的技能。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学生Photoshop软件中哪些技能是必须优先掌握的,哪些技能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用不大。如,在环艺效果图后期处理中,模拟灯光和日光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模拟光效果需要使用Photoshop软件图层模式和少数滤镜的功能,步骤并不多,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操作步骤、实现效果。学生一旦掌握了重点的效果表现技法,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其他次要的表现技法。

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各方向的项目实训中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效果图后期处理和设计效果展示编排时,教师应抓住Photoshop软件在本专业中的相关重点应用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带领学生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相关效果的合成表现。文章对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随着软件和专业内涵的不断发展,笔者也将继续钻研技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慧蓉.《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2]王丽.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方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高师理科学刊,2007(4).

[3]王可.浅析PHOTOSHOP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23).

作者:王可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第六篇:境艺术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且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进入21世纪,我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不断地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促使我国的文化得到世界的重视,这一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缺点也是一种弥补。文章主要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根据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水平。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人们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此外,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将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作为最基本的设计理念,要不断创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运用创新性的设计元素,特别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相关理论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所以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特别是对于家庭环境的装修和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趋于艺术化、舒适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主要采取具象化的艺术手段,如将自然化的设计理念运用于设计,这也是现代社会理念的表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主要包括对城市的基础环境、绿化环境以及室内环境进行最基本的设计。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多年的积淀和发展,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元素通过一定的形式在设计中体现出来,如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传承中国特色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中国建筑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每个时代的建筑都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建筑也将时代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建筑艺术,其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古代工匠对这些元素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和使用。历史悠久的故宫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绘画、雕刻等。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建筑设计广泛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室内环境设计方面。如,在室内装修时设计隔断,设计师往往将雕刻元素运用其中,使室内设计更加紧凑、大方、美观;在电视墙的设计中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可以使室内环境更具立体感。

2.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运用

中国历史历经朝代更迭,由于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差异性,所以每个朝代的服装特色也是不一样的。如,汉代服装主要由棉麻类的材质构成,到了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高峰,一些服装开始采用丝绸,这也体现了当时的经济情况和文化特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也得到了充分运用。如,安徽省黄山市在进行城市设计规划时就广泛采用了安徽传统刺绣艺术元素,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百家争鸣的思想浪潮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元素也体现出多元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得到了广泛运用,园林景观设计尤其强调三者的和谐统一。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总结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使环境更具观赏性,更加符合时展的特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在现阶段,设计师可以将科学理论运用于环境设计,将比较经典、传承性较强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

1.运用跟随时代进步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形成了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为封建社会所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设计师可以将跟随时代进步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此过程中,设计师要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选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对于促进现代社会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设计师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设计,因为现代社会的工作、学习、娱乐都离不开电脑,信息技术能够提升设计的视觉效果。

2.运用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与发展特征,在设计上具体体现在设计结构与表现方法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必须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时代的精神,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紧密结合,与新颖的现念协调,这对于进一步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与内涵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协调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环境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贝聿铭先生在设计时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蕴于其中,所以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外观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材料大多是绿色环保的新型材料。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传统绘画元素与新型表现手法相结合,不仅可以让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上得以体现,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体现出现代社会的文化理念。这种古今交融的设计方式,对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运用融合外来优秀特色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进入近现代,中国受外国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在此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运用融合外来优秀特色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要对外来文化进行合理选择,在将两者有效结合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既不能将外来文化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将两者的优点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并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如,在庭院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含蓄元素,如中式的雕塑小品、廊架等,再加入外来文化中的开放型元素,如日式的枯山水,利用石英砂、块石、鹅卵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景观,搭配木质甲板,以此设计出满足受众要求、符合现代人审美眼光并具有人文气息的庭院景观。这种将中西文化元素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易于获得受众的认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结语

文章主要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相关理论进行解析,分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设计师在设计时要不断创新,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广泛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崔京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赵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张满菊.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李宁.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公共艺术的结合与运用.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技术经济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治经济学

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等的不断应用使得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发展动力和方向。数字经济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数量增长,成为经济数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且有力地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源泉。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36.2%,占比增长1.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①,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称为五种要素,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颁布实施,进一步提出“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这都是鼓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大利好。此外,在肺炎疫情影响下,数字经济作为经济新动能,也表现出引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按照《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是将数据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将数字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依靠现代信息网络,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治理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的新型经济形态,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信息革命的产物①。从文献来看,大量学者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例如杨新铭从企业、产业、经济运行三个层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提出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经济学逻辑[1]。赵涛等提出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以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2]。荆文君等梳理了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即从微观上,数字经济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长尾效应可以提高经济的均衡水平,从宏观上,数字经济通过提供新的投入要素、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3]。类似的,丁志帆也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他指出在微观层面,数据要素成本递减与网络效应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有助于改善配置效率;在中观层面,数字经济通过产业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宏观层面,数字经济通过丰富要素来源、改善要素配置效率和资本深化效应、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王静田等认为数字经济产生的加速机制和普惠机制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5]。郭周明等指出数字经济通过要素禀赋、投入产出结构、价值链治理和升级、地理距离、国内制度与相关政策五方面影响全球价值链重构[6]。也有学者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活动的具体影响。例如裴长洪等用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分析了数字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数字信息产品的社会生产和新的社会交换关系[7]。何大安等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供给侧结构重塑的机理[8];王开科等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证明了数字经济显著改善了生产效率[9];李政等分析了数据参与分配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实现方式[10];谢莉娟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了数字经济驱动零售创新的潜在作用机理[11];俞彤晖等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流通智慧化转型的机理与路径[12];韩文龙分析了数字技术对消费内容、消费模式、消费需求等的影响[13]。可见,现有文献大多关注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和数字经济对经济活动某一领域的具体影响,缺乏对数字经济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的分析。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深刻影响,揭示数字经济的本质及其对人类经济活动的作用,从而说明数字经济改变的只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并未改变人类经济活动本质的事实。

一、数字经济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劳动力的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每一次生产技术变革都是生产方式的一种革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生产方式的革新体现在数字劳动的诞生。在数字经济形态下,工业劳动与数字劳动并存。其中,工业劳动是指在工业技术革命条件下雇佣一定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特定物质形态产品的劳动,从劳动的属性看,工业劳动既具有具体劳动的属性,也具有抽象劳动的属性;从价值的角度看,工业劳动的产品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与剩余价值。数字劳动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下特有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劳动者在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上,系统化地表达或组织已有数据包括知识、信息、经验等内容,从而带来利润的劳动[14]。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劳动过程三要素理论来具体分析数字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有目的的劳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15]。劳动者通过有意识的劳动,在改变自然物形式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目的[15]。劳动对象包括自然、原料等,在数字经济形态下,数字劳动的劳动对象变化为图像、文字、创意、经验、信息等抽象性的数据。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15]。在数字经济形态下,数字劳动的劳动资料也是物化的工具,即数字技术,包括手机、电脑等终端生产工具。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改造自然的能力[5],机器或人工智能设备都是物化的生产资料。为了满足人类需要,生产力不断被开发和发展,从农业时代到蒸汽时代,再到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最后到如今的数字时代,生产力进行了不断变革,对应的生产要素、劳动者、主要劳动资料、主要劳动对象、代表性产业和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表1)。最早出现的是农业时代,土地是其关键生产要素,主要劳动者是农民或者手工业者,主要劳动资料是人力或畜力,主要劳动对象是农作物和手工艺品,该时期主要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组织方式较为分散和粗放;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该时代资本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劳动者变为机械工人,主要劳动资料变为机器设备,主要劳动对象为矿物、森林、水等自然资源,代表性产业有纺织等轻工业,也有钢铁、煤炭等重工业,这时候的组织方式一般是规范经营或合作经营;19世纪60年代,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此时资本和技术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主要的劳动者变为化工工人,主要劳动资料为电动机和内燃机,主要劳动对象为人工合成材料等,代表性产业多是电力、钢铁等重工业,生产组织方式接近标准化作业;20世纪50年代,通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信息时代的到来,此时,信息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技术工人成为劳动者,主要劳动资料为电子计算机,主要劳动对象是一些精密设备,代表性产业有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生产组织方式多是跨界合作、跨界竞争;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崛起以及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勾勒出数字时代,在数字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智力工人成为主要劳动者,智能计算机以及机器人成为主要劳动资料,信息、知识成为主要劳动对象,代表性产业包括新型数字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以及数字治理产业,这时候的生产组织方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和精准化。数字劳动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尤其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使企业更加专注于研发、生产本身,通过重组生产方式,实现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推动资本、劳动、技术和数据等各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力效率。从制造业来看,制造企业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制造企业对外通过整合全球的研发、设计、服务、人才等资源,有效缩短其产品的研发周期;在企业内部,通过将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和生产决策集合成智能工厂,使生产过程更加精益化、柔性化和智能化。例如中国商飞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立网络化、智能化协同研发平台,利用跨地区的资源,实现协同研发,使得其商用飞机研制周期缩短了20%,成本降低了20%,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30%。在一些需求个性化比较突出的行业,比如家电、服装等,企业正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分析客户需求数据,打通生产现场和客户端,实现按需设计,按需生产,通过消费驱动生产,极大地降低设计成本和库存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对一些售后维护要求高的行业,比如机床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企业在产品中生成传感、控制等功能,通过联网,实现实时数据监测分析,对其设备状况进行远程维护,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如此,数字经济的运行模式重构了供给侧结构[8],具体来说,数字经济运行使得厂商的供给结构由大数据决定,厂商投资运营数据化。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全面融合,以价格为信号的市场供给机制逐渐会被智能化供给机制所代替。厂商通过运用云计算、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手段搜集关于其他厂商和消费者的行为数据,继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确定自己的投资运营情况,包括投资什么、投资多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产品价格确定等。从农业生产来看,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发展趋势,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运用传感器和相关软件,对农业生产全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实现农产品生产智能化。目前国内外的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加快在农业领域的布局,有力推动农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总之,数字经济催生了数字劳动,变革了生产力,重组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重塑了供给侧结构。但是,数字经济改变的只是生产的具体形式和效率,并未改变生产的本质,即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从而创造物质和财富的过程。

二、数字经济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的生产资源。党的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数据第一次在党的权威文件中被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收入分配是在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劳动者得到劳动力的报酬(v),非劳动者得到生产要素的报酬,即剩余价值(m)。每年新生产的总价值在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间进行分配[16],新增价值采取不同的收入形式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要素所有者,一部分以工资的形式归劳动者所有;一部分以利润的形式归企业所有者,以利息的形式归货币资本所有者,以地租的形式归于土地所有者,以其他形式归技术、管理及数据等的要素所有者。数据参与收入分配一般有两种形式:其一,作为劳动产品的数据商品,通过对其生产、创造、加工或传播参与收入分配,数据商品的生产属于生产性劳动;其二,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通过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具体说,一方面,数据商品在参与生产之前,首先是一种独立的商品,对其的创造、加工、整理是一种劳动过程,应当属于物化劳动的范畴,所有者获取物化劳动转移旧价值的报酬(收回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据单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一般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为厂商、消费者提供信息,数据所有者可以依据对数据的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m)的分配。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作为无形资产列入会计目录,通过资产价值评估,可以投资转让,可以融资贷款等。例如电网公司对运营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作为资产进行投资。电网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等大量数据,将这些数据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并将其作为出资方式与民营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投资,结合其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向行业内外提供高附加值的数据增值服务。数据成为资产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盘活数据,充分释放其价值,规范数据的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环节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课题。数据资产管理已经成为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数据资产指的是由企业拥有或者企业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以物理或电子的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如文件资料、电子数据等①。数据资产管理的初衷很大一部分便是实现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数据要素公平参与分配。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运营的关键在于通过数据分析或者数据交易实现数据价值。数据资产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的确定应该参考市场参与者通过最佳使用数据或将数据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创造的经济利益的能力。只有合理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才能更合理更高效地管理数据资产,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更有效地实现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总之,数字经济对分配领域的影响集中在数据要素参与分配,一方面数据商品作为一种独立的劳动产品,参与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依据对数据的所有权参与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同样,数字经济改变的只是分配的具体形式,其本质并未改变。

三、数字经济对交换领域的影响

交换通过完成商品销售从而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切商品对它们的占有者而言是非使用价值,而对它们的非占有者而言是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形成商品交换,商品交换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作为价值来实现[15]。马克思把商品交换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物物交换(W-W)、买卖(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W-G-W)和商业或贸易(即资本流通G-W-G)。无论是商品流通还是资本流通,都会耗费一定的流通时间,而在此时间内,资本既不生产价值也不生产剩余价值,与生产时间相互排斥,因此资本的流通时间越长,生产效率就越低;反之亦然。同时,交换或流通还会产生流通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时间内对劳动力的耗费、簿记的费用,都属于非生产性费用,不会把价值追加在商品上。这些费用必须从剩余产品中得到补偿,对资本家而言,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17](在流通过程中只有包装、保管、运输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此,减少流通时间与流通费用非常重要。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力地提升了流通效率,加快了商品资本的周转速度,降低了流通费用。随着商情信息的数字化趋势,交换更倾向于“薄利快销”,通过快买快卖来缩短流通时间对产业资本增殖运动的消极限制[11]。从供给与需求的协同来看,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识别不同主体的消费需求,从而有利于交换与消费更紧密地联系,通过大数据挖掘消费情况,识别各个主体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实现消费洞察,反向助推生产的柔性化与交换的匹配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繁荣有益于提升交换过程对于快速匹配供给与需求的能力,降低供需误配,使得商品以较短的时间拓展到更广、更远的空间,有助于交换市场的拓展,从而实现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流通效率的提高。从交换方式来看,数字经济能够实现跨时区、跨空间的新型交换。具体说,数字经济可以缩减商品交换的环节,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利于节省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并且能够有力带动跨区电商和全球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剔除商品交换的诸多壁垒,从而实现商品的“直接交换”。从国际贸易看,贸易手段数字化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商品流通环节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大数据有力支撑平台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丰富了交易的商品种类,聚合物流、支付、信用管理等配套服务,使得跨时区、跨空间的交换成为常态。从交换技术手段来看,算法、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物流产业实现智慧化,配送时效由原来的“天极”或“小时级”骤减至“分钟级”,物流效率得到提升,显著减少了流通时间。比如,盒马鲜生利用数字技术精准控制其商品的到店、上架、打包、配送过程,能够实现“3公里范围内30分钟达”①。从交换支付手段来看,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大节约交易双方成本,减少流通费用,有助于激活交易、提升效率,增加随机性交易。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翼支付等支付方式基本覆盖了线上线下、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各种支付领域。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金额277.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105306.10亿笔,金额208.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05%和45.23%②。总之,数字经济提升了流通效率,加快了商品资本的周转速度,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降低了流通费用,但并未改变交换的本质。

四、数字经济对消费领域的影响

这里的消费领域包含马克思所讲的两种消费,一是生产消费,二是生活消费。其中,生产消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消费生产资料,并把生产资料转化为高于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产品,这也是资本家对工人劳动力的消费;生活消费即个人消费,是指工人用自己劳动所获得的货币购买生活资料[15]。数字经济通过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重组了直接劳动过程,而且通过生产与消费一体化的数字活动重塑了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将其纳入资本循环中[18]。在数字经济中,用户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同时也为平台提供了很多数据和内容,使得消费过程同时成为数据的生产过程。具体包括两种“数字产消”活动,一种“数字产消”活动可以生产个人用户数据以便推销广告。例如,用户在阿里巴巴平台搜索商品信息或在微信上互动(包括点赞、评论、转发等)、阅读公众号或广告时,都在平台上产生海量的用于推断个人需要的数据,可以使互联网厂商定位不同广告的目标受众。另外一种“数字产消”活动能生产更多的数字内容。例如,现在流行的抖音、快手等提供的视频资料绝大多数都是由用户自己制作的,用户创造的内容又吸引更多新用户。可见,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数据产品的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化,实现了劳动者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统一。在个人消费领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扩大消费规模。一方面,人们的消费内容出现了新变化,变得更加多元化、虚拟化和个性化[13]。首先,人们消费产品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数字产品、数字服务等新消费内容,也包含传统消费内容的数字化,例如手机银行、在线理财等。其次,人们消费产品中非物质类商品的比例扩大,例如,网络视频、音频、文字等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消费内容虚拟化。最后,随着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人们越来越能够享受个性化服务和购买个性化产品,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消费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或者采用网络直播带货、精准广告推送方式,人们能够实现消费内容个性化。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商业智能,利用消费者年龄、性别、消费能力、意愿、频率等各个方面大数据,让产品找到最佳顾客。例如,国际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根据消费者大数据,尤其是消费者的购买历史、频率、喜好,直接向消费者家中寄货,消费者打开快递后不需要就退回,需要就完成消费支付。通过不断的数据修正,最终实现让顾客需要的产品自己找到顾客。再如,健康医疗大数据使得个人用户的医疗消费由被动寻医转变为主动的健康管理,健康医疗大数据可以实时检测个人健康状况,医美、药膳等个性化健康管理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模式更加网络化和平台化。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全球网络零售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全球网络零售额和全球总零售额分别达到2.8万亿美元和23.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4%和5.8%①。2018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4%。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消费急剧增长,引领现有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前者指对手机、数字家居产品、可穿戴设备等各种联网产品的消费,后者指对通信服务、软件应用服务等的消费。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达10%,同比增长超10%②。而且线上线下融合已然成为了主流的消费方式,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交通出行、商贸零售等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闭环,从而不断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智能零售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使得传统零售业改变了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支付场景,由原来的传统人工运营逐渐转向全链路数字化运营。这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场景,改善了居民的消费体验,从而实现消费提质升级。此外,信息消费还促进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共享出行、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在农业方面,涉农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的应用快速推广,使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农村电商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农村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市场。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电商超过980万家,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2305亿元,同比增加33.8%①。总之,数字经济的发展把数字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统一,扩大了人们的消费规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引领现有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但同样也没有改变消费的本质。

五、结论

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引致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改变,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影响着经济活动。在生产领域,数字经济催生了数字劳动,重组了生产方式,实现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推动资本、劳动、技术和数据等各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力效率。在分配领域,数据一般以两种形式参与收入分配,其一,作为劳动产品的数据商品,通过对其生产、创造、加工或传播参与分配;其二,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通过对数据的所有权获得对其剩余价值进行分配,而且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资产已成共识。在交换领域,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力地缩减了商品交换的环节,改善了信息不对称情况,提升了流通效率,加快了商品资本的周转速度,节省了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费用。在消费领域,数字经济通过生产与消费一体化的数字活动重塑了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改变了消费方式,扩大了消费规模,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但这些改变的只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并未涉及这些领域本质的变化。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传统经济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在新一轮的科技产业革命中,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将面临许多难点与困惑,包括数据产权确定、数据性质分类、开放对象及开放程度、流通、交易等许多环节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数字鸿沟使得一些人排除在数字经济红利之外,不利于社会公平[19];数据化治理水平不高,比如政务服务能力不强、市场准入限制不清等;数据经济引起新的经济纠纷,而相应的法律服务滞后等。因此,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亟待需要规范数据要素市场化、缓解数字鸿沟、提高数据治理水平、完善数字经济法律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杨新铭.数字经济: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经济学逻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4):101-104.

[2]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3]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经济学家,2019(2):66-73.

[4]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现代经济探讨,2020(1):85-92.

[5]王静田,付晓东.数字经济的独特机制、理论挑战与发展启示——基于生产要素秩序演进和生产力进步的探讨.西部论坛,2020,30(6):1-12.

[6]郭周明,裘莹.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典型事实、理论机制与中国策略.改革,2020(10):73-85.

[7]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财贸经济,2018(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