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效形式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中升至大学的第一堂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切实有效的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讲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帮助新生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实现自我超越,促进新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形式、方法、路径均展开积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但现阶段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如形式单一,领导讲话、开大会灌输式教育;教育内容空泛,仅限于“介绍”,收效甚微;模式化问题日益严重,教育过程往往流于表面,很难真正入脑入心。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解决的是新生最初的适应与其后的发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解决认识问题,也需要统筹兼顾。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意义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引导新生适应高等教育的特点,帮助新生完成心理转型,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大一新生初入校门时,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四年学习成长,大家又有所差距。这种差距虽然入学之初既有,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得好坏、成效如何,会对新生的学习、生活及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入学教育就是大学新生生活的开端,是帮助新生快速有效了解高校教育特点,和谐融入大学生活的有效环节,也是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的出发点,能帮助大学生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顺利地完成过渡。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问题分析

1、入学教育时间短,缺乏持续性

很多高校入学教育集中在新生报到后第一周密集进行。一周内进行入学教育,时间短、内容多,不符合教育规律。接收大量信息、消化内容本身就需要时间,更谈不上理解。有人曾对大一新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认为第一周的入学教育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有较大帮助的不到20%。入学教育究竟要持续多久、多长时间最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还未有明确数据表明,但一周时间的确不解决学生遇到的种种问题。

2、入学教育内容趋于模式化,缺乏针对性

高校入学教育内容的模式化问题普遍存在,军训、安全教育、校史教育、学习引导、生活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成为入学教育的固定内容,虽说这些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讲有其必要性,但笼统的讲述、内容缺乏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在实际效果上大打折扣。而且很多高校都采取年级大会、家长座谈会、参观等固有模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被动、机械地参与,缺乏互动,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

3、入学教育教学主体单一,缺乏整体性

现在大多数高校负责新生教育工作的是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学院、专业教师、后勤、行政等部门大多觉得新生入学教育与本部门关系不大,从而工作中只负责跟本部门相关学生事务,缺少通盘考虑。新生入学教育的是一项具体工程,仅靠学工同志们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领导重视、各个部门通力协作、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参与,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联动起来,新生入学教育才能取得更扎实的效果。

4、师生交流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失落、焦虑等情绪骤然爆发,他们迫切需要有人能够及时开导,解答困惑。但我们往往是老师向学生“说”,而很少静下心来“听”。师生之间真听真看真感受,平等真诚的交换意见,才能更好地互相信任,更易沟通,才有可能成为朋友,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

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只有把中国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了,高等教育才完成了它的历史的第一责任、第一使命、第一任务。因此,高校应该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新生教育工作进行方向性指引,体现对新生的关怀。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地进行入学教育的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2、入学教育时间合理化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持续贯穿在大学新生的第一学期,有阶段、有步骤推进。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学生工作部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新生训练营”,在录取工作结束、寄出录取通知书后的8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提前进入预备教育阶段。根据招生就业处提供2018级本科生数据,录取本科新生4189名,截止2018年8月28日,有3453名新生加入新生训练营,加入率为82.43%。说明新生在入学前,大部分已经开始接受初步教育,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第二阶段是入学后一个月的集中教育阶段。以学校、院系、专业、班级、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常规教育活动;最后为适应性教育阶段,贯穿整个学期。通过上课教学、学生活动、党团组织、协会社团等多渠道多内容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由中学思维到大学思维的转变,同时适时地做好关键环节的工作,教育新生制定好大学生涯规划。

3、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构建

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理论上应由爱国爱校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构建。同时,应着重改变之前被动、单一、缺乏新意的状况,不断完善新生入学教育队伍,注重朋辈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建立多群体参与、多部门协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应站在大局角度统筹规划,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4、提高参与度,多渠道、全方面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0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0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

(一)家庭情况

“00”后的家庭组成可以简称为“421”家庭模式,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甚至大部分孩子同时还同时属于“独生二代”。因此,相对比“90”后而言,“00”后成长环境更加优渥,犹如众星拱月一般,独享家中长辈的爱和关心,不用像父母年代的人一般需要同兄弟姐妹们分享长辈的照顾和家庭资源。但长期的宠溺之下,部分“00”后可能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娇气,不善于交流,不会分享等性格短板。

(二)经济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00”后出生时,家庭物质基础较优渥,家庭收入水平较高。据公布数据,“90”后平均存款为815元,“00”后平均存款为1840元。由此可见,他们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甚至开始追求提升消费的质量。

(三)社会情况

“00”后成长于中国移动网络时代,众多时新科技蓬勃发展,电脑、手机等产品显见于人民生活。据统计,“00后”拥有手机的人数比例达64.6%,约为“90后”青少年时期人数的8倍。科技技术的保障,使得学生随手上网浏览信息成为现实,众多标签如“手机控”“低头族”“刷屏族”逐渐与青年一代挂钩。感受着“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因为网络的不当使用也为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四)教育情况

随着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00”后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较前人也更加丰富。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改变原先的单一知识教育形式,融入德育教育、兴趣教育、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这一代人的素质能力更加突出,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知识面、兴趣点更加广泛,通过分析学生信息可知,更多人掌握多门外语,熟练使用计算机,身肩多种兴趣特长。

二、“0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一)优势

“00”后大学新生现在正值青春年华,拥有着18岁的美好年龄,拥有着18岁美丽的梦。他们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热情开朗、勤奋好学、宽容自信,是优秀、可爱、有为的一代。他们思想开放,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他们行为大胆,敢于接触新鲜事物;他们个性突出,明确自我的喜好。“00”后一代成长于中国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并逐步完善成型的时期,在国际社会上逐步展现属于我们的大国情怀,与世界接轨,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与世界进行对话。多元优秀文化涌入中国,学生们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学习。由于平台的提高,机会的增加,途径的便捷,学生们随之锻炼培养起来的视“更加宽广、思维更加开放、个性更加独立。硬件基础的支撑,感受到新时代变化的日新月异,从小接触网络的“00”后们对于电脑、手机已经不再陌生。日常生活网络应用更显普遍,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影响随时、随处都可明显看到。他们更加擅长使用各种软件,将交流由线下拓展至线上,思想更加活跃,看待事物的态度更加国际范。“00”后从小接受到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严要求、高规范,他们承受着更大的成长压力,仅仅学业成绩突出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待,众多兴趣特长培训班吸引到家长的注意。学生大多通过锻炼,能够在各种学科竞赛、征文演讲比赛、体育运动项目、琴棋书画作品、乐器音乐才艺展示等方面表现优异,众多实际锻炼经历,使得学生更加成熟、独立并且时刻自信。

(二)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00”后的众多特点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会引发相应的一些问题。由于成长过程中过多受到当代经济、文化的影响,这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加多样的色彩。他们中间也出现了盲目攀比、拜金享乐、奢侈浪费、个人主义、沉溺网络、情感脆弱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三观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逐渐对于生活的质量和品味有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存在着追求过度现象,经济未独立的他们享受着父母奋斗来的成果,互相攀比,盲目追新。“哈美”、“哈韩”成风,重视表在层面而忽视了内在的培养。崇拜国外的浮夸文化而忘却了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灿烂文化,舍本逐末。由于网络的时新,新一代大学生手机成瘾,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网络平台,渐渐丧失了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依赖于网络而丢掉了沟通,他们习惯于网络上收集信息、获取资讯、学习知识和人际交往。社交软件中表现活跃,畅所欲言,然而在两个人面对面时却不知怎么打开话题,虚拟生活的套路在实际生活中却屡屡碰壁。从小的精英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一直沉浸于获得的些许荣誉。父母全方位的呵护,自动帮助学生规避风险,“00”后受到的难题和挫折较少,鼓励教育过度。一旦遇到困难,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寻找合适对策。一旦遇到挫折,自尊心受到伤害,抗压能力差。父母的尽心安排使得学生无法独立做好规划,一旦遇到选择,目标盲目,没有个人打算,茫然死循环。

三、“00”后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学生大学前的求学过程中,父母的呵护和陪伴较多,习惯了时刻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可能是班级、学校甚至地区级的“尖子生”,高中老师关爱有加,学生心理也会带些骄傲和自豪之感。但进入大学后,人才济济,强手如云,一时间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同学,通过比较内心将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此时,由于老师、家长、朋友的关注度降低,学生失落感、不安全感、孤单感增加,内心情绪得不到释放,压抑个人感受。如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将会产生失落、自卑、孤独、烦闷、没有存在感等情绪。分析原因可知,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自我判断,对于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思维比较局限,评价不够客观,遇到困难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合理调节情绪,新环境适应能力差。

(二)学习方面

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规律性较强,属于被动式学习模式,所有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那就是考上大学。因此,同方向,同学习,同生活的高中特点掩盖了学生个人可能存在的缺陷。众多学生当茫茫然不知所措时,只需要左右回头,看看其他同学什么状态,然后及时跟上班级大队伍,并没有个人的一些判断和计划。高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更为直接和武断,这个考点需要重点注意,今天必须完成这个任务等等表述,“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也造成学生无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习依赖性高的劣端。大学期间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和主动,教育过程也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主动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课程选择方向多样,教室随机自由,同学也不再固定,授课难度增加,课堂时间减少,师生互动需要学生主动,学习节奏加快等,需要学生匹配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规划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将会出现较大的学业问题,“滚雪球”式发展,最终导致出现降级、退学情况。

(三)生活方面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现时代多数新生同学进入大学前从未住过集体宿舍,父母对于生活方面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来到大学,开始一段四年的集体生活,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朋友,这种住宿体验对于新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了挑战。即便是初、高中时期曾经有过住宿经历的同学,一时间都难以接受由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高中期间,虽然宿舍人数远远超过大学,但由于高中的生活节奏紧凑,导致宿舍内成员交流较少,讨论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学习进行,内容相对单一,方式比较直接。大学住宿,以宿舍为小单位组成一个集体,学生们朝夕相处,所有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成为常态,舍友成为了“大学亲人”。高中的生活主线是学习,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余空闲时间较少,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少且形式老套,日常休闲娱乐机会较少,心理负担较重。大学生活,个人所能支配的空余时间较多,同样是以学习为主线生活,但却呈现出不一样的多姿多彩。学习地点、形式丰富起来,课外主题活动广泛,各种竞赛、文体活动生动有趣,同学们更愿意走出宿舍,真正的学会开始融入生活。但内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使得新生目不暇接,甚至疲于应对,部分学生沉浸于片刻的欢乐却忘却根本学习任务。此外,大学新生的生活技能相应匮乏,基础的自我生活管理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入学前没有单独外出、本人单独购买火车票、使用银行卡等经历,甚至还有学生从未自己洗过衣服,更不用提做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由于大学生活的自主性要求较高,新生脱离家庭的温室,如果不能及时转变态度,积极磨练,将会出现较大不适应反应,继而影响到正常的大学生活。

四、新生入学教育的注意事项

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学生迈入大学校园后的第一个集中教育内容,通过这项工作可以使学生快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明确校园规章制度,熟悉学校管理模式,了解专业知识,调节适应心理等。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新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现阶段的入学教育主要包含着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学籍管理教育、专业学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多个环节,内容较为全面,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入学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应加强重视,上好“大学第一课”。

(一)重视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内容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每个具体单元都有体现,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它决定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性质和质量,是大学生正确“三观”培养的重要环节。“00”后大学新生大多都是刚刚成年,由于时展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影响,加上新生的思想尚不成熟,社会经验较少,对于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缺乏着理性的甄别能力,容易被误导、被干扰。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广大新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激发斗志,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接班人。以理想激发梦想,以梦想推动人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明确前进方向和目标,树立理性梦想,踏实前行,度过一个充实且收获满满的大学生活。

(二)挖掘隐形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在做好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应该结合学校主流、学院特色和学生特点进一步深入挖掘入学教育中的隐形文化。有重点地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内容,丰富内涵,充分提升学生素养。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育,知识的直接灌输强化理论教育的主体,有一定优势的同时却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单一的讲授方式易于造成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如果不能合理的规划教课内容、节奏,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则会导致理论教育的接受能力差。此时,为了改善教育质量,可以充分挖掘教育过程中的隐形文化,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传统的入学教育融入至校园文化之中,加强宣传、渲染,环境的良好熏陶不断感染新生,帮助其以多样方式理解并掌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新生入学教育范文第3篇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标在整个入学教育工作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作为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无异于一盘散沙,教育效果也会因此弱化。结合实际来看,目前入学教育缺乏系统的科目设计和整体的长远规划,内容林林总总,定位却不明确,造成教育组织工作的随机性,致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欠缺参与热情。

(二)教育内容单一

据调查,大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拘囿于校史院史、学校规章制度、军训、专业介绍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看起来丰富多彩,却与实际严重脱钩,缺乏切合新生实际需要、有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和帮助,例如,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参与社团活动和教学实践、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三)教育时间不合理

教育时间是否具备连续性、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影响入学教育的效果。通常,学校会将入学后的第一个周(月)定为“新生入学教育周”(新生入学教育月)。无论是一周,还是一个月,教育时间都较短。这种仓促的集中式学习,对于指导学生处理具体事务,培养其大学生活的适应与管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大一新生正处在自我认知重建、认知平衡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仓促的集中式教育既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不符合个人心理发展规律。

(四)教育结果缺乏评价与反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长期被视为一项“例行的公事”,年复一年,重复着内容与形式基本相同的工作,对入学教育的效果缺乏检测;新时代下,新生诉求得不到畅通有效的反馈。评价机制和意见反映渠道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入学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紧跟实需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也不利于辅导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和经营大学生活。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设计思路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入学教育工作的“火车头”,决定教学内容的甄选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当前入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新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处置问题的动手能力等,具体可根据学校迎新工作方案进行详细明确。

(二)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入学教育作为一种过渡教育,旨在帮助刚成年的学生独立思考与生活。因此,在择选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度取舍。既要为新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服务,又要着眼长远,为其今后四年或者更长的人生阶段服务。有鉴于此,选择课程内容应“横纵结合”,统筹权衡。“横向要到边”,涵盖大学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纵向要到底”,抓住教育重点,针对新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加强深度教育。

(三)整合课程教育形式

兼顾传统教育模式,同时整合其他教育方式,形成多元授课路径:1.常规式。又称“填鸭式”,是高校最常采用的教育方式,特点是时间短,信息量大,形式为举办开学典礼、讲座、图书馆培训等。通过讲解让大学的观念、理念、方法和基本程式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2.体验式。体验式是指通过学长制(高年级学生与新生互动)、素质拓展、破冰训练、游学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在问卷调查中,仅18.58%的学生愿意接受传统式教育,而81.42%的学生更乐意接受体验式的、以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3.自学式。自学式多指学校提供一定的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有关信息,主要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发放服务手册,方便学生查阅各种实用信息;第二种是利用宣传栏、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行关注。自学式教育可引导学生自发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习惯。

(四)优化教育时间安排

短期集中教育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也无助于其日后成长。况且,随着新生角色的转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将这一时期称为“新生心理失衡期”,这个时期远远长于传统入学教育开展的时间。因此,应当优化传统教育时间,从课程化设计出发,将入学教育时间延长至一学年,并划为公共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协调接轨,实行学分制与考核制。(五)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而言,要进行学习结果考察。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评价学生的成长进步,便于其正确看待自己,促进其全面发展。对老师而言,要建立新生的意见反馈机制。通过反馈的意见,及时斧正教学内容与方式,适时补充教学主题,给予入学教育活动以相对客观的价值评价,扬弃有关内容,旨在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九大课程模块

(一)文化传承。

校文化一般由学校历史、学校概况、校训校歌等方面构成。通过校文化宣传,利于学校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利于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爱校意识,由此对学校产生认同感,进而形成内心的精神力量与行为准则。

(二)熟知规范。

学校规章是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学校必须告知学生,并让其了熟于心,以便日后自觉遵行,做到令行禁止。

(三)适应生活。

如何快速融入陌生环境,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学会独处日常事务,是新生报到后首先碰到的心理障碍,也是入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掌握方法。

西方一些国家,相继采取强化大学第一年教育的策略;1972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首先在新生的教育课程中开设入学教育专项内容,并在1986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年教育研究中心,”将“如何听课”、“如何提问”、“如何完成大学作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制作成人手一本的小册子,教会学生“如何上大学”的基本方法。这些成熟的做法,可以为高校新生教育工作借鉴。

(五)安全教育。

新生自我安全意识一般比较薄弱,为保障其人生安全,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应该针对人身、财产、交通等方面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防、自救能力,并协调消防部门,针对地震、火灾等安全事件,组织开展逃生演练,为新生大学生活打牢安全基础。

(六)资源获取。

资源获取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资源获取的丰富多元,对于及时更新学生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其正确决策,都有重要意义。入学教育应该尽可能全面地教授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注重培养其搜获资源的能力。

(七)专业认知。

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专业介绍、就业定位、从业前景和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设置。将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使新生全面了解所选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就业前景,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设计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专业兴趣。

(八)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要求新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进行正常交往,如何与他人一起生活。课程内容建设应重点加强这一板块,帮助新生融入团体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教育中提高情商。这不仅有助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也对其日后融入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九)心理健康。

新生入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196-01

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不同于以往中小学的生长学习环境,进入大学,无论从教育环境、学习方式、管理制度、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新的环境,新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可能产生各种困惑,遇到各种难题。

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高考一结束,高校就忙于组织试卷评阅、录取合格考生以及调剂朴录,紧张、大量、高效率要求的工作,使相关学生工作部门或者疲于方式方法的创新,或者缺乏足够调查取证的时间去更新“关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以至于每年的大部分教育内容渐趋固定化,常规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文明养成教育

在新生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倡导“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新生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而不懈的努力。

学习相关道德教育材料,提高新生的公民道德观念,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新生的社会公德、科学道德素质,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使新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太学生。

2.2 校史校情、专业教育

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以介绍本专业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科研成果为切入口,向新生介绍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和校友所取得的成就,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优秀教师讲自己献身科学事业的体会,介绍钻研科学技术的经验,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使学生热爱专业,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组织新生学习校规校纪,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新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通过校史教育,使入学新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校情、概况、教学科研力量,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用学校校训、已取得的优势、成绩和荣誉,唤起新生的成就感和上进心,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热爱。

2.3 安全意识、适应性教育

以安全防范教育为重点环节,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新生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新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积极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安全手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内容,聘请校内外民警和保卫干部,以报告会和案例分析会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帮助新生减少孤独感,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新生,使其不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在情感上引起波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设施介绍,便于学生自理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教学设施介绍,为新生提供上课指南;大学生活一般规律介绍,如作息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以及容易违返的纪律制度介绍等。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尽快掌握学习方法,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其内容主要为大学教与学的方法、特点介绍、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做实验课等。

2.4 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教育

新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要在新生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配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认真做好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对职业前景不能达到一定的认识深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应认真组织各学科老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将来能够从事的主要工作。让同学们不仅熟悉自己的学科,还能了解交叉学科;不仅熟悉他们专业的就业方向,还能了解专业相关职业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前景。

3 入学教育内容的创新性研究

以上介绍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四太主要内容,对引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定的积极成效,可是目前高校中仍然存在的大一新生茫然、大二学生空虚、大三学生压抑以及大四学生急躁的现状,加之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增多,压力明显增大,说明入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入学阶段的即时教育,而因从根本上延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发挥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作用,将教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入学教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3.1 以学生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合乎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捕捉学生的观念、心理、兴趣的变化及学生的复杂的内心世界,高度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规范的全面发展人才。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亲近感、弥散性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将入学教育灌注和融入到校园文化其中,让学生在入学时就充分感受到大学校园的跳跃和活力,感受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塑造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入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3.2 以市场为导向,广渠道挖掘学生的就业潜能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毕业后能在理想的岗位上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入学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生做出前置有效的就业指导,让学生在入校时就对未来就业的方向有个大致的概念,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应做好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诸多准备,使新生的成才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更加明晰,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增强,从而不至于学生在大学四年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可以安排就业指导课教育,邀请用人单位领导作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引进方面的专题报告,可以邀请地方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也可以邀请校友为新生现身说法,让新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

新生入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入学教育;创立班级建设主题;规范行为;积极疏导;特殊学生的跟踪辅助

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是做事得早做准备和打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局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在“上任”之前,就要对本地学生当前的普遍习惯、学业水平、家长的普通心理及小学受教育状况等等相关情况要大致了解。这样,班主任工作起来就会明确明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地方特点和以往班主任工作经验,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班级工作。

一、先入为主,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的一些情况,开学初要特别上好几节班会课。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这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如果学生适应得好,对他们初中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利,对其一生的顺利成长非常有利。否则会对他们初中的学习和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新学生要面对很多变化:老同学的分离新同学的陌生、不熟悉的老师、耳目一新的环境、学科的增加、新学校新要求等等。要努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新老师、新的作息时间等等。因为农村文明程度较城镇要落后些,所以班主任要把工作前移,注意语言美,尽量减少学生日后“祸”从口出,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当前的初中学生主要是祖父母“教育”的———即所谓的隔代教育。这种教育一大弱点就是过分溺爱,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对孩子很少有约束,学生会非常随意,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穿拖鞋背心进课堂、上课吃零食、随地乱丢垃圾、上课玩手机、上网聊天等等。利用学生刚进初中时的积极心理,先入为主,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相关班级建设主题:《优秀班级与我》《我班有我更棒》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激烈。讨论的结果是,上述的种种不良现象不能出现在优秀班级的课堂中。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优秀的班级肯定不会一蹴而就。很多不良习惯绝不会因一两节班会课就解决,我们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工作,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要“建章立制”了。

二、积极疏导,尽量鼓励学生

做班主任时间长了,我会发现过于严厉,会造成学生与你“顶牛”或“老鼠戏猫”的尴尬情形。对学生成长不利,于形成良好班风无益,与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初衷不合。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形,本人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到六名成员,每个小组组长一名,力求组内学生形成比纪律、比学习、比发言、比表现、比卫生,比团结互助的风气;组与组也相互评比、互相监督。以期形成团结、竞争、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和精神面貌。每一周或两周评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八名,每组一名。优秀小组一或二组,间或评出进步最快的学生或小组,以便使所有学生有机会得到班级表彰,尽快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尽早走上正常的轨道。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法,对特别的学生更应该特别对待。例如2010年秋季,我班在开学不久后,从外地转来一个据说学习成绩较好的女孩,但来学校没几天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上课沉迷手机,不服管教;一下课就与原来的一些同学跨班玩,自己班上的同学挨揍,她还叫好;过分爱打扮,戴耳环、穿低胸衣服,而且在班上做“坏事”还有一定的号召力,成绩中上游。这是个典型的智力还可以,但品德有待提高的学生。这个学生管教不好,整个班都会受影响。学校召开家长会,我就利用这个好机会,在开完会后,与该生家长好好地聊了很长时间。中心问题两个:让她穿着得体、上课不能带手机。我利用早上锻炼身体,跑步到她家去关心关注她;晚上散步我们一家人(丈夫是她的老师,儿子与她同班)常到她家去,让她觉得老师时时在想着她。经我与家长苦口婆心的开导,不断地与她的家长加强联系,不断地鼓励帮助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成功了!我乘势让她做我班的班长,她一天天在变化,主动摘去了耳环和花,低胸的衣服也不穿了,手机也不带到学校来了,课堂举手发言也慢慢自信和阳光了,学习很积极。再后来的学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跃居全年级第四,全年级两百多人,成绩一出来,我们一家人立即利用晚上到她家告诉她这个消息,她可高兴了,看着学生这么高兴的样子,我们做老师心里也感到高兴和幸福。当然,这还少不了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通过电话、网络、家访与家长加强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等等。总而言之,要想把一个班级带得让家长和领导放心,那这个班主任就得心中有学生,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爱学生,爱他们的童心,甚至爱他们的缺点。付出你的艰辛和细致的劳动,才有可能做得好一些。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刘小平.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