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工地汇报材料

绿色工地汇报材料

绿色工地汇报材料

绿色工地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竹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1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6-0137-03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竹类产品国际贸易壁垒及对策研究”(批准号:20060663)

[作者简介] 窦 营,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林产品贸易;

蒋琴儿,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浙江 临安 311300)

中国被称为“世界竹业大国”,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竹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价值的非木质林产品,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各大市场设置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阻碍了竹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因此有必要研究主要竹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找出对策以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克服贸易壁垒,促进竹产业发展,使其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竹产业发展迅速,竹产品不断开发

1.竹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竹产业实现产值660多亿元人民币。2004年竹子产品出口创汇12.8亿美元;2005年出口创汇10.5亿美元[1];竹子天然具有很强的自然环境保护性和对退化环境的修复作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唤起了人们生态意识的加深,人们关注竹子资源,开发利用竹子资源,希望竹子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竹产品因此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竹产品贸易由亚洲,东南亚市场向欧美乃至全球市场不断扩展。

2.竹产品不断开发,注入生态概念。竹子从竹叶到竹根都可以开发利用,主要有原竹植物类;竹材加工类(竹编、竹胶合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窗帘);竹笋加工类(鲜笋,水煮笋罐头)。近年开发了竹材化工类产品(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竹叶黄酮等)国际市场走俏。竹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战略到品牌都具注入了强烈的生态概念。对竹产品的渴望就是对生态与绿色的渴望,对竹产品的关注就是对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由于人类的环境意识觉醒,绿色消费运动越来越高涨,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品的增加,绿色产业的发展对贸易产品结构会产生深远影响,给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贸易是通过特定的具有生态影响的产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来影响环境的,如果这些商品有助于保护环境,或者是另一种危害环境产品的替代物,那就是正产品效应,贸易作为这些商品的流通手段,对环境状况有积极的影响[2]。竹产品正好迎合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和绿色消费的潮流,体现出强烈的正产品效应。竹地板,竹炭,竹纤维,竹笋等竹产品引领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与需求。

1.中国成为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在世界木材数量急剧减少和环保热情高涨的今天,尤其是受到原材料涨价以及实木地板征税的影响,竹材正迅速成为地板行业不可忽视的资源。竹地板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每年以 20%~30%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非常走红,其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强化地板。大型竹地板企业忙于出口,无暇顾国内市场[3]。竹地板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竹地板年产销量已达3000多万立方米,占中国木质地板总销量10%,其中60%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4]。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出口的竹地板价格普遍高于木地板。

2.竹笋产品国际市场稳定拓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笋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其中水煮笋是中国重点的大宗出口农产品。浙江、福建是最主要的水煮笋出口加工基地,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煮笋进口国。水煮笋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长,同时出口欧洲和美国不断增长。

3.竹炭、竹醋和竹纤维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竹炭外销量占总产量90%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外销日韩的数量又占外销总量的90%以上。世界最大的竹炭出口基地浙江衢州的衢江在2005年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据统计,衢州竹炭年产值已达3.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5]。现在市场开始投向中东、欧洲和北美。

竹醋液是竹炭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副产品,可用做土壤杀菌剂、植物根系生长促进剂、美容化妆品、健康饮料等。国内经营竹炭的每家企业基本上有稳定的外贸订单,2004年仅浙江龙游县竹炭出口创汇就达到了300万美元。

竹纤维是从原竹中提炼出来的绿色环保材料,它具有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虫和产生负离子作用。浙江、江西、湖南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竹纤维面料和竹纤维服装。2006年7月,浙江东新公司出口竹纤维衬衣到意大利,是中国第一批出口到欧盟的竹纤维服装。欧盟消费者青睐环保产品,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竹纤维服装有着巨大的市场。

4.原竹植物贸易活跃,竹子文化广泛传播。近年,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从中国进口大量原竹竹苗,建立竹子观赏园,或由中方承接园林工程,用竹子造景。通过园林苗木贸易进行商品与服务贸易,同时传播了竹子文化。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被当作工艺品卖,价格很高。

三、竹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兴非关税贸易壁垒兴起。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取代了传统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是进口国对各类进口商品颁布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制度和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信息技术壁垒,造成进口障碍以限制商品进口;绿色壁垒又称环保壁垒,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为理由,通过立法或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技术壁垒,主要有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 ,ISO140000,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绿色卫生检疫,绿色补贴等。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文件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中国出口企业主要受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壁垒的限制。中国对竹材加工、竹地板、竹笋、竹炭和竹纤维等竹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几乎是零进口,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以外销为主。随着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兴起,竹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面对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盛行这一大环境对出口的限制。

2.主要市场对竹产品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限制。以下是竹产品出口各大市场涉及到的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有行和无形削弱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竹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

(1)美国,加拿大。2003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了《关于食品企业注册的法规》、《关于建立与保持记录的法规》、《进口食品预先通报法规》和《关于人类或动物消费的食品行政扣留法规》,要求制造、加工、包装或仓储供美国境内人或动物消费食品的企业需向FDA申请注册;并建立和保持记录;在入境前向FDA通报;FDA可对有疑问的货物实施扣留[6]。竹笋食品出口到美国的限制越来越多。美国曾从中国进口竹制苗圃桩杆。2005年底美国规定到达其港口的用作花园和苗圃桩杆的竹制品将接受强制熏蒸。竹制品中合成树脂中的游离甲醛问题,竹材防腐处理的药剂问题都会面临严格的海关检疫。出口到加拿大的竹产品都遭遇到类似的技术壁垒的限制。

(2)澳大利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食品实行联合管理制度,对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必须加贴强制性标签;采用生物技术产生的进口食品,只有经澳新食品局评估和批准,并列入食品标准法典后,才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销售和消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竹笋类食品主要进口国,联合管理制度无形筑高了进口门槛。2006年1月1日起,输往新西兰的竹木制品必须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CIQ)考核认可的检疫除害处理企业进行熏蒸或热处理,除害处理合格的,由CIQ出具熏蒸/消毒证书,方可出口到新西兰。

(3)欧盟。欧盟规定自2003年9月11日之后,在欧盟15个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欧盟自产或从第三国进口的有关产品中,所含可能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含量不得超过30ppm的限量。2004年6月30日,欧盟实施了2003/3/EC号指令,规定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中禁止使用和销售含有金属铬的“蓝色染料”。2004年4月,欧盟对所有生物技术产品和下游产品的强制性可追溯性和标签加贴要求的新法规((EC)641/2004)生效,增加了程序,提高了成本。[6]无疑,出口到欧盟的竹制品、竹笋、竹纤维等产品受到以上技术壁垒的严格限制。

(4)日本,韩国。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水煮笋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6年出口9.44万吨,金额8.621万美元。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著名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对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集成了国际上所有的农药残留标准,堪为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业化学品残留标准。“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水煮笋的市场准入与风险。韩国制订的合格评定程序则异常繁琐,对进口造成了许多障碍;卫生与植物卫生认证要求苛刻,限制了农副产品进入韩国市场。韩国对包装材料要求极高。2001年1月1日,韩国的新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准开始生效,禁止使用PVC收缩包装和包装中含有超过20%“死空间”的促销包装,以保护环境。韩国是中国竹炭和竹醋液开拓的主要进口国,要遭遇到以上贸易限制,必须引起企业重视。

TBT和SPS通报都涉及安全、健康和环保问题。目前看,竹材加工和竹笋制品这些传统产品受到国外市场技术壁垒限制较大。竹炭和竹纤维等新开发的产品受技术壁垒影响不大。竹地板2006年实施了竹地板国家标准,产品质量达到了进口国的标准要求,有效预防技术壁垒。SPS协定,即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其宗旨是不应阻止任何成员采用或实施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SPS通报是指对那些没通过SPS协定所规定的卫生检疫标准的产品,采取通报方式公布,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口。大多数竹产品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标准低,容易遭 SPS通报。2004年到2006年,中国竹产品出口企业多次遭受SPS通报,增加了竹产品出口难度。

四、突破竹产品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对策

1.实施国际技术标准,加强森林认证与生态设计。突破技术壁垒的最有效途径是依据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中国出口的竹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是各进口国最敏感的问题。要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国际技术标准。竹加工出口企业要积极参加IS09000质量认证和IS014000环境认证,建立国家标准体系,加强国际标准认证,主动预防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国外市场对地板的环保特性非常关注,竹地板企业应加强森林认证。目前中国竹材加工企业只有几家通过产销监管链认证COC。经过FSC认证的森林和产品获得证书,并贴上标签,相当于获得通行证,有效规避国际市场的技术性壁垒。FSC认证等生态标签是中国竹产品加工出口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要素。

同时,竹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应加强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对于设计的投入可能带来质的飞跃。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为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这是近年来工业界出现的新事物,被称为是最高级的清洁生产措施,欧洲和日本竭力把生态技术和产品设计结合起来,以形成极大的市场竞争力[7]。

2.注重新产品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竹加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效克服技术壁垒。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竹子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价值,不断创造和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竹笋,竹制品,竹材加工类属于高检疫风险的竹产品,标准高,检测项目多,出口困难较大。如果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出口结构将由高检疫风险低的产品转向低检疫风险的产品,以利于竹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新开发的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叶黄酮等系列精加工产品出口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3.参与国际林业碳汇交易,克服贸易壁垒。2007年3月,中国成立碳基金,成为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组成部分。国际碳汇是指把发展中国家森林的固碳功能(碳汇)所产生的信用在国际市场上自由转化成在市场上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竹林被誉为“第二森林”,生态效益优势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大,造林成本低,具有优势。中国的竹加工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碳汇交易获得设备、技术、资金,借此提升产业水平与出口创汇能力。利用国际基金,发展竹产业,开发竹产品,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也是一条有效的克服贸易壁垒的渠道。碳汇是当下中国林业及林业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涉及到许多经济、技术问题,值得探讨。

4.构建竹产品贸易壁垒信息平台。建立竹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网站和信息中心,对进口国技术壁垒措施进行跟踪研究,建立预警机制。企业或企业联合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国正在或将要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措施,并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竹产品企业,以便及时地采取对策,尽可能地减少国际贸易损失。目前已经建立国际竹藤组织网络、世界竹藤通讯、中国竹业信息网、中国竹子网等更多是收集竹子研发与国际市场供求信息,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等,有待建立技术壁垒预警系统,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刘俊昌.我国竹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环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张丽立.竹地板将是地板行业新的增长点[J].中国林业产业,2006,(7).

[4]马丁华.《中国竹地板消费白皮书》[J].中国人造板,2007,(3).

[5]林其盛,浙江成功举办竹炭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绿色中国[J].绿色中国,2007,(13).

绿色工地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低碳

1、低碳园林理念产生的背景

在大力提倡环保意识的当今社会,“低碳、生态、环保”的词汇无疑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时时刻刻在各式媒体中频繁出现。2009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哥本哈根公布报告:2009年已成为历史排名第5的最热年份。大气中含量升至,离理想值已越来越远。“低碳、生态、环保”已经成为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作为一名环境景观设计师,应采取节能环保的技术,改善环境,实现环境工程的目标。

低碳(low2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理念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理论模式。20世纪的100年间,地球上的人口增加了4倍,经济规模增加了20倍,能源消耗增加了25倍,结果形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费型社会。巨大的消费无疑会带来消费污染,进入21世纪后,全球气候日趋变化,化石燃料迅速枯竭,频繁的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就我国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一些高耗能行业迅猛发展,因此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城市中人口众多,温室气体排放量自然增大,怎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及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低碳理念下的低碳园林应运而生,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增强园林中的碳汇能力,有效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质量。

2、低碳园林科学内涵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美化环境、调节生态平衡、降低碳排放量的惠民服务项目,可促进人们居住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合理利用布置城市园林、绿地,可显著降低建筑能耗、抑制热岛效应,构建绿色交通,形成农业城市基地,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综合效果。因此低碳园林理念逐步形成,在园林整体周期生命中我们应通过合理设计规划令园林工程最大化发挥生态效益,在施工建造、材料选择与日常管理维护中,我们应最大化降低使用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量,营造高能效,由此可见低碳园林即是具有高观赏性、高碳汇、低污染、低能耗的特色化园林形式。从其内涵功能来讲低碳园林可在规划指导下合理发挥城市绿地功能,提升绿化率,借助植物的合理选择与群落搭配令其最大程度提升碳汇功能,并优化改善社会生态环境水平。

3、低碳园林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规划应由宏观层面进行场地定位、定性与定量设计,尊重场地,全面结合地域风貌、历史环境、风俗文化等因素进行统筹布局。低碳园林设计还应遵循绿地原貌,依据自然环境与绿地定性实施规划。园林工程场地不同其功能发挥必然不同,为节约资源我们应科学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原则,不应对地形随意改动,这样既无法展现场地独特,还会令工程量持续增加。同时在低碳园林建造进程中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结合自我修复与设计令工程更加长久坚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科学利用生物丰富多样生长生存环境构建景观内部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与信息流,促进其实现稳定、持续、创新的发展。低碳园林设计任务不仅在于创设贴近自然的人性化景观效果,还在于协助引导修护自然、确保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园林工程引导人们运动与视野的特征,启发人们主动积极的保护环境,感受到生态繁荣的景象优势,并主力探究如何应用环保、节能、高效的手段真正营造低碳、绿色,充满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园林绿化工程。

3.1选择低养护成本材料

选材时要考虑到后期的养护管理。在植物方面,最好选择兼具美观性、生态性、粗放管理、抗性强等特点。在其他建造材料中应注意其低耗能、运行周期长等特点。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园林设施的拆除问题。园林设施物应具有易拆除、不易污染、可重新利用等特点。

3.2选择碳友好材料

园林设计影响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友好”(carban2friendly)材料,其衡量标准是着重考虑材料的碳成本(carban.cost)。园林材料的碳成本包括其运输、运用、管理、养护等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和能源的消耗等。低碳成本的选用为低碳园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注意园林维护管理的低碳性

乔木类的植物尽量使其自然生长而不修剪,或需要较少的维护管理。灌木类植物要多选用长势紧凑、不易生病、耐践踏、抗性强、观赏性高等特点的树种,便于粗放式管理。

3.4合理处理废弃物

如落叶、污水等可以在园林内设置小型的回收处理再利用设施,使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为园林提供循环能量,形成小区域的自我修复性生态。

系统。

3.5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园林的“生命周期”指园林从建成使用日起到园林被重新改造或拆除的整个过程时期段。许多景观设计师在园林的营造中大多只考虑眼前或是近5年内园林的可观赏性。以致大多园林的"生命周期"较短。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降低成本。

4、低碳园林设计的具体方法

4.1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

4.2绿色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4.3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4.4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绿色工地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四条承诺的实现情况汇报

一是在教学中,根据新教材内容体系,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坚持探索和实践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做法,并不断地加以总结、提炼和改进。上示范课和送教在准备过程中。

二是廉洁自自律,不断学习,努力进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尽我所能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好务,为学校发展出力,努力做教师的楷模。九月份,我主要围绕学校的开学工作和准备迎接“重庆市绿色学校”检查两项重点工作。为学生办理了IC乘车卡,制定了“开展劳动竞赛”的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制定了“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的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创造了浓厚的校园“创模”宣传氛围,9月27日,和学校老师一起带领11名“创模”宣传员走上街头进行创模宣传。积极组织和参与“重庆市绿色学校”的档案收集、汇报材料的撰写、汇报课件的制作、会务准备、校园环境的布置等迎检工作,9月28日接受了“重庆市绿色学校”的评估检查,受到市、区环保局和教委领导的好评。

三是扎实开展好一帮一活动,与学校一位老师签定师徒帮代协议,帮助他提高学科教学、网络管理、机器人辅导等方面的能力,本期机器人活动小组已经重新组队,开始正常训练。我与五年级二班一名同学签定师生帮助协议,了解他的学习情况,跟他谈心,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他的生活信心。

四是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特长,与全校教师一道,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网络、电脑、班班通、闭路电视等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期,学校班班通第二期工程一、二、三年级的班班通设备正在安装,有望近期内投入使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监控、计算机教室、班班通设备、教师办公电脑运行良好。

二、创优秀学习示范岗汇报

学习的渠道很多,主要是向身边的人学习和向书本学习,在学校管理、创建“重庆市绿色学校”和建设“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困惑和迷惘,深感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一方面通过问和感悟解决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走进书店看书或是买书回家看,近段时间我正在阅读的书籍有《人民教育》、《今日教育》、《问题学生》、《绿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先人后事》等一系列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相关方面的书籍,以期能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

三、存在的不足

绿色工地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2010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印刷、复制产业”,这成为实施绿色印刷的动员令、号召书,吹响了印刷行业进军“绿色”的号角。两年来,绿色印刷战略有序推进。继首个绿色印刷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第一部分:平版印刷》(以下简称“平版绿色印刷标准”)出台后,《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二部分:商业票据印刷》(以下简称“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也呼之欲出。那么,商业票据绿色印刷的进程如何?其将对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应如何努力通过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本期行业观察,记者和您一同寻找答案。

绿色 向商业票据印刷袭来

2011年10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了《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全面部署了我国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实施绿色印刷的工作安排,其中,2012~2013年,我国将陆续制定和相关绿色印刷标准,逐步在票据票证、食品药品包装等领域推广绿色印刷。这说明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或将成为第二个绿色印刷标准,至今已成现实。其实自2009年开始,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就已经在酝酿之中,两年多来,政府相关部门为这一标准的推出开展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工作。

2009年6~7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的主导下,成立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二部分:组合印刷》(以下简称“组合绿色印刷标准”)编制组,确定了标准制定方向、适用范围以及参考依据,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港安全印务”)、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芬欧汇川”)等10家单位具体承担此次标准的编制。

2010年1~3月,编制组邀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领导及行业专家在上海、济南、西安等三地的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进行调研,最终标准的构架形成。

2011年7月20~21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商业票据印刷分会(以下简称“商业票据印刷分会”)在深圳举办了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组合绿色印刷标准验证申报培训班,就首批推荐申报组合绿色印刷标准认证的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如何做好验证申报工作给予了详细的指导。

2011年12月,经过讨论,“组合绿色印刷标准”更名为“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

2012年5月17日,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征求意见稿“出炉”,并向商业票据印刷行业的30多家单位征求意见。

截至目前,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已经编制完成,编制组正在起草编制说明,待编制说明完成后,将与标准一同送往环境保护部审批,预计该标准将于2012年9~10月颁布。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的将使我国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有据可依。

推行绿色 影响深远

绿色印刷已经开始向商业票据印刷领域延伸,那么,绿色印刷以及即将颁布的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将给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带来哪些变化?

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

正如曹宏遂副司长在商业票据印刷分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年会上指出:“我们就是要通过采取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这样一种方式,设立一道门槛,将不达标的商业票据印刷企业从商业票据印刷领域淘汰出去,以提高这个领域的集约化程度,使有实力的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此外,由于30%~40%的商业票据产品为政府采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面向大型企业,为了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印刷相符合,政府将在以后的商业票据产品招投标时对商业票据印刷企业提出绿色印刷认证要求,即只有通过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才有资格进行承印。同时,大型企业也会对其商业票据产品提高绿色环保的要求。目前,中国移动公司在进行商业票据产品招投标时,就已将ISO14000认证作为对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的要求之一,相信待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出台后,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也必将成为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的招标条件之一。可见,“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即将成为商业票据印刷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砝码”。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对于处于微利时代的商业票据印刷企业来说,高效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江苏无锡市双龙信息纸有限公司是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的验证企业,其副总经理陶瑞宇表示:“通过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将淘汰一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设备、落后的工艺,可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印刷工艺、设备的改进,自然也能够带动产品质量的提高。据了解,某商业票据印刷企业为通过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对其各设备的润版液配备系统进行改造后,选用无甲醇的润版液,不仅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水墨调节更简单,印刷质量更好、网点更清晰,油墨乳化现象也减轻了。

提升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

面对数字化潮流,商业票据印刷企业面临转型难题,有的企业开展RFID、直邮等业务,有的企业开始进军包装领域,而有的企业则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然而和国内客户相比,海外客户对绿色环保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某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就曾遇到过一家日本客户,要求他们必须出示绿色印刷方面的认证,但那时行业内并没有这方面的认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订单“跑”掉,十分可惜。随着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的出台,这样的情况将不会再发生。而且,目前我国已与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签订了环境标志互认合作协议,只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产品均可无阻地出口到这些国家。由此看来,如果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借此机会,打上绿色“标签”,其走向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之路将更加平坦。

两大问题 备受关注

曹宏遂副司长曾明确指出:“我们要求中小学教科书在3年内实现绿色印刷的全覆盖,而商业票据实施绿色印刷将用更短的时间来完成。”看来,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进行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已经迫在眉睫。但自平版绿色印刷认证推行1年多来,至今年8月底,通过平版绿色印刷认证的印刷企业不过130多家,相较于我国10万余家印刷企业的总体数量来说,可谓凤毛麟角,可见,开展平版绿色印刷认证并非一帆风顺。那么,在商业票据印刷领域,情况又将如何?

对于在商业票据印刷行业推广绿色印刷的进度,行业内普遍持乐观态度。原因有三,一是认为商业票据印刷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印刷总量也不是很大,而且企业间差距相对不大;二是认为自去年开始,新的发票管理办法实施,明确了承担发票印制的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即取得印制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设备应满足印制要求以及拥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安全的保密制度,这一管理办法的实施使得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的整体水平又有了提高;三是相较于平版绿色印刷标准,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更详细,例如,对于平版绿色印刷标准中提到的本色纸张,很多企业表示出不理解,而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相对更加详细的规定会使商业票据印刷企业更顺畅地通过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尽管商业票据印刷的“绿色之路”看起来平坦一些,但仍有两大问题值得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特别关注。

成本,还是成本!

在平版绿色印刷认证过程中,成本问题一直是书刊印刷企业关注的重点,其似乎也成为一个“拦路虎”,阻碍了诸多书刊印刷企业跨过“绿色”门槛。同样,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商业票据印刷企业。采访中,一家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负责人就无奈地表示:“我们暂时不会进行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因为成本太高了,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资金。”这其中的成本压力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很多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的设备、工艺较落后,如果按照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来进行改造,资金投入巨大,例如,仅一套中央废纸收集装置就要100多万元;二是标准中要求的环保原辅材料价格较高,例如,环保油墨要比普通油墨贵30%,水性洗车水也比普通洗车水贵20%;三是认证费用高,据某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只有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一家机构负责认证,认证一次就需要10多万元,每年审查也需要1万多元。”可见,对于众多商业票据印刷企业来说,很难吞下这根“骨头”。

环保型原辅材料,产业链联动缺位

同平版绿色印刷标准类似,除了对印刷过程的要求外,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中对于原辅材料的环保性要求也很高。重庆远大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爽就明确指出:“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进行绿色印刷认证,关键点在于原辅材料的控制,而难点也在于此,因为如果将原有原辅材料更换为环保原辅材料后,现有的生产成本将重新制定。”而据陶瑞宇介绍,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环保型原辅材料的质量也并不达标,例如,UV油墨水性洗车水存在洗不干净的问题。更麻烦的是,一些原辅材料供应商提供不出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中要求的第三方出具的相关检测报告和认证文件。例如,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中要求洗车水为水性洗车水,且应通过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或出具MSDS(化学安全说明书)报告,但是目前国内针对洗车水并没有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因此原辅材料供应商只能提供其自己编写的MSDS报告,难以保证所编写的MSDS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积极行动 “拥抱”绿色

虽然存在问题,但绿色印刷已是大势所趋,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该如何“拥抱”绿色印刷,为自己赢得一枚绿色“标签”呢?

掌握标准内容,多渠道获取绿色知识

面对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了解其内容是商业票据印刷企业首先应做的事情,因为只有了解了,才知道从何下手。

认真读完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记者发现与平版绿色印刷标准相比,其有两个特点需要引起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的注意。一是标准中对如绿色纳米印刷技术、在线质量检测技术等新技术的要求,并未出现在平版绿色印刷标准中,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对此都不了解;二是该标准特别考虑了商业票据印刷行业的实际情况,在一些细节部分,相比平版绿色印刷标准要求更高。例如,在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中,考虑到商业票据印刷对于印制质量的要求不像精品画册那么高,因此鼓励四色及四色以上的印刷使用醇类添加量小于2%的润湿液;考虑到水性胶黏剂即可满足商业票据印刷的后期加工需求,因此标准禁止使用溶剂型胶黏剂;由于商业票据印刷的产品多为窄幅面,因此标准中规定了应该根据印品宽度选择印版尺寸规格等。所以,只有对标准有了清晰的认识,商业票据印刷企业才能有的放矢。

当然,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还可寻求“支援”。据商业票据印刷分会秘书长卢宾介绍,待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正式后,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等单位将组织专家,进行该标准的解读。而且目前商业票据印刷分会也已将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的相关资料及要求刻成光盘,分发给了其会员单位,要求他们将按照要求准备好的申报资料带到培训班上,请现场专家进行评阅。所以,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应利用好这个平台,多关注商业票据印刷分会及行业内组织的“绿色”讲座,汲取更多的“绿色”知识,为通过绿色印刷认证铺平道路。关于诸多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对原辅材料环保性要求不理解的情况,芬欧汇川亚太区技术销售经理王运江表示:“原辅材料供应商有责任帮助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熟悉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对于原辅材料的要求,必要时还应该对其进行绿色环保原辅材料的培训,以帮助其通过绿色印刷认证。”所以说,商业票据印刷企业也可借助原辅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相关培训,以更好地认识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内容。

着眼未来,正确对待成本问题

从短期来看,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很难化解实施绿色印刷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对此,其可密切关注国家政策,与当地政府沟通,争求“绿色资金”。据悉,目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已启动2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北京地区前70家申请绿色印刷认证的印刷企业提供免费的前期认证技术服务,每家印刷企业补贴3万元左右,为印刷企业的绿色印刷“买单”。相信待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出台后,相关扶持政策也有可能相继出台。

但是,张爽认为:“虽然开展绿色印刷,成本短期内会上升,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有收益的,例如,政府实施绿色采购,对绿色印刷产品的采购价格肯定会有别于非绿色印刷产品,而且企业实施绿色印刷,将降低社会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据记者了解,某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将原有的日光灯换成T5节能灯后,用电量比之前节省约30%,1年就节省电费10万余元。可见,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印刷并不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反而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步步为营,全员贯彻

绿色印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不能一蹴而成,需要商业票据印刷企业从基础做起,稳步推进。一位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负责人建议:对于那些缺乏资金的商业票据印刷企业来说,可以先从低成本、但能够获得标准认证分的事情做起,例如,标准中规定建立中央废纸收集系统可加2分,而在工作休闲时,电脑置于休眠状态也可加2分,但是建立一套中央废纸收集系统需要花上百万元,而后者无须任何投资,只须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员工注意即可。当然,这位商业票据印刷企业负责人也明确指出,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实施绿色印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印刷的过程和最终产品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更有益于人体健康,所以这类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应待资金充足后再实施那些资金投入较大、环保效益明显的的绿色举措。

同时,陶瑞宇认为,无论是申请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还是在企业推行绿色印刷,只靠决策层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不够的,因为绿色印刷的最终实施者还在于员工。因此,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的领导还须注意对其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树立环保理念,增强节能降耗的意识。东港安全印务在准备商业票据绿色印刷认证时就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培训,并组织考试验证培训效果,在全体员工中树立绿色印刷理念。

绿色工地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森林 低碳经济 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森林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产加工等可通过新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开发生物质能源来达到低排放,减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森林面积,利用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建立造林与更新长效机制,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经营主体保持积极性,使森林经营与林农致富紧密结合,实现持续碳汇。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1.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1.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1.7林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为生物类的材料,以及各种非木质林产品,不论作为能源,还是作为生产、生活资料,都是一种低碳经济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2. 促进森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2.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2.4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2.5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