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生英语作文

研究生英语作文

研究生英语作文

研究生英语作文范文第1篇

摘要,无论是期刊摘要还是学位论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简明概述论文重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研究等重要内容。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因此,英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们的关注。作为文章在网络上,尤其是各大网络文献库中首先展现给读者的重要部分,对于读者是否会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纵观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不难发现,许多摘要存在语法错误、时态混用以及摘要内容不完整等诸多现象。本文通过抽样数据重点分析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为硕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属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论文作者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对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通过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写作,而是基于汉语摘要的翻译,而且大多数翻译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写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语言问题以及结构问题,语言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大量语法形态错用,文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完整甚至错误。为了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情况,本文随机抽取CNKI数据库博硕论文子库的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各40篇,共200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进行摘要写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语态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语步的出现情况,以求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過对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进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时态和语态问题以及内容结构的问题。 

(一)时态的使用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明显出现滥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语篇中时态的相应知识,在进行摘要英文写作时,大多数学生们不考虑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们最为熟悉的一般现在时进行英文摘要写作。 

摘要写作通过英语时态体现出其简洁的语言特点。时态方面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写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撰写的写作教科书,此书经多次再版,现已多次再版,书中指出一般现在时通常在背景和讨论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低;而一般过去时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学术论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学科领域里的热点研究。研究背景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因此多应使用现在时态,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一般过去时态多出现在对于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结果部分通常应使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说明。总之,摘要是以经济客观、准确严密的语言表明论文作者的主题大意或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正文轮廓,突出正文的重点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现在时,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大量过去时态回顾过去事实或用将来时态预测未来。 

(二)语态使用情况 

由于受到汉语摘要表达方式的影响,样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动语态频率远高于被动语态的使用。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动主语,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称代词it作为主语进行摘要写作,甚至一些论文根据汉语省略主语的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无主语处理和翻译。非施动主语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语”,而且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过多强调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但是纵观国际重要SCI, SSCI, EI期刊论文的摘要不难发现“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动形式的出现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称主动语态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观点,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动语态是学术写作的特点之一。由于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施动者和执行者,可以用于表达作者的客观态度,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并不高。对比其中文摘要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论文写作中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从而导致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低出现频率,而非硕士研究生主动语态意识的提升。 

(三)摘要内容结构

     认为学术论文摘要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其范式、结构、体裁大都遵循英美学术界通行准则,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结构模式。后来,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陈述结果—呈现结论的五个语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步结构模式,这个摘要语步模式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编辑部的认可。 

我们对于收集的200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的各学科领域的摘要语步数量以及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医药卫生科技类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占比较高,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语步是五个学科领域中出现比例最小的;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的整体比例较大,结论语步的占比较小。大多数抽样的硕士论文的背景语步过于冗长,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语步多为论文研究内容的概述,其展现形式多为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一结论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体现出了人文科学对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视。 

四、对于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着时态、语态使用不规范,摘要内容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英文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英文论文写作;一些学校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师并不强调有关英文论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结构特点,鲜有教师在教学中基于SCI,EI期刊论文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教学,而且也不强调学生写作中的摘要语步意识,现有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往往忽略论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语篇特点。 

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科技语篇中时态的选择,以及语态选择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体现。同时,语步模式决定了論文的层次结构,以简练的形式浓缩了论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以及语篇结构都应成为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课堂的重点部分,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英语谋篇能力。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应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语言规范性意识,教授给学生分析科技或专业性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英文行文特点。教师应结合国际通行的摘要写作规范以及影响因子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对于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研究生正确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 

【参考文献】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5]操林英.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 

研究生英语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文原版小说 英语专业写作 写作教学

笔者教授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近四年,并年年将英语原版小说的阅读引入写作教学的关键任务中。其主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获得地道的英语表达语言技巧,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及语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其英语写作思维方式,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笔者发现,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阅读英语原版小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文献综述

语言学家Krashen[1]研究发现,写作水平越高的作者拥有各类书籍、杂志的数量就越多,且更喜欢阅读。也就是说,阅读与写作具有正相关性,且与写作练习相比,阅读练习对写作能力的影响更大。拥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相应的语言输出,并且输入量一定要大于输出量。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遣词造句的语言驾驭能力,从而习得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Widdowson[2]认为阅读是吸收性技能,写作是生产性技能,两者均为典型的交际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学习者通过阅读可获得一定的写作技能,反之写作也会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Stotsky[3]也通过研究发现,写作技能较高的人在阅读能力方面也比较高,并且阅读能力较强的人所写出的文章句法更加成熟。

近年来,国内也有学者着手研究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比如,谢薇娜[4]就认为阅读与写作互相关联、互相交融,写作过程即作者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反之,阅读也是模拟写作过程的体现。又如,陈立平[5]也认为阅读与写作既互相独立,又相辅相成,阅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者的语言水平,还可以促使其写作技能的提升。

二、教学实践

我将英语原版小说的阅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范文阅读及讨论

在学习某类型的文章体裁写作前,教师可先向学生提供数篇同一类型的阅读任务。比如,人物描写,可以引导学生摘录英国经典文学名著《飘》里描写Scarlett的相关章节,指导学生尝试通过阅读原著更加深入地了解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又如:“I never give anything without expecting something in return, I always get paid.”则是对郝思嘉性格中现实一面的直接体现[6]。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阅读,共同讨论,针对范文的大意、作者的行文结构、其中的语言难点等进行讨论。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分组指导,及时解答学生所提的相关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将各组的难点问题汇集在一起进行总结,重点帮助学生对范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及表达方法进行全面了解。

(二)模仿写作

模仿写作是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参考范文的结构特点和描写方法写出同样类型的作文,具体内容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定。如用自己的语言将范文的大意做复述,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信件格式将自己对小说的理解表达出来;可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给小说中的人物写信,再以小说人物的口吻给自己写回信;可以将文章与自身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描述自己与书中人物类似或截然相反的经历;也可以针对每个章节发表自己的评论,阐述自己未充分理解的内容,分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某个细节,甚至可以大胆预测下个章节的内容等等。学生完成后再将自己的作品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讨论。这样的课堂人物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好地阅读、分析、体会书中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再次“身临其境”地与其进行“对话”,而这一“对话”的过程,便能使学生提取文中恰当的、出彩的文字表达,将其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去。

(三)作品评价及练习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自和话语权。在模仿写作阶段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交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先由学生互评,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当然,这样还远远不够。评价不仅仅限于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和优秀习作进行区别分析,教师还应当在表扬好文章的同时,带领学生将好作品和原版小说进行比较,找出学生文章中和小说水平相当的词句及立意,鼓励更上一层楼的创作。因为,小说阅读的价值还应当在写后的阶段得以体现,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品的价值,又使得学习者对自己的进步空间做出期待,体现了写作与小说阅读紧密结合的魅力。

三、原版英文小说应用于教学的几点启示

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加强英文原版小说的阅读训练,可以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原版小说,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将文化背景知识渗入写作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英语词汇、词组、句型、语法知识的理解,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写作教学中引入原版小说的阅读,还可以制造更多的师生互动机会,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等。然而,根据我的经验,以下几点问题仍需引起教师的注意。

首先,选择原版小说时要与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特点相结合,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相适应,比如Gong with the Wind(《飘》)、Dear John(《分手信》)、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便是能协助写作教学,将写作练习与小说阅读有机结合,并帮助学生完成阅读过程中获取的语言知识的内化的典型小说。其次,教师要进一步改进写作评阅标准,即单纯的语法错误、表达错误并不等于英语写作评阅的关键,教师要基于文章的整体进行评价,注重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思想内涵等。最后,要注意学生过度模仿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其二语学习水平相对较低。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用paraphrase(转述)的方法引入,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及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最终增强其实际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总结

现阶段,大多数英语教师均已经认识到了英语原版小说阅读在提高学生写作技能水平中的重要性,但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师还不能确定英语原版小说对学生写作学习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学术界研究成果还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笔者认为,原版小说要引入课堂,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指定读物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和剖析,而这恰恰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使得推行有一定的现实困难。与其说本文是笔者对原版小说以读促写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效果的展示,还不如说是对原版小说阅读与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影响的反思,而其所能引申的研究论题,如原版小说的选取、特定教学法的选择和教师对学生能动性的激发等话题都有待研究,也令笔者相信,对于小说阅读提高写作水平的相关的教学实践及模式将逐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推行。

参考文献:

[1]何星.从阅读到写作――交互式阅读模式对英语语篇连贯写作方法的启示[J].外语研究,2011(6):45-46.

[2]陈靖武,马果成.关于写作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

[3]张新玲.读写结合写作任务研究综述[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75-79.

[4]李志雪,李绍山.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对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十年的统计分析[J].外语界,2011(6):55-58.

[5]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

[6]吴红云.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1):37 -42.

作者简介:

研究生英语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 英语应用文写作 错误分析 对策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任,它是将普通高等教育与技能教育融为一体的实用型高等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专业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高职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之外,还应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不仅拥有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一教学目标正好符合高职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表明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应用文写作作为工作和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体裁,更是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应用技能。

但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始终是一个难题。学生对写作普遍持有畏惧心理,勉强写出的作文也是错误百出。高职学生表现出来的写作能力远远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就必须先找出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认真分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一、高职高专生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常犯的错误

1.格式错误

高职学生常用的应用文是书信。英文书信的格式比较固定,但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并未对此多加注意,结果写出的作文不符合英文习惯。

(1)写信日期:应在信的右上角,但很多学生往往写在了署名的下方。

(2)称呼:直接写收信人的名字,忘写“Dear”或“Mr./Mrs.”;在称呼后面用的是冒号,而不是逗号。

(3)结束语:“Yours sincerely,”总是被漏写,应写在署名的上一行,并且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末尾用逗号。

2.语篇错误

(1)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进行谋篇布局。

英文书信要求内容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点明写信目的,但是许多学生在写英语信函时往往先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寒暄几句,如“Hi”、“I am ×××,how are you?”。

(2)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不足。

学生很少运用连接词使段落与段落得到合理的衔接,结果段落相互孤立,文章结构不严谨。

(3)少用或误用句子之间的连接词。

学生要么不使用任何连接词,把几个简单句堆砌在一起,像流水账一样;要么不注意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滥用或误用连接词,如同时使用“because...,so....”

3.语法错误

高职学生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写出的句子结构混乱、表达不清。

(1)动词的错误。

高职学生在写作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动词的错误。

①一个简单句中没有谓语动词或使用多个谓语动词。

②时态错误:由于英语时态种类繁多,学生很容易混淆了时态的用法,造成时态的乱用;有些学生在写作中使用的时态前后不一致;还有的学生忘记了不同的时态,谓语动词有不同的变化。

③语态错误:忘记使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要求的助动词be或过去分词写错。

④主谓不一致:由于中文的动词不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忽略了英语中的谓语动词要和主语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

(2)词性混淆,用词不当。高职学生的词汇量普遍不够,单词的意思都记得不清楚,更不用说词性或用法,因此不能准确恰当地用英文表达出他们的观点。

(3)词组搭配错误。不熟悉英文中约定俗成的用法,导致介词的误用或滥用,以及习惯搭配的错误。

(4)代词错误。代词的性、数、格不一致及上下文指代不清。

(5)名词错误。单数可数名词前忘加冠词或复数可数名词忘用复数形式。

4.单词拼写错误

这是高职学生写作中频频出现的错误。

二、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

1.讲解应用文格式

教师在课上讲清应用文各种体裁的格式、文章结构,以及常用句型,还可以通过讲解范文,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应用文的格式。

2.扩大阅读量

高职学生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写出的应用文往往是中式英语,观点不突出,句式单一。究其根源,在于学生用的还是汉语的思维方式。因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英语文章的布局方式和衔接手段。

3.加强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系统地讲解重点语法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法框架,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写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4.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写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词汇量很小,在写作中就将很难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平时应尽可能多积累英文单词,包括拼写、词义、词性、用法等。写作时,尽量使用已掌握的单词,以便将词汇内化。

5.加强写作训练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写多练。

(1)从单句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段落和篇章练习。

(2)在课堂上模仿范文练习写作。

(3)将应用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用英文写请假条、通知或求职信。

三、结语

英语应用文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英语应用文写作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这也是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提高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先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2]杨晓钰.英语应用文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8.

[3]夏莉.汉英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2-84.

研究生英语作文范文第4篇

1.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2.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3.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4.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5.“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 

6.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7.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8.什么是学术英语? 如何教?——一项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的课堂试验研究 

9.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 

10.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EAP课程实践 

11.学术英语的语境化教学——欧洲CLIL模式与美国社区大学发展性课程的启示

12.高校学术英语写作能力评价体系建构  

13.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14.大学英语转型背景下“学术英语”课程模块的构建

15.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6.中国高校学术英语存在理论依据探索

17.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18.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学术英语

19.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 

20.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和对策研究 

21.教师指导与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 

22.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23.通用学术英语评估体系探索与研究 

24.论非英语专业学术英语写作课堂的构建——基于中美学术英语写作的研究

25.从体裁分析角度探索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 

26.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语篇中外壳名词使用分析 

27.通用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探索  

28.英国学术英语教学的发展及对我国开设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启示

29.大学英语改革与学术英语教学初探 

30.学术英语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31.基于数字读写项目的学术英语模块化课程构建与实践

32.学术英语的课程设置——以部分上海高校为例 

3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34.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转型刍议

35.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36.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37.基于TED-Ed的通用学术英语听说翻转课堂研究

38.近年来国内学术英语(EAP)研究述评 

39.论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来自英国高校的启示

40.“通用英语”转向“学术英语”——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41.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的过程、挑战与应对策略

42.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模式

43.大学英语分科教学背景下学术英语PBL教学模式研究

44.学术英语写作过程与认知研究述评

45.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多元思考

46.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47.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CBI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

48.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9.论学术英语中的情态模糊限制语——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50.非重点院校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及课程构想——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51.学术英语写作多模态教学研究与应用 

52.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

53.研究生学术英语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54.近年来海外学术英语导向类教材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55.从新托福考试看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的教师问题 

56.通识教育还是学术英语——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方向探究

57.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实证研究 

58.学术英语写作中的文本借用研究

59.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术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60.语言与知识的互动关系——学术英语研究新视角 

61.《学术英语》课程的定位思考:研究型大学国际化之路 

62.地方本科院校增设学术英语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6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术英语词块结构和功能特征研究

64.国外学术英语写作研究与教学(1990-2014)——基于SSCI和知识图谱的演化趋势分析

65.以“学术英语”为中心的林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66.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能力现状和习得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67.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发展——英语教师与研究生导师的作用 

68.学术英语抑或通识英语——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69.基于问题式学习对学术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 

70.本科生学术英语素养课程的逆向设计

71.学术英语再思考:理论、路径与方法 

72.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73.理工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74.信息技术与学术英语翻译课程整合研究——以医学英语为例 

75.专用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阶段的教学研究:意义、途径和实践 

76.学术语篇体裁网络的构建与学术英语教学  

77.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及MD/MF模型与学术英语语体研究 

78.基于需求分析:软系统方法应用于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

79.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体系研究 

80.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学术英语语言技能需求分析

81.澳大利亚伍伦冈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82.工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83.高校通用学术英语教材的出版与开发

84.学术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的教学情况调研——以上海四所院校为例 

85.学习者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用行为研究 

86.基于AWL的大学学术英语词汇与阅读教学 

87.专业学术英语词汇表编制及其在EAP教学中的应用

88.作为学术影响力提升战略实施手段的学术英语教学 

89.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之争——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重构

90.学术英语隐喻产出能力研究 

91.学术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综述 

92.“学术读写素养”范式与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设计

93.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 

94.软系统方法:大学学术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95.大学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社会文化探究——学习者身份建构视角

96.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97.云南大学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98.新理念 新模式 新实践——《新核心综合学术英语教程》述评

99.学术英语中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

100.普通院校学术英语教学模式与课程建设研究  

101.学术英语写作校读策略

102.研究生学术英语交流技能的培养

10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104.学术英语写作语言特点的探讨

105.开设学术英语,完善课程体系——某211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性研究 

106.国外EAP教学与研究概览 

107.基于CBI理念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研究 

108.小组协作 项目驱动 任务分解——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教改实践

109.学术英语中的半技术性词汇 

110.学术英语写作中名词化的运用策略探讨——基于学生学术英语写作中名词化使用缺陷的解决方案研究

111.体裁分析与非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

112.学术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反馈研究

113.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和工科学术英语词块比较研究 

114.学术英语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探索 

115.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

116.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117.医学院校分级模式下的学术英语教学——以南京医科大学硕士英语读写译课程改革为例

118.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之学术英语课程初探

119.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语法的频率特征

120.CBI理念下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索——西部某工科院校《科技英语读写》课程个案研究

121.学术英语写作现状研究及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的启示

122.学术英语写作的专属性

123.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

124.财经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启示 

125.高校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术英语教学

126.谈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的必要性

研究生英语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比修辞;语篇;修辞模式

1.对比修辞学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比修辞研究最早是1966年Kaplan的“对比修辞”概念的提出。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学者对英汉文风研究上则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英语文章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有创新。而中国人的汉语文章则迂回曲折、晦涩难懂、华而不实国内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包括杨自俭、李瑞华、胡曙中等人的著作。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大致分为英汉语篇类对比修辞研究、英汉语篇衔接首段对比修辞研究和英汉语篇修辞模式对比研究三类。但就语言中的每种具体体裁类型而言,专门的研究仍然不多。汉英对比方面的对比修辞研究更是不足,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加强。

2.对比修辞研究中的语言文化对比

语篇的修辞模式具有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修辞随语言、文化以及文化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对比修辞以语言学习者的母语的和第二语言的篇章产物为研究对象,因此适合通过对比汉语英语在修辞模式上的差异来研究汉语修辞方式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本文作者认为,在英汉对比修辞研究领域,除了继续深化以往的研究方向以外,还应开展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语和英语议论文写作的研究。研究他们在汉英文两种语言中使用修辞方式的差异。

对比修辞研究认为,不同语言的内在逻辑中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反映在对现象世界的语言学的和文化上的解读上。各种文化的修辞模式各不相同,因此各种语言也注定在写作语篇中的修辞结构上大相径庭。通过对比修辞研究,我们可以辨识这些在母语中被认为是在目标语中不可接受的修辞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目标语写作中加以避免。这让笔者思考,对比修辞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一名英语专业写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们确实会将在汉语中认为比较适当而在英语中并不合适的修辞模式在写作中迁移到英语中去。我的这些观察和经验也在其他英语教师那里得到证实。他们常常抱怨说他们的学生在写作中使用不恰当的结构和语篇模式。

对比修辞学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跨语言差异以及语篇迁移。这种信息可以给语言教师提供重要的借鉴,以利于他们了解如何利用这些语言差异和语篇迁移进行教学。英语写作教学需要中国英语教师将词汇、语法、连贯层面的研究成果纳入思考范围,但同时还应超越这些层面,从语篇层面上思考英语写作教学。这样的考量将使我们把语篇的各种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包括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面,而这正是研究者要考虑的研究重点。

3.对新的研究方向的思考

笔者认为,对比修辞新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在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跨语言差异和语篇迁移方面的研究,力求对揭示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层面上的异同比较做出贡献。笔者以《议论文写作英汉对比修辞研究》为题,申请了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该研究中,笔者对比我国英语专业学生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的议论文写作也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与国外同等教育水平的以英语母语的学生的写作进行对比。通过对他们的英语作文进行采样分析,并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英语语篇组织能力测试,以了解他们对于英语语篇组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组织英语语篇的实际能力。综合作文分析结果、调查问卷和语篇组织能力测试结果,从英语写作教学的角度对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语篇组织水平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这样的研究结果可以提供给中国的英语教师,以便他们能够得到培训得以知晓如何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这样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汉英双语环境下篇章迁移的本质。

该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研究英汉对比修辞在议论文中修辞方式使用的异同问题。笔者对中国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英语写作做了对比修辞学研究。除了对比学生的汉语和英语写作外,应当还包括将我国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英语写作与国外同等教育水平的以英语母语的学生的写作进行对比。虽然修辞迁移问题涉及各种教育水平,我们仅仅选取大学生水平这一层次对比学生写作中的修辞问题。在本研究中,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对比层次,因为在这一层级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因为大学生要参加标准化英语水平测试,如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水平能够比较直观的进行对比。

本研究中要使用的文章类型为议论文。议论文在本研究中指通过论据和论证试图说服读者接受作者观点、立场、态度的文章类型。议论文被认为是最适合本课题的对比修辞学研究。其一,议论文是遵照推理的文章类型。推理被广泛认为是因文化差异而变化。议论文的另外一个特征使其成为对比修辞研究的理想对象是价值观。Prosser(1978)在其著作 “The Cultural Dialogue” 中将价值观看作是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方面,即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暗示着坚实的基础,只有当一种论证出自某种文化的独特的价值观时它才是有意义的论证。有鉴于此,所有的论证都涉及推理,所有的推理都是被某种价值观所决定其方向。

本研究所要重点关注的议论修辞的方面是句子层面和语篇结构层面的研究。句子层面上语篇结构层面能够有效区分议论文与其他类型文章的方面,即议论中的结构和辩论部分。语篇结构层面上对比我国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议论文与国外同等教育水平的大学生所写的相同题目的议论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和语义衔接手段。即比较分析两种被试所写的作文的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计算各种模式类型在所选语料中的出现次数和频率,并用方差检验测算差别假设;然后分析两种语篇的语义衔接手段,计算各种语义衔接小类在语篇中的出现次数和频率,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类型差别检测。

4.结语

对比修辞不仅是跨语言的,更是跨文化的。英汉对比修辞学研究应着力探讨中英文写作中是否存在组织结构、模型和句法上的修辞差异,以及对比修辞理论如何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两个问题。通过研究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修辞特征差别和相似之处,做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拿到实际英语写作教学中加以验证,得到的结论就可以为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借鉴。这样的研究结果还给跨文化语篇对比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汉语和英语在语篇修辞模式方面的区别和差异究竟是类型上的,还是程度上的,需要在分析更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下结论。此外,当跨语言对比分析延伸到语篇层面上时,语言运用与文化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一种语篇修辞模式是否并在多大程度上与一种思维模式相对应,修辞模式的选取主要与文化中哪些因素有关,同一文化中不同体裁文体之间在修辞模式上有何异同,这些异同是否超越了特定语言与文化的界限,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Prosser, M.H. (1978). The cultural dialogue: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5; 1989). Washington, D.C. SIETAR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