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1篇

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存在一些问题,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长线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短线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某些大学生找工作“专业不对口”,从而导致工作效益不高、跳槽换岗频繁发生。现阶段,大学生自主择业,不仅需要就业制度和就业环境的保障,更需要就业理论的指导和对就业规律的把握。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摆正心态,改变观念,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二、发挥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选择。1.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清自我通过借助科学的方法,分析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长,气质类型等使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估和总结,从而能够充分地认清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通过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职业性格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彩虹图,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角色的不同要求,有助于为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设计生涯目标、作生涯规划提供参考。2.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的文人志士大多以“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事业的追求,将提高自身素质与家庭和谐、国家稳定和繁荣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做人与做事相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前景、市场的供求特征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社会发展趋势、掌握人才供求信息的重要性,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机遇,有效实现人职匹配。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生仍然以为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就业期望值较高,严重脱离实际。进行职业指导,教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职业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每个人都应把职业看做是成就自我、奉献社会的光荣岗位,看做是社会、企业运作链条上的重要的螺丝钉,树立先服务基层、后锻炼发展的观念。

(二)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做好就业能力储备。1.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拓展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的职业种类不断增多,如何获得最新的就业信息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难题。我们宣传高校的就业服务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大学生明确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各地人才市场、人脉关系都是用人单位信息的渠道;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一般只通过政府的官方网站、当地的权威报纸、政府职能服务机构等传播。获得的就业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工整理、比较判断、去伪存真,学会把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和成功几率较大的信息提取出来。2.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法规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00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相关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正在逐步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过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们了解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制定的相关就业政策;省市地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定的政策措施;把握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性和区域性就业政策,比如:“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师计划等,从而大学生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2]。通过选编《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常见就业陷阱案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和方法求职应聘是大学生走上成功之路的“必修课”,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大学生想展翅高飞却又缺乏经验。通过讲解准备求职材料、求职应聘准备和技巧、商务礼仪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写自荐信、制作个人简历,了解毕业推荐表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通过聘请名人名家对面试技巧进行面授、邀请合作单位来校进行模拟招聘,举办模拟招聘会、简历大赛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一次求职,收获几分成熟,更熟练地掌握求职自荐的技巧。4.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90后”大学生都是“新新人类草莓族”,在面对个人角色的转变、社会环境的变化时,自信与忧虑并存,失望与希望交替,理性与盲目同在,极易产生心理不适,如果不及时处理,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丧失求职应聘的最佳时机。通过解析大学生社会压力与心理焦虑,让学生知道产生焦虑情绪、心理落差是可以理解的,经过自我反省、适度宣泄等途径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让学生不断正视现实,树立竞争意识,主观上不断努力,不断调节心理状况,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对社会、对人生、对职业思考更深入,“成人化”地步入社会,从而如愿以偿。

(三)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1.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挖掘创业潜力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是构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3]。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就失去独特的人才优势。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挖掘自身潜力。2.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大学生创业的时候,专业知识、商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缺一不可,通过职业辅导,运用创业资源评估测试,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开展创业实训,从创业咨询开始,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群体及个体提供项目选择、创业目标、后续发展等系统性、整体性、全过程的创业服务。从确定创业目标到了解创业环境到分析创业机遇再到选择创业方案,一步步有指导性地激发学生思考创业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目标等问题。通过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组合,构建创业团队,实现知识互补,提高创业成功率。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创业是一项创新的事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通过职业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及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品格。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综合考察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改进目前我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方法,希望能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的就业指导。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已经把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由于我国的这项工作起步晚,无论在就业指导的理念、内容、方法上,还是在人员构成、组织结构上,都与国外存在距离。分析研究其他国家此项工作的特点、内容和措施,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丰富我们就业指导内容,改进我们的方法,建立高效的就业指导运行机制,使我们的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一、国内大学生职业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教育正稳步发展,但是在通过市场调节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要求方面,学校教育工作滞后于现实的需要。总体上讲,国内各高校都划拔一定的经费,建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并开设职业指导课、就业信息、组织双向选择等活动;同时,政府重视并倡导社会参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但与有效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实现职业发展仍有一定的距离,指导对象多半是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很少得到就业方面的指导;指导地点局限在校内,很少在校外进行;指导内容多半是就业政策、业信息和就业技巧等,而有关职业发展需要等很少涉及;指导形式多半是就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而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的很少;指导人员多半是学生辅导员和就业处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参与的很少,虽然有时也邀请一些社会人士参与,但一般也只是做些报告或讲座而已;关心学生就业数量的多,考虑学生就业质量的少。

二、国外职业指导的特点和内容

很多国家都认为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是选择职业的一时行为,而是发展、培养人的过程,他们的就业指导扩展到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职业指导师帮助大学生不断发展自我形象,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展示自我,求得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由原来关注的某一特定职业现状转向分析、预测、研究整个职业世界。这种“可持续性发展”的职学校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如下:

1.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且大量投人

高校、政府、用人单位等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主要是在政府宏观管理和协调下,各部门积极行动协调工作;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比较完备,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及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建立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如:美国有很多非赢利性就业中介组织,它们提供人力资源信息,吸纳高校和用人单位作为会员,联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帮助用人单位制定有效的招聘计划并为之提供优秀人选,对就业市场的现状、职业发展前景、求职和招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毕业生提职业发展服务。而且美国劳工部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未来十年的业环境和各行业需求的信息,分析各行业的需求形式,每两年微调一次,并结集出版,成为美国大学生人手一册的就业“圣经”。又如日本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学生职业中心,作为政府和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办事机构,这些机构根据毕业生本人的特点和要求,为之介绍符合条件的职业;大学生如若在一定时间内还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中心就为其组织培训并安排各种实习活动,再对其进行求职面试技巧和适应性训练,以增强他们推销自己的能力和就业的信心。此外,还有如日本的雇佣信息中心、雇佣开发协会、人才介绍事业协会、人才派遣协会等众多的就业咨询服务中介机构,不但解决了学校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也让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与市场需求及职业界的要求紧密结合。

2.注重职业指导策略的个性化

国外学校很注重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内在需求相结合,除了常规的专业和学科分类外,更多的是按大学生的就业要求、期望、特点、条件等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导工作。在德国,从人学起,就业指导人员通过开展性向测评(personalitytest)、一对一面谈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适应等个性特点,建立学生特性档案,帮助他们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并结合学生职业意向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重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指导人员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进行指导,如果对职业要求高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职业行情和职业发展动态、前景和趋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合理定位;对重视工资待遇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各行业的薪酬情况,引导学生合理“报价”,并面授谈判技巧;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学会心理调适,化解心理危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正确评价自我,培养健康心理和优良的个性品质。

3.注重职业指导策略的科学化

首先,国外的职业指导主要针对学生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用数据来说话。在进行职业诊断时候很多国家采用方法有:测量法,生理—医学诊断法、观察—调查与积累记录法、学业—能力评估法等;提前开展测评服务,测试与职业相关的数据,用数据来说话,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明确自己,正确估价自己,而后自我启发和自我成长。根据性格特征分析自己的信心、人际关系、应变能力等。

其次,注重对职业前景的科学预测和分析,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前瞻预测,帮助学生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从而使大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职业定向和选择岗位。

4.校内职业指导与教学结合紧密

国外大学指导课程,从人学开始就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方面给学生以帮助,体现在通过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征、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和预期的职业。整个大学期间,学校有很多教学组织方式:单元教学、教学模拟、主题设计等,将学科、课程建设与职业指导相互渗透;就业指导内容涉及职业的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人、就业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测定与调查、择业技巧和准则等。就业指导形式有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验、心理测试等。毕业后,毕业生仍可以回到母校接受公众职业指导和培训教育,接受学校延续不断的服务和帮助。学校还注重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分析,并以此作为下一步改革的参考。

5.开展创业教育

国外就业指导中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他们邀请知名企业家到学校开设讲座,与学生深度交谈,培养学生自我创造意识和企业家精神,而且还把产品设计技术、质量管理、销售、资金筹措、人际关系、商业法规、事业策划、事业管理和政府的相关法律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他们认为:独立创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很重要,大学生创办企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经济发展。

三、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议

1.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须进行职业指导业务的专业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指导与咨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具备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而且具有相应的职业测评能力。

2.结合专业教育的全程进行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如:建立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人力资源主管定期进行咨询、模拟面试等;同时应充分利用中介机构。

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学生学校学习的全过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教育;对中年级学生开展个性心理测评和职业适应性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能力,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对高年级学生就可以引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创业设计,培养毕业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能力,并且开展择业技巧、礼仪、心理调适的训练。

3.进行心理指导

通过心理测量和其他手段,帮助学生更充分了解自己,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需求,即各种职业需要什么特长和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开展职业市场研究

开展行业的人才预测和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素质的研究,并且以此作为改善和完备就业指导工作的参照,使高校的专业设置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及时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特点和本专业扩展的空间可能、专业知识的相关性、专业发展的前景、专业适应性、专业现状和趋势,对人才的要求等等。

5.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大学、企业和社会都要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各高校在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渠道的同时,注意加强与其他高校以及社会机构(劳动中介组织、职业中介组织和人才中心等)之间的联系。例如,建立大学生社会实习基地,开展社会实践课。学校、社会的各种机构系统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进行指导,形成系统的就业指导网络,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

6.加强中介组织参与

力求利用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第三方作用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约束作用,调动中介机构的积极性,形成高校主导、政府引导,中介参与、协会约束的就业服务格局。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3篇

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首先要澄清一个流毒广泛的说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

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首先对要考虑的宏观策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个别具体问题的解答。

一、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

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如果这一部分已经有人很明确的告诉你了,或者你个人已经很敏锐的感知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已经是明白人,不需要我浪费口舌。

(一)5大利益象限

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就业市场上,我们可以按大的方面对各种利益单位归类如下:

1.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2.垄断行业国企

3.竞争行业国企

4.外企

5.民营企业

差不多所有的利益单位都可以在上述归类中找到位置。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这不是理论研究,这和你未来的事业、收入、地位、家庭都有直接的联系。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招聘会上准备招聘你的这个公司(单位)到底是属于哪个象限的?

不同的象限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在不同的象限就业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你选择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公务员(即官员),以及垄断国企的手中。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财富水平不一样,因此公务员集团的收入相差是很大的。虽然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大家都一样,但是你到广东、华东一带了解下公务员的实际年收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你的同龄人在报考公务员了。实际上,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在当地人群中仍然属于高收入群体。而且也许更关键的是,风险非常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你一定在课堂上学过吧?哈哈,告诉你,那是西方经济学原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公务员,风险小,收益大。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在你们哪个地方,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样啊?那么我要告诉你:第一,你不能只看表面收入而不看灰色的部分;第二,当前中国允许地区间人员流动,因此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财富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落后地区的公务员确实是比发达地区的一般白领差的。这也就是利益格局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国企的情况。一说到国企,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下岗。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首先,解雇员工并不是国企独有,大量的私企每年都在大量解雇员工,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补偿,给他们“安置”。同时,也不是任何国企都效益不好,都需要下岗。我们看利益格局,首先要看谁拥有力量和资源。在中国,说白了就是谁拥有政府力量和行业垄断的权力,想效益不好都难。这不是国企还是私企来简单划分的。例如中国移动、电信、银行、石油,这些垄断性行业中的大国企,个个效益好。而那些国家已经“完全放开”了的竞争行业的国企,几乎都是完蛋两个字(不含假装放开的行业)。这里面有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在90年代初,只有国企存在,民营力量非常微弱。而国企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使得闸门打开后第一批进入市场经济的人尝到了“高”工资的甜头;在90年代末,以2000年为分界线,时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抓大放小政策下,垄断行业的国企迅速利用其行政资源做市场经济,毫无悬念,他们无往不胜,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当前阶段,以2005年为分界线,则又是另外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各地MBO此起彼伏了。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国企将出现分化,具体发展的预测比较复杂,我将

在另外的文章中专门分析。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垄断国企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收入集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45岁左右下岗破产的竞争行业国企员工,在他们象你们这么大就业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只是现在利益格局已经改变。

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政府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看看民企

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政府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好了,现在清楚些了吧,首先要看你要去的公司(单位)是在上述哪个象限。象限属性从大势上决定了你以后可能获得的收入和地位。而你个人的能力,是在大波浪上翻起的小水花。可以说,判断大势的能力比从事具体事情的能力重要得多。也许你要说,好象哪个象限都有收入高的人啊。是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在不同象限获得高收入和地位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象限,你只要跟上平均水平,5年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易的存上一大笔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在一些象限,你要十分努力,10年以后,你有可能存上一些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当你达到这个水平时,在优势象限的和你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存上了更多的钱,换上了更大的房子和车子。象限是有优劣差异的,起点相同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通道,同样都很努力,但落到的结果将天差地别。

其次,光看哪个象限还不足够。因为在同一个象限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微妙区别!

二、转型中的一代

中国的事情要用放大镜看才会清楚,这也是老外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原因。上述人为差别按利益象限的不同也有差异: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如何在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真正地、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业高校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当前农业高校教育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面对“金融海啸”和“就业难”,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给诸多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一个共同的公平的起跑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大学生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金融海啸”,经济变差是近两年来不争的事实;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更是一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教育“热点中的热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长中的烦恼”中的烦恼。“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有2700万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净增70万人左右。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64万人;2009年达61I万人,比2008年增52万人;但就业市场却是有减无增,2008年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应届高校毕业生能否找到饭碗,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f2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象是大学生,是诸多个性鲜明的“人”,如何更好地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之光普照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旨所在。作为农业高校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生为本,服务至上”,关心其疾苦,考虑其需求,尽一切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业高校毕业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大胆解放思想,更新工作方式,创新就业服务手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就业招聘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因特网,实现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建立就业信息库,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规范性,让更多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掌握对方的供需信息,避免盲目性,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保障学生各项权益,尽可能给诸多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一个共同的公平的起跑线,给农业高校大学生中的“每一棵小草”以开花结果,张扬主体意识、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让农业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二、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其创造潜能,必须改变“千人一面”的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此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一)必须更新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其创造潜能

从事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尤其要注意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小农经济条件下根深蒂固的“权力本位”,“重管理,轻服务”,“重共性,轻个性”,“重从众,轻创造”,“功利性、工具性、季节性、一次性”等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克服服务内容单一陈旧,方法简单生硬等缺陷,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成材就业的新要求—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首创精神,注重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见解;尊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尊重学生的创造成果。要根据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配合学校有关部门适时修订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为大学生就业把握好方向,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和招生导向,科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结构,当好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秉承和拓展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农业教育非实践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实习、试验二者不可偏废”的办学宗旨,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克服“在黑板上种小麦”、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能力与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千人一面”的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拓展能力,具有发展潜质和主动竞争能力的高校大学毕业生。

《二)必须坚持面向全体与面向个别相结合,职业生涯的常规教育与专门规划指导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全程指导

我们所办的教育,不仅仅是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而应该是面向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在校在读期间负责的教育,而应该是对人的一生负责的教育;不仅仅是面向少数尖子生的教育,而应该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教育。从横向看,是惠及人人的“普世教育”;从纵向看,是伴其一生的“全程教育”。所以,在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应该消除三个误区:消除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对毕业生指导的误区;消除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就业知识与技巧指导的误区;消除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学生毕业阶段指导的误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马克思的观点—学校教育就是“通过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包含两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又不可分割更不能相互代替的方面。第一,“学生综合素质的积蓄过程的指导—就业的准备性指导”,即既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方面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常规教育,又要在专业发展方面要给予个别的或特殊的指导,通常由全体教育工作者来完成;第二,“劳动就业基本知识与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就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即除常规教育外,还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包括职业设计与规划、职业教育与培训、社会认识与市场分析以及就业方法与技巧等方面予以有针对性的专门规划和指导,通常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来完成。面向农业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面向农业高校全体学生的教育,面向农业高校全体学生的就业指导,向社会化的下一个阶段—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坯子”,这是农业高校高等教育的职责;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定位和学科侧重,对于学生将来的社会就业和职业发展大有裨益,以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和科学化的就业指导更好地为农业高校大学生服务,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设计、自我决策、自我发展和自我心理调适,主动提高其职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生存本领,让每位农业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都能寻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是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追求。

三、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专业教育指就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学生实施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除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它的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它的实质是“和谐发展的人”的培养。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有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和负责任的人,才是大学完整的教育,才是对学生将来就业最好而有效的指导川。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曾指出:“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的人。”而中国的大学恰恰陷人技术至上的误区,一味强调学生技能培养,缺乏对人的心灵和谐的关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事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尤其要言传身教,并配合各科任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判断是非,学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学习和思考,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川;引导青年学生克服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农耕文化积淀形成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自私狭隘心理,弘扬中华文化精华,“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观点,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强报效祖国的自豪感。: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5篇

1.1职业认知模糊不清

2012年6月,在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抽取了150余名学生,对他们的兴趣、专业与职业认识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对自己、专业、职业认识相当有限,回答对自己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总数的81.6%,有87%的学生回答对自己的专业优势不了解,有90%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后一般从事什么工作不清楚。

1.2职业发展路径认识有限

有98%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综合素质以便将来顺利择业,但是有87%的学生对自己如何选择职业没有详细规划,由此可见,高职生由于对自我、专业、社会需求认识程度的不足,使得他们在大学阶段没有很好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2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2.1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基本思想

职业生涯理论家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人格的一种表现,某一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相同人格特质的人,这种人格特质反映在职业上就是职业兴趣。

2.2事务型职业人的共同特点

事务型是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人通常谨慎保守、忠诚、尽职尽责,忠实可靠、自我控制能力强,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不喜欢冒险和竞争、缺乏创造性、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2.3分析事务型学生常模,了解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50余名高职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筛选出40人作为事务型的研究对象,形成了事务型学生常模,全面分析事务型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下一步研究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事务型学生对技术提升的期望、价值实现的期望值一般,缺乏追求的主动性。不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作为个人主要的行为动机。地位差异不会太多影响个人行为。对他人的控制与支配欲望不甚强烈。不将思考、行为的独立性作为主要的行为动机。对行为中新性、冒险性的追求强度一般。对个人环境、地位的稳定有一定程度的追求,但并不因安全因素而对工作过程有较大影响。

3根据事务型学生常模,制定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

《传统或事务型职业倾向就业指导专题教育方案》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测评结果,面向传统或事务型职业倾向学生所开展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通过认知—测评—提升—规划“四段式”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素质结构、职业兴趣与态度,提升职业素养,做出与之相适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规划。

4执行专题教育方案前后的比较

为了验证专题教育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首先对40名事务型学生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发现有18名学生有轻微提升,有10名提高程度显著。以下是对A同学指导前后的分析,这也可以用来验证教育方案的可行性与效果。

4.1事业驱动力变化比较

学生融入到团队中的能力有所提高,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更关注在团队中的角色。办事的方式方法,抵抗来自于他人、环境干扰的能力有所加强。对于一般性技术掌握能力有所提高,只适合掌握一般性技术。

4.2感知偏好变化比较

学生具有渴望获得成功的成就动机,非常渴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得到认同。能够自觉地、认真地投入所从事的工作,贯彻事务的能力有所提高。在适应快速、活动量高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能力有所提高。该生在做事情之前比较有计划性,做事情更加系统、有条理,能够努力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4.3职业倾向变化比较

通过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的培训,该生的事务型职业倾向得到了明显加强。该生拥有的职业人格特征说明其在此职业中拥有优势,比较容易成功和获得满意感。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