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科经济论文

本科经济论文

本科经济论文

本科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本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在当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有着较大的影响价值。本文就主要针对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特色展开了探究,并分析了知识管理发展的趋势,进而总结得出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开始出现,这一经济形势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强调的主要观点就是利益竞争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够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具体要求,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

1.测量知识本身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人脑的研究属于自然活动的范围,在服务上以及在创新上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实物。所以,知识也就是一种服务的来源,但是其并不是指代的服务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究竟是对服务本身的测量还是对知识的测量,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的测量知识本身就有重叠性的特征。

2.生产单元的线性已改变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这一经济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换,使得生产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生产者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很多的生产者已经在概念上无法进行类别的划分。

3.原本外部环境的改变依旧持续改变中

过去的经济模式在长期的使用中,也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好的影响,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的经济发送站,而如今的知识经济模式则对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好的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使得环境得以有效的改善,并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的趋势

1.重视知识管理的哲学面向

现今的知识管理多数存在于期刊书籍的管理中,而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报道却并不一致,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统一,由于管理所发挥作用的不同,使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不相同,由于个人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认识,使得知识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一般而言,可以将管理哲学作为知识管理探讨的基础,这样比较容易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窥探以及掌控。知识管理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但是知识管理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创新无法顺利的开展。针对不同的组织来说,由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操纵的不一致,使得知识管理在广泛实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因此,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广泛实行的时候,就要求组织成员能够明确了解到创新环境的需求,深入了解哲学,依据哲学就可以将一些繁杂的问题进一步理清。

2.强调创新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应该逐渐向着强调创新价值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前提下,注重对价值实施创造,将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充分的体现出组织的价值,根据相应的结果来判定个人的价值。相关的文献中也指出了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激励特征就是使得能力产生的关键,就本质上来说,能力与资源价值都是不可测量的数值。由于能力与资源价值均具有不可测量性,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要凸显其能力,将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那么针对公司所具有的能力进行提升,大力支持资源的转换,就可以使得组织中存在的一些本质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人力资源核心可以与人力单位产量保持一致,并且使得组织更加具有创新性。组织将能力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会重点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充分的发挥出组织的能力,有效的实施创新,并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就能够使得组织实现高效的发展。

3.确立中阶主管的组织地位

知识管理所强调的主观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组织中,需要对创新管理的职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落实,使得中介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管理的职能。而知识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则有效的证明了知识管理融合哲学的重要性,在对组织理论结构进行强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进行反省工作,确保中阶主管组织所占的地位。知识管理重视创新价值的体现,而推动创新得以开展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知识漩涡。在组织中,知识管理主要是靠中阶管理者进行管理。就相关的人员所提出的观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中阶管理方式相较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来说,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国际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的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组织结构都实现了有效的转变,而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同时也需要依据不同的员工自身特色和文化差异来进行管理方案的构建。就以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个人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其主要构建于对组织层次之上。组织层次的界定,可以被看做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构架。由此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所占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渐渐的发展为主流趋势。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好的凸显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国家的文化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认可。

2.对于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在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念头也逐渐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了多元化管理。这种多元化管理是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到今天,都原发的发展潜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挖掘,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在多元化管理的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可以被理解为:在工作多元化的基础上,有效的对组织进行转变。通常来说,以大的层面来说,多元化主要是通过中下阶层来进行体现。而就小层面来讲,多元化则多体现于少数群体以及种族阶层中。上级对下级有着一定的管理落差,多元化管理使得女性群体与少数群体在管理上不具备突出性。多元化管理中,以弱势群体为主导,而其所造成的优点一方面帮助组织厘清、保护、探究与转变价值和实务,并且促进组织绩效;另一方面则培育帮助增进公共利益。

3.管理哲学与人文精神反思

目前与知识经济相关的若干科技业,大都以代工(OEM)为主,若无法研发、创新,则我国的知识经济依旧依附在美国的价值底下,代工是无奈甚至是长期科技发展的麻药,专利数量是假象而非科技实力,较之加州硅谷的技术高门坎进入障碍与创新能力,目前仍居劣势,发展若要稳固与持续,恐怕仍须回归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学术研究伦理的建立亦为根本之道,扭转社会风气与提升研究水平,知识分子将任重而道远!犹有甚者,网络上的活动一旦普及,并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后,新经济与新社会也随之成形;但生活的考验与人文的变迁才开始运作,统合趋势与人文抗争并存的辩证逻辑,将是新社会演进的路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凸显,该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知识管理更加强调追寻,更加注重创新,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注重对竞争模式的创建,实现思维的无国界交流,就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人文精神转变,是人类生存本质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孟宪平.以人为本:改革的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吕福新.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挑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3]彭雅.论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变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1).

[4](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MeinolfDierkes)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本刊总目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2).

[6]潘连乡,叶传财,韦凯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02)

本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经济管理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管理型人才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运用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来管理企业,可以大大地减少企业项目投资的盲目性,因此经济管理人才也日益受到企业的热捧。高校作为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基础深厚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必须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采取创新性的改革策略。文章简要介绍了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具体指出了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所采取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经济管理教学;特点;存在问题;改革策略

济管理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当前市场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与理论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对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目前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以真正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经济时展需要,具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综合性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一、高校教育特点以及经济管理教学的特点

高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所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的就是培养出具备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校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本科教育与传统的高中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别,高中教育注重基础性知识教学,教学课时和教学科目都比较固定;本科教育的教学课程数量居多但学习时间较少,学习内容更加宽泛和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第二,高中教育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应试能力考核,而本科教育则更加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经济管理教学的特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针对性。经济管理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的经济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要求,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具体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对比所学的经济原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参与性。高校的经济管理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注重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和观点加以分析,在相互的讨论过程中开拓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实践性。经济管理教学旨在培养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验操作,同时也特别注重学生在毕业后对经济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学生管理经验的积累。

二、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在实际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会进行处理。但是目前高校的经济管理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高校目前的经济管理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课程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会采取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由于过分放大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容易降低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学习兴趣。很多经济管理的任课教师对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科学,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容易忽略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比较少,从而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2.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实践基地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应用性比较强,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配套教学硬件设施和实践基地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硬件设施配备和实践基地建设严重不足。在经济管理课程上需要针对教学案例播放某些视频,但是由于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多媒体设备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加直观和形象地了解到教学内容。此外,很多高校仍然存在着教育实践基地发展滞后的问题。由于学生会在经济管理的实际课堂中学到如市场营销、生产运作以及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在实践中真正地加以演练,那么学生就很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由于学生实习的地点多为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经济相关单位,而专业所涉及的岗位也包含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比较核心的部门,因此多半不愿接收在校大学生的实习,因此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和实践基地缺乏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实践性教学程度重视不足。很多高校由于受到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育经费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还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实践性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首先,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收获较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上的很多实践课程都停留在了形式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其次,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理论加上实践举例的方式,缺乏一些实践环节的安排,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经济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不经过实践平台上的操作练习,是根本无法累积到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战经验的,如果学生不能够自己操作所学的理论知识,那么一旦学生遇到了实际问题就会出现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最后,经济管理所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宽泛,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行业领域相关知识非常多,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过多地关注了书本教材上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对实际前沿的实践理论脉络无法从整体上清晰地把握,因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三、高校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结合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本身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教学改革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

1.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要想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将实际的课程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将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首先,一定要对整个经济管理专业进行合理化的归类和划分,准确定位经济管理的专业特点,包括其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其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育的意义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优势,真正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充分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分阶段性地开展教学,并灵活而及时地进行教学时间上的安排和调整,突出环节中的重点。最后,课程本身要有一套科学而完整的考核标准,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考核成绩中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和真实的评估情况,以便日后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2.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由于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长期得不到重视,而实践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可以利用模拟教学的形式,如运用ERP沙盘模拟形式开展经济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机会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其次,安排学生到社会企业的实习,制定系统的实习指导方案,包括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等。还可以鼓励广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经济管理的真实理解,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建立多种模式并用的实践教育平台,鼓励学生运用自身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推进创业实践。通过高校、政府以及企业等三方面的协调管理,搭建完善的创业平台,可以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最后,还可以依托于一些课外科技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技能,利用一些如竞赛等渠道有效地提高实践效果,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班、创业研讨会、创业俱乐部等,还可以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举办一些挑战赛,如电子商务大赛、商务公关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物流设计大赛、股市期货模拟大赛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操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相较一些如土木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性比较突出的专业而言,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性不是很强,但是其实际的覆盖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毕业生在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更是多样,因此对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并且要注重整个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全面,要适当地进行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法的介绍,要让学生能够脱离书本上的纯理论知识,多了解一些社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背景知识。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别是要结合当前最新的发展形势,介绍一些经济管理理论的新情况,如增加一些对大型复杂项目管理理论的讲解,最好是能够借助一些真实性的案例,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管理性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广泛从事于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等经济部门,也会有很多人在大中小企业担任经济相关的管理工作,因而其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某些不足的地方,因此需要在相关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革性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平.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180

[2]欧阳胜.基于微信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论[J].信息化建设,2015,05:75-76

[3]刘芳.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0:187-188

[4]欧阳胜.高校电子商务在线教学设计的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377-378

[5]林云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4,09:108-110

本科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毕业论文对于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毕业前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和展示,它更侧重于体现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类专业作为一种应用型学科,它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或市场经济运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但是,近年来,经济管理专业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并没有达到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缺乏创新性。因此,有关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话题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2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笔者设计了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看法、毕业论选题、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服务环境、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质量及影响因素7个方面,30多个问题。毕业论文质量及影响因素包括行为主体、教学条件、论文管理、社会实践、就业环境等方面问题,内容包括毕业论文重要性、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控制、毕业论文完成周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毕业论文监督与评价等6个方面,30多个问题。其中,毕业论文质量及影响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指导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等。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采用了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和论文指导教师,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中旬。在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3份,回收率96.50%;在整理问卷数据时,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为92.23%。

3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3.1选题过于宽泛通过对指导教师的访谈可以发现,仍有部分学生的论文选题存在题目太大的问题,结果往往因为自身知识有限和能力不足,使论述难以深入,要么难以继续写作,要么解决不了问题。此外,选题模糊、题目过于陈旧、选题雷同、与学生志趣或优势脱节等问题也不少见。选题是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因此,选题对于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相当部分的学生普遍存在选题宽泛、选题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但是由于自身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有限,使得对于所选题目的研究很难深入,可谓困难重重;另外也存在选题滞后于现实需要、雷同性强等问题。

3.2论文写作的表达能力偏弱毕业论文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积累情况、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部分学生由于理论基础的匮乏、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使得毕业论文出现理论基础性不强、前后逻辑结构混乱等问题。另外,由于毕业生很少能够做到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得到真实数据,因此毕业论文呈现出的内容会出现与现实脱节、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等情况。

3.3论文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脑的普及,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能力较强,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例如,学生完成日常作业和论文时已经养成了借助搜索引擎和大量借鉴其他网络资源的习惯,以至于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得不到锻炼和提升。长此以往,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也会过度依赖网络资源中他人的论文等学术成果,导致毕业论文中缺乏自己的理论观点,创新性更是难以达到要求,反而大量出现抄袭、拼凑和雷同等现象。对此,学校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加大监督力度并建立起合理的惩罚机制。

4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4.1学生自身因素

4.1.1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从结构、字数等形式上符合规范要求即可,忽视了论文的实践功能和专业领域研究能力的训练。通过对2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71%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毕业前的一种形式,只要完成的差不多,教师都会同意毕业,因此“敷衍对付一下”就可以;但是也有23%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掌握能力的一种体现,并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是检验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写作能力的绝佳机会,认为“一定要认真完成”;另外,有6%的学生认为学校设置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这些环节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耽误他们找工作或者考研等等,认为“应该取消毕业论文”。

4.1.2学生用于撰写论文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虽然学校下达撰写论文任务是在大四上学期,但是学生实际撰写论文的时间大多是在大四下学期,而这段时间刚好是考研、考公务员、考职称或证书、跑人才市场、面试、实习等的时间,占用了撰写论文的时间。对毕业论文投入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投入时间在1周以内的占24.38%,1~2周的占31.67%,2周~1个月的占21.21%,1~2个月的占16.42%,2个月以上的占6.32%。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都在半个月以内,而学校安排的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在半年左右,如此悬殊的时间差可以看出毕业生投入到毕业论文上的精力非常有限。但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有些毕业生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少并不是因为真的忙到不可开交,上文提到的“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往往只是学生拖延和懒惰的借口。其实,从根本上说,要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质量首先要使毕业生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

4.1.3学生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各个求学时期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部分学生,特别是经济管理类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习惯大都是死记硬背、考前突击,而到了大学阶段,由于缺乏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日益散漫,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够针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因此论文中会出现许多抽象空洞的理论。虽然学校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过经贸应用文写作和社会调查等课程,但是由于学时限制和学生的重视和掌握程度等,并没有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起到显著作用。

4.2指导教师因素

4.2.1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本科生论文思想和观点的形成比较困难,迫切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甚至包括思维方式。本科生由于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有限,其毕业论文很难形成系统的思想和体系,因此特别需要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但由于指导教师,特别是对于一些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指导教师来说,他们本身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他们投入在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在关于教师指导的调查中发现,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感觉很满意”的学生占到90.26%,“感觉一般”的学生占到6.42%,“感觉不满意”的学生占到3.32%。在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次数上,指导“3次以下”的占36.82%,指导“3次以上”的占63.18%。在指导方式上,最普遍的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其次,当面指导的也有很多。以上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持肯定态度,只有极少数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工作存在质疑。

4.2.2青年教师增多,指导经验不足近年来,为了解决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许多学校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但是由于进入高校不久,对本科教学的程序和方法的了解并不全面,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与功能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认识,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往往不能有的放矢。同时,由于青年教师与本科毕业生的年龄差距较小,对学生要求不十分严格,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与监管没有完全的主动性,也不能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4.3学校方面的因素

4.3.1可供查阅的资料和渠道有限关于“查找文献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85.47%的学生选择了“网上查询资料”,但学生们上网查询资料的方式大部分还是拘泥于“百度”等搜索引擎,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效率还很低,这与学生平时缺少关于查找文献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有关。仅有14.38%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仍然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但是由于学校图书馆馆藏的经济管理类资料有限,并且更新速度滞后于实际需要,因此只有少数学生会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作为参考。仅有极少数学生能较好地利用实习单位的一手资料,根据所掌握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论文写作。这一调查结果暴露出学生日常写作的欠缺以及文献检索与利用效率的低下,学校应开设相应社会调查、文献查阅和写作等课程,教师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中制订相应的计划和目标。

4.3.2缺少实践和调研的机会现在企业和公共组织对大学生实习和调研大多采取婉言拒绝的态度,这不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出面联系有合作关系或者相关的单位,经常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调研。但近些年来,学校出于学生安全和经费的考虑,组织学生实习和调研活动普遍存在次数少、时间短等现象。

4.3.3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不明确当前很多院校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还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标准,仅仅只有成绩评定的等级设置,对各等级比较详细的要求还不是很明确,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不明晰,一般只有对论文评定的等级,缺少细则性的评分标准。特别是对于经济管理类这种社会科学类的毕业论文,本身主观评价差异比较大,容易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这样一来,各指导教师无法根据相关标准来评定学生毕业论文的好坏,每个指导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评定,不同指导教师的评定标准不一致,有的指导教师要求较严,有的指导教师要求松,出现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如果没有一套统一详细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的话,各指导教师就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按照评分标准判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到底如何。不同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观要求的严格或放松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

5解决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改进路径

5.1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要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独立工作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检查,在当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创建高校学生论文写作诚信机制,对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严厉惩罚,以杜绝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5.2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更新观念,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培养不应该看成是某一个阶段的任务,应该把对本科生进行社会调查、科学研究的培养和锻炼作为一个常态化的日常学习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要通过日常能力的锻炼激发学生完成科研工作中的独立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指导教师对于因未掌握专业和实践能力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较差的学生要进行积极引导和帮助,对于违反毕业论文写作诚信机制、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应制订严格的惩罚机制。

5.3加强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应用性强的学科,因此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选题大都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题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拥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了解社会需求,把握市场动向,而不应只是身居象牙塔。因此,要加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要把符合条件的一线教师列入到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队伍中,特别是要发挥一些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高职称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把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效果作为教师工作表现的重要考评标准,以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增强师资力量;第二,青年教师可以以毕业论文副指导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主要负责论文的格式排版等,同时要在指导过程中向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积累论文指导经验,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以使论文指导工作的代际过度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断档现象;第三,可以外聘一些校外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在岗人员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这既可以补充高校师资力量,又可以实现指导教师多层次、多元化;第四,要在增加指导教师数量的同时,注重保持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积极认真地对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5.4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要达到提升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效果,就要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进行连续的过程控制。对于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检查、指导、答辩等关键环节的表现要进行书面的记录,以便掌握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实时动态。具体来说,学校、学院、专业这三个层级要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考核监督标准,分期、分批地对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教学督导,以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最终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本科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与研究型高校的专业法学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经济法课程集法学、经济、技术等知识于一体,课程内容繁多,课时通常为32-48学时左右,在有限的课时内要讲清楚庞杂的内容,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选择适合该专业学生需要的相关经济法知识;

2.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主要是二本和三本的学生,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比较缺乏,在教学中常常显得比较被动,如何让学生能够对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组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重要考虑的因素;

3.经济法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学生的法学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普及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等基本法学概念。要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应用”、“实务”等要求,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运用

案例教学法,一般认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1870年创造的,在美国主要表现为判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案例为教材,教师采用苏格拉底问答法,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矛盾中发现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原则。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案例教学的适用性价值一直体现在对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实践的一线一直得到师生的欢迎。案例分析法和经济法课程的有机结合,是提高经济法教学效果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笔者在这些年讲授经济法课程的过程中,一直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获得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但仍处于不断摸索和提高的阶段,仍面临诸多困惑。

(一)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经验

我国是以制定法为主要特点,判例法尚未取得法定地位,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上存在和普通法系国家不同的地方。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坚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通过一些简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选择和搜集经典经济法案例,采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演示案例,主要采用课堂问答、分组讨论以及模拟法庭等方式来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针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诸方面的特点,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把握的因素: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案例应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适应,所以应选择内容相对简单、具有新颖性、典型性同时兼具一定趣味性的案例。在取材上,可以引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比如《经济与法》节目中的一些案例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容易激发其学习热情。选取的案例应是近期发生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学生能够对所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基本的把握和理解。

2.课前准备工作需充分。

主讲教师应在课前将下次课程主要讲授的案例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查阅相关资料,可以要求学生按分组以PPT形式来准备课堂发言。师生之间有诸如QQ群之类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查询资料的途径和方法的技术指导。

3.课堂讨论中需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以及模拟法庭等方式来灵活开展案例教学。在课堂讨论中,老师要起到理性主持人的作用,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及时的评价与分析,结合案例将理论知识点讲授清楚,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领会到该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4.案例讨论后的总结需条理清楚。

教师在总结案例时,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案例与所涉及的法学原理、法律条文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掌握经济法课程中的基本基本概念和理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案例教学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占主导地位,我国和英美法系国家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上都存在差异,我们的学生在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后很难适应开放式的案例讨论这种教学形式。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还是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课前准备过程难以控制。案例教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好的课前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这些有赖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学生课后搜集资料的条件和实施是否完善,同时,还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其次,课堂中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缺乏主动提问和探讨的积极性。案例讨论无法热烈和深入。再次,由于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限制,过程考核给老师增加很多工作量且操作难度较大,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笔试作为最终的考核方式。因此,有些老师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这种讲授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作用。

三、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与学生进行“对话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

要实现“对话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极好的课堂管理、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学生的脑细胞充分地调动起来。开展对话式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几个主题或模块,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次课程分为导入、形成和巩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做小组总结发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反应,在总体上把握课程的节奏。比如,理论性强的内容,比如经济法总论,教师讲授的时间应多些;实践性强的内容,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把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作准备和阐述。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访谈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从而不断修正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选择动态化,构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机制

社会经济生活瞬息万变,不断产生新问题、新情况,经济法律法规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也应适应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为着眼于应用,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应始终保持对经济法理论前沿、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与行业需求乃至社会热点的及时响应,所以要对案例进行时时更新,教师要具有对经济法学前沿知识的敏感性,对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保持关注,从而将最新的案例设计到课程教学中去,构建起主动适用社会需求的创新机制。

(三)课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过程化,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的评分标准

要开展互动式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教师来讲,对教师的考核应重点体现在其教学质量上。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教学型高校,应该立足于自身定位,以教育的“产品”质量,即学生的质量而非论文的质量去评价教师。以此为标杆,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引导教师研究教学,使得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成为教师们的内在动力。对学生来讲,要提高课堂表现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分值和比重,应对课堂讨论认真参与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评价模式的过程化与多元化,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语

本科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开题报告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十分的重要,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跟能力的有机环节,这对大学本科生今后就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期训练也着很好的帮助。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经济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欢迎参考~

(一)研究目的: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出口财政激励机制是国际上通行的税收政策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我国从1985年开始全面制定并采用了出口退税政策经过了出口退税税率频繁的调整阶段退税体制复杂的变更阶段从2008年11月1日起我国政府又实施了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其中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是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2009年,国家对出口退税率又连续4次微步上调,4月1日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青岛作为全国纺织服装的老工业基地,其服装行业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综合排名连续三年列前十位,2008年1--6月份青岛市纺织服装全行业规模以上纺织企业790家,完成出口交货值118.2亿元,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拉动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市服装产业迅速崛起,给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国内服装业空前发展的大潮时代下,青岛的服装制造业却没能赶超国内后起的部分服装产业集群带。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青岛的服装行业如何在国家出口退税率调整之后,抓住发展机遇,更大的发挥出口退税的作用,扶持服装外贸企业,带动整个青岛服装产业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随着青岛对外贸易的发展服装出口额不断增长出口企业也不断增多出口退税政策由此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消费需求下降,使服装行业竞争程度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对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意义就是分析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青岛服装行业现状的影响,并提出青岛服装行业利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寻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科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1.问题的提出

毕业论文对于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毕业前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和展示,它更侧重于体现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类专业作为一种应用型学科,它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或市场经济运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但是,近年来,经济管理专业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并没有达到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缺乏创新性。因此,有关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话题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2.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笔者设计了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看法、毕业论选题、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服务环境、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质量及影响因素7个方面,30多个问题。毕业论文质量及影响因素包括行为主体、教学条件、论文管理、社会实践、就业环境等方面问题,内容包括毕业论文重要性、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控制、毕业论文完成周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毕业论文监督与评价等6个方面,30多个问题。其中,毕业论文质量及影响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指导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等。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采用了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和论文指导教师,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中旬。在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3份,回收率96.50%;在整理问卷数据时,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为92.23%。

3.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选题过于宽泛

通过对指导教师的访谈可以发现,仍有部分学生的论文选题存在题目太大的问题,结果往往因为自身知识有限和能力不足,使论述难以深入,要么难以继续写作,要么解决不了问题。此外,选题模糊、题目过于陈旧、选题雷同、与学生志趣或优势脱节等问题也不少见。选题是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因此,选题对于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相当部分的学生普遍存在选题宽泛、选题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但是由于自身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有限,使得对于所选题目的研究很难深入,可谓困难重重;另外也存在选题滞后于现实需要、雷同性强等问题。

3.2 论文写作的表达能力偏弱

毕业论文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积累情况、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部分学生由于理论基础的匮乏、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使得毕业论文出现理论基础性不强、前后逻辑结构混乱等问题。另外,由于毕业生很少能够做到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得到真实数据,因此毕业论文呈现出的内容会出现与现实脱节、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等情况。

3.3 论文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脑的普及,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能力较强,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例如,学生完成日常作业和论文时已经养成了借助搜索引擎和大量借鉴其他网络资源的习惯,以至于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得不到锻炼和提升。长此以往,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也会过度依赖网络资源中他人的论文等学术成果,导致毕业论文中缺乏自己的理论观点,创新性更是难以达到要求,反而大量出现抄袭、拼凑和雷同等现象。对此,学校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加大监督力度并建立起合理的惩罚机制。

4.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生自身因素

4.1.1 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从结构、字数等形式上符合规范要求即可,忽视了论文的实践功能和专业领域研究能力的训练。通过对2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71%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毕业前的一种形式,只要完成的差不多,教师都会同意毕业,因此“敷衍对付一下”就可以;但是也有23%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掌握能力的一种体现,并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是检验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写作能力的绝佳机会,认为“一定要认真完成”另外,有6%的学生认为学校设置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这些环节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耽误他们找工作或者考研等等,认为“应该取消毕业论文”。

4.1.2 学生用于撰写论文的时间和精力较少  虽然学校下达撰写论文任务是在大四上学期,但是学生实际撰写论文的时间大多是在大四下学期,而这段时间刚好是考研、考公务员、考职称或证书、跑人才市场、面试、实习等的时间,占用了撰写论文的时间。对毕业论文投入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投入时间在1周以内的占24.38%,1~2周的占31.67%,2周~1个月的占21.21%,~2个月的占16.42%,个月以上的占6.32%。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都在半个月以内,而学校安排的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在半年左右,如此悬殊的时间差可以看出毕业生投入到毕业论文上的精力非常有限。但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有些毕业生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少并不是因为真的忙到不可开交,上文提到的“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往往只是学生拖延和懒惰的借口。其实,从根本上说,要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质量首先要使毕业生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

4.1.3 学生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各个求学时期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部分学生,特别是经济管理类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习惯大都是死记硬背、考前突击,而到了大学阶段,由于缺乏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日益散漫,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够针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因此论文中会出现许多抽象空洞的理论。虽然学校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过经贸应用文写作和社会调查等课程,但是由于学时限制和学生的重视和掌握程度等,并没有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起到显著作用。

4.2 指导教师因素

4.2.1 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本科生论文思想和观点的形成比较困难,迫切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甚至包括思维方式。本科生由于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有限,其毕业论文很难形成系统的思想和体系,因此特别需要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但由于指导教师,特别是对于一些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指导教师来说,他们本身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他们投入在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在关于教师指导的调查中发现,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感觉很满意”的学生占到90.26%,“感觉一般”的学生占到6.42%,“感觉不满意”的学生占到3.32%。在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次数上,指导“3次以下”的占36.82%,指导“3次以上”的占63.18%。在指导方式上,最普遍的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其次,当面指导的也有很多。以上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持肯定态度,只有极少数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工作存在质疑。

4.2.2 青年教师增多,指导经验不足  近年来,为了解决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许多学校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但是由于进入高校不久,对本科教学的程序和方法的了解并不全面,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与功能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认识,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往往不能有的放矢。同时,由于青年教师与本科毕业生的年龄差距较小,对学生要求不十分严格,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与监管没有完全的主动性,也不能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4.3 学校方面的因素

4.3.1 可供查阅的资料和渠道有限  关于“查找文献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85.47%的学生选择了“网上查询资料”,但学生们上网查询资料的方式大部分还是拘泥于“百度”等搜索引擎,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效率还很低,这与学生平时缺少关于查找文献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有关。仅有14.38%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仍然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但是由于学校图书馆馆藏的经济管理类资料有限,并且更新速度滞后于实际需要,因此只有少数学生会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作为参考。仅有极少数学生能较好地利用实习单位的一手资料,根据所掌握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论文写作。这一调查结果暴露出学生日常写作的欠缺以及文献检索与利用效率的低下,学校应开设相应社会调查、文献查阅和写作等课程,教师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中制订相应的计划和目标。

4.3.2 缺少实践和调研的机会  现在企业和公共组织对大学生实习和调研大多采取婉言拒绝的态度,这不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出面联系有合作关系或者相关的单位,经常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调研。但近些年来,学校出于学生安全和经费的考虑,组织学生实习和调研活动普遍存在次数少、时间短等现象。

4.3.3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不明确  当前很多院校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还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标准,仅仅只有成绩评定的等级设置,对各等级比较详细的要求还不是很明确,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不明晰般只有对论文评定的等级,缺少细则性的评分标准。特别是对于经济管理类这种社会科学类的毕业论文,本身主观评价差异比较大,容易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这样一来,各指导教师无法根据相关标准来评定学生毕业论文的好坏,每个指导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评定,不同指导教师的评定标准不一致,有的指导教师要求较严,有的指导教师要求松,出现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如果没有一套统一详细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的话,各指导教师就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按照评分标准判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到底如何。不同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观要求的严格或放松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

5.解决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改进路径

5.1 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要更新观念

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独立工作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检查,在当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创建高校学生论文写作诚信机制,对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严厉惩罚,以杜绝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5.2 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更新观念,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培养不应该看成是某一个阶段的任务,应该把对本科生进行社会调查、科学研究的培养和锻炼作为一个常态化的日常学习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要通过日常能力的锻炼激发学生完成科研工作中的独立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指导教师对于因未掌握专业和实践能力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较差的学生要进行积极引导和帮助,对于违反毕业论文写作诚信机制、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应制订严格的惩罚机制。

5.3 加强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应用性强的学科,因此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选题大都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题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拥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了解社会需求,把握市场动向,而不应只是身居象牙塔。因此,要加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要把符合条件的一线教师列入到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队伍中,特别是要发挥一些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高职称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把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效果作为教师工作表现的重要考评标准,以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增强师资力量;第二,青年教师可以以毕业论文副指导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主要负责论文的格式排版等,同时要在指导过程中向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积累论文指导经验,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以使论文指导工作的代际过度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断档现象;第三,可以外聘一些校外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在岗人员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这既可以补充高校师资力量,又可以实现指导教师多层次、多元化;第四,要在增加指导教师数量的同时,注重保持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积极认真地对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5.4 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

要达到提升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效果,就要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进行连续的过程控制。对于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检查、指导、答辩等关键环节的表现要进行书面的记录,以便掌握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实时动态。具体来说,学校、学院、专业这三个层级要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考核监督标准,分期、分批地对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教学督导,以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最终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5.5 学校向企业寻求对本科教育的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