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范文第1篇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情境;活动;评价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效课堂、生态课堂等的创建以及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是人们热衷的话题,德育的培养和渗透常被忽略,三维目标并没有真正得到凸显,德育目标、情感目标成为一纸空文.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渗透不容忽视.如何“渗”才能“透”到学生的心灵,那么,渗透的方法、途径、手段等有哪些?

一、高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新课程体现时代要求,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的目标之一.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的材料.教学中,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使德育渗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促进德育教育

1.史料激励法

学项式系数的性质时,运用杨辉三角比欧洲发现这个表的Blaise pascal早400多年的史实,让学生以我国的古代数学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材料分析中渗透

在学习指数、对数时,我们可以根据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的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问题而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叹我国的经济发展之迅速,对我国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再者,在教材中有许多问题涵盖了我国工业、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的话题,包含工农业生产、变化的问题,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的发展变化的问题,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三、利用课堂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1.在创设情境中渗透

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前,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神州”升天的情境,以及在人宇宙飞船在空中的运行轨迹,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可以顺便结合有关资料而说明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使他们为祖国而读书的热情.

学习“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时,利用跳水运动员的跳水的运动轨迹、利用旅游景点中的喷泉的画面等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愫.

再如学习《概率》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幸运35”的福利的中奖率、巧妙练习“体彩”、“双色球”等的抽奖的真实情景,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买福彩、买体彩等,不能抱着“大奖必得”的心态去参与,而把这样的活动作为一种捐助活动而主动参与,并伸出援助之手.

2.学习活动中渗透

德育目标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也难以落实到实处,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数学中有许多定义、定理、公理、推论,教师的灌输教学往往收获甚微,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合作思考.如学习《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1)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是什么?(2)通过指数函数的图像,你能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是什么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指数函数的性质有哪些,需要学生们合作才能解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组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需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同时也意识到组员之间在合作时,应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3.教学评价时渗透

教学评价时,如果能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抓住德育生成点,可以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如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思维、踏实的学习态度、与人合作的优点、善于倾听的品质等予以表扬,对学生的灵活思维予以鼓励,使学生在激励的光环下、在鼓励的雨露下更加鲜活起来,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四、发挥实践活动的德育因素,在能力提高中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实现能力提高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开展一些问卷调查、阅读、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使用工具书等途径,而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开展生活垃圾的丢弃问题,这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也通过计算、统计,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增强减少白色污染的意识,从而自觉地不让“白色污染进校园”而成为环保卫士,自觉加入到抵御白色污染的行列中来.

再如,学习《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在课之结束之际,布置讨论: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必须按照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分别给A先生1元、2元、3元……那么,如果合同签约是15天,你能签这个合同吗?如果是30天呢,你会签约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有用的意识,以及明确“学以致用”的原则,也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要公平、公正,生活中,不能仅仅看到自己的一己之利,应处处为他人着想.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德育渗透联系起来,找到德育渗透的衔接点,善于发现和引导,德育教育定会“润物细无声”.

高中数学的思想性不能忽视,对高中数学的德育渗透不得怠慢,不能割裂德育与知识的关系,不能因为重视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德育的渗透,时刻不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将德育贯彻到实处,这样,德育之花才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绽放.

【参考文献】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范文第3篇

新课改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数学要充分发挥基础学科的堡垒作用,在提升数学实用性、提高学生数学人文涵养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不会仅仅停留在数学技巧和数学运算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一、数学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并加大教材挖掘力度

高中数学教材不仅仅是一门习题和讲义,在习题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些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材料和延伸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仔细挖掘的力度,将数学教材作为一种知识、能力、德育的综合性材料。

(一)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

在高中数学的教材中,碰到新公式的时候,往往在课本的下方或者课本最后都会链接上发现这套数学公式的数学家的故事和简单经历。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将数学家的故事连同相关公式一起讲解出来。当然,课本上的简介比较简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后材料的整理与收集、延伸工作。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解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和事迹来激烈学生,鼓励他们不断摸索,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运用现实材料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数学中,材料题的运算比较多。这类题型往往只是运用材料的躯壳,实际上只运用材料中的数学内容。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往往也容易忽略材料。在新课改下,教师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加强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尤其是现实材料。一些现实材料涵盖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脉络,也涵盖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教师应该通过材料来提高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精神文明等发展的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并鼓励他们积极成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通过数学规律来讲解辩证唯物主义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高中数学的内容涵盖了很多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蕴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内容。比如等差数列,通过寻找特殊规律来实现规律的一般化处理。因此高中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数学规律来向学生讲解辩证唯物主义,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因素

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德育环境的创设、德育环节的搭配,来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因素。

(一)创设德育教育的课堂情境

数学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德育教育的课堂情境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开展数学教学前,可以通过与所讲的公式紧密结合的时事国情,特别是我国在科研创造、科技发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的新成就,来提升自己对该公式的重视。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通过学习小组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比如开设学习小组或者课堂讨论小组。在讲解到某个数学规律时,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学习小组,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学习小组,既能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互助学习的氛围,同时也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适时鼓励

课堂上,教师的适时鼓励和鼓舞,既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通过教师的客观点评渗透德育教育。当然,这种适时鼓励的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将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比如有学生总结出了很好的数学记忆方法,教师在鼓励的时候,可以将鼓励的内容从认真学习上升到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索的层面上。

三、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可行性。不是说所有的数学课堂都需要渗透德育教育,而是要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适时适度开展德育教育。还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他们的角度出来,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展德育教育。否则不仅无法有效渗透,还容易引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抵触与反感。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有句俗语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对学生心灵进行塑造的关键一步,其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这就使得教师有必要寻找科学而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高德育质量的目的,在实践中丰富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

一、在数学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个人品行一直是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教育别人,自我修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德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实践进行教育,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优化教育效果,提高教育效率;教师注重自身的言行,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二、教学实践

1.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分组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例如,在上数据的采集时让学生采取分组学习法,学生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2.利用数学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应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应当适时、适量地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配合所学的知识与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开放、自由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使用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垃圾回收,并统计相关数据,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统计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中国数学事业的光辉历史与杰出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发育全,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未培养完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就是指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社会问题或者国家发生的大事等,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涉及正负数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是向学生讲一些有关中国的重要的地理知识。如,海拔的计算,世界最高峰的高度是怎么计算的。我国最高的山峰在世界排名第几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重要的地理知识,还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2.深度挖掘数学中的素材,重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据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数学课堂中。一方面,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感受美能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对美的追求,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数学美的描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教学中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美观、美好、美妙、完美,这四个层面层层相接,相辅相成。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美的概念定会有所发展,但是它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

数学的德育渗透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联系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2]黄秦安,曹一鸣.数学教育原理:哲学、文化与社会的视角[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3]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范文第5篇

一、通过教师的表率和学生榜样的激励来渗透德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老师。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总是在寻找一些可供自己借鉴、吸收的东西。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不仅从教师这里学到文化知识,还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而模仿的教师中,除了班主任以外,就要数语文教师了。在他们的眼里,语文老师是口齿伶俐、能言善辨、通晓古今中外的能者。语文老师的言行举止、仪表风度往往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不忘。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可利用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用自身的内在素质潜在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促进德育的渗透。

中学阶段,大多学生已步入或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一个最大的特点:表现自我。具体表现在:争强好胜,希望得到长辈特别是老师的褒扬,博取异性的亲睐。中学语文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正确疏导,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如在一个班级内培养几名语文成绩优秀、思想品德好的学生,并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对他(她)们好的行为及品质加以褒扬,从而在班级内形成竞争向上的氛围,激励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应注意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热忱的同时,对一般的学生或者差的学生也需要充满热忱;也不应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做一些过分或不切实际的褒扬。否则,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逆反心理,收到相反的效果。

二、与文学美育结合,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与文学美育结合,对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教学渗透德育是中学语文德育的最经常的、最有效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中学课本(包括《语文读本》)中所选的文章不仅是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性的文章,也是具有很强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文章。

如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所表达的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深挚的爱国之情,就非常具有感染力,它可以让学生在激动感慨之间,油然产生对自己祖国的强烈的爱,产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决心;再如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如何正确对待生死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着意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激举动,预防发生意外等等,显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2.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别于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它运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为指导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系统性、直接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但由于太直接,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联系不紧,有空洞说教之嫌,学生难以接受,有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与文学美育结合,通过学习艺术性、思想感情性文质兼美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建立在文学美育基础上的。其主要特点是形象而又生动、潜移默化的渗透。如《长江三峡》、《天山景物记》等游记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具体情景的描绘,展示出的祖国壮美的河山好在眼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从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而以俭为美写起,由此训诫儿子应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这样的现身说法,使晚辈读来觉得亲切,容易接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运用大量比喻、排比、对偶等贴切生动的修辞手法,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将马列主义学风与主观主义学风进行对比,说明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学生读后不仅感受到美的熏陶,也能培养正确的学风。德育的实践也证明了在德育过程中运用美育因素能收到显著效果,特别是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的道德升华,灵魂净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许多文学形象,经过一代代的流传、衍变,往往成为一定道德形象的象征:东郭先生是善恶不分的象征,南郭先生是以假乱真的象征,葛朗台是吝啬的代名词,犹大是判徒的代名词,客里空是吹牛撒谎的代名词。通过这些形象,中学生能更迅速、更深刻、更生动地理解道德的意义,明辨是非善恶,获得单纯的理论说教所无法达到的德育效果。但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两个原则:思想分析和艺术鉴赏统一的原则。即在教学时同时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三、通过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举办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演讲、辩论的题目都可围绕德育的内容来选择;也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写观后感;阅读有关名著写读后感受等。更可以让学生走出去,在生活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集体活动中(如旅游)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作人与自然的调查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等等。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中教师讲的东西学生大多将信将疑,而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会感受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