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工程实习自我总结

环境工程实习自我总结

环境工程实习自我总结

环境工程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学有所用”

我的研究领域是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毕业后如果能投身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实习期间非常幸运,自己不仅可以了解报告书(表)编制的整个工程,还直接参与到两份环评报告表的编制中,特别是看到平时经常研究的预测模型、预测方法被运用到环评报告中,真有一种莫大的欣慰感。不过,现实中的环评与理论中的环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环评报告中的评价方法一般都选用最成熟、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在环评技术导则中都有具体的规定,从理论上说,这些方法都是比较简单比较实用的方法,我们在发小论文的时候往往不会选用这些方法,但在现实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前导师也说过这两类环评的差异,通过实践自己对这种差异认识的更加形象,这给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启发,那就是尝试着改进现有环评方法,使它们在评价、预测现实环境时更加实用、更加准确。

“积累经验”

说实话,现在环保行业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在实习中通过与一些专家、企业用人单位交流后发现其主要症结在于:虽说我们是所谓“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实我们并没有掌握好能胜任这个行业的必要技能,一提到环境工程就是水处理,一提到环境科学就是环境管理、环境评价。这种经验缺失其实就是知识的片面和技能的单一。通过实习我就发现环评工程师真是一个知识面要求广泛的职业,不仅需要了解环保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必要的环评理论,此外化学知识、建筑学知识都要有所涉及。退一万步说,如果你的文字功底不强,也不太能胜任这个行业。所以说,如果不在学习中多掌握点技能,很容易在工作中犯原则性错误。在我接手的两个项目中就遇见过上述问题,有个项目单位在申报时总是口口声声地说他们的生产过程没有污染,甚至还想在污染物排放量上做点文章。通过向单位工程师学习咨询,我对其中的厉害关系有了一个清醒认识,其实企业是想逃避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当然最终我得按章办事。我想如果没有单位专业人员的帮助,我是不会认清企业这类行为的本质的。

“体察现状”

由于项目的需要,实习期间我去了许多县市,对当地的环保形式和环保工作有了一些了解。俗话说“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环境专业的研究生,只有多到各地实地调查,才能真实地了解基层环保工作的艰难,才能更深层次地明白中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尴尬的症结所在。虽然各地对本地区的环保很重视,但是在具体落实中却有许多难处,经济上的、行政上的、观念上的等等。比如在与某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交流中得知,由于当地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缓慢,当地领导对于一个违反产业政策的招商项目“特别重视”,从批文到申报都明令环保部门大开绿灯,以致通过环评时由于有相关批文,环评单位在否决时也显得非常吃力。又比如有些地方在做规划环评时明明没有了环境容量,还为了所谓的地方经济硬上“大项目”,环保部门在出环境标准回执函时往往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为了地方的“大局”,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实习,我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环境现状,了解到了许多环保工作的尴尬,也体会到了许多环保人的难处。的确,真正实现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难题,更是体制上的难题。

环境工程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调研阶段,从2009年3月13日到4月30日,主要工作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动员部署、积极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调研、组织“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第二阶段为分析检查阶段,从5月1日到7月19日,主要工作是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第三阶段为整改落实阶段,从7月20日到8月17日,主要工作是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测评。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筹划安排,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局领导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作推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的难得契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保障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运转。二是统筹谋划、精细方案确保各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结合我县环保工作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县环境保护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方向重点以及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具体内容,为顺利开展各阶段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三是细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专门印发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领导责任、小组责任以及开展各项具体活动的责任站股、责任人,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专职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具体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四是充分运用宣传手段营造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在全面掌握活动动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政府公开网站、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和讲座以及各电视媒体等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强势,在政府公开网、阳光政府网上设立了活动专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反映活动开展的各方面动态、进展和成效。整个活动期间,各网站、电视报导学习实践活动情况2则,此外,还专门制作学习实践活动简报5期,为推动和促进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把学习引导贯穿活动始终,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我局坚持将深入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服务科学发展上来。扎实开展“五个一天”的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补课”式学习。在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结合环保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如开展了围绕反思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大讨论活动一次;参加县委组织的时代前沿讲座2期;鼓励职工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乡村干部培训班讲课,讲解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意识;干部职工撰写了12篇心得体会。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更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讨论,使学习活动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深入基层,切实找准和破解制约我县环保事业发展的难题。按照重在“找准突出问题”的要求,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基础上,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制约我县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寻求破解环保科学发展难题的良方解药。一是抓住重点问题专题调研。组成由局长领导带队的调研组,带着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减排、做好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了解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运行情况、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等调研题目,分别深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企业、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实地进行勘察研究,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2篇。二是抓住工作细节,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了查找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局针对环境执法、环境、环保审批、环境执法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单位各大队、股、室开展了自查自究实践活动,进一步理清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工作思路。三是多层次、多渠道征求意见,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其中向人大、县委、政府、政协和相关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向企业发放问卷问计环保方法和措施,通过环保政务窗口、环保公开网站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组织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方向。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切实理清环保工作科学发展思路,由局长全程主持,认真组织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检查报告拟制过程中,多次召开局务会集中研究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广泛征求机关领导、基层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理清思路,确保报告质量。在评议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五是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明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环保工作全局的思路举措。根据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认真组织召开了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按照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班子成员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形成了科学发展共识,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

(四)突出实践特色,以切实的整改措施促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大发展。一是明确整改目标。通过对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全面剖析,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积极反思“两代表一委员”和各部门对我局机关作风的评议结果,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为目的,把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做为突破口,确立举一反三、整体推进的思路。二是确定具体整改内容和标准。为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制订了《整改方案》,细化了整改措施,责任到人。明确了整改项目有5个方面19个问题。近期能整改好的有12项,中期整改的4个事项和远期整改的3个事项,制定了19项具体措施。三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了确保整改方案的实施,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整改落实,我局把每一项整改责任到人,并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具体抓,统一由局学习办组织、协调和推进我局的整改工作;建立了督办、考评和定期汇报制度,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察督办,将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列为局机关各大队、股、室负责人年度工作述职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主要成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不断转化学习实践成果,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系统服务群众和社会的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可以概括为“呈现四个转变,实现四个提高”。呈现四个转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即变原来的狭隘环保为现在的大建设观念,变被动服务为现在的主动服务;其次是工作要求的转变,即以服务社会和群众为根本要求,致力求发展,着力办实事,倾力谋特色;其三是学风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应付学习为认真学习;其四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服务意识更加强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实现四个提高:一是干部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干部理论素质得到提高;三是遵守纪律自觉性得到提高;四是廉政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通过学习,不断强化和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充分保障环保工作的长远发展。为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我局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切入点,认真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对废、改、立工作做出安排,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本单位各项工作制度,制订和完善了车辆管理制度、工、青、妇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35项制度;制订了办公室工作职责、监察大队工作职责、驾驶员岗位职责等20项岗位职责和规范。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内容,办事程序。完善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审批公开办理指南、环境影响评价办理工作程序、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程序、排污许可证办理审批程序等七个方面和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政府信息网站、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建设,并专人负责。四是制订环境宣传计划,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三)切实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群众饮水安全。1.积极开展县城饮用水源(明里娃水源地)按新的保护区划分规范,进行了重新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编制了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环境保护规划;2.积极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划定工作,会同有关乡镇和部门调查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本情况,开展了供水在1000人以上的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规划前期工作(丙中洛乡格麻洛河水源地、捧打乡吉木斗水源地、茨开镇滴水岩水源地、普拉底乡杀干底河水源地、独龙江乡松当汪水源地)。为下一步开展编制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做准备。3.加强了水源地日常巡查执法,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频次,并制定辖区内饮用水水质环境监测计划。明里娃饮用水源、丙中洛格麻洛河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减排工作。我局认真对照“十一五”期间州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明确我县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方向和任务。通过全力推进“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三大减排举措,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加强减排项目实施。为完成州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任务,加快了城镇环保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建设工作,我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进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推进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工作;二是通过宣传、引导第三产业尽可能不使用高含硫煤,减小二氧化硫排放量;三是从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等方面加以控制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四是将总量控制任务分配到各企业,并将总量控制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五是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对重点耗能企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督促检查。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努力,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均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指标内。

(五)环保监督执法力度明显加大。我局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中小水电开发企业,采选矿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整治,通过区域限批、责任追究、公众监督等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违法开工建设项目的行为,切实解决威胁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顺利实施,改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2007年以来我局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44人次,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率达100%,征收排污费26万元,成每年递增态势,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局通过强化监督执法,有效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完善环保投诉管理,加强环境监督执法,健全重要等制度,确保民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

(六)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局的各项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由原来的被动式审批转为主动服务。兑现了“便民高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廉洁自律,公正公平,严格审批,强化验收”七项承诺,坚持服务优先,提高服务能力。在确保环评审批服务到位透明公正方面,包括强化对外窗口服务、强化电子政务服务、提高审批透明度、确保审批公正性等4项措施;在提高审批效能方面,包括开展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实行约谈协调制度、大幅度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环评审批手续等4项措施。对我县重大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明确责任、加快审批、跟踪问效,为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的项目开辟审批的“绿色通道”,仅2009年以来,审查建设项目20项,二是积极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以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政务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和完善了环境保护政务信息,及时更新、充实信息,确保公众全面、准确地获得环保政务信息。三是提高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服务水平,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局改变了以前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工作方式。随着我县中小水电站进入建设的后期,我局提前介入,协助企业完成环保措施的落实,为中小水电站顺利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早日投入生产。

环境工程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经过多年的建设,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该平台的功能,充分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平台的作用,是实现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最可靠途径。

(1)实验与研究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有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毒理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固废物实验平台、水处理实验室、大气控制实验室、膜技术实验室等。实验室为学生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实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2)实践教学基地: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持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废水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格证书等。作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平台。

(3)产学研基地:杭州博世华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多项废水和废气治理技术、固废物处置技术。通过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科研力量与企业的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4)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与杭州市多家环保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杭州九溪水厂、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等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提供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

2认真实践环节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将这些具体环节进行有机衔接并有序地认真实施,是实现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根本保障。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本专业理论课程之前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其他各实习环节的基础。环境科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安排了20个学时的认知实习,通过认知实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对课程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巩固,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环境科学实践课程的设置过程别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报告的总结和分析,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3)课程设计:设置了3周的环境科学专题课程设计环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的知识,通过必要的参考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去解决环境科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4)毕业实习:在大四第一学期学完全部专业课后,组织学生分别到各环保公司、各生产现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思想认识。

(5)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设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四年学习基础和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应用。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效果显著,包括文献的调研总结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学术论文的演讲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6)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2008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暑期进行了“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以及环境人才需求特点分析”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开展主题班会,增加了同学对专业的了解,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

(7)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生专业介绍时也介绍学院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与专业老师接触,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实验,也可以跟专业老师共同探讨,选定题目,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环境。

(8)其它:在教学体系培养中,专业教师也结合课外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的衔接

实践教学的构建和有效实施,依赖于对实践教学改革内涵的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实践课程的准确设置、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专业特色的显现。要真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必须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理论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安排上,学生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等各实践环节由理论授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指导,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真正结合。

4结语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科学人才的很大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是潜在巨大的。但在实际环保工作中也暴露出了我国高等环境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诸如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社会适应性较差,就业渠道单一等[4]。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途径的模式,配合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探索过程中,应坚持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

(1)针对性原则:针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分析学生未来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实践教学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技能培养方案。

(2)实用性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环境工程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实习环节 实践教学

实习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检验,是环境工程专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习教学环节,能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合理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科研、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郑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立近30年以来,实习教学环节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一套较合理的实习模式。但由于随着环境工程专业的演变、环境污染种类的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经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从对实习教学环节现状的研究出发,剖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和建议,并在今后的实习教学环节进行相应的实践,验证改革措施的合理性。

1.实习教学环节现状

郑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是郑州大学名牌专业、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自1986年开始本科招生,目前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教学等部分组成。其中实践教学部分近年来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及实习实践环节。2010年根据《郑州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指导意见》,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了大幅度修订,实习实践环节由原有的三个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修订为两个实习(认识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并增加了部分实践内容(社会实践、学术讲座和创新实践),具体修订过程详见表1。

各实习均在学期期初开设,由教研室指派2名教师带队指导,根据实习时间安排不同的地点进行。认识实习由于时间短,仅有1.5周,主要安排在郑州市区内进行实习;毕业实习的2周,一般安排在郑州市区及周边县市短期(一天)实习;生产实习或专业综合实习为期3周,时间充裕,除了在郑州市区及周边县市短期(一天)实习以外,还安排在西安北石桥污水处理厂进行为期5天的实习。

近年来,实习地点不断发生变化,涵盖污水处理单位、给水处理单位、企业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和湿地处理单位等多种类型。其中签约成为实习基地单位的仅有郑州自来水总公司柿园水厂和郑州市污水净化公司两家单位。

表 2010年实习实践环节修订内容对照一览表

*注:学术讲座与创新实践分别为1学分和4学分,实践过程分布于整个本科过程,因此没有注明周数和学期。

2.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典型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调查发现,我专业与其他兄弟院校同专业的实习环节存在共性的问题[1]-[3],也存在某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2.1各环节之间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采用的是双实习制度,即“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其中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期初,此时学生仅学习《环境学导论》这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实习,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工作范畴,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求知的基础;专业综合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期初,此时学生已经学习完所有专业课程,通过该实习,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掌握运用环境工程相关的专业技术。两种实习由于目的和时间安排的不同,在教学要求上不尽相同,而是应该由浅显到深入,由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

目前的情况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每年的两个实习,是由教研室的教师两个一组,按照某种顺序排列带队指导的。因此对于同一个班级,两个实习的带队教师是不固定的,实习地点的选择是带队教师确定的,可能出现两个实习环节的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实习单位的带队技师并未针对两个实习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讲解。这就最终导致各实习环节的特点并不明显,同时实习形式和地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导致学生在认识实习时感到好奇新鲜但未学到知识,在专业综合实习时感到重复枯燥不愿再听的现象频发。

2.2实习基地数量偏少且种类较单一。

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所在的场所,目前与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签约的实习基地仅有两家单位,分别为郑州自来水总公司柿园水厂和郑州市污水净化公司,其余单位均为带队教师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在数量和种类上并不稳定。

目前包括带队教师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据近年来的调查,水处理占主要地位,主要包括两实习基地在内的污水处理单位和给水处理单位,同时会有部分企业的污水处理站;除此之外,仅有部分教师曾带领学生去固体废物处理单位(郑州市侯寨垃圾填埋场、郑州市中牟八岗污泥处理厂)和湿地处理单位(郑州市郑东新区湿地公园)参观实习,而在环境工程中占有同样重要地位的气体处理工艺的实习,则一直没有包含在内,这样对学生全面掌握环境工程技术工艺是非常不利的。

2.3校外教育资源与实习经费相对短缺。

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一直保持着两个班的招生规模,但全国范围内,高校的连年扩招导致整个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其增速远远大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增长速度,某些企业明显感觉到在正常生产的同时,已不能满足大批高校学生进厂的实习需要。其次,近年来部分水处理企业改制也是校外教育资源短缺的另一重要原因,例如负责接待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某市某污水处理厂,近年由于改制问题,已经明确拒绝接受学生进行参观实习。与此同时,学校对各环节实习经费投入的增加,也同样滞后于目前继续接受学生参观实习单位的收费和社会物价的增长速度,这是前述实习地点种类单一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平衡校外教育资源、实习经费和实习效果时,采取的模式是认识实习尽量选择本市或就近的城市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实习,而专业综合实习之中,会考虑到周边城市进行为期五天的驻厂实习。相对来说,驻厂实习由于时间长,代入感强,学生更容易获得相应的实践知识,但由于经费不足,目前的驻厂实习仍然需要学生负担相应的交通费或部分实习费用。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实习质量及实习地点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2.4专业综合实习内容不够深入。

我校专业综合实习为期三周,此时学生面临毕业设计,应该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掌握专业领域内各构筑物的实际形态和各工艺的实际操作,这就要求尽量增加驻厂时间,而不是对实习地点进行简单的参观。但事实上,我校常年实习经费不足,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二周左右的驻厂实习。另外,实习单位出于安全生产等因素的考虑,近年来有将实习时间缩短的趋势,例如某市某水厂在2014年曾经将以往5天的驻厂实习时间缩短至4天。同时,由于目前参观或驻厂实习的单位均为正在运行的企业,各构筑物底部构造均被水体覆盖,虽然企业有图纸可供学生查阅,学校也有类似模型可供学生学习,但无法让学生对构筑物的实际细节拥有直观的认识。最后实习单位的自动化程度目前普遍较高,操作程序复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可能进行实际操作,这导致虽然形式上驻厂,但仍未领会到实际生产过程和控制要领,以上这些都导致我校专业综合实习内容不够深入。

3.实习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环节在以上典型问题存在的情况下,急需创造性地对实习进行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具体的措施总结如下:

3.1优化实习教学结构,使各环节有机结合。

综合我校教学计划和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特点,修订符合新形势的完善的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计划。大纲和计划文件应明确认识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的实习特点,并且对两实习的实习地点和实习类型提出明确规划,以确保认识实习是为了增加学生专业好奇心的走马观花,而专业综合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下马看花,同时保证学生在环境工程涉及的各专业类型的实习都有所涉及。大纲和计划文件应确保传达给每位带队教师,同时在认识实习的动员会时,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使其对整个本科生涯的实习有总体的宏观认识,做到有的放矢。

3.2合理建设实习基地,使其种类分配合理。

本项工作应与实纲和实习计划的修订统一规划,同步进行。积极拓展新的实习教学基地,立足水污染控制方向的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向的实践基地的开设。逐步完善实习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实习质量管理,实习运行管理等规章办法,加强我专业与基地的联系,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工作。同时在现有实习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基地资源,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空间。

3.3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实习质量。

目前采用三步走策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前的动员会,带队教师向学生进行本次实习的背景知识介绍,主要介绍实习单位生产性质、排污性质、治污技术,使学生对实习单位特点有宏观认识。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讲授治污工艺流程、各构筑物工作原理、控制指标等;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从旁协助,引导学生向技术人员提出疑问,并通过对学生的不定时现场提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天实习完毕,督促学生当晚整理实习笔记,并在实习全部结束后举行实结会,会上由带队教师进行实结,选取实习中的几个要点向学生提问或组织讨论。在整个三步走过程中,将实习笔记、回答问题主动性与正确率、是否向技术人员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总结会上的表现等因素均作为实习成绩的考核因素,使学生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习工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

3.4导入新颖实习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环境工程属于工科范畴,在构筑物已完工但还未运行时进行观摩是最佳的实习形式,但对于每届学生来说遇到这个时间点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人员在此时拍摄和录制相应影像资料,丰富实习过程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构筑物获得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指导教师也可以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影像资料,同时注意收集国外先进工艺的图片视频,通过计算机处理技术制作成实习教学资料作为现场实习的补充,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与此同时,一些兄弟院校在实习环节导入的计算机仿真训练值得借鉴[4],[5],仿真软件对传统实习中学生无法亲手操作的不足有很好的弥补作用,通过对各种专业设备的仿真模拟,使学生对其工艺原理、操作环境、控制系统、故障处理有类似实践的经验。这些新颖的实习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可以解决实习经费不足的难题,弥补现阶段学生实习地点类型单一的不足。

3.5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弥补实习资金短缺。

郑州大学新校区内有一景观湖,东西宽度为30米至100米,南北长度为800米,呈长弧形,水质较差。近年在专业综合实习带队过程中,笔者与部分学生探讨对该湖进行人工湿地改造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的可能性,学生反应热烈。在改造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当年实习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应施工知识;改造结束后,实习的学生可重点掌握相应的运营知识。当然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学校划拨专项资金完成,但项目完工后可解决实习环节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学校眉湖的水质,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李友平,苟兴龙,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149-151.

[2]莫灼均.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6(15):106-108.

[3]施云芬,孙萌,等.环境工程专业立体化实习教材建设[J].山东化工,2012,41(10):96-100.

[4]邹长军,陈馥,诸林,等.优化实习条件深层次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7,94(2):85-87.

环境工程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毕业生总人数及待业人数急剧增加。本科生起薪普遍下跌,甚至出现了“零起薪”就业现象,为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等。由此引发了学生及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和价值产生了新的怀疑。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市场亦然。早在1998年,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就预测,2000~2010年我国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年均需求量为1147万人;2004年,人事部又宣称,环境工程师将是今后几年需求最大的热门人才之一。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在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普遍受到冷遇,一次就业率达不到50%。重庆工商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0届,共计招生1000余人;毕业5届,共500多人。一次性就业率徘徊于60%~70%之间。其原因主要有三[1-2]:一是毕业生人数过多,二是学生就业意向,三是学生自身的素质。如何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跻身于众多的环境工程专业之列谋求长期健康的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必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环节训练等入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办学品位。

1环境工程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与探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努力初步形成了以下的课程体系。

1.1知识体系四年制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集中实践性教学三个模块。一般在一、二年级完成通识教育,并通过环境工程原理等课程的教学起到环境工程“入门”的目的,而专业教育主要在三、四年级完成。

1.2课程设置

1.2.1专业骨干课程体系改革2002年专业主干课为7门,共205学分。2004年无专业骨干课的概念提出。2005年专业主干课有4门(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占125学分。2006年环境工程专业的4门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为骨干课,学分为14。2007、2008、2009年环境工程专业骨干课调整为: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共三门,学分为115。2010~2011年环境工程专业骨干课又重新调整为4门: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010年、2011年学分分别为:145、150,其中2011年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增加了0.5学分。专业骨干课就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变动。

1.2.2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年度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整体上来说,2010级的课程体系比2007级和2009级的更加合理。就要求完成的总学分而言,虽然保持在175的基础上。但是,就公共课、专业课(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课占总学分的比例而言,2007级分别为49.6%、44.0%、64.0%,2009级分别为48.9%、44.6%、64.0%,两者的差异不明显。而2010级分别为47.9%、46.4%、57.1%。表明专业课占的比例逐年增加,通识课和公共课占的比例逐年降低。专业课从2007级到2010级整体优化。2007级、2009级、2010级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分别为25、28和28,分别占专业课总学分36.5、39.5和42.5的68.5%、70.9%和65.9%。2007级、2009级、2010级的方向共同选修课可选择范围为25学分、34学分、34学分,方向选修课范围为8学分、8学分、8学分,但是方向共同选修课要求达到1分、24学分、24学分,方向选修课分别达到6学分、4学分、4学分。也就是说,虽然2007级选修课的比例很大,但实际上,在所有可选的方向共同选修课25学分中,必须要选择19分,实际可选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10级虽然选修课只有65.9%,但是34选24,8中选4,学生实际的自主性更大。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2007级~2010级均为35学分,占专业课总学分的20.0%。

1.2.3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课程、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在教学顺序上采用了从单一到综合、从微观到宏观、从简单到复杂的传统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时序安排。大一、大二低年级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理论课和相关实践课;大三是整个学习阶段的重心,进行专业核心理论课的学习和相关课程设计;大四的高年级阶段在前修课程的基础上,主要进行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根据专业拓展的需要和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多门交叉课程的选择性学习。

1.2.4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由表2可知,专业理论课的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骨干课和专业方向三个环节。这其中包含了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的4门核心课程,还有多学科交叉理论的课程如工程力学B等,但是没有体现自身课程方向与特色的课程。大量的选修课的开设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平台。

1.2.5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1.2.5.1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成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由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逐步过渡。在教学顺序上,先通过基础实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大学物理、化学基础。再通过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拓展到规划设计与CAD,使学生对环境工程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化学、物理等)以及各个层次(检测基础实验、环境工程设计等)有所掌握。最后通过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逐步深入到社会与环境的综合发展规划之中,使其达到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图2)。

1.2.5.2实践环节的训练由表2可知,自2005年开始,我院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总学分由原来的30学分增加到35学分。从学期分配情况看,自学生大二后半期开始安排实践实习,且学时分配也相应的由原来单一集中大四进行的模式变为各学期分散进行。环境工程2004,2005和2006级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学分为:30,35,3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16.5%,18.9%,20.0%。2007~2011年度均保持在20.0%的比例。而在同类高校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0%以上[3]。

2专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1专业办学定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如何能够在众多同行兄弟院校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办学方略,这些概念尚未明确定位。目前我院教师的纵向科研项目、横向课题等没有较好的凝聚学科研究方向,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学生也少有机会围绕主题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及各种课外科技活动。#p#分页标题#e#

2.2办学条件办学条件是教育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学校和学院对环境工程专业在实验条件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先后建立了设施完善的工科实验中心、环境工程设计室,相应的专业软件、绘图仪等软硬件实验设备也配套完全,保障了学生实验、实践动手等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同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使学生在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践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目前建立了3个校外参观实习基地。由于经费紧张,各实践环节削减学时,或者到就近找一家不合适的企业进行实践,甚至有的干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企业进行实践;另外,学校没有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学生来实习,导致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训环节流于形式,达不到工程实训的目的。

2.3师资结构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我校在引进新人才的时候,注重学科背景的选择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目前,在环境工程教研室现有的9名教师中,有8名专业教师,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的教师4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博士(含在读)8人,学士1人,且40岁以下教师全为博士以上学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差异较大,且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太小。只有通过教师资源的不断的有效整合,才能为专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拓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4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历年的毕业生来看,其就业率、就业渠道、就业单位表现以及各种反馈信息都说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逐年有一定的提高。近几年来,考取研究生的人数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包括考取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但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科研、、参加竞赛等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素质及其创新能力的亟待提高。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申请创新基金和课外科技立项仅寥寥十余项,在核心或一般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也只有几十篇。

3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3.1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设置的重新调整包括对不必要课程的删减,同类课程的整合,学时量的增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变换以及教学顺序的调整等。建议如下:(1)专业主干课应该包括体现自身课程方向与特色的课程。但是特色的定位尚需要环境工程专业诸位教师,包括学校领导的努力。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可能形成鲜明的特色。(2)学科基础课方面。加强CAD、软件应用、程序设计相关课程。学习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数理能力。繁琐的计算,大量的图纸可能会让你觉得麻烦。有了较好的计算机水平,并学会了操作专业软件,就会事半功倍。(3)专业必修课方面。删去《普通生物学B》,增设《环境化学》等。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该门课程[4-5]。《环境化学》课程主要阐述污染物在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讨论密切结合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它应当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4)实验课开设方面。压缩《化学实验Ⅰ》、《化学实验Ⅱ》,开设与环境监测分析有关的《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近代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许多知识,在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该门课程[6-7]。《仪器分析》应当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8]。这是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活性污泥活性的测定实验中,教师给定污泥负荷,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活性污泥的取样量和污水的取样量,制定COD工作曲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