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范文第1篇

在生活中,有着许多科学小常识。脱毛衣时为什么会噼啪作响?扁的乒乓球为什么用开水烫就会变的完好无损?······现在,让我讲给你们听吧。

我想大家在冬天晚上睡觉时,一定会脱下毛衣吧,当你脱毛衣时会发出噼啪的声响,可别以为这是什么怪物在作怪,其实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了的放电现象,我们白天穿着毛衣的时候,由于不停地运动,毛衣与衬衣,衬衣与身体之间不断的摩擦,使得身体和衣服上都带上了电荷。这些正负电荷中和,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就会听见“噼啪”的声音,并且带有白色的闪光。

小时候,我在家玩接乒乓球,一不小心乒乓球掉在了地上,又被我踩到,本来完整的乒乓球瞬间没有了弹力,扁了。我很着急,便找妈妈:“妈妈,我的乒乓球扁了。”妈妈接过乒乓球就找了个锅,倒上水,把乒乓球煮了起来,我看见了:“妈妈,乒乓球不能吃!”妈妈便说:“孩子,把乒乓球煮一煮能恢复原状。”我很好奇:“为什么呢?”“因为热胀冷缩的原故,将乒乓球放进热水里,球体里的空气胀了起来,乒乓球就会重新鼓起来。”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小的科学方法,包含着科学道理,只要肯动脑,方法一定比困难多。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11-03

小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阵地,是国家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技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的研究旨在增强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会学习、会合作、会交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合格公民。

一、基本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科技活动。

小学生科技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一部分,青少年科技活动这个概念最早由中国科协在197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后正式提出,特指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活动,由教师或相关人员指导(或辅导)青少年开展的与科学技术的传播学习、研究探索和实践创造等相关的活动。

本文研究的小学生科技活动的概念采用中国科协的定义,即: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的科技实践。它包括校内课外科技活动,也包括校外科技活动,但不包括课堂教学中的科技活动。

2.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

本文中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是指2014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18所小学(含2所民族小学)的小学生。

(二)研究对象

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的小学生。选取5所小学为样本。选取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对5所学校的样本班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1706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论文、期刊、网络资料查阅关于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概念、特点、意义、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与梳理,总结经验与不足。

2.调查法。

编制问卷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样本学校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调查,了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

3.访谈法。

列出访谈提纲,运用访谈法与一些小学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城市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数理统计法。

问卷的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和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二、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现状

通过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五所学校的小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对小学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全面了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的科技活动。

(一)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校内科技活动现状

1.临河城区小学生、教师对校内科技活动的态度。

(1)临河城区小学生对科技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临河城区小学生经常参加各项活动的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51.58%,文艺活动32.76%,学科活动7.76%,科技活动5.66%,社会活动2.63%。

临河城区小学生喜欢参加的各项活动的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54.66%,文艺活动28.13%,科技活动9.48%,学科活动7.73%,社会活动0%。

小学生希望开展的活动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40.04%、文艺活动28.08%、科技活动15.4%和社会活动11.41%,学科活动5.07%。

五种课外活动中,科技活动是小学生最不经常参加、最不喜欢、最不太希望学校多开展的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是小学生经常参与、最喜欢、最希望学校开展的活动。较之学科活动和社会活动,科技活动是小学生喜欢和希望开展的活动。

(2)临河城区小学教师对科技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希望开展四种课外活动,其中希望开展社会活动48%,文艺活动24%,文娱体育活动18%,科技活动10%,希望开展科技活动比例最低。

2.临河城区小学生、教师希望开展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调查发现:临河城区小学生开展的科技活动形式有手工制作、动植物科技活动、航模制作、七巧板比赛、科技作品展、各类科技比赛、科普剧等。小学生、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如下:

(1)临河城区小学生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

临河城区小学生希望开展的科技类活动频次由高到低的比例分别是:手工制作42.08%,小发明21.43%,参观科技馆11.78%,参加科技比赛11.58%,参加科技知识竞赛6.95%,小学生最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是手工制作。

(2)临河城区小学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

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的比例分别是:手工制作37%,动植物科技活动37%,七巧板比赛11%,拼装活动11%,参观科技馆4%,小学教师最希望开展的活动也是手工制作。

3.临河城区小学生喜欢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喜欢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小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学校均影响小学生科技活动的选择。也就是说小学生的男女性别、所在年级和不同的学校均与小学生科技活动有明显相关。

(1)从性别看小学生喜欢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由表1可知,X2=7.331P

表1 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男女小学生喜欢的校内科技活动

性别 项目 合计

手工制作 种植植物 乐高机器人

男 % 50.0% 36.3% 13.7% 100.0%

女 % 58.6% 25.5% 15.9% 100.0%

合计 % 54.9% 30.2% 14.9% 100.0%

X2=7.331 P

(2)从年级看小学生喜欢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由表2可知,X2=12.123 P

表2 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低中高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校内科技活动

年级 项目 合计

手工制作 种植植物 乐高机器人

低年级 % 49.4% 43.7% 6.9% 100.0%

中年级 % 65.0% 31.5% 3.5% 100.0%

高年级 % 51.9% 37.4% 10.7% 100.0%

合计 % 55.2% 36.8% 8.0% 100.0%

X2=12.123P

(3)从学校看小学生喜欢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由表3可知,X2=24.691P

表3 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五所学校小学生喜欢的校内科技活动

学校 项目 合计

手工制作 种植植物 乐高机器人

临河区第一小学 % 68.5% 31.5% 100.0%

临河区第九小学 % 53.0% 39.4% 7.6% 100.0%

巴市实验小学 % 61.3% 30.1% 8.6% 100.0%

巴市蒙古族小学 % 78.0% 22.0% 100.0%

曙光小学 % 61.9% 38.1% 100.0%

合计 % 60.3% 35.0% 4.7% 100.0%

X2=24.691P

(二)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校外科技活动现状

1.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校外科技活动的态度。

(1)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科技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下图中,家长建议小学生参与15种课外活动,最希望小学生参与的是课外阅读,其次是参加各类兴趣班,再次是参加体育活动,参加科技活动排名第5位。

(2)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科技活动的态度。

调查发现,小学生家长认为科技活动非常重要的占31%,重要的占58%,一般的占10%,不重要的占1%,非常不重要的没有,89%的家长认为重要,也就是说大部分认为重要。

2.影响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选择校外科技活动因素。

在研究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和家长认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程度的关系中发现,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与家长认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即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不影响家长选择科技活动重要程度。

3.临河城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活动场所情况。

调查得知,小学生课外活动场所主要有八个地方,小学生经常去的由高到低分别是:书店57.98%,同学朋友家38.03%,商场超市37.61%,户外绿地34.77%,亲戚家33.19%,电影院19.54%,网吧18.17%,其他场所7.88%。小学生去的课外活动场所频率最高的是书店。

三、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家庭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对科技活动价值理解不准确

首先,我国历来有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认同“学而优则仕”,并不是“学而优则科学家”。其次,我国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功利思想占据人们头脑。长期以来,提高升学率是学校评优、校长提升、教师晋级、家长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语文、数学、外语是学校的主课,是学校的主业,而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科目是副课,相关活动是学校锦上添花的特色项目。最后,在这些副课活动中,科学活动相比文艺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是小学生不爱参加的活动,因为文艺、文娱体育项目比起科学活动更容易出成绩,同时,我国一段时间内,在升学政策上,对有文艺和体育特长的学生有倾斜,使学校和学生对科技活动不重视。

(二)学校尚未形成科学的科技活动体制

1.学校开展的科技活动,缺乏系统性,种类较少。

开展科技活动应该是学校的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并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学校开展此项工作往往是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或是临时性的决定,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对此项工作开展长期、系统的研究。同时活动种类不丰富,学者陆晶晶和陈传锋认为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学科性科技活动、“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小实验和小制作)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性活动和科技性活动基地。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开展的主要是手工制作、动植物科技活动、航模制作、七巧板比赛、科技作品展、各类科技比赛、科普剧等活动,主要集中在“五小”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性活动,较少涉及学科性科技活动和科技性活动基地。主要原因是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科学实验仪器、设备,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科技馆、少年宫和科技指导站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的支持。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实现。

2.高素质的科技活动辅导员队伍尚未形成。

从访谈情况发现,小学科技活动的辅导员,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流动性较大。另外高等院校未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辅导员一部分是从其他课程中转入的,具有理科专业背景,靠后天的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另一部分是由音、体、美教师兼任,还有一部分是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由年龄较大的教师或行政人员充当。现有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要求相去甚远。

3.开展科技活动校内资源不足。

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校使用的科学教育教材是国家统一的教材,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 ,不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也未能开发出与教材有关的科学教育资源包,包括科学教育的教师用书、学生用书、科技活动的记录手册、光盘等等。只是照本宣科“教教材”,大部分学校没有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和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科技活动的资源明显较少。

另外,开展科技活动所需实验室仪器、设备较缺乏,有的很陈旧,有的很简陋,远远不能满足开展科技活动的需要。购买科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费用较大,大部分学校不能承受。

(三)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缺少,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更少

受限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缺少,主要集中在书店、图书馆、同学朋友家、商场超市等。小学生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更少,主要是巴彦淖尔市青少年科技馆。

四、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对策建议

(一)学校、家庭应高度重视小学生科技活动,全面理解科技活动的价值

科技活动对提升公民的素质和素养特别是科学素质和素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的科学教育包括课堂内的课程教育和课程外的科技活动。课堂内的科学教育是小学生形成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外的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对小学生形成科学素质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二)学校应逐步形成科学的科技活动体制

学校应对小学生科技活动系统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首先,科技活动的开展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活动负责机构。其次,建立健全科技活动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制度。科技活动开展的优劣要与学校的评优、教师的晋级挂钩。最后,客观分析和利用学校优势资源,研究各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开展适合的科技活动,形成各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促进个性化的科学教育。

加强高素质科技辅导员的培养与培训。在科技活动中,科技辅导员的科技素养、策划组织能力直接决定着活动的成败。学校可以采取引进和培养、培养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建科技辅导员队伍。鼓励教师通过提高学历层次和中短期的培训提高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支援,社会教育是依托。

(三)政府牵头,筹建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

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新的未成年人综合性活动场所和提高现有校外场所的利用率。依据课题组的调研,临河城区的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缺乏,难以满足小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应由政府牵头,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新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可同时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同时要提高现有校外活动场所的利用率,例如,市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应不断开展适合未成年人的课外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

基金项目:本文系巴彦淖尔市科协项目“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课外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KX201402)成果。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范文第3篇

文科和理科的内容特点、课程标准有很大不同,因此,在文理科教学上虽有不少相似的方法,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本文试图从活动单设计与实施的角度来比较文理科在教学方法上的异同。

1活动单的设计

一份完整的活动单由四部分组成: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

1.1课题。课题标明了学生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力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文科类如语文,可在题目后加上课时说明,例如,孔子游春(第二课时)。理科类就不一样了,能在一节课内完成的内容就以教材自然节次名称作为课题。如果教材自然节次中内容较多,就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课题。如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自然节就可以分解为“血管”“心脏”“血液”和“血液循环”四个课题。

1.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按“单”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具有导向、激励、控制和评价功能,在活动单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符合课标年级段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三维目标定位准确,能够使学生的知、能、情、意得到有效提升。在表述形式上,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将课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相互结合。以语文为例,文科类学习目标的表述用词多以识字、书写、审美、朗读、默读、体会、推敲、欣赏、写作、阅读、背诵、口语、演讲呈现。理科类如生物学习目标的表述用词多用描述、识别、列举、说明、设计、分析、尝试、模仿、制作等。

1.3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一份活动单的核心内容,它是学生实施学习活动的导航仪,是学习进程的指路标,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有效进行,能否达成学习目标。编写活动方案时要注意:精选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梯度,明确表达要求,灵活设计步骤,丰富展示形式。一般说来,文科类活动单的活动安排基本遵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活动,语文课的活动单还可以按“形象分析、思想启迪、表达方法”来设计。理科的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律,通常是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文科的活动多为有感情地朗读、角色表演、体会、写字、背诵和作文等,理科的活动有计算、探究、填表、绘图、观察和实验等。

1.4检测反馈。设计检测反馈内容应当注意针对本堂课的学习重点,紧扣课时标准。保证时间,当堂检测,当即反馈,有效发挥其检测功能。注重应用,凸显学科价值。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堂反馈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书面检测是最常见的。文科的检测反馈也可以通过读、说、演等方法进行,理科的检测反馈也可以采取实验、制作的方法进行。

2活动单的实施

2.1学习小组建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课堂活动都会涉及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小组是指学生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共同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依据能力、水平、爱好、兴趣和性别等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人数4~6人。文科学习时,同质分组似乎好些,由于组员之间水平相当,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理科学习时,异质分组更有效。在生物解剖课中,如果全组成员都是女生,谁都不敢动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男女生组合,这时可以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文科学习时,除非演课本剧,小组人数少些为好,人数多了,每个成员的发言、表达机会减少,学习效率会下降。理科学习时,小组人数可以多至6人,比如在完成生物课中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有暗处理、遮光、脱色、漂洗、染色、记录等步骤,每人可以负责一项工作。

2.2学生课堂活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每一个活动的基本流程包括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样看来,合作探究主要在理科学习中常见,文科学习中多采取合作讨论、合作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活动大体划分为个体自主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班级展示学习活动。具体地说,文理科学习中都有阅读、讨论、书写、查阅资料、问答等,文科学习中另有朗读、背诵、辩论、表演、体会等,理科学习中另有观察、实验、操作、绘图等。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 哲学 科学创新 促进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42-02

费耶阿本德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哲学家,是20世纪下半叶科技哲学家中的重要影响人物。同时与马斯库斯、卡尔波普、拉卡托斯称为“四巨头”。他以犀利的语言,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标新立异的科学观影响了哲学界。这些新颖的哲学观点集中体现在《反对方法》、《自由社会中的科学》、《告别理性》等著作中,费氏的哲学思想对科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反对方法”

《反对方法》是费氏科学哲学思想体现的代表作。费氏主张无政府主义的方法论,认为社会不存在普遍的规则式原则,因此人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也必须反对以普遍原则或规则指导科学家实践活动的理论。费氏反对科学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费氏认为“科学只是人所发明的以便应付环境的工具之一,不是唯一的工具,不是绝对可靠的”[1]。费氏的“反对方法”可以体现为以下两点。

1.1 费耶阿本德反对传统方法论中的教条式方法

费氏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费氏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批判[2]:第一,费氏认为认识史上没有固定的知觉和事实。则对同一对象在科学史上也会存在不同的观察事实,这是因为“科学家的产品都是作为一种在复杂社会和物质条件下的决心和行为的结果而发生变化”。第二,费氏认为传统科学方法论中流行的“一致性条件”、“发现的逻辑和辩护的逻辑相区分”的原则、“观察陈述和理论陈述相对应”的原则等等,都应该坚决取消。

1.2 费氏倡导非理性的科学方法论

费氏明确地指出,所有的方法论都有它们的局限性。不论任何一条法则,不论多有道理,也不论有多么可靠的证据,总有一天都会被违反,而且这种违反决不是偶然性所致的。费氏将这种非理性方法引入到他的开放性方法论中,其大大拓展了方法论的视域,以激发人们创立生动活泼的思维形式。

费氏认为,科学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使非理性方法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旧理论竞争时期,非理性方法是未成熟的新理论得以生存、发展并最后战胜旧理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与之理性的方法论规则比较来说,费氏更肯定非理性方法对科学发展发挥的作用。作者认为两个方法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同等重要,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即要具备理性的思维,也应有非理性的奇想、激情。理性的方法往往会指导科学家在实验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奇想和激情会激发科学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 科学只是多种文化中的一种,科学被非科学的方法和非科学的成果所丰富

传统看法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存在严格的区别,科学有自己特殊的方法,非科学没有。而费氏认为,科学只是多种文化之一,并非是凌驾于其他一切文化之上的科学[3]。非科学成分对科学的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始的巫术、神话、宗教中含有丰富的知识,科学也只是众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费氏进一步发展了库恩范式的非理性的科学观,明确提出科学不可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科学的胜利常常有赖于非理性手段和方法,应把社会从一个在意识形态上僵化了科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1 费氏批判科学在文化生活当中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主张科学在文化生活中要保持开放

费氏反对理性主义者仅仅热衷于抽象的理性论证而不关心人们的文化生活实践。费氏认为这种趋势必须扭转过来,文化必须贴近人们生活[4~5]。费氏主张开放式、发散式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的观点。如果我们要很好地认识世界,就必须使用一切方法,保留一切观念去认识世界,包括神话、幻想等。开放式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相对于抽象的规则和僵硬的教条主义来说,是有一定进步意义。

科学在文化生活中应当被大众所利用,科学在文化生活中应向大众保持开放,不应该封闭和保守。 IT产业是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六十多年前第一台计算机用于国防,而现在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电子产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研制的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先进,体积小,存储大。科学丰富人类的文化生活,人类的文化又促进了科学的飞速发展。

2.2 倡导与科学实践的生活多样性

在现实的文化生活中,科学日益理性化和神圣化,使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减少了我们在生活中的快乐,更削弱了我们在智力、情感与物质上的源泉。而文化生活多样性的作用不可忽视,不仅是培育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也是改善整个人类文明的需要。费氏认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与西方文化的生活方式并没有错,而是对特定环境适应的结果;它们是发现了一种美好生活的真谛”[5]。费氏主张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正因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学习,有所发展。当今科学社会,应当鼓励各个学科交叉合作。现代科学应以自由开放性的态度进行探索。“高校航母”浙江大学的办学成功就是一个发扬科学文化多样性的实例。

3 反对科学沙文主义,自由社会中的科学由公众裁定

费氏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已是一种束缚自由的霸权力量,因此,必须把科学与国家、教育分离开来,才能克服科学的沙文主义霸权倾向,以便实现科学与教育的创新。费氏以批判科学著称,他对于科学文化霸权地位的批判是从科学的哲学反思走向社会学维度。他在社会学的立场上指出,科学受到偏爱不是由于它的方法也不是由于它的成果,国家权力赋予科学的优越性,只有科学与国家分离后才能克服科学沙文主义[6]。费氏认为自由社会中的科学由公众裁定,而他倡导的自由社会,实质是一种无政府主义,反规则主义,反理性主义的社会,它没有任何的规则为信条。费氏主张废除科学文化领域的特权,取消科学家的绝对领导权,倡导科学应由外行来领导。费氏批判专家无知的目的是强调对于任何事物都要研究了解之后再作判断。因此,专家的社会地位不应该因科学而高高在上。专家的意见应该服从民主判定。

总结一下费氏的观点就是外行或具有异常背景的科学家推动了科学,在所有的情况下,利用专家,但永远不要信任他们,永远也不要完全依赖专家。在科学界,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平等的。费氏坚决反对科学沙文主义。

4 结论

费氏哲学有其先进之处,先进在鼓励人们创立生动活泼的科学思维,科学界人人平等。费氏哲学有其极端之处,极端在严重压制理性思想。费氏哲学对科学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辨证地认识费氏的科学思想,把理性与非理性思想结合起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广博的知识,精通自己的学术领域,做一个有创新思想、有所成就的科研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M].周忠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17.

[2] Paul K Feyerabend.Against Method[M].London:NBL,1975:20-269.

[3] 费耶阿本德,陈健,等.告别理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3.

[4] 费耶阿本德,兰征.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4:129.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范文第5篇

科学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科学教育同艺术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不仅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的境界上是相通的,而且是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有助于缓解高科技发展对人性的扭曲。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教育,而离开人文精神教育的科学教育,也是一种残缺的科学教育。

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它是使个体的精神道德和科学知识平衡发展的教育,是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我校是一所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历经二十余年,在科技教育人文化方面进行了校本化探索。

一、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课程等都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好上述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科学素质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

1、激发动机,感受科学审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关键看能不能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具体的知识。学生喜欢科学课,对它有兴趣,觉得需要它,你不教他,他也会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种追求科学的动力还会激发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反之,学生没有兴趣,这是教育的失败。在上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倡导开放式的教学,通过多种手段引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和疑问,激发他们积极思索与探讨,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教师要以批判的精神去处理不同的意见,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无论是神秘的植物天堂还是神奇的动物世界,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去鉴赏科学的美。教师在课堂里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从内涵到形式的统一来欣赏这种科学的美。让学生能感受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整合的美。

2、典型激励,增强科学伦理。

讲科学家的故事,用科学家的事例去影响学生,是我们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材料。科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会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很多科学家。为了达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教师要充分运用科学家奋斗的故事和科学的历史的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和人文素养。对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学生往往是因为读了爱因斯坦或居里夫人的的故事而对科学着了迷。科学教学时在向学生揭示自然奥秘是如何被揭开的,怎样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科学家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间经历过什么样的磨难,以及他们为了造福人类是如何热衷于将自己的研究发现奉献社会,推动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等等,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形成正确的人文思想。

同时,教师对学生来说也是活的榜样。教师有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敢不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向陈旧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师的学识、为人,他的人格力量,这些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工作中注重教师业素质培养的同时,关注教师人文精神培养,选配具有良好科学素养、高尚人文精神的教师任教科学和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和谐提升。

3、合作探究,培养互助的品质。

对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的及时了解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重要资源。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而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一道共同来重新发现、探究科学真理的过程。课堂上不能成为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争辩,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如: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热水壶里水外溢的现象,启发学生反复思考、推测、猜想,对问题作出假设性的解释,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合作的方法去实验、去分析、思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古人提出的“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探究科学问题方法,也学会了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与人合作的人文精神。

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创设科学与人文相融的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是无形的教育、无字的教科书。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地点,建造内容丰富的信息廊、科技展览馆、学生科技活动室,彰显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科学成果,使校园显现浓郁雅致的人文气息。在这样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学生便主动参与其中。此外,在学下开展阅读节的过程中,设计科学类书籍的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书籍,使学生在浓浓科学氛围中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如,我校利用教学楼、科技宫走道分别开辟了科普知识长廊、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墙、学生获奖科技制作发明作品长廊,每个楼道开辟了科技活动剪影墙,通过走道和楼道在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区域营造浓郁的科技氛围,让孩子们时刻接受科技教育的文化浸润。

2、创设民主与创新并举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它是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我校以“尚德创造”为校风,努力弘扬德育为先的理念,有机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不论在学校管理还是学生教育方面,我校一直秉承“奋斗今天成就明天”的校训,全体教师员工努力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成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就德才兼备的下一代。同时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着眼未来,着眼学生终身的发展与成长。

三、在学生科技活动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结合其年龄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探索科学的奥秘。从知、情、意、行等各方面使学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

1、科技实践,尊重生命。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增长科学知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大自然始终一部读不完的科学书籍。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自然研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看、摸、闻、认识雾、露、霜、雪的形态和性质,进而分析这些天气的成因,感受四季的变化和特点。成立种植、养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饲养小动物、养护班级植物角或者学校红领巾果园、红领巾种植园里植物。过观察小动物、小植物,与他们对话,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活环境,动物的的生活习性,与他们交朋友,在校园内为校园内为树木,花卉挂牌。到小鸟活动的地方为他们安家,为他们筑巢和提供粮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将人文情感与科学素养密切整合。

2、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实践。发明活动是中小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广泛、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爱。小发明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在科学技术的范畴里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小发明活动能使学生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上升,是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通过成立小发明兴趣小组,开辟小发明活动基地以及优秀小发明作品展览室,形成创造发明的校园氛围。学生们在这样氛围中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树立自信心、探索欲和意志力。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时,已方面要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由选择发明课题,自己设计和制作,独立思考和研究,老师只是在不断发现学生思维中不寻常的独特见解,并适当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和学习,尤其是生活,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所有的科学发明和创想都是为人类服务,都要以人为本的理念。

3、社区实践,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