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小报

历史小报

历史小报

历史小报范文第1篇

公园旁边有座已经荒废了的祠堂,祠堂的广场全部用条形青石板铺就,一踏上麻石时,脚步声由地

小洲风貌

面往下传送,回音沉闷悠长,让人从心里油然生出虔诚来;祠堂里高高的柱梁,给人造成无形的心理暗示,不能不以一种朝圣的心情面对里面的事物;祠堂的石板缝里长满杂草,里面没有任何摆设,正堂上的雕花素雅自然,墙壁间仿佛写满了光阴的故事;祠堂高翘的屋檐,依稀可见当年雄伟俊俏的风采。这一切都引发着我们对先民们生活的想象,他们在重大的节日里聚集在祠堂中,或祭祀神明祖先,或商议村中事务。

村里最奇特的建筑是蚝壳屋,建筑材料主要是蚝壳,是从沙堤里就地取材的,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再拌上黄泥砌成,是岭南曾经“沧海桑田”的见证物。蚝壳屋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证明小洲村所处的地方以前是一片汪洋。原来这里的蚝壳屋是有一百多间的。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蚝壳已全部外露,坑坑洼洼的,但是整座房屋给人特别的震撼感觉,能从中领悟到古村民的智慧。那时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屋里,过着冬暖夏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或渔民生活。

小洲村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小洲村河道环绕,巷巷相连,古木郁郁葱葱,河中停泊着小木船,河水经年累月拍打着古码头。只是在这代表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青砖青瓦的淡雅画卷里,却跳跃着众多新式艳丽的现代楼房。小洲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端,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峙对官洲岛和仑头,

小洲村礼堂

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小洲是珠江几千年来冲积形成的,面积达6013。8亩,境内河涌长达10公里。村民世代以种果为生,果树成片,瀛洲生态公园与附近的果林共约2万亩,素有广州“南肺”之称。

小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历史小报范文第2篇

在改变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现状中,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并且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继续探索的。例如发表在《历史教学》2008年第10期上的《初中历史作业的借鉴与思考》一文,以一道美国中学的历史作业为例,阐述如何设计有效的历史作业,并提出了设计有效作业的几个原则:有助于双基落实;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有助于情感体验的渗透;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发展。并提出了有效作业设计的目标在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学方法、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反思。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中的《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作业创新设计》提出了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欢;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而西方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早已进行,如英国中小学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2009年第6期的《历史教学》上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作业》介绍了国外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案例,这篇文章从2008年5月中国历史课程网部分转载的《遭遇美国教育》一文开始谈起,通过翔实的案例叙述进行剖析和反思,最后文章提出借鉴美国的作业模式,可以设计一些鼓励学生运用文献得出对历史想象的认识和见解,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的重大问题的历史作业,让学生自己构建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初中历史作业的研究,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就是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让作业变得新鲜有趣,学生乐于接受。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改变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设计初中历史作业中突出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个性化作业设计和评价的优势,促使作业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得以真正的发挥。

新课程标准所表述的课程目标始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整体实现。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在其著作《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与《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认知、动作技能、态度三方面,这三方面始终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学生的习得素质。传统的初中历史作业没有认识到学生完成作业过程是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提升、情感生成、价值观升华最理想的教育主阵地。也就是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的过程应是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本质所在。

在设计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时,要坚持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通过创新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主要形式,设计个性化作业,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基于自己的经验去建构。

历史小报范文第3篇

*是伟人孙*先生的故乡,也是唯一一个以伟人的名字命名的地级市。从明代开始,就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融中西文化于一炉,百花齐放,英才辈出,*在850年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积淀了沧海桑田农耕文化、中西交流华侨文化和崇文尚武名人文化,具有丰富近代史迹特质和纪念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

*年6月*村被国家公布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标志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新成效。为进一步贯彻*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重要思想,积极实施省委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决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中“文化名城”的工作部署,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把我市创建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古迹特别丰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构成的主要内容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包括古城格局、整体风貌、城市空间环境等;历史街区和地下文物埋藏区;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以及有历史价值的古树名木、水系、村落、地貌遗址;城市历史演变、建制沿革以及特有的传统文艺、传统工艺等及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挖掘、整理和保护我市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找准我市文化定位,积极塑造我市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通过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措施,推动一大批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创造我市独特的名人城市新面貌;通过进一步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以及展示,逐步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有力促进我市旅游开发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构筑*城市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两个适宜、和谐*”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全面加强*文化建设,开创建设“博爱、创新、包容、和谐”*新局面,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市体现城市个性和特色最为珍贵的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必须看到,我市文化发展及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文化制约的瓶颈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面对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我市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部分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认识不足、挖掘不够、保护不力、利用不当等诸多问题,尤其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未得到进一步挖掘与拓展,众多的历史文物和优秀近现代建筑均未得到有效修缮、保护,有的文物和优秀近现代建筑在我市旧城改造和旅游开发中甚至遭到破坏,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因此,全市各镇、区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我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内涵,彰显城市(镇、村)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早日把*建成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世界文明相贯通,经济和社会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力度,构建科学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再现名人文化之蕴、扬伟人名城之名,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方针。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孙*近代革命史迹为核心,以名人、名居、名遗为重点,以有*地域文化(农耕文化、华侨文化和名人文化)特征的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认真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内涵与价值,全面提高重点“文保”单位数量,使全市“国保”数达到2-3处,“省保”数达到5处以上,“市保”数有较大的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打造*村、孙文西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使全市历史文化街区、古镇村达到5处以上;分类建设孙文中路博物馆群、*名人纪念馆等,使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开放单位数达到20座以上;各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到100%,历史文化街区、古镇村完好率达到90%以上。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达到6个,省级的达到5个。全市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成历史文化名城。

三、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主要任务和任务分解

(一)主要任务

全面落实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目标,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重点工程要以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展开,并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工程分类保护要求》(详见附件一)落实具体工程项目的管理;加快《*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开展全市文化遗产普查,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尽快汇编形成《*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名录》(附件二),该《名录》还须根据全市文化遗产普查的情况,定期进行补充完善并及时公布;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法规建设,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与执法力度。

(二)任务分解

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市为主,市有关部门为责任主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市、镇区共建,以镇区为主,镇区为责任主体。历史街区、古村落修复由市、镇区共建,以镇区为主。

各镇区具体分解任务:

1.*区:保护以沙边村、泗门村、陵岗村、大环、江尾头雕楼民居群,开展水洲山炮台、华佗庙等文物点的保护,开展沙边村的规划及申报省级历史文化村的工作。开展濠头村浦江世泽坊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修缮张惠长、李可宽名人故居和古建筑;设立经济技术发展博物馆。

2.石岐区:打造民族文化商业休闲一条街;规划建设孙文路博物馆群、龙母庙、逢源民居历史风貌区、加强旧城区古建筑的保护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建设铁城古城墙遗址公园一条街(扒沙街、龙母街);恢复吕文成故居遗址纪念建筑。规划保护铁城东门古城墙遗址、烟墩山塔、泮水桥、西山寺、白衣古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加强旧城区古建筑的保护。配合博物馆群的规划,开展南下武侯庙、柏桠直街东岳庙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

3.东区:做好库充民居群的保护利用。做好库充陈天觉墓公园的规划、修缮杨子毅名人故居;申报小鳌溪村迦南园为市级文保单位。

4.南区:规划保护马公纪念堂、沛勋堂等市保单位,开展功建铁城亮公祠、文笔塔、曹边村武侯庙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开展沙涌村规划及申报省级历史文化村的工作,建设商业名人故居文化村;近期维修曹边村武侯庙。

5.西区:打造烟洲书院-狮窖河的长洲烟雨历史人文景区;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的传承和保护。

6.五桂山区:规划保护古氏宗祠,传承保护白口莲山歌。

7.大涌镇:开展大觉古寺、林氏宗祠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保护以安堂村、南文村、岚田村等历史文化古村落,申报安堂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大涌村骑楼街;修缮有建筑艺术价值的传统民居。

8.沙溪镇: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龙瑞村、涌头村等古村落,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沙溪风味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服装题材的博物馆;保护传承鹤歌、鹤舞、凉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龙瑞环村龙环庙、圣狮村大王庙(洪圣殿)、龙瑞刘氏宗祠群、涌边村婆石桥(杜婆桥)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近期维修圣狮村大王庙(洪圣殿)、龙瑞刘氏宗祠建筑群。

9.黄圃镇:加快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鳌山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黄圃腊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建设海蚀遗址公园、名人墓地公园;做好古村落、古码头的保护;建立飘色艺术馆;保护传承麒麟舞、黄圃飘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10.古镇镇:保护以魏邦平故居为中心的名人一条街;建设灯饰文化博物馆;灯饰旅游一条街;修缮魏邦平名人故居和魏氏宗祠;开展魏氏宗祠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

11.小榄镇: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和弘扬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修缮何吾驺名人故居;建立文化为题材的博物馆;加快古建筑的维修;开展跃龙桥、源泉当铺申报市保单位的工作。近期维修云路街仆射何家祠、第十街崇文书院、文化路何吾驺故居遗址、源泉当铺。

12.三乡镇: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雍陌村、鸦岗村、古鹤村、白石村、茅湾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三乡风味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打造三乡温泉休闲文化旅游区;修缮郑观应名人故居;近期维修茅湾村柳氏大公祠碑亭、古鹤村日东祠、伯瑶祠、平岚村郑氏信道宗祠。

13.坦洲镇:恢复河网水乡文化景观区;保护和弘扬咸水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咸水歌。保护龙溪陈公祠、孑孑洲村水仙宫(观音庙)等文物点。开展孖洲村水仙宫(观音庙)维修并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

14.板芙镇:建设特色渔村文化养殖基地、保护何峻岗墓等文物点。

15.神湾镇:建设神湾菠萝农业文化园区、保护郑爱文墓等文物点。

16.南朗镇: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左步村、茶东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做好陈氏宗祠古民居群的保护利用。加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实施工作。修缮欧初、陈文显、程君海、杨心如、陆兰谷、杨维学、杨日韶、陈兴汉名人故居和阮玲玉、王云五等名人故居遗址;打造美食文化一条街;传承保护崖口飘色。

申报南朗正街南朗祖庙、*村杨贞义堂(又称“朝议第”)、杨心如故居、纪念中学旧建筑群为市保单位。

17.港口镇:保护古民居。

18.南头镇:维护南亚电器原大队礼堂、团民桥。

19.横栏镇:做好古桥、古碉楼的修缮和保护

20.民众镇:进一步做好岭南水乡乡土文化民俗景观区规划建设。

21.三角镇:恢复河网水乡文化景观区。

22.阜沙镇:恢复浮虚山遗址。

23.东凤镇:

24.东升镇:

上述责任分解任务,将根据全市文化遗产普查的最新进展,定期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各有关部门具体分解任务:

1、市文广新局:会同规划局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组织全市文化遗产普查,编制《*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名录》;会同规划局、责任镇(区)制订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的相应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修缮维护孙文中路博物馆群、*名人馆,恢复古香林寺人文景观区建设;修复郑观应等名人故居;做好各级文保单位和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申报和认定工作,使全国、省、市重点“文保”单位,以及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达到总体目标要求。

2、市建设局:全面负责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协助市文广新局编制《*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名录》。

九曲河的综合整治与恢复,协助市文广新局做好文物的保护与抢救工作。

3、市规划局:会同文化局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会同文化局制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城市紫线规划》、《*市古村古镇保护规划》等。

4、市国土房管局: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修复过程中公管房屋的置换工作和属于公管房的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协助文广新局、建设局修复旧城区传统民居和华侨建筑。

5、市精神文明办:协助宣传部等有关单位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在全社会迅速形成浓厚的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活动氛围。

6、市旅游局:通过组织旅游团体、推广宣传,组织旅游线路,增加历史文化遗迹为主的旅游景点。

7、市法制局: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设,会同市委政策研究室制定并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办法》、《*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意见》、《*市历史文化遗迹、遗产管理办法》等地方规章制度。

此外,市经贸局会同市文联负责做好民间艺术文化的普查和保护利用工作,组织做好民俗文化的复兴工作,组织申报*装、鹤歌等为部级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市宗教局负责古香林寺、白衣寺等寺庙的维护、修缮;市农业局负责*农耕文化的挖掘与复兴工作;市侨办负责华侨文化的发掘。

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计划

依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具体申报工作并制定工作计划,是落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的基本条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按“四步走”计划进行:

第一步:(*年)聘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顾问;拟订申报计划,在对市的文物古迹、传统文化等历史和现状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要求再拟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项目的编制工作;制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名录》。

第二步:(*-2009年)收集和整理有关申报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举办培训班加强相关组成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活动;落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名录》各项工程项目的建设与验收工作。

第三步:(2009年)编撰和录制申报材料工作;对申报各项工作进行分项、分阶段检查。

第四步:(2009年底前)完成申报工作,程序和步骤是,先由市政府向省政府申报,然后再由省政府向国务院申报。

整个申报过程预计历时约2-3年时间。

五、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任务考核。

当前,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市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镇区和市属有关职能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决策中来,切实加强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领导。各镇区和市属有关职能部门要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十一五”规划以及城乡规划。文化、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及早完成申报工作,推进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

成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由建筑、规划、文物、历史等方面的专家和市民代表组成。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集思广益,把专家咨询建议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的各个工作环节,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走向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设的政策法规和重要工程项目,统一管理、协调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这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各级、有关部门都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和工作机构,并指定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切实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起来。

各镇区和市属有关职能部门要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目标任务考核责任制,对分解任务实施跟踪考核,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认真执法。

由宣传部会同有关单位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使保护和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活动家喻户晓,人人尽知,在全社会迅速形成浓厚的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活动氛围。要发挥镇区各社区和居委会的作用。要密切联系群众,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争取市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各界和市民齐上阵,人人关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部门、镇区要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规,将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要设立重点项目引导、奖励资金,推动文物保护工程;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促进传承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保单位、历史街区、古镇古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历史小报范文第4篇

《大公报》是中国历史上除了古代封建官报以外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也是中国新闻史和全球华文传媒史上惟一拥有百岁高龄的报纸。它作为中国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民营报纸之一,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在2002年《大公报》百年诞辰之际,中国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欣然请缨担纲“领衔”,组织10位著名新闻史学者和博士分工编撰,历经两年辛苦研究,《大公报百年史》横空出世,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记录百年历史,填补学术空白。《大公报百年史》全面系统地叙述该报在1902年6月17日到2002年6月17日的百年历史长河中,风雨浮沉,数易其主,却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由僻处华北天津一隅的地方报纸,逐渐发展成为拥有津、沪、汉、港、渝、桂等6地版面的全国性大报整整100年的历史。该书的出版弥补了以往《大公报》研究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阶段的缺陷,填补了重大的学术空白。这是该书最大的学术价值。

厘清是是非非,还原历史本来面貌。该书以丰富的资料,实事求是的叙述,客观公正、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贯穿于始终,厘清了历史上关于《大公报》的许多错误认识。如在前言中,作者以雄辩的事实,透彻地分析,实事求是地为《大公报》“小骂大帮忙”的历史评价摘帽。另外,学术界通常认为:王郅隆时期《大公报》是该报历史上最平庸的阶段。作者不囿旧说,全面真实地展现了这段特殊时期《大公报》的艰辛奋斗历程,充分反映出军阀混战年代报业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微妙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也是该书一大亮点。

视野宽条理清,个案研究典范。该书从新闻本体研究出发,视野宽广;既有纵向的历史追述,又有横向的切面解剖,充分体现了历史著作的纵深感。全书11章将《大公报》百年史划分为11个时期,条理清晰,给读者铺展开一幅过往烟云的历史画卷。在每一个时期,它又从新闻本体出发,对每一个阶段的报人、内容、版面、言论、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介绍和分析。在精益求精的精神指导下,《大公报百年史》成为个案研究的典范。

历史小报范文第5篇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李世民这一句话就道出了历史对于我们的意义,但是由于多数学校并没有将历史课程列入的中考科目之中,或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这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历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历史,激发起自我的爱国之情,担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现今各个科目之间的相通性越来越高,学好历史,也可以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如语文、政治等。但事实上,有不少教师与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历史课堂的枯燥、死板,学生无学习兴趣成为了历史教学的一种现状。所以,为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其主动去了解与学习历史。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

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反映了好奇心即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指出,人的认识与情感密不可分,人在心情快乐时,感知会更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活跃;反之,人处于消极状态则会使大脑变得不灵活,感知会迟钝。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主动学习,教学效率也才能提高。初中学生较为活泼好动,还处于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所以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课堂一开始就要“有趣”,让学生觉得历史课也“很好玩”,进而有兴致去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应开好历史课的“头”,因为良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心理特征,同时结合历史课程,将教材上较为刻板、枯燥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故事开头、歌曲开头、成语开头与诗词开头等。

以成语开头为例。初中生对于历史的理解与认识水平有限,加上历史的悠久,生活在现代的学生会产生距离感、陌生感。以成语导入的方式作为开头,可以使历史教学的死板、枯燥得以改善而变得轻松、有趣,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得以发散,学生就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深刻地牢记在心中,同时还可以将语文与历史科目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笔者首先向学生提问有关春秋与战国时代的成语如“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等,让其回答并就该成语进行解释。然后笔者再在此基础上展开该成语的来源与其背后的故事,接着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材上。逐层渐进,学生的好奇心必然会被激发,注意力也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此,课堂趣味性就增加了,学习气氛也得到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相关的历史内容就能很好地掌握,对后面教学的展开也有利。

二、观看历史视频,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现代教育离不开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较之传统的一人、一课本、一粉笔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是更为直观、生动与形象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跟上时展的步伐,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其积极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网络上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源很多,教师要甄选出符合教材内容的但又不失趣味性的视频。这样,方可调动学生的兴致。例如,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中的“香港回归”时,笔者就让学生观看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当时的气氛,激发心中的爱国热情。又如教授八年抗日战争的时候,笔者播放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电视剧片段,如《抗日保卫战》《历史的天空》《集结号》等。观看之后,让学生讨论并发言,谈谈自己对抗日的认识。之后,笔者再进行总结。历史是抽象的,学生无法看到与触摸到。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就不会因为历史远离现实生活而产生陌生感。多媒体教学的直观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抽象模糊的历史事件也有形象具体的理性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让教师顺利达到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促使学生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伟大目标。

三、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开展多样的小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主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之中。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的活动有:小组合作做历史简报、演历史剧、观看历史视频“找茬”等。例如,做历史简报。首先规定简报的主题与内容如“盛世唐朝”,并提出评比要求(以内容、版式为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资料、设计版面。随后在课堂展示、评比,先由小组阐述本小组简报的优势所在,接着进行小组互相点评、再是小组投票评选最佳简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所有的简报在教室宣传栏展出,供学生交流、欣赏。再如“观看历史视频‘找茬’”活动。为了让学生学会辨别历史,可以针对时下流行的一些“穿越”历史剧,给学生创设一个历史情境,让学生也“穿越”一回,让其找出其中的历史知识点,并结合教材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如此,无疑可以增加课堂活力,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笔者还开展体验教学,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纪念馆,让学生实地感受历史。通过向学生讲述、介绍相关历史知识,以及布置学生布置学生写参观体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课堂结束后,教师还应进行知识总结,布置作业,如此才算是给这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积金,黄兆刚.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