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资源工程论文

水资源工程论文

水资源工程论文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1.1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实行政府调控下的准市场运作方式。明确界定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逐步解决政府在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确立政府在供水市场开发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规范供水市场发展。

1.2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供水工程是基础设施,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在推进供水工程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统筹考虑。

1.3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打破行业垄断,创造适合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竞争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统一政策,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内企外企平等参与。

1.4坚持国家、水管单位、投资者三方利益兼顾原则

严格国有水利资产评估,在供水工程经营管理中实现国有水利资产保值增值;坚持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积极稳妥推进;科学确定投资回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1.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的原则

既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水利行业实际出发,以改革促发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把改革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1.6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结合各类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特点,创新改革思路,多种形式并举,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不搞一刀切。

2浙江省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投资模式的选择

2.1推进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市场化改革

2.1.1推进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市场化改革,是建立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的基础

从近几年全省各地供水工程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来看,把供水工程推向市场,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有利于吸引民营资本、外资、金融资本,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缓解我省水资源“瓶颈”制约;通过深化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经营权、管理权,调动外资、社会资金办水利的积极性。有利于盘活大量的国有供水工程存量资产,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的良性循环。

2.1.2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健全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

各级政府要按照把握规划权、控制取水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保证水安全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当地水资源实际,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做好供水工程总体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为供水工程市场化改革打下基础。对各类供水工程市场主体,严格供水市场准入制度,保证供水安全;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运行维护、供水质量、防洪调度等方面的管理,保证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2.1.3采取多目标水利工程投资和费用分摊办法,划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对新建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按照工程设计概算评估总资产,采取多目标水利工程投资和费用分摊办法,划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具有多种功能的工程只将经营性资产推向市场,单一的供水工程全部资产推向市场。结合各类供水工程的实际,正确选择BOT、TOT、股份制、特许经营、委托经营、拍卖、租赁和国有独资等产权组合和建设管理形式。

2.1.4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水务集团或水利国有资产运营公司

妥善解决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不明的问题。加强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国有水利资产管理,明确供水工程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从开发供水市场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水务集团或水利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负责供水项目等水利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1.5对现有的大中型供水工程,应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的工程性质进行改革

单纯向城市和工业供水的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行特许经营权招标的方式推向市场。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的综合性供水工程,应科学界定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把经营性资产剥离后推向市场;公益性资产可通过委托管理、承包管理等形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对新建的大中型城市供水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搞活使用权,明确收益权。

2.2对拟建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采用“BOT”投资方式

2.2.1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应用BOT模式市场潜力巨大

BOT模式的概念是由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于1984年正式提出的。我国将BOT模式称之为“特许权融资方式”,它具有民营化、全额投资、特许期和垄断经营四个基本特征。BOT是Build-Operate-and-Transfer的缩写,译为“建设-经营-移交”,意指根据合同安排,项目承办者承担建造。

目前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2007年中,浙江省各级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储蓄余额正在寻求投资目标,发展内资BOT项目无疑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内资BOT可以避免或减少外资BOT所具有的许多风险,如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极具发展潜力。

2.2.2水资源百亿工程项目运用BOT融资建设的意义

一是开拓了水利建设融资途径。国家财力的不足和投资体制的改革,使得多渠道筹资进行水利建设成为必然。BOT融资方式的出现,成为水利建设融资的新途径,并为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减少了国家对水利设施建设的直接负担。BOT运用于经营性水利项目中,可以减少国家对该类水利设施的直接财政投入,有利于集中财力进行大江大河治理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三是避免了国家的债务风险。BOT项目的贷款风险由私人财团承担,政府亦不须提供项目投资、贷款担保,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的债务风险。

四是有利于水利建设技术的引进和创新。BOT项目把融资者、承包商等各方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致使项目公司常在项目建设中提出并实施富于创造性的技术措施,从而缩短工期,节约资金。

2.2.3BOT模式开发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的优点

(1)新型的国家水资源开发建设融资手段。

①BOT项目融资是指通过项目的资产、收益作抵押来融资。它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投资供水、水力发电和污水处理等投资回报稳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②我省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大力开发水资源,首先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其次,可以利用资本的杠杆效应,发挥政府有限资本的导向性作用。③BOT方式是推动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融资体制改革的有效形式,是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向我省经济不发达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市场转移的重要方式。

④对项目业主来说,由国内外私营部门投资,减少了业主(政府)借债和还本付息的责任,项目融资的所有责任都移交到私营合同商身上,因而业主可以避免因某一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背上财务负担。

(2)新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手段。

①BOT项目中,项目公司作为工程主体,全面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筹措、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使得项目投资主体与运作主体相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委托成本”问题。

②BOT方式可降低政府在水资源开发建设中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它将项目投资主体与项目运作主体合二为一,政府只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结果的监控,大大降低了监督成本,而将质量风险转移给了项目公司,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③BOT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BOT项目贷款控制严格,而且私营企业为了减少风险,获得更多收益,会主动加强管理,控制造价,防止业主国际公共建设资金超支现象发生,业主也可因此获得宝贵的管理经验。

(3)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市场化的有效方式。

①BOT方式可改善并明晰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产权结构,明确政府(特许经营权授予方)、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运营公司之间的职责,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经营管理机制。

②BOT方式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改善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力度,有利于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自律行为。

③BOT方式可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良性发展。

2.3对已建的水资源百亿工程采用TOT模式

2.3.1水利工程应用TOT方式的可行性

TOT融资方式只涉及经营权转让,不存在产权、股权之争。准公益性水利项目涉及到公众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政府有明确的责任负责投资建设。而采用TOT方式融资,转让的只是特许经营期内的经营权,不涉及产权、股权这一敏感问题的要求。保证了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易于满足我国特殊的经济及法律环境TOT项目的特许期是固定的,不存在投资者永远占有的问题。因此,期满时政府将收回项目的一切经营权,TOT方式项目融资在政策上和法律上都是可行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的重要政策,初步确立了市场条件下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和投资管理机制。从而为TOT项目融资方式的成功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公益型项目由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决定》为社会资金进入水利事业提供了思路。2004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我国水利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继续鼓励境内外资本进入水利事业。准公益性水利项目中可经营性资产的产品市场稳定,有可靠的收益前景,再加上利用TOT模式投资风险小,见效快,这都是利用TOT模式对准公益性水利项目进行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因素。

2.3.2TOT融资模式应用水利工程优点

(1)从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看,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的增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专业银行的商业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的形成,水利事业要在保持资金增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盘活现有国有资产存量,把“死”资产变成“活”资金,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流动。因此,TOT融资方式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加快水利事业改革的步伐。

(2)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减少政府财政压力。采用TOT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政府将所建成的水利工程经营权转让,根据特许经营权协议,直接从外商那里融资,不会增加政府外债规模和财政负担,同时也分散了政府投资风险。

(3)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使得该项目的效益达到最大化。首先,TOT投资方式中的投资者在购买现有资产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通常会使投资者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拓展资产的规模,提高赢利能力。这有利于这部分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TOT投资方式引入私营集团来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往往会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许多私营集团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的管理队伍、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这对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大有裨益。因此采用TOT融资方式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可以打破国家对的垄断经营状态,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

因此在水利项目中利用TOT方式进行融资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以为水利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率。

3结论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供水工程的布局、规模、标准、水价等建设管理标准,把整个供水工程推向市场,通过竞争方式确定建设、运营、管理模式,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TOT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耀祥.项目融资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水利经济,2006,(4).

[2]张汉亚.我国水利投资和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水利,2006.

[3]张新勇.西部农村水资源开发中BOT方式的政策分析[J].山西建筑,2007,(3).

摘要:针对浙江省水利投资现状,提出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供水工程的布局、规模、标准、水价等建设管理标准,把整个供水工程推向市场,通过竞争方式确定建设、运营、管理模式,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TOT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运营效益。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不重视企业文化

多数水利工程的建造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了解不够深刻。少数水利工程企业虽然慢慢开始重视企业文化,但却被企业文化应服从企业的利益的陈旧思想所束缚,而忽略企业文化的“人性”的一面,导致没有彻底发挥其作用。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企业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企业应培养这种力量,并灵活运用,利用意志、思想、价值观等文化力量感召和影响企业的广大员工,使员工安心踏实地工作,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维持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水利工程企业应对企业文化给予重视。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水利工程脱节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仍以水利工程短期的利益为出发点,管理和配置都很难建立在水利工程长期战略目标的出发点上,让人遗憾的是,几乎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的服务性质。使得水利工程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如调配、奖惩、招聘、解聘等,仅仅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又站在了错误的出发点,仍不是为了服务水利工程的发展战略。所以水利工程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并服务水利工程长期的发展战略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确保水利工程的长远战略目标与人才管理机制的绩效一致,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和远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和个人员工的提高。

(三)薪酬体系缺乏有效性

水利工程的人才管理机制缺乏竞争性和流动性。这也主要取决于我国的政策,在传统的集权体制下,尤其是在国有的经济部门,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一种单一不变的行政体制机制,这也使得员工一旦确定在具体的企业,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位置,就会沉淀下来,就像常说的拥有铁饭碗,陷入“锁定状态”使得员工没有机会充分体现个人的业绩和贡献,也就不能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普通员工、科技人员、甚至是管理人员在企业的外环境下无法流通,并且在企业的内环境下也无法流通。使劳务人员安于现状,没有积极性。因此水利工程管理者应建立一套与绩效评估相结合行之有效的薪酬体系,使得工作认真的劳务人员得到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对工作懒散、做事恍惚的劳务人员以警告或惩罚,使他们有危机感,在危机感的胁迫下迫使他正视工作,认真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

二、水利工程中人力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企业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员工创造性地发挥。因此水利工程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使人力资源能够转化为人才资源,而人才资源又能转化为水利工程企业优势,水利工程企业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水利工程的坚实可靠的人力基础,最终成为能够保证水利工程按时按质按量的无形力量,使水利工程企业平稳快速发展。

(二)与时俱进的人力开发体制

水利工程企业需建立起完善的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和体制,从操作层面大步迈向战略层面,彻底突破传统的人才开发体制。首先,在“招人”方面,应做到建立完善的招聘体制,以人为本,打破传统的用人体制,根据应聘者的能力、政绩来择优录取,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录取优秀人才,提高水利工程的竞争力。其次,在“育人”和“留人”方面,完善并加强企业的奖励机制,实行竞争上岗,使得每个岗位都能为水利工程献出一份力量。提供人才培训,使得员工同企业共同进步,同时也根据绩效对员工采取奖惩措施。创造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创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环境。

(三)强化水利人才资源配置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应取水许可审批的实际要求而建立,其设立的宗旨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水利局自2002年5月1日开始贯彻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经先后对宝坻京津新城水厂、陈塘庄电厂、北疆电厂、雀巢矿泉水公司、中心渔港等多项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了全面技术审查。天津市各级水务部门严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组织、监督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规范论证审查程序,论证工作逐步迈入正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认证工作展开探讨。

一、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 属于暖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流经本市行洪河道19条,排沥河道79条,天津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天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4.9毫米,且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5亿立方米,占64.4%;地下水资源量5.9亿立方米,占35.6%,受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文地质条件差异以及开采布局等因素原因影响,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形成局部地面沉降漏斗。

二、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必要性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历史上天津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有着水陆通达、工商兴旺的历史。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剧增、上游开发利用程度增加以及大量拦蓄工程的建设,使天津的水资源呈现逐年急剧的下降趋势,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加上外调水量人均也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引滦入津工程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天津市城市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给环境和社会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开发建设水利工程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对上下游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等。目前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不合理性,造成投资效益差、水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

2.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存在问题。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工程取水利用率低,影响工程效益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2)建设项目取用地表水使生态环境恶化,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断流或间歇性断流等对原有生态环境不利的影响。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对所在流域的水资源起到拦蓄作用,改变原有的水文径流情势,工程下游出现的断流或间歇性断流。(3)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地表水,造成对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取水权益的影响。例如建设工程取水后,所在河段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量减少,使河段内原有其他取水户的用水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特别在干旱年份,将会引发水事纠纷。(4)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不了解。某些建设项目在开采地下水时,没有开展水源论证,不了解取水点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情况,出现开采量达不到用水要求和开采规模不合理等情况,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工程效益较差。(5)部分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问题;并且影响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的取水权益。 转贴于

三、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意义

由于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促进天津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为建设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根据新《水法》,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水资源论证工作通过实地勘测,依据实测系列资料,并根据相关规划,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论证建设项目取用水资源的情况及合理性,同时进行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等。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能有效保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节能减排,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及尽早排除水事纠纷的隐患、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四、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内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取水水源论证、用水合理性论证、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等。由于不同的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具体内容也有区别,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时候,应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容开展论证工作。按照取水水源类型的不同,分为地表水源论证和地下水源论证两种:

对于一般的地表水资源论证,其重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项目对用水保证率、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2)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要依据较长的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3)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工程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否合理。(4)水质评价分析。对照建设项目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并对建设项目取水后对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对于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应遵循合理、高效、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地下水资源论证包括水质分析、水量计算、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他相应技术措施的分析计算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取水项目对水质(包括水温)的要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2)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边界条件以及补给排泄状况)、开采要求(工业供水、农田灌溉供水、生活供水等所要求的年内或多年的开采量)从长期运用的角度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分析计算(或地下水文水利计算)。(3)分析论证在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后是否会引起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4)分析是否需要采用人工补给地下水源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5)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选择最优开采方案。

五、如何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面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高对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树立建设项目申请取水许可应先进行水资源论证的意识。二是增强全社会宣传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改善水资源论证的软环境,是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础。

2.加强自身技术力量,提高水资源论证成果质量。目前,水资源论证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编制单位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培训和业务交流逐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方面的技术力量,使水资源论证成果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3.重视野外调查、实地勘测工作。编制单位要充分收集资料,开展野外调查、实地勘测工作,为内业分析计算打下良好基础;从技术角度,水源论证工作是建设项目是可研性设计的前提,是取水许可预申请的法定文本。因而,水源论证工作者应以科学严谨、公正客观的态度完成建设项目业主的委托,为水政执法把好技术关。

六、结语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项目;水资源论证;技术问题

1问题的提出

为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取水高开采、用水高消耗、排水高污染造成的开发过度、河流干枯、灾害频发、生态失衡等问题,2002年5月,国家出台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这是以水资源为基础,指导建设项目合理布局,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为科学审批取水许可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云南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有三年多了,经过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共138项,其中40%为水利,60%为水电。笔者作为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评审专家”,参加了13个水利水电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评审。回顾三年来云南省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论证)工作,总体感到进步较快,大多数有资质承担论证任务的单位都能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Z322-2005)的要求,认真开展论证工作。但是,也不难发现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的认识还不一致,工作的深度参差不齐,在这里对评审工作中碰到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2论证范围的选取和工作等级确定

云南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绝大多数是以地表水为取水水源。在论证工作中,合理地确定论证工作范围和等级是保证论证成果质量、工作深度和费用协调一致的重要因素。范围过大,工作量大,浪费严重;范围过小,不能满足工作深度要求。

2.1论证范围的选取

对地表水而言,一般应从3个方面考虑论证范围:①水文评价区间。对建设项目取水,从水文资料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分析的角度,考虑流域水文控制站所涉及的范围。②取水用水评价区间。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或流域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供需平衡、累积影响所含盖的范围。③退水评价区间。对建设项目退水口所在水域,以水功能区为分析单元,论证对周边水功能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上述3个方面考虑的范围可交叉、重叠,并在论证范围图中示意清楚。此外,还要考虑水量平衡计算条件及与现有的规划成果、资料协调一致等因素,使论证工作能顺利开展,论证质量得到保证。

2.2工作等级的确定

水资源论证主要从取水、用水、退水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对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论证,有别于区域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水文专题分析。工作等级的确定主要从建设项目的取水规模、用途、当地的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程度、取退水影响的程度与范围、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等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3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1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

在确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范围内,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简要分析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在水功能区划成果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入河污染物的现状及水资源质量情况;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研资料,分析水源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和现状供水能力,查清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各行业用水现状、人均水资源量、平均耕地水资源量,农业有效灌溉程度、有效灌溉面积,现状可供水量占总需水量及规划水平年需水量的比例等进行供需平衡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分析;结合流域综合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评价区域用水水平,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开发利用潜力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阐明取用水的必要性、迫切性。

3.2取水的重要依据

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建设项目取水应从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专项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水资源配置方案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总体思路分析取水的合理性。取水应符合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要求,并与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区域的用水水平等相适应。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在通航河道上满足最小通航水深。

3.3用水合理性分析的重要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的取水方案和用水工艺,进行各行业用水指标、用水定额的拟定,并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指标、区域用水指标、用水定额相比较,分析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并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分析是否缓解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如2003年水利部水规总院对云南省第一个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云南省德宏州陇川麻栗坝大(二)型水库用水合理性评价为:报告提出的陇川县2015设计水平年农业灌溉、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定额、灌区需水量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成果基本合理。经分析,麻栗坝灌区当地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7.31亿m3,水利设施多年平均可供水量0.67亿m3(未考虑麻栗坝水库),设计枯水年份需麻栗坝水库供水1.49亿m3.修建麻栗坝水库工程后,可对水资源进行调节和优化配置,有利于缓解陇川坝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符合陇川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南宛河流域规划》的要求。通过径流调节计算分析,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1.42亿m3,灌溉供水保证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取水水源论证

4.1取水水源论证的重要环节

建设项目取水首先要分析来水量是否满足要求。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流域的水文控制站、邻域参证站的实测降水径流资料,分析论证所采用径流资料系列的代表性、可靠性。通过径流特性、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及径流还原和插补延长,一般可把径流资料还原到天然状况,或统一到现状下垫面条件下,使其具有一致性。

依据建设项目对取水设计保证率要求,选择取样时段和方法,一般按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分布,适线法确定不同水平年来水量。经验频率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适线时,在照顾大部分点据的基础上,应侧重考虑平水年、枯水年的点群趋势。当建设项目所在流域、区域无实测水文资料时,可依据已有的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成果、流域水文模型、径流系数、地区综合公式、等值线图等计算来水量。

对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在现状水平年来水量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论证范围来水区域规划水平年用水量的情况计算来水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有资料条件的或是无资料条件下的来水量分析计算,都应对径流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即径流分析计算成果应与上下游、干支流和邻近流域的计算成果比较,符合其降水径流特性与自然规律。

4.2应体现宏观规划与微观项目建设的结合

可供水量是指在某一水平年需水要求和指定供水保证率的条件下,现有和规划的水工程设施可能为用户提供的水量,是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也是取水许可审批的重要依据。

规划水平年的确定,除考虑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外,还要结合考虑宏观规划,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等的水平年,以便资料成果的协调一致。

根据论证范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用水定额和规划用水量,结合现状用水量分析调查进行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预测;以需水预测和供水工程规划为基础,结合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的来水与用水过程,通过水量调节计算可供水量。可供水量的计算原则是,需考虑河道生态用水,有航运要求的航运用水,以及其它用户用水,在此基础上计算工程的可供水量。计算中应充分考虑现有工程和规划拟建工程条件,对不同工程条件和需水水平进行多方案调节计算;对于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蓄水工程,应进行多年调节计算;对于保证率要求较高的建设项目,应对连续枯水年进行调节计算。

4.3综合分析取水水源的可靠性

根据分析调节计算得到的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对各种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主要分析规划水平年取水水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来水水量与水质的变化,可供水量的减少对供水要求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质产生的影响,是否满足用水水质的要求。定量给出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

5取退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5.1地表取水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地表取水影响,重点是分析取水对论证范围内水量时空分布与水文情势的影响。根据建设项目取水量占论证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用水量的比例,特别是枯水期和枯水流量的取水比值,定量分析取水前后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相应时段径流量的变化和影响;当取水量占取水水源可供水量比例较大时,必须定量分析取水对河流生态基流量的影响;对引水、蓄水工程,由于水域流态改变,必须分析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对农业蓄水灌溉工程而言,重点是对回归水量的分析,定量分析净耗水量,在枯水期对河道产生的影响及对水功能和纳污能力的影响,提出满足下游生态保护的最小流量和其它生态保护措施。

当取水可能对敏感生态水域和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资源条件构成明显影响时,要针对取水引起水位降低、水量减少、流速变化、水质下降、水温改变等水资源特性改变的情况,对可能进一步产生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保护性生物群落栖息地、繁殖场和迁徙通道的影响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预测取水对水域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2退水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分析必须遵循论证范围内水功能区管理的规定,满足水功能保护的要求。对水利工程而言,主要根据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要求,分析工程建成、灌区开发后,退水污染物对水域纳污总量及水资源保护

规划目标的影响,是否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要结合工程调度运行方式,分析下泄水量、水温的沿程变化及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及低温水下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针对退水特性和退水水域环境特点,特别是周边水功能区集中城市生活饮水水源或第三者取用水的安全,分析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自净转化能力,论证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在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基础上,综合分析入河排污口位置选取及所确定排放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轻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使其符合水功能区管理和保护要求。

6存在问题及建议

(1)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或各级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指导价格,竞相压价会导致论证工作无法保证成果质量和论证工作所应持的公正立场。

(2)对于南方地区河道内生态基流量的确定,与执行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有冲突之处,即在水电站设计保证率90%以上时河道水量都变成生态基流量不能开发利用,规范所定设计保证率没有实际意义。

(3)水资源论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论证范围内水资源利用配置方案,需要协调处理好各有关用水户之间的合法利益,更要站在水资源管理代言人的立场上,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即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社会责任重大,但还不被广大群众所重视,导致论证工作中对相关受影响方利益考虑欠周全,遗留下一些问题,增加今后的处理难度。

(4)2002年省政府批准执行的《云南省水功能区划》中,对一些水能资源丰富的峡谷地区所划定的水功能区和保护目标,与近几年来云南加快发展中小水电的战略有不协调之处,有必要根据目前全省的水利水电建设局面,对该水功能区划作相应的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学

1建立水资源管理学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灌溉每年缺水达到30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属于四类以上的水质,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此外,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如华北地区形成的地下漏斗世人瞩目。

上述问题的解决,一靠科学技术,二靠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

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1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学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尽管我们用的很多,但目前学术界尚不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权威的工具书,在不同的卷中,有不同的解释。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陈家琦等)(水利卷)

为防止水资源危机,保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技术、立法等手段对淡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措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调查水量,分析水质,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保护水源,防止水资源衰竭和污染等。同时也涉及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保护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砂化等(李宪法等,)(环境科学卷)。

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验证水利设施的正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措施。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管理已逐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李石等)

作者认为,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很多,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水资源管理具有时代的内涵,不同时代,水资源管理概念是不同的。在古代,偏重于干旱洪涝灾害的管理,此时一切活动都围绕其进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说明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可颂扬,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洪涝灾害依然是威胁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相对于人的需求供给不足,水向水资源转变,水具有了经济内涵,此时,人类面临的问题除了干旱洪涝灾害之外,增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增加水资源供给,人类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恶化正在蚕食人类的文明。目前,人类同时面临着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危害,水资源管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以水论水,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不仅仅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应该包括能够被人类可利用的一切水,如海水、污水、微咸水、洪水等,只有将水资源管理放在与水有关的复合系统之中,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采取协调的手段才能解决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概念都存在存在时代的烙印,与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陈家琦的定义偏重于开发利用,而且对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部分阐述;李宪法的定义,是以解决水资源危机为出发点的;李石的定义最终落实在“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上,范围更加狭窄。用现代认识水平来看,这些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完善补充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定义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保护为开发服务,“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此概念大多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生态环境的概念缺乏;第四,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第五,概念尚需要进一步精练,在解释水资源管理概念的同时,有的将水资源管理的包含的内容也纳入进去,需要进一步提炼。

作者认为,所谓的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开展了系列的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知识,但水资源管理否能已经成长为“学”呢?,尚缺乏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是否成立,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管理学是否具有明确的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水资源管理才能渐渐成长为水资源管理学。

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已经清晰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水资源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水资源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超生命周期理论等。

2.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诸方面:

(1)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其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以及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管理。

(2)水资源法律管理

水资源法律管理,是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管理水资源行为,在水资源管理学中,水资源法律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水资源法律的比较、水资源法律演进、水资源法律具体内容、水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等等

(3)水资源权属管理

水资源权属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水权的分配、交易、管理等。

(4)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水资源管理的行为,是以水资源管理行政体制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的问题,实现政府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等。流域管理和水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5)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科学描述。水资源管理学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研究水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如水资源规划的内容、原则、水资源规划的方法、水资源规划实施的保障等。

(6)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平台的水的的分配,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我们长期挤占了生态用水,必须给予认真的考虑和回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南。

(7)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对水资源利用进行调节和干预。包括水资源价值理论、水资源经济管理体系、节水效益分析、水资源折旧、排污收费等等。

(8)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投资是维护水资源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投资管理主要包括与水资源投资有关的资金的筹措、资金的利用效率、资金的回收、资金的增(保)殖、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等。

(9)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既有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水等,也有由于人为的作用产生的人为的风险,如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中断等,水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这些风险的产生、降低甚至消除,提出风险发生情况下采取的应急对策措施。

(10)水资源利用保护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节水技术管理(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管理、污水处理技术管理以及水资源配置技术、水利技术发展战略等等。

(11)水资源工程管理

我国的水利工程遍布江河南北,这些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缺乏全局性的分析和研究。水资源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特点,研究水资源工程如何布局的理论与方法。在水资源工程布局过程中,要将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规模等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谋划优化的水资源工程布局,取得高的综合效益。

(12)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必将有传统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管理,“3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将日益普及。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数字河流(湖泊)、工程仿真模拟、遥感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3)行业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不同行业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技术、利用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水资源管理也不相同,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行业水资源管理就是分行业研究水资源管理,如农业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景观管理、工业水资源管理等等。

(14)国际水资源管理

世界有众多的国际河流,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由于涉及到相关的国家,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处理更加复杂,水资源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国际水资源管理,是以国际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开发、利用、保护和协调等相关问题。

(15)水资源综合管理

涉及到水资源部门、行业和领域极其广阔,对水资源管理不能就就水论水,必须将其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系统中进行处理。森林管理、湿地管理、妇女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WTO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水资源状况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水资源贸易(包括间接贸易,如进口高耗水产品,出口低耗水商品等),等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3、水资源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3.1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叉性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于成长时期。通常认为,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水资源本身存在、运移、转化和调控的基本规律与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的结合上,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对水资源系统评价、开发和最优调控的基本规律。

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点是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在形成水资源学的过程中,也渐渐形成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渐渐成长。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面更广泛,而且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存在密切的关系。

3.2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叉科学,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人的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中的管理对象是水资源,而管理学中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为管理学延伸提供新的增长极。

水资源管理学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3.3水资源管理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并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作为水利科学的一部分,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观测、评估与预测,并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水资源管理学需要水文学的支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学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进行调控管理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学的基础是水文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比水文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4结语

水资源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力,目前学术界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作者初论水资源管理学,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及其同事合作成果《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即将完稿,并出版发行,但愿能为《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姜文来,杨瑞珍著,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