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第1篇

一、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1.0-3岁阶段教育缺失。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将它置身于终身教育体系中,从过去主要发展3至6岁幼儿的教育向下延伸至0至3岁婴幼儿的教育。我们农村0至3岁婴幼儿教育仍在家庭中进行,缺乏专业的教师,专门的机构。

2.教育内容的不全面。在农村,家长更多的是重视幼儿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

3.幼儿入学率偏低。目前在我们农村幼儿园学龄前期(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入学率较高,中小班的幼儿随着幼儿年龄递减入学率降低,小班年龄间段的幼儿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放心送进幼儿园。三岁以下的农村幼儿进入托幼机构的更少,基本没有。

4.家庭教育不一致。在农村不少家庭爷爷奶奶和孩子的父母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5.家园要求不一致。幼儿教育的不一致还体现在家园教育的不一致。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老师的教育要求与家长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6.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农村,家长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不懂幼儿教育规律,只有望子成龙之心,只注重知识传授,为迎合家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严重。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

由于早期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幼儿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幼儿园、社区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在农村中0至3岁孩子大多数留在家庭中养育,年轻家长本身综合素质并不高,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有偏差,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农活忙,事情多,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游戏等活动家长也很少前来参加。

2.农民经济收入偏低。在农村,多数家庭以务农为主,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不高,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每年高昂的学费相当于一位家长的年收入,虽然家长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家庭困难,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要交这么多的钱,还不如,将孩子留在家自己带,还能省下不少的钱。

(二)幼儿园方面

1.优秀教师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大量流失,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很难吸引优秀教师长期从事幼教,也难以留住现有的教师,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2.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较低。虽然我们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不低、多数为大中专。但这种学历和与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成正比,工作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社区教育方面

幼儿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或是幼儿园的事,社区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如果光靠幼儿园是完成不了教育目标的。

二、农村幼儿早期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方面

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家长修养,让家长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现代社会压力增多,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家长们应多学习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及时掌握现代育儿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如积极参加社会教育机构开办的家长学校。参加有专家、学者的教育讲座、咨询、专题讨论等,进一步掌握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在咨询活动中解决育儿中的困惑和难题;在医疗机构学习婴幼儿保健常识;还可以同其他让家长讨论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自己获得正确的、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能。

(二)幼儿园方面

1.加大教育训练度。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

2.幼儿园利用本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师实行逐级管理和进行全面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集体讨论、备课,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幼儿园加大教育投入,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自学成才、工作出色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让各方面条件合格的教师有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工资待遇不低于乡镇公务员收入水平等。

4.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无论在财力和物力上都要加大投入,合理调整规划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三)社区幼儿教育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农村早期教育管理网络: 以幼儿园为基地,以社区、家庭为依托,以建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覆盖全面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为社区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2.教育、卫生保健、妇联、计划生育等部门齐心协力参与早期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早期教育进行业务指导评估、总结经验,找出困难和问题;卫生保健部门负责提供医疗、卫生、防疫、业务咨询服务等;妇联、团委与教育部门一起进入农户进行动员,宣传早期教育知识并指导家长育儿……各部门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04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第3篇

十年前,我园就进行了有关幼儿早操的探索,就幼儿早操的准备、热身、操节、体能、放松各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教研活动,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存有6套由教师自行创编的保留早操涵盖大、中、小各个年龄段。而我园参与国家青少年研究中心“十一五”课题组的子课题《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幼儿主体性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立项和实践加深了教师对健康课程的理解,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探讨,其中一点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健康与习惯的养成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生活卫生习惯、锻炼身体习惯能够促进人的健康之外,安全意识的形成、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也对人的整个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二、园本健康课程的建立

1 确定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生活卫生教育:知道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逐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能够保持环境整洁。

安全教育: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身体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全面协调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

2 实施健康课程的途径

(1)保健部分的组织

_结合习惯养成课题的开展,从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着手进行。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进行渗透,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此部分内容由保健医生负责每日指导检查。

以健康常识的普及为主,结合各科教学进行。如绘画、阅读时学习正确坐姿、执笔姿势、翻书的习惯、交谈的习惯等。

(2)身体锻炼部分的组织

对早操的编排进行了更为有科学根据的研讨活动。除了各个环节符合人体运动需要、富于童趣、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之外,还提高了运动量、各种能力侧重锻炼的要求。保健医生在早操进行过程中测试幼儿心律、出汗程度、脸色等体征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将此作为早操是否适合幼儿的评价标准之一。鼓励教师在学期中间改变操节的动作和难度,不断提高早操技巧性和新颖性。

走进社区,举行“体育文化节”。在题为“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主题下,我园在社区连续三年举办“体育文化节”,大量地使用了幼儿感兴趣的体育器械,如拍球、呼拉圈、溜冰、滑板车、自行车、踩高跷等等进行花样表演:创新形式――团体与个体结合,锻炼与艺术相结合,家庭的参与让体育锻炼不止限于校园,开放的形式让体育锻炼氛围向社区辐射。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远足活动”,形成园本研究课题。我园户外面积不大,开展全园体能活动存在困难,在“小校园大社区“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积极主动将社区资源与原有资源接驳,社区大操场、康乐设施,甚至社区的各条道路都成为幼儿园的可利用资源。在活动实施前,我们对“幼儿远足”作了充分的前期论证,在获得社区管理处的许可和支持后,“远足活动”认认真真地开展起来了。2008年9月,我园正式展开园本课题《远足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以负责任的态度开始了科学的研究,记录实验班幼儿在远足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心律变化及各种体征表现,并由保健医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009年9月,园岭街道办申请“全国安全社区”时把我园作为社区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的典型,在专家的实地评估中给予我园高度的认可和赞扬。

(3)安全教育部分的组织

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对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视体现在课程的安排上。我园每学期第一个月为安全教育月,其余月份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周一下午安排安全专题学习。

形成安全教育专题网络。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各个专题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如运用各种学习用品的安全、室内活动的安全、上下楼梯的安全、户外活动的安全、与同伴游戏的安全、用火用电安全、受伤急救措施、外伤药品的使用、消防逃生知识等等。这些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结束后都形成电子文本和纸质安全主题册。经过几年的积累,现在在图书资料室中有一整套的园本安全教育主题册,在教育资源库中有完整的安全教育网络,方便教师作为参考随时调用。

利用社区进行安全教育。我园与社区的各个单位都保持紧密联系,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组织幼儿参观消防中队,由消防武警官兵给幼儿讲解火的知识、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参观超市、酒楼,观察逃生路线指示牌;参观停车场、洗车店、道路,了解道路交通标志和行驶、行走安全:利用社区道路进行远足活动,掌握集体外出的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措施。

(4)心理保健部分的组织

幼儿园心理保健是健康领域的新课题,至今尚无较完整的研究,我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幼儿相处。我园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师德建设探讨和演讲”活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要求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尤其在“如何有效地与幼儿进行谈话”专题上,教师进行了多次的教研。佟春凤老师“与您的孩子说话”的主题演讲被选入深圳书城和深投幼教管理中心共同举办的“育儿讲坛”。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以“教会幼儿如何解决问题”代替“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善处境,长此坚持,幼儿养成积极自主的性格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与家庭配合做好幼儿心理保健。教师与家庭共同针对不同环境中幼儿的表现填写“幼儿心理筛查表”,并递交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心理保健科室,由专家为幼儿进行诊断;教师记录幼儿在园的表现,通过幼儿园网站BBS、园讯通、手机短信或者字条的形式与家长交流:每学期教师做特殊表现幼儿的行为记录跟踪等等。

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健康课程的内涵

1 充分利用专家指导的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先后邀请李惠健、高科、黄孔辰、蔡伟忠、徐士宏、毛湘玲、陆克俭、黄丽容等专家学者来园指导,还分批送教师到广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培训学习。其中,蔡伟忠博士针对幼儿生活保健教育对老师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培训;研究“幼儿体能教育”的陆克俭博士来园指导幼儿早操、体能的开展,并对幼儿园的健康课程进行了高度评价,与我园达成了科研合作的意愿。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第4篇

我园是吴淞街道地区的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点的示范单位。虽然近年来我园曾多次与社区、居委会联合,邀请社区中散居儿童来我园观摩、参与各种文体游戏活动,并受到街道、散居儿童家长的好评,赢得了良好声誉。但始终未能形成长效机制。主要原因有我园所在社区婴幼儿家长(母亲多为外来人员)家庭经济状况整体较差;且多数宝宝由祖辈领养,父母对早期教育不闻不问的现状;青年教师工作比较被动;为了推进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工作,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功能;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指导服务;使宝宝在人生最初的阶段,身心健康地发展。我园通过早教指导基地(亲子苑)的开设,依托社区,与社区合作,整合优化资源,为设区婴幼儿提供科学、优质的成长环境,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二、 指导思想

依托社区、走近社区,充分挖掘开发社区资源,发挥幼儿园教育优势功能,将两者资源有效整合,为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规范、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形式服务。坚持以服务于家长的主导思想,以促进婴幼儿发展为本指导思想,根据家长的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科学养育能力,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使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三、 工作目标:

1、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并进行回访,听取意见改进工作,使宝宝苑工作更系统、更规范、更有实效。

2、通过送教上门、亲子苑现场等活动,提升0-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专项指导能力,促进宝宝健康和谐的发展。

3、通过预约家访工作、讲座,切实提高0-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的指导实效性,为宝宝创设适宜、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 具体措施:

(一)运用最新教育理念,提供科学的服务内容。

1、组织大年龄的宝宝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和幼儿园哥哥姐姐一起游戏,体验幼儿园的生活,为他们的入学作准备。

2、每季度制作一次泗东早教小报,宣传早期教育,使更多的父母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与自己的宝宝互动,增进亲子交流。

3、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婴幼儿知识,掌握与婴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教养水平,提升工作的责任感,把工作做到细、做到位、做扎实。

(二)发挥幼儿园教育资源优势,重视早教活动的实效性,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认真学习《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明确教养理念、教养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以便于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开展早教工作。

2、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通过街道将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儿保医师等专业人员请进我园,进行专题讲座或沙龙活动,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3、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早教工作的有效性,使早教工作更科学化、合理化,以适合家长的需要。

(三)探索早教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的受教育率。

1、将每次活动的通知发到每个居委负责人以及每位散居婴幼儿家里,让他们了解每次活动的内容,使早教中心真正起到辐射作用。

2、每次活动请一位居委负责人来参与,让她们更了解我们的活动内容,为我们的活动做好宣传工作。

3、每学期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以提高家长参与我园活动的积极性。

4、根据社区及领养人的投票,每学年度评选出优秀指导老师。

五、 具体活动安排

九、十月份:

1、制定本学期早教工作计划。

2、进行0-3岁婴幼儿统计。(与社区联系)

3、指导者与散居幼儿进行联系。

4、向家长发放早教宣传资料。

十一月份:

1、开展0-3岁散居幼儿活动。

2、开展预防春天疾病的专题讲座。

3、向家长发放早教宣传资料。

4、散居儿童家长科学育儿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十二月份:

1、开展0-3岁散居幼儿活动。

2、专家讲座:如何开发幼儿智力

3、教师个案跟踪案例交流

4、发放本园早期教育宣传小报

1月份:

1、主要教养人经验交流会

2、教师早教经验分享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第5篇

通知要求,要深入开展党的十精神宣讲活动,遴选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高质量的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要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方参观学习;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紧密联系十报告中的重大部署,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要深入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开展专业实践;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加强领导,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焦新) 教育部在14个地区启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并对试点任务、内容和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指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要按照党的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充分整合公共教育、卫生和社区资源,努力构建以幼儿园和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面向社区、指导家长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要以发展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为目标,落实政府在早期教育中的规划、投入和监管等方面责任,重点在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服务模式和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通知提出了6个方面的试点内容。一是明确管理体制。要求试点地区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切实把0~3岁早期教育指导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合理配置资源。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促进婴幼儿在健康、情绪与社会性、语言、智力等方面协调发展。三是培养培训师资。依托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医学专业,研究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课程、培养模式、从业资格与专业素质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四是加强规范管理。探索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的准入、从业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五是合理分担成本。坚持公益性普惠性,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家长合理分担成本的早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六是促进内涵发展。积极开展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研究开发婴幼儿喂养、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以及情绪与社会性、语言、智力等方面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