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 17:30:48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管理;幼儿园;教育管理;运用
在目前,幼儿园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的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实际特点还不能够进行深入的认识,在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而通过引入企业中智慧管理的策略,能够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实行幼儿自主管理、帮助幼儿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信息技术进行实施监督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方式。
一、加强师生互动
幼儿由于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心理不够成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因而在课堂学习和校园生活中,容易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普遍会对幼儿进行粗暴的批评,造成幼儿与教师的隔阂较深,不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因此,教师要加强师生的互动,给予学生表达自我感受与困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对此,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展开互动活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互动。比如,在教授简单的计算知识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现在能够自己购物吗?能够知道自己购买的东西需要支付多少钱吗?”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有关购物的生活经验,将学生带入到与计算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比如,在学生自由活动时,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的游戏中,与学生一起踢毽子、打沙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可以让学生尝试清洗衣服、打扫家庭卫生。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存在的困难。比如,一些学生会向教师倾诉自己与家长之间存在的矛盾;一些学生会向教师请教关于童话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耐心解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信赖,积极听取教师的教导,营造浓厚的幼儿园教育氛围。
二、实行自主管理
在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幼儿在成长之初普遍受到家长的过分关爱,而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容易在校园生活中存在自私自利、孤僻消极等心理。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自主管理,让幼儿轮流担任班长、组长等职务,以此锻炼幼儿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对此,教师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恰当的自主管理模式。比如,可以让性格活泼勇敢的学生担任班长,以此锻炼这些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可以将班级成员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方面事务进行管理。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班干部的竞选活动,让性格孤僻怯懦的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尝试班级管理,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又比如,教师还可以让不同的小组相互之间展开评比活动。比如,可以举行文艺汇演活动。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排练一定的节目,并进行表演,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表现对于小组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奉献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广泛交流,相互探讨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寻求解决方法。在这样的自主管理模式中,学生能够逐渐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承担相应的学习与生活任务,形成坚强乐观的品质,不断提升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质量。
三、进行个性培养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性格以及技艺特长与兴趣爱好。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让幼儿学习千篇一律的知识,表达千篇一律的思想,不能够对幼儿的特性进行有效的培养,难以让幼儿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因此,教师可以深入考察不同幼儿的发展潜力,帮助幼儿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促进幼儿独特化成长。对此,教师首先可以对幼儿群体的特征进行深入的考察。比如,可以发现一些幼儿喜欢绘画,具有良好的绘画才能;一些幼儿喜欢音乐,具有良好的歌唱才能;一些幼儿喜欢体育运动,善于长跑和跳远。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向不同小组的幼儿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及帮助幼儿制定学习计划。比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其阅读与美术有关的书籍,了解丰富的美术文化和美术创作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其向美术教师进行专业的绘画技能学习。又比如,对于喜欢体育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乒乓球、足球、篮球等运动器材,并鼓励幼儿经常观看体育比赛,参与体育锻炼。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比如,对于喜欢歌唱的幼儿,可以让其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阅读音乐书籍,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听取演唱会以及练习歌唱。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深入挖掘幼儿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特性,让幼儿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幼儿不断学习,不断创造的品质。
四、进行信息督导
信息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教学工具。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教师可以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督查,及时跟进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形成幼儿成长报告,对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促进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进一步提升。对此,教师首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幼儿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进行督查。比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幼儿每天的上学、放学以及各项学科的学习时间,学习的专注度进行信息的采集,从而及时考察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效果,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存在的问题。又比如,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督查。比如,可以考察幼儿吃零食、购买玩具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以及时长,及时引导幼儿改进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能够发现一些幼儿经常会食用大量的零食给自身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让幼儿形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又比如一些幼儿经常会花费大量的钱财来购买各种玩具,给家庭经济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让幼儿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能够实时考察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的采取解决的方案,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五、完善评价体系
在目前,中小学教育还明显地受到应试化教学的束缚。很多家长具有着强烈的望子成龙的心理,因而会让幼儿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而不能够让幼儿参与到其他的活动中,造成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缺乏活力,难以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可以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从知识素养、心理健康、运动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对幼儿的素质进行评价,促进幼儿全面成长。例如,在知识素养方面,教师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数字运算能力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考察学生对天文、地理、历史等课外知识的了解情况,促进学生形成全面的学习视野;在心理健康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宽容、善良、热情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在运动能力方面,教师可以考察学生短跑、长跑以及足球和篮球等方面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具备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在人际交往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形成乐于交往,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让家长也参与到对幼儿的评价中。比如,一些家长可以反馈幼儿在家庭中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一些家长可以反馈幼儿在家庭中进行课外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这些反馈,采取具体的引导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完善,学生能够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从各个方面提升个人的素养,促进幼儿园教育管理模式的完善与成熟。综上所述,智慧管理策略不仅能够运用于企业中,提升企业的活力,还能够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中,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在智慧管理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增强与幼儿交流的频率,营造出浓厚的学习与生活氛围;其次,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自主管理,提升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提升幼儿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及时督导,以及建立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来全面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彭锦.研究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传奇,2018(34):84-85.
[2]婵丹.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读写算,2018(29):33.
[3]李太红.刍议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6.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管理;有效应用
养成教育就是指遵循幼儿的生长发展规律及发展特点并尊重幼儿的天性,教师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在语言表达、技能发展、思维发展、行为态度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是幼儿园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通过养成教育的概念,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养成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对于幼儿教学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养成教育的着手点
养成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规则意识、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道德习惯的良性发展。教师应反复强化幼儿的道德意识,促使他们在这种认知观念下形成一种道德习惯,具有长期的道德行为;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应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情况学习,使得幼儿能够形成这种思维习惯,使得幼儿加快理解知识的速度,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老师和家长应规范幼儿的饮食和作息,并时刻注意引导幼儿爱干净、讲卫生,告诉幼儿赚钱的辛苦,养成节约等良好生活习惯。孔子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习惯养成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很难被改变。就像民间的一句俗话:“树小不掰,树大难育弯。”就是说小树苗如果没有直立生长,如果不加以妨碍,必然会长歪,长大了就很难被掰正了。教育的含义在于培养习惯,知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学校老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一个正向的发展。在幼儿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是最高效也是最直接的。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习惯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将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和幼儿的养成教育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个时期的教育显得极其重要。
二、有效应对策略
(一)情景创设教学
养成教育在幼儿园工作管理中的应用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话题,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有助于其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方法,促进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对于幼儿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幼儿能够服从教师的管理开始。所以为促进幼儿的成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发展规律出发,为幼儿制定适合他们兴趣特点的教育策略,把对幼儿的教育放在首位,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1]。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多姿多彩的环境。所以,教师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应该要全面,对班级的工作管理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方面进行。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和管理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可以选择一些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图片;教师还可以通过PPT、小视频等方式,促使幼儿形成遵守礼仪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得养成教育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有效进行。
(二)通过实践的教学操作引导,加强幼儿对于习惯的认知
养成教育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通过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应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时刻做榜样,以此来熏陶幼儿,使得幼儿通过学习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可以为幼儿耐心讲解养成良好习惯的缘由以及坏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他们认知的进一步加强。例如,幼儿将不吃的饭菜倒在地上,教师就可以告诉幼儿,如果我们踩到可能会摔跤、保育老师难以清扫等原因,不但可以促进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倒在地上的饭菜进行清理,还能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探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他们对于行为习惯的认知,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的习惯养成循序渐进,提升教师对于幼儿教育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三)通过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予以精心培养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关键,教师不应局限于幼儿园内,而应将其范围拓宽,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助力幼儿成长。例如,教师应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近期在家的表现,方便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教师也应该及时向家长告知最近幼儿的在园表现,方便获得家长对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幼儿放在首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角色,只有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达成一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才能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殷月玲.浅议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15):203-204.
[2]宋妍,王双宏.幼儿园教师常规管理彰显教育机智[J].好家长,2019(37):5-6.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3篇
一、提升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意义
1促进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目标的实现
幼儿教育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需要借助幼儿教师对班级幼儿的学习、生活活动进行管理得以实现。幼儿教师要立足工作目标、幼儿园教育任务和国家方针,同时就本班实际来制订班级保教工作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幼儿教师要明确保教工作目标,合理、科学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才能在本班幼儿的发展中切实落实保教工作目标。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时间在幼儿园生活后,幼儿会越来越了解、熟悉幼儿园中的小伙伴,习惯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知道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以及睡觉、吃饭等生活活动的时间,会注意一日生活中的相关细节。慢慢地,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想法对一些事情的是非进行判断: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哪些事情做了后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在幼儿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后,教师就要抓住此契机,给予幼儿以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良好生活习惯得到培养。
3引导幼儿获得优良学习品质
幼儿园教师既要切实做好幼儿的保教工作以及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学习和心理发展情况,更要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让其学会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和同伴交流,培养其互帮互助等品质。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个性。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借助班级管理的手段,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现象和事物的改变,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通过设置班级“我最棒”奖励墙,可以给予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引导和鼓励,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幼儿教师要在各种游戏、学习和生活活动中,运用有效管理手段,使幼儿懂得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同时也要重视对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将幼儿的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
二、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1用爱心叩开孩子的心门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对此,幼儿教师应播种爱心,以爱的行为引导与激励幼儿。当幼儿流着鼻涕走到面前时,教师要用纸巾轻轻地将鼻涕擦拭干净;当幼儿离开父母大哭时,教师要像妈妈一样抱着他,给他安慰与鼓励……教师细小的行动中会流露出浓浓的爱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安抚,孩子便能切身感觉到教师喜欢、信任、关爱、在意他。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事,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找奶奶时,教师便要走到他们跟前,抱着他们,摸摸头,亲亲小脸蛋,使其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同时,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午睡十分困难,我们班上的小米也是这样。中午睡觉时,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睡着了,只有小米坐在床边独自流泪,我走到他跟前问道:“小米,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听到这,他反而哭得更厉害了。我摸摸他的脑袋,耐心地询问道:“宝贝,你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也是妈妈。那老师陪着你睡觉,好不好?”小米抬起头来,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了,每次睡觉都是妈妈抱着我睡的,我要妈妈……”这时,我轻轻地为小米擦拭眼泪,轻声哄着他躺下来,在耳边温柔地说道:“老师就是你妈妈,老师抱着你睡好吗?”小米便在我怀里安稳地睡着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米午睡时都要我抱着睡觉。有一天,小米十分高兴地跑到我跟前大声喊道:“老师就是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这时,全班小朋友都十分兴奋,也跟着叫妈妈,听到这,我十分欣慰。
2用勤奋之心叩开班级工作之门勤学
各年龄段的孩子均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加深对幼儿年龄特点的了解,给予其相应的引导,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小班的孩子十分爱哭、爱笑,他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开学之初,若是有一位小朋友大哭,其他的幼儿都会跟着一起哭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发放一些新奇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如此便能解决幼儿哭闹的问题。勤做幼儿园的孩子通常以直接思维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准备图片和玩具。尽管一些活动中已经有一些现成的教具,但教师需要亲手制作更多的教具。如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要制作飞盘、沙包等教具;开展语言活动时,教师要绘制漂亮的图片;数学活动前,教师要为所有孩子准备好可操作的学具。勤思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反思代表着审视和评判自己的精神。教师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要第一时间对自己在带班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效果、解决的方式等进行记录。
三、用细节叩开家长的信任之门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4篇
正如其它的管理工作一样,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也应该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首先,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之所以要管理每一个学生,之所以要对幼儿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目的之一就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其次,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再次,幼儿的管理工作应该寓教于乐。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幼儿园的学生一无生活经验,二无相关的知识,所以对他们的管理工作只能寓教于乐。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其管理,既能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受伤害,又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管理理念。特别是,这种寓教于乐的管理方式更能为幼儿与其家长广泛地接受。最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应该有系统化的制度。所谓系统化的制度是指幼儿园的管理内容要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还是相对学生的生活而言,涉及到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之相对应。幼儿园管理制度的系统化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每一个幼儿园的任课老师都是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者。无论是幼儿园的领导,还是幼儿园的普通老师,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管理好每一位幼儿园的学生。有且只有这样的系统化的管理,幼儿园的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
二、儿歌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实践分析
(一)儿歌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有许多优秀的儿歌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上课铃儿响,铃儿响,小玩具,放一旁。端正坐,排成排,认认真真来听讲,来听讲。这是一首名为《上课》的儿歌作品。在这首儿歌中,不仅指导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玩具放在书桌的一边,而且还对学生的坐姿、听课的态度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从幼儿时就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身板挺直,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从语言的角度讲,这首儿歌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通俗易懂,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它的内容,从而为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二)儿歌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儿歌不仅是我们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媒介,而且它还是我们培养学生生活习惯的凭借。例如: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穿衣服,脱鞋袜,勤劳聪明人人爱。这是一首选自《中国婴幼儿教育风》的名为《穿衣歌》的儿歌作品。在这首儿歌作品中,儿歌的作者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谓是煞费苦心。在歌词中通过对“手”的赞美,号召幼儿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自己穿衣,自己脱鞋袜,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幼儿,特别是生活在独生子女环境中的幼儿来说,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儿歌与学生的知识获取儿歌的吟唱,既要达到培养学生生活习惯的目的,又要达到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目的。这也就是说,寓教于乐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乐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另一个方面是在欢乐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对于前者而言,儿歌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卷卷袖子来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细细水流冲冲手,肥皂香香来洗手,手指一定要洗净,最后用水冲干净,我的小手最洁净,吃饭香香不生病,我的小手最洁净,我是健康小卫士。这是选自《幼儿学习网》上的、一首名为《洗手歌》的儿歌作品。在吟唱这首儿歌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获得相关的卫生知识。所谓卫生知识就是指通过诗歌的吟唱使学生明确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在吟唱这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洗手的方法。在洗手之前,要卷起自己的衣袖,然后拧开水龙头,再用肥皂来清洗。最后,这首儿歌还教会了学生节俭的生活意识。例如那一句看似普通的“细细水流冲冲手”,不仅说明了洗手的时候要节约用水,而且还强调了用“流动的水”来清洗的效果。一首儿歌可能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方面,我们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针对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儿歌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强调,从而把儿歌对学生的管理作用发挥到极致。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午睡;精细化;问题;策略
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只有保证幼儿的充足睡眠才能保证幼儿在幼儿园里健康发展、快乐学习。因为充足的午睡能帮助幼儿消除在上午课堂上经过游戏、活动而产生的疲劳,也可以帮助幼儿有充足的精力参加下午的幼儿园活动,使得其精神集中,学习效率提高。但是根据我国国情,当下幼儿园对幼儿的午睡精细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下面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总结出的几点建议,供各位幼师参考指正。
一、当下幼儿园午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睡眠环境差当下由于政策原因,大部分优质的幼教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公办幼儿园中,加之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因此更多的家长比较倾向于把孩子送进公办幼儿园,由此导致公办幼儿园幼儿较多,甚至班级超员现象严重。在午睡时,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导致幼儿午睡休息时环境太乱,无法快速入睡,导致下午上课的时候精力较差。
2.生活教师管理不专业
对幼儿园的生活教师招聘没有严格的制度。生活教师在安排幼儿午睡时,无法做到精细化,关注不到幼儿的细节问题,缺乏专业的生活教育指导和培训。因此导致经常会有幼儿园在午睡期间发生无可挽回的事故。3.午休制度不合理幼儿园的午睡制度是体现幼儿一日活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部分,有的幼儿园过度模仿其他幼儿园的午睡制度,不顾当地环境情况、幼儿实际情况等因素,午睡制度过于死板,使得幼儿不能享受到该有的午睡质量。
二、幼儿午睡管理精细化策略
1.设计幼儿午间活动精细化方案,为午睡做好准备
根据当地的作息时间,根据季节不同灵活调整幼儿的午睡时间。在午餐之后,不能马上组织幼儿午睡,可以相应的组织午间活动,午间活动要以安静的、无须幼儿过度费脑的活动为主。例如,午餐之后组织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散步活动,帮助消化;可以在室内排成“长龙”互相搭着肩膀玩转圈圈的游戏;也可以给幼儿播放舒缓、安静的音乐,如摇篮曲、睡前故事等,让幼儿的心先静下来;也可以组织幼儿之间进行讲故事,两两一组,互相讲解、互相倾听,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在适当的午睡活动之后,一些难以入睡的幼儿也能轻松睡着,睡醒之后个个都精神饱满,可见睡眠质量提高了。除此之外,在午睡之前幼儿教师要认真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物品上床,以确保幼儿在午睡时的安全性。
2.养成正确午睡的习惯
在幼儿园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的午睡存在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吃手、趴睡、张嘴睡等,这些习惯都不利于幼儿正确午睡习惯的养成,需要及时纠正。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午睡精细化管理中多关注、多细心,及时发现幼儿不正确的睡眠习惯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纠正。关于幼儿睡眠姿势的纠正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在幼儿午睡时教师做好示范,向学生展示清楚怎样的睡眠姿势才是正确的,并说清楚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带来的危害。其次,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幼儿之间互相观察比较,看看周围同伴的睡眠姿势是否好看、舒服,同时比较一下自己的睡眠姿势。最后,采用图例暗示的方式,在班级的一个角落设置生活区,粘贴上一些正确睡眠姿势的图片,幼儿在看到图片后会自觉根据正确睡眠的图片规范自己的睡姿。
3.加强午睡巡视工作
幼儿的午睡过程中教师的巡视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午睡时间是幼儿意外事故多发的阶段,因此要高度重视午睡的巡视工作,加强巡视的精细化。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睡姿,还可以为蹬被子的幼儿及时盖上被子。在幼儿熟睡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幼儿的体温是否正常,观察幼儿的鼻子和嘴部有没有异物遮挡,有遮挡的话要及时清除,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幼儿的安全睡眠。
4.对午睡房间及时进行消毒和通风透气
幼儿一日活动精细化管理中,对教室的消毒和通风是教师每天必须做的工作内容。如果幼儿午睡的房间空气混浊、门窗紧闭,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影响幼儿的心情,导致下午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幼儿午睡的房间要在午睡前一个小时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透气,保证午睡房间的空气新鲜。除此之外,午睡房间还要做好光线控制。太亮的光线会刺激幼儿的眼睛,使他们不容易入睡,而太暗的光线会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也不利于睡眠。所以,幼儿教师要细心关注光线的强度,用窗帘适当控制房间的亮度,保证适宜睡眠的光线。
三、结语
幼儿的午睡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幼儿生活化管理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合理的午睡习惯,传授给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的午睡不仅可以缓解疲劳,利于身体健康发展,还可以帮助幼儿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好的食欲,以此让幼儿健康、快乐地在幼儿园度过美好时光。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浅谈幼儿午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