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1篇

我国《宪法》和《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适龄儿童在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随之也就出现了进程流动大军。

1.社会背景

流动人口从最初的"最初打拼"到如今已更多地趋向于"举家迁徙"的流动形式,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跟随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进入城市。父母是主体儿童是随从,他们或者在家乡出生被带到城市,或在城市出生继续留在城市,并且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目前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是我国教育水平提高的"瓶颈"。而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启蒙教育问题又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该被忽视的问题。

2.教育现状调查

华亭县西关社区位于华亭域西,2005年实施"双转"而改制的农村社区。2008年社区为解决社区居民幼儿入托困难,投资589万元,建成1800平方米的集社区办公、居民培训、幼儿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西关社区地处城中心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形式较为普遍,这也就意味着流动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

截止2011年5月辖区共有流动人口327人,流动儿童168名,男100名,女68名,其中70%为进城务工,29%为个体经营,10%为无业人员。家庭基本情况复杂,收入不均衡,流动性较大。他们往往是"三低":受教育程度低,工资收入低,生活水平低,大多从事卖菜、卖水果、打工等工作。尽管工作辛苦,收入微薄,但他们同样爱自己的孩子。虽然潜意识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有出息"的人,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但这些家长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方面的限制,大都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干脆不管不问,早已放弃。

2011年3月我们西关幼儿园以社会调查,发放问卷的形式,及时掌握理解社区周围及幼儿园园内的流动儿童家庭基本状况及各项数字的汇总。2011年5月我园积极响应甘肃省流动儿童之家项目建设的安排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流动儿童之家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安排,为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特成立"西关幼儿园流动儿童之家"。为此我们更要关注流动儿童的的成长,关注流动儿童的发展。

为了关心儿童健康成长,关注农村儿童特殊群体的生存发展。我园从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行动和特色活动,让这些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帮助建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坚持、勇敢、活泼、健康的成长。2011年5月开展了"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结队帮扶活动,作为班子成员我们带头响应号召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教师人均帮扶流动儿童四名。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关爱中,感受到"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

3.案例分析

案例:作为老师,我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幼儿,而对于流动儿童,我将付出的更多。

小三班有个幼儿名叫惠佳伊,她是一名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动儿童,还是一个父母离异的留动儿童。父母亲感情不好,都外出打工,把她交给奶奶抚养。奶奶年纪大了,还要在饼子店找饼子维持生计,虽然奶奶十分疼爱小佳伊,尽可能的给予她同龄孩子应有的一切,但却给不了孩子应有的父爱和母爱。这使小佳伊的世界少了一抹色彩,使她的性格变的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捉弄小朋友、并且爱说脏话、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她。相对于同情来说,她得到的更多的是鄙视。其它孩子还嫌弃她衣服脏,个人卫生差都不愿接近她。

这样的她在班上也形成了她独有的习惯,不和群、不表现自己、不爱参与活动、更没有纪律可言、我行我素。老师的多次说教都没什么效果。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她转变过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意识到这个孩子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教育,而她又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坚强。在她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份善良和渴望。渴望自己的那份关爱。于是,我们更加留意她的行为。有一天,班上有个年龄小的幼儿吃饭时不心倒了一桌子汤,小佳伊赽快放下碗帮她擦,而且是用她的小手,这让我们感动了,清理完桌面后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多做好事,小佳伊笑的很开心。我明白,这是她那颗善良的心在跳跃。在活动游戏中,我也试着寻找她的"闪光点"。那天上课我教了一首歌,以前从不唱歌的她突然大声的学唱起来,发现她的嗓音很不错,就让她领唱,结果她表现的非常出色。就这样小佳伊慢慢的有了她的转变,而且性格也越来越随和,最明显的是她的纪律性强了。

随后,我又和小佳伊的奶奶多次交流,让她能抽时间给孩子搞搞个人卫生,多带好她出去转转,多和爸爸妈妈通电话等,老人家也很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通过不断的鼓励和潜移默化的引导,现在的小佳伊变了,变成了一个阳光、可爱、又懂事的小奶娘了。我相信,有我们的关爱,你一定会很幸福。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一丝进步都要肯定,让幼儿充满自信,在游戏活动时时不对每个幼儿作统一要求,因人施教,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关注多一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放手多一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想象与创造。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平和而客观的心态去评价幼儿的自身,注重给孩子充分自由,不随意干预和打扰幼儿的自由发挥、自愿表达和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的条件限制他们,鼓励他们去创造。"。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观察记录 行动研究 提升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了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在草根化研究的进程中,其对幼儿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基于幼儿、发现幼儿、理解幼儿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前提保障。只有对幼儿有更充分的观察认知,只有更熟悉幼儿的一举一动,才能更好地引发教师的思考,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以优质的教育作用于幼儿。

幼儿个案观察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我园积极开展了幼儿个案研究的尝试,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个案观察记录。下面我谈谈对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思考。

一、草根微视――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在幼儿观察记录中,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一种是轶事记录,另一种是行为核对表。一般来说,行为核对表是采纳数据得出结论的一个依据手段。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一般采用的是轶事记录的方法,采用文字、声音、影像等手段,把自然状态中发生的活动、现象和事件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一种轶事记录的方法,是结合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有效观察的途径,采用文字有针对性地将幼儿在自然状态中发生的活动和事件真实记录下来的过程。拘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了园本化的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表1:

石梅幼儿园幼儿个案跟踪记录表

Shimeiyoueryuan

表2:

Shimeiyoueryuan

在观察记录表中,我们要求教师对幼儿在既定场景中进行观察并现场记录,并对出现的现象作出分析与思考,形成一定的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对幼儿持续观察多次后,对幼儿的行为状态及教师的反思对策进行阶段性的总体评价。

二、现状审视――对我园教师进行幼儿观察记录现有状态的解析

大部分教师在幼儿观察记录中都能依事实记录,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出现,简单归类进行分析。

1.寥寥数语类。

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记录,必须把发生的状态描述清楚,也就是说,要刻画幼儿的行为、动作、语言、神情等,只有这样全方位体地描述,才能将幼儿更直接地投射在教师的观察中,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从外部折射幼儿内心的想法。很多老师的记录只有寥寥数语,记录的只是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某某又哭着来幼儿园了,在老师的连哄带骗下,总算稍微情绪好点了。这样的记录看不出哭闹中幼儿的程度怎样,持续的时间怎样,等等。

2.突然发现类。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在对幼儿进行追踪观察的前期,教师应该对被观察幼儿出现的行为有所了解。每一次的记录,应该都是有目的的,是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观察研究的,而不是在记录某某吃饭慢的时候,老师的记录中是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原来是某某把饭打翻了,或者在研究攻击的时候,突然有幼儿报告,某某又打人了。教师的观察,应该是追随幼儿的,幼儿的行为表现应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内,而不是突然发现的。

3.观察点面多。

有些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时候,会针对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观察。比如:对幼儿攻击、任性、自由散漫等的观察研究。事实上,教师在一次观察记录中,是很难实现多角度同时观察的,教师在持续观察的过程中,这一次观察的是攻击,下一次记录的是任性,再下一次是对幼儿自由散漫的描述,记录的点面多了,针对性就不强了,也看不出对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4.调整不实施。

在观察记录中,有一项需要教师对单次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制定出一些调整策略。老师根据经验,能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措施。但在下一次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记录中的幼儿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看出老师的调整策略在事件中的作用,观察还是随机观察,策略中提出的方法、手段,教师观察的目的都没有体现,也就是说,老师的调整只是纸上谈兵,调整后并没有实施。

三、策略透视――提高教师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能力的思考及手段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首先和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教师如何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进行了反思,并通过学习、研讨、指导、讲座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能力。

1.不断明确幼儿个案观察的目的。

只有了解幼儿、发现幼儿、观察幼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这是幼儿个案观察研究的目的。当幼儿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某些老师总是抱怨,总是批评,因为没有真正走近幼儿,要真正观察探寻事件背后的原因,尝试心与心交流。如果选择一段适合的时间,静下心观察他、读懂他,寻找对策,那么观察就不仅仅是观察,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手段和方法。

2.学习在《指南》指导下观察。

教师的个案观察记录中,很多都停留在观看的角度,只对幼儿外显的行为与特征进行描述,而没有真正“观察”。华师大周念丽老师指出:如果要观察一个对象的内心,首先要对这个对象有所了解,然后对他的年龄状态有所研究,第三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最新颁布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幼儿观察提供了一个参考。《指南》中对幼儿的期望、引导和价值,引领我们在观察时清晰了3-6岁幼儿发展大致达到的程度、幼儿发展的方向和不同的价值判断引起的不同纬度。

我园老师进行了多次学习《指南》的活动,包括写《指南》心得,赛《指南》内容,听《指南》讲座,研《指南》建议等,老师们在《指南》的指引下,学会有效观察与记录。

3.多通道学习让教师在优秀个案记录中成长。

(1)通过专家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如何观察记录。

我们邀请一些专家进行讲座,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梳理观察记录的思维框架。

第一阶段:学会看“什么”。

教师记录:“美美来到此区域,玩了一下就走了。”“亮亮来到了此区域,摆弄了一会儿,也离开了。”

调整记录:“美美拿起不同的球往地上扔,眼睛随着球上下转动,看到一个球弹起来,又拿起另一个球来尝试,看到球都能弹起来,开心地笑了。又玩了大约3分钟,离开了。”“亮亮看到电池,先拿起来研究了一会,不停地用手碰触正极的一端,对这个凸出的小圆点产生了好奇,他看到了老师画在纸上的灯泡亮了的示意图,去找了电线和小灯泡,后来摆弄了几下,灯泡没亮,皱了皱眉头,离开了。”

可以看到,老师在观察过程中,对于要看什么已经有了一些方向,能开始关注孩子的动作和表情。

第二阶段:学会“怎么”看。

教师记录:“蕾蕾来到操作台前,左看右看无从下手,看到旁边的小朋友把毛巾的纸巾都放入水中,她也学着做了几下。”

调整记录:“蕾蕾把纸巾和毛巾都放入水中,几次吸水后纸巾已经在水中散开像棉絮一样,蕾蕾反复地拨弄已经散开的纸巾。我就问蕾蕾:你的纸巾怎么啦?蕾蕾告诉我:纸巾在水里会散开来,像花开那样好看。”

我们可以发现,老师不但是带着每个环节的重点在观察孩子的行为,而且对于当时的幼儿表现,会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进行引导。

第三阶段:动态观察

几次观察调整之后,如果已经实现了预期观察目标,观察活动很多时候就终止了。如果此时老师进行动态观察,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那么,幼儿的发展还会在继续,老师就有新的观察目的和方向。比如:表演区观察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热情、对音乐的敏感等,如果投放了新的材料,老师就可以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兴趣等,能将这种观察动态持续下去。

(2)整理我园教师记录的案例,教师间传阅,相互学习,不断成长。

我园在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中,涌现了一些优秀记录。在督查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也将一些优秀个案进行整理,分发给老师阅读学习,通过相互取经,明确一个好的观察记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认真观察、带着目的、记录行为神情动作语言,还有连续观察调整措施的因素,教师的指导在观察记录中体现,等等。

4.多层次的研讨促进教师对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思考。

除了教师个体进行观察记录以外,我们还进行了多层次研讨,不断优化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研讨一:多人次共同观察记录同一位幼儿的表现。

两位搭班老师可以共同观察记录一位幼儿,并对观察到的表现进行研讨,通过记录中对幼儿多角度的解读,让幼儿的行为、心里更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利用教学公开课的时机,参与研究的老师3-4人一组为单位,共同观察活动中的一位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折射出教学活动中幼儿成长的效度。

研讨二:通过视频解析,观察研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

例如:观看一段视频,观察分析其中一位幼儿的运动发展学习特点。在观看前提出问题:(1)分析该幼儿的性格特征。(2)分析影响该幼儿情绪的关联因素。(3)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3篇

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车,他想要,上去就抢,王浩生气地叫喊、哭起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赶紧说“对不起”。火车拿在手上才征求人家的意见: “借给我,好不好?”

结果,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妈妈的游戏,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平时有玩具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朋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懂交往规则,有打人、抢东西之类的攻击,不被同伴接纳。我们通过家访、对孩子的观察分析,了解孩子存在交往问题的原因。

一、孩子存在交往问题的原因

1 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妈妈在家生活。爸爸偶尔回家后教育孩子时,也是非打即骂,朋朋非常怕爸爸。奶奶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教这教那,但管不住,有时急了也动手打他。这样,到幼儿园后,老师给他讲道理、说服教育,很难发挥作用。不少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

2 不懂交往的规则。向别人借东西要主动协商请求。征得别人同意后方可借用。朋朋不懂这样的交往规则,不懂协商也不会协商。

3 自制力差。认知与行为脱节。朋朋情绪冲动,调皮好动,容易产生一些破坏性、攻击性的行为。自制力差。当同伴生气、愤怒时,他才意识到行为的不对,连声说对不起,却不把东西还给人家,改正自己的行为,发生认知和行为脱节的现象。

4 缺少交往的机会。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负面行为,不被同伴接纳,缺少互动的机会,更加不能获得交往的经验,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二、教师应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

1 与家长沟通,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今天早上,来园活动安排画热带鱼,朋朋奶奶看到先来的小朋友在画画,便催促朋朋快点画。朋朋东看看西瞧瞧并没有动手。奶奶有点急了。举起手要打朋朋,朋朋吓哭了。我赶紧走上前拉住她奶奶,对朋朋说:“赶快画好了我们去玩球。”朋朋一边抽泣一边画。奶奶看孩子画好了才放心。我与她谈心,告诉她孩子的不良表现,可能就是他们平时教育方式不正确,严格要求不一定非要动手打。奶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不已。我对她说“如果你当着那么多孩子打朋朋,他多没面子,你要多了解孩子,多想好方法教育他。”

2 利用同伴及班集体的力量对朋朋实施影响。今天第一节集体活动,老师让小朋友由竖排调为四横排。阳阳和欣怡很快搬到前排坐下来,朋朋本来应坐在她们中间,他把椅子搬过去,向我报告说不好坐了。我要求她们让开空档,给朋朋坐。她们怎么也不肯,都说朋朋打人。看来他们对朋朋还有成见,有所戒备,我借机教育朋朋说:“你还打人吗?”“不打了!”朋朋直摇头。“他不打人,你们给他一次机会!”阳阳和欣怡还是不做声。

“今天早上,朋朋还帮助发接送卡的,给他一次机会吧!”我及时举例让她们看到朋朋的闪光点。“如果你再打人,他们真的不让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朋朋终于坐在了第一排。他也比较争气,整个数学活动,一直坐得端正,认真听讲,一点都不要老师提醒,还主动举手到黑板前做作业,我特地给他机会,他果真做对了,我带领小朋友送掌声表扬他。朋朋激动得脸都红了。

教师的表扬或批评,教师对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当同伴排斥孩子时,教师及时帮助,引导他们看到朋朋的闪光点,给一次机会,让孩子处在理解、宽容和谐的同伴关系中。教师创造并抓住教学契机,让朋朋进行表现,使大家看到他的进步,用语言表扬或掌声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激励孩子的学习,树立他的威信,让其他孩子愿意和他交往,同样受到感染和鼓舞。

3 顺势利导,指导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交往。一天早上,小朋友又一起搭积木,搭出各种各样好玩的车子。朋朋在活动室里转来转去,盯着人家的东西看。我问他想不想借辆玩一玩?他回答说:“想!”我趁他动手抢之前提醒: “先问人家好不好?别人同意了,才能拿。玩好还给人家,要说谢谢!”我先带朋朋向练练借一辆吊车,指导他说:“把你的吊车借我玩一下好吗?我玩一会儿就还给你!”练练愉快地说:“好的!”我又让朋朋说:“谢谢!”朋朋很开心地玩了一会儿。为了巩固练习交往,我建议他把车子还给练练,再去向阳阳借赛车。他更开心了,借到之后还和阳阳两人一块玩。

活动之前,明确交代规则,进行约束。活动中洞察孩子的心机表现,在孩子产生不良行为前,适时引导,学习商量征求别人意见,在借玩具、搭积木等实际活动情境中练习,巩固交往行为,体验成功,积累交往经验。

经过我们几位老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两个多月之后,朋朋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看到小朋友打闹时,他会说: “打人家。眼睛会红! (意思是会把人家眼睛打伤)把人家打伤了,要送人家去医院!”“打火要被110抓去。”小朋友跌倒了,他主动去扶起来,帮助插眼泪,安慰伙伴。在一日活动中基本没有攻击人的现象。

朋朋在活动中更加专注,学习进步明显,好几次做数学作业,完成速度都在班级前几名,手工作品多次参加展出。他会与老师小朋友商量,征求意见:“老师,我也想搭积木。”“分给我一些积木好吗?”“我和你一起玩呼啦圈好吗?”等等。他主动要求当值日生,发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图书等,小朋友们越来越喜欢和他一起玩。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记录 个性发展 专业化成长 家园互动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提到:“教师与儿童之间相互关系之内涵是必须用心经营的深刻主题,是建立在工作本身,而非日常例行活动或幼儿表现,其心灵的交流在于对事物的兴趣。”由此可见,师幼关系的内涵是使教师真正成为孩子的玩伴,而档案记录则能真正有效地使教师去捕捉孩子心灵发展的真迹。

一、档案记录让幼儿得到了富有个性的发展

《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儿童的表情、活动、行为、对话等用摄像、照相、录音、笔录等方式从客观的角度进行记录,并与活动的开展同步进行,使儿童也能参与和老师共同进行档案记录过程,起到师幼互动,师幼与档案互动,家长与老师互动的作用,从而使教育者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1.运用档案记录,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档案记录时将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到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安全感、可信任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幼儿,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得到呵护、支持和鼓励。老师将每份记录都张贴在活动室周围,为每位孩子建立个人档案,孩子可以随时在档案记录里看到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的想法并体验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备受老师的关注、信任、尊重和爱护,这种积极的情感也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生活环境的信任,增强求知欲。

2.建立个人档案,使幼儿的自信心、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幼儿个人档案主要是幼儿自己参与提供的各种“文献材料”,其中有幼儿基本信息、照片、作品、点滴进步记录、奖状以及教师的评价结果等。为丰富“档案”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各类活动并收集各种资料。幼儿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经常得到成人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获得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我们在引导幼儿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对孩子说“你一定行”,“再试一试”这些语言,使幼儿意识到教师对他的态度是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使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地完成目标。

3.让幼儿参与档案记录,以提高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的能力

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幼儿自我认识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个人档案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认识与评价的空间。幼儿在“个人档案”中能够对他们过去和现在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差异。个人档案的建立还能监控个体的行为,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近期发展状况,从而及时帮助孩子。孩子在“我想对你说”栏目中了解自己的优点、不足,会潜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初步评判,提高了分辩是非的能力。

二、档案记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档案记录则给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档案记录的过程,也促进了教师不断地自我成长。

1.细致的记录过程炼就了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

在档案记录的过程中,教师炼就了观察孩子的本领,知道要观察孩子的哪些方面,不仅要观察孩子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的发展水平,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不仅要关注幼儿某一片断活动中的表现,更要持续观察、记录幼儿一定阶段中的发展变化;不仅要捕捉孩子偶发、典型的行为表现,更要关注幼儿稳定的行为特征;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弱势项目,更要关注幼儿的优势项目等。

2.多样化的记录形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1)纯文字记录与分析

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行为或发现,教师要用文字把它整理描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带着思考去观察记录,而思考则来自于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

(2)照片与分析

在各类活动中,教师经常用相机捕捉各种有价值的镜头,并在照片的旁边加上注解和分析。照片能直观而清晰地记录下当时幼儿的表情、神态、动作等,而教师的注解可让照片变得更加立体全面。

(3)幼儿作品与分析

幼儿作品加教师的分析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多数的作品还需要通过和幼儿交流后才能真正领会幼儿作品中的含义。例如,幼儿对蚂蚁触角传递信息的作品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幼儿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对于这些极富想象的作品,教师就从幼儿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表现手法等各种角度进行分析与反思。

(4)影音记录

在档案记录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许多表现,靠纸张记录是不够的,比如录像语音的记录等。影音记录补充了书本式档案的不足,家长和幼儿不仅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而且动态的影音记录,更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家园沟通。

3.有效评价的开展促进了教师自我成长

新《纲要》提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档案记录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幼儿游戏、学习与生活的资料,并据此做出评价,以进一步了解幼儿,检验教学,反省自己。

4.不断地反思与实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认识到档案记录不仅仅为孩子的今天留下纪念,给家长提供指导,更重要是给教师的工作提供帮助。以更好地关注儿童主体发展的特点和进步,关注儿童的发展足迹和阶段,从而让教师学会从关注文本的实施中跳出来,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档案记录搭建了家园互动的平台

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档案记录后,家长、孩子、教师都在悄悄地转变着――大家围绕着孩子的话题总是滔滔不绝:家长总能主动询问教师是否需要提供帮助,积极为孩子准备主题开展需要的各种材料,乐意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也经常将选择权、决定权交给孩子,热心地为孩子的活动出谋划策……

这种全新的家园互动的家教模式,不仅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幼儿对家庭、集体的认同感,让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也只有当教师和家长互动合作时,才可能给幼儿带来最好的经验,只有家园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档案记录让我们看到孩子“真的有一百”,让我们思想着孩子的思想,体验着孩子的体验,并由此为孩子提供帮助,这样的教育才真正有效。

(江苏省常熟市元和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5篇

而幼儿成长档案正是在这种自然状态下,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各种作品和相关资料的有系统、有组织地收集和积累,为幼儿的发展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它把目光聚焦于描述幼儿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关注幼儿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并将幼儿置于评价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较好地体现了多元性评价的理念。

我园在每位幼儿入园初期就在家长的帮助下为每个幼儿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但在初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对成长档案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系统性的研究,所以成长档案仅发挥了在家园互动上的传递交流作用,而并未成为一种评价的方式,发挥其在促进幼儿发展评价中的作用,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旨在通过对成长档案的建立、收集、运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充分挖掘成长档案作为一种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在幼儿发展评价中作用,使其成为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依据的资料来源;成为教师关注幼儿、多层面了解幼儿,客观、真实评价幼儿的有效途径;成为幼儿了解自我,体验成功,感受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增长点。

如果评价仅仅是以筛选、排序为目的,总是看到幼儿的不足、缺陷,就会忽视幼儿表现出的自尊、热情、投入和毅力、就会导致幼儿沮丧、甚至丧失自信、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班级教师的评价观需要根本的变化,形成新的评价理念:评价的本质应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评价应坚持“价值多元”的信念。教育评价应重视幼儿个体学习的意义,评价的功能应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促进每个幼儿的充分发展为目的。

幼儿成长档案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将幼儿各个发展领域的作品及相关材料收集起来,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收藏,促使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一种客观的反思,并尝试参与到幼儿及主题课程的评价中来。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但能激励幼儿积极从事各种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而且也可以将留在成长档案里的作品作为自己阶段性回顾的一个参照。因为幼儿成长档案中的主要内容,是由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及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回应等构成的,所以通过对幼儿作品资料的分析、评价,将有利于对教育效果的检查,教师也可以根据档案的评价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成长档案的评价,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设计、测定、观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沟通等能力。

同时,根据评价的目标,我们需要将档案评价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与成长过程。2、由教师评价变为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评价,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因材施教。3、由单一的五大领域评价变为多元性评价,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4、由空洞的条框评价变为真实具体的行为评价,注重幼儿内在的智能与品格的提高,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