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内外 英语考试 课题总结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就医学生而言,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雅思考试、GRE考试、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类职称考试……林林总总的国内外英语考试让医学人士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目前大多数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如何从医学人士的角度为其提供关于在不同阶段选择考试的建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阶段,主要以四、六级考试为主,但四、六级英语考试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医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定医学人士的英语水平。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肖向阳副教授的课题“国内外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与探索”进行研究。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资料统一化、分类编写、统一讨论修改等方法。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前期全体小组成员(李维丽、刘萍萍、魏亚非、林心宇、朱丽莎、李亚琼)共同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出两份调查问卷《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医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看法之调查问卷》。李维丽、刘萍萍负责组织问卷调查、资料整理;魏亚非等其余四人负责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二、研究成果

(一)论文《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

针对目前大多数国内外英语考试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而种类繁多的国内外英语考试常让医学人士感到无所适从,本课题在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后,撰写出《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此论文概括性介绍了在本科生期间,医学生们主要需要通过的四六级这两个基本的英语考试,准备考研者需要的考研英语;在职医生需要参加的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对于那些想出国深造的医学人士主要需要参加的TOEFL或IELTS,GRE,GMAT,LSAT,MCAT,PET5,CGFNS,USMLE等各种考试。从本科生、研究生、医务工作三个阶段,按毕业、升学、晋级晋职、出国留学、出国工作等需求为线索,总结出医学生及临床医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

(二)调查报告《“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医学人士的英语学习动机,对相关考试的看法及建议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1.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现况学习英语态度和动机功利性强,而态度和动机被公认为是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部因素,所以大学教育应该合理引导促进学生的积极性。2.普遍认为,举行CET这种全国性统一的英语考试并不能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学习积极性。考试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调整和深化,以使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全面检测学生的真实能力,促进学习动力。3.应让学生走出考试的误区,并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不仅仅是“考证”的热情。另一方面,社会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考试的效度、摆正各类考试的位置,不过度夸大其作用。

(三)调查报告《医学生之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的看法,以及对下一步改革的期望,为英语四、六级考试今后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本论文随机选取200名医学本科生作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生对英语

四、六级题型改革基本认同,认为这些变化更能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且他们期待下一步可以进一步与国际化

英语考试接轨,以及把口语同笔试并作一起考试以督促大学生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与口语能力。

(四)论文《医学本科生看四、六级考试对毕业从医的影响》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近59.4%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需要;6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针对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并在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中加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内容。本论文重点从四、六级考试的报考对象、考试性质、考查侧重点上来说明现阶段的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原因,并且对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些建议。

(五)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主要英语考试发展分析及展望》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出国热”、“外企热”、“评职热”,各种英语考试在我们身边掀起一阵阵新的“英语考试热”。此论文重点从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分析较为风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托福考试(TOEFL)、雅思考试(IELTS),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等考试。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语考试热仍将继续,而获得就业竞争优势、出国深造机会和晋升资格依然是推动这股热潮持续走高的主要动力。同时,在英语考试改革方面,考试类型多元化、考试流程人性化、考试题型生活化将成为主流。

三、意义

本课题一方面通过网络、出版物和问卷等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并经过系统分析,总结出医学生及医务工作人员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另一方面结合国内英语考试现状、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未来医学生英语考试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创新性建议,使其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并引导英语教学更加实用,使英语更好地服务于医学。

参考文献:

[1]王青青.医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临床的实践.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1(1).

[2]洪江.二十一世纪医生的素质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医学教育,2003,4(2).

[3]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1-3.

[4]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高三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所以,在高三平时模拟考试之后,课堂中试卷的讲评由为重要。

一次大型考试,从组织到试卷终评,语文考试时间长达150分钟,将近需要四节课堂时间,加上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严重挤占了学科的复习时间,影响了复习备考的进度和质量。怎样缩短考评周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应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高三的考试评价要想提高信度,关键在于考后试卷的讲评过程。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一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决定着复习备考的整体效果。

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力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根据学生测试情况,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有效迁移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课型特征表现为针对性强,重视反馈。因此,课堂结构可大致这样确定: 1呈现答案——2讨论或自省——3针对性讲解——4优劣比较——5相同或变式训练——6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笔记。

目前薄弱学校大部分高三老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的试卷讲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堂灌式的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照题目照本宣科地讲解,唯恐学生求取知识不全面。这样讲评试卷,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学生没有动手,没有动脑,没有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就缺乏主动意识去学习,去思考,还有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修改试卷,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如语文试卷第一卷的前四个小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第二卷中关于课本上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学生自己不动手去查工具书、资料和笔记,老师一味包办,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同时这种满堂灌式的讲评耗时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听课会觉得很疲倦。从接受原理来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学生反馈、反思的空间和权利,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是成反比例的。

二、盲目讲评,缺乏理论深化。由于考试时间紧促,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盲目地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湖南省高考考纲从2005年起设置了一个文章赏析的开放性试题,2008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考题忽从诸子散文文章变成了纪传体例。如果在模拟试卷时只讲一个答案,没有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深化,没有总结规律方法。学生再做这种题目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三、重基础,轻作文讲评。由于在前面基础题上讲得过多,而在作文讲评时就压缩时间,匆匆收场。或在讲评中对作文缺乏深层理解,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没有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没有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对学生的写作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重基础、轻作文的讲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也会影响学生最终的成绩。像湖南师大附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中的作文题目选的是《给自己一个理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来写一则作文。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准,理解不透,造成写作中偏题。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文本意,然后再展开想象领悟其中包含的言外之意。要帮助学生完成字面意思向言外之意的拓展。

    四、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复习作指导和借鉴。讲评时,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这样处理试卷跟平时讲解练习没有差别。学生既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就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对试卷的分析也很肤浅、盲目,甚至找不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明确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

总之,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评价对复习备考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而在高三教学中,语文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服务员和质监员。因而试卷的讲评也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的原则展开。

反思我们教学的现状,试卷的讲评应做为一个高三课堂教学中一个重点环节来抓。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而“渔”。

因而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甘心落后于同学,取得成绩后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进行语文试卷讲评时应保持和强化学生这些心理动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情绪高涨,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而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产生耻辱感、自卑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宜过多指责、批评,应让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这次考试考得不好,不等于下次还考不好,应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允许学生对高分作文提出批评意见。考试试卷虽然相同,但学生分数参差不齐,解题思路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3、系统性原则。试卷讲评,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语文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系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语文思想方法适当归类。对典型试题,要突出思路的探索过程;对病例作文,要讲明出错的原因。力争讲一题,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典型性原则。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特别是供讲评用的作文),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新颖独到的题,学生出错较多的题,有代表性的作文。实际上,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这类错误题才是讲评的重点。应仔细剖析,找出出错根源。

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结构。

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高考要求,我认为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讲评试卷应尤为注重“四要”。

   

1、课前准备。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 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此外,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推荐或打印优秀作文、病例作文。

    2、概述成绩。讲评课开始,可用几分钟时间简述本次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获得最高分的同学,尤其要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宜公布他们的成绩,更不要责难、讥笑他们。

    3、讲评试题。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1)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或简单地对答案、说答案,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2)多让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3)借题发挥。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特别是作文要进行变化延伸,这样,学生对相关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点的遗漏,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学生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4)追根寻源。讲评课上要引导学生弄清自己出错的原因,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要注意答题规范。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如看错题目失分,写字潦草、卷面差失分,不按要求答题失分等。

    4、课堂小结。常见许多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常感时间不够,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要善于回顾小结,概括讲评的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写作 考试质量分析 教学反思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course examination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most suitable starting of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d “English Writing” final examination paper of grade 2014 in our university by using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theory and analyzed the quality of test from normality, reliability, discrimination, difficulty these four objective indexes,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rse exam papers is reasonable on the whole. Teaching reflection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Key words】English Writing; Test quality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教育部在2005年1号文件中强调“高等学校要努力探索和建立本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2016年11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在积极推动教学质量评价监督:要求高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自评体系;开展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审核评估。课程考试质量分析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自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考试质量分析是考试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分析和评价结果是对考试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并给予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对于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2014级外语学院专业《英语写作II》课程考试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测量学中的理论对《英语写作II》试卷从信度、效度、难度进行分析。

一、研究对象解读分析

1.《英语写作II》试卷来源。该试卷依据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试卷标准化要求,采取统一试题模板,结合《英语写作II》课程特色命题。试卷是由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担《英语写作》的授课教师命题,严格按照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英语写作》教学大纲以及考试大纲为命题标准、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为指导。该试卷通过基础英语教研室多次审查,由教研室主任审核,最后经过教学院长审核批准。试卷适用对象为外语专业2014级本科学生,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长为120分钟,试卷分数共计268份。

2.试卷题型。本次《英语写作II》试卷的题型如下图所示:

图表一:

3.试卷评阅方式。《英语写作II》试卷由命题教师制定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由任课教师阅卷,试卷评分采用集体阅卷方式,客观题严格按照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给分。主观题由承担过《英语写作》讲授的教师按点裁分,尤其是大作文部分,需要根据题目中要求的提纲给分,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书法、语法、句子结构以及句子类型以及择词去酌情给分,最后由其他教师进行总分和复核。凡是涉及到批阅给分的地方,都需要阅卷教师核定签字。

二、试卷定量分析各个指标

根据测量学原理,本文将从试卷的信度、效度和难度几个方面对《英语写作II》试卷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分布进行教学反思。

1.学生期末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如图表二与图表三所示,本次《英语写作II》考试的成绩分布反映出,参加考试的学生一共268名,成绩六十分以下的仅有6人,成绩达90分的仅有4人,分数在70-79分的学生占学生比例的百分之六十三,即考试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特别优秀和特别差的学生均占少数。考试成绩显示,本次期末考试成绩基本符合正态拟合检验的正态分布趋势,也反映出本次《英语写作II》考试试卷能够检验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图表二:

图表三:

2.试卷信度解读。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对信度指数的要求因测试别的不同而不同,人们通常对标准化测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0以上,例如“托福”的信度大致为0.95,而课堂测试的信度系数则以0.70-0.80之间为可接受性系数。本次《英语写作II》试卷采取了内部一致性信度与评分者信度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本次试卷信度系数为0.68,反映出本次期末考试成绩较为可靠,能够反映出268名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试卷效度分析。顾名思义,试卷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或者正确性的质量指标,能反映出试卷是否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期目的。本套试卷是从试卷内容效度方面入手,分析了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根据《英语写作》教学大纲要求与考试大纲要求对试卷内容进行了统计和考察,采取计算相关系数定量测试的方法,计算出《英语写作II》试卷有效度高达76%,反映出本次试卷有良好的效度,可以作为检测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一个检验手段。

4.试卷难度指标。试卷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试卷的难易程度,表征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及能力的掌握程度。本次试卷难度分析,我们采用了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计算办法是将考试总分按高低顺序排列,取分数最高(最低)的27%考生作为高分组(低分组),算出每组的得分率(该组学生的平均得分除以100分),难度=(高分组得分率+低分组得分率)/2,难度值的适宜范围为0.4~0.7。一般而言,难度值越大,题目越容易。本次《英语写作II》试卷综合六个班级的试卷难度取平均值,得到整个试卷难度系数为0.65,符合学科检验的标准。

三、结语

通过对我校2014级英语专业六个本科班的《英语写作II》课程期末考试的成绩分析,《英语写作II》试卷从信度、效度、难度都基本符合测量学原理,能基本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对于《英语写作》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能够为《英语写作》之后的教学改革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信息。结果 表明,可以通过对试卷采取定量分析检测命题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为专业课试题库的建设提供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亮宝,王莉,赵爱.大学期末考试试卷量化分析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1,03:163-165.

[2]谢威士.课程考试质量分析与教学反思――以实验心理学课程考试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06).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之考试改革《英语写作II 》(Mnu-JY1647-07600521)。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S-P;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83-02

目前,高职教学中的考试还是延续了采用试卷化来考察学生的成绩,将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适应在新时期教育发展趋势对考试评价提出的要求,就需要引入一些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有关课程的评定。S-P表是一种采用形成性评价理念为基础,使用图形化的数据表现形式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的评价法,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类型的测验评价中。本文主要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运用S-P表分析法的相关参数计算结果的同时结合理论研究方法,将试卷的测验作为切入点,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基础学科的投入,从教材的编写,师资的培养到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相比有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高职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非常浅,仅仅认为该课程是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基础,具体会对高职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有多大的帮助完全不理解,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够重视。

(2)理论教学过程忽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章节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循序渐进按照章节来进行学习,在每一章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判断题,程序填空题,编程题的方式来进行对理论过程的消化,因此这种效果看上去可以起到对知识点有益的补充,但是缺乏从整体结构上进行把握,忽视了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

(3)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不佳。

目前,高职院校的程序设计主要是教学理论的讲解和上机的实践过程,实践环节的地位始终都是摆在理论教学环节之后,主要是用来对理论教学加强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因此课程的安排初期,无论是从实践学时的分配、以及实践课程的开展次序来看都明显的弱于理论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实践过程的教学不够充分重视,造成了在考核过程中有些学生的理论很强,但实践上机调试偏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违背了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宗旨。

(4)课程评价机制落后,严重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评价一般分为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两种方式,理论评价多以选择题,判断题,程序填空题等方式出现,考察学生对于程序的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考察C程序设计的运用,在上机过程中的考核方式由于学生的人数和时间的关系,无法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察,即使在考查过程中,也往往是依靠程序的正确结果来进行给分,而对于一些错误答案的程序往往不够重视,在这其中可能会导致有些错误的程序往往包含了一些学生的新的思想和想法,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放弃自己的想法复制一份结果正确的标准格式代码进行提交,不利于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降低了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2运用S-P方法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2.1 S-P分析法简述

S-P 分析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试卷评价方法,它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辅导内容和考试方式为主旨,将考察学生的方式采用图形化的方式进行表达,是一种理论结合实践的验认知诊断评量技术。

2.2课程数据导入

本文将各试卷的知识点对应的成绩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原始的成绩进行合并转换,画出相应的 S 曲线和 P 曲线,并采用 S-P 方法进行评价分析。本步骤中所做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学生成绩的准备。首先,对三份试卷的原始成绩进行收集和整理,将收集好的试卷中的原始题目和成绩进行合并,得到全新的考试成绩表。表中的每个成绩数值对应题目的知识点都不尽相同,为后续的转换组好准备。

(2)将新的学生成绩考试表转换成学生原始得分布尔矩阵。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的问题平均的得分值作为赋值的标准,所以试卷中题目都需要进行布尔转换,在新学生成绩考核表中分数的转换均需严格按照赋值标准进行判断和转换。

2.3 S-P分析课程课程因素

(1)试卷信任度

本文选取了近三年的三次《C语言程序设计》的期末测试,本次测验根据经典测量理论,即采用分半法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来计算信任度系数值。

计算过程如下:

步骤1:计算出整个测验中每个学生在试卷中的奇数题目的总得分()和偶数题目的总得分()。

步骤2:用下列公式求出奇数题和偶数题这两组分数的相关系数:

步骤3:用如下斯皮而曼-布朗公式进行校正:

依据经典测试理论,本文对三份《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试卷计算各自的信任度系数值,来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试卷的测试结果是否具备真实性。计算的过程是首先对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的试卷按照题目的奇偶编号进行统计,累计统计每份考卷中的奇数题目的得分,以及偶数题目的得分 ,将这些值导入到 Excel 的环境中对所有的奇数题目总分和及偶数题目总分和以及的值、的值和的值,并分别求得这些值各自的总和,最后将这些结果都代入公式(1) 和公式(2)中即可求得最后的信度系数值。

(2)试卷效度

根据经典测试理论有关效度的分析方法。本研究结合近三年来的三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试答题情况和标准答案的分析得到了三次考试本身的效度情况,其次,对三份试卷的所考察的知识点进行计算和统计,并根据考试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进行对比,发现试卷考察的知识基本覆盖所规定的教学知识点。

(3)差异系数

将三份试卷的数据导入S-P表中,按照差异系数公式(3)来计算差异值。

式中:表示差异量,表示正确回答率。

一般来说,考试类型的不同导致的差异系数的值也会不同,一般对应检测学生成果的考试取值在0.5左右,而本次使用的试卷符合这个测试类型。 三次试卷的测试差异系数值为表1所示:

3使用S-P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反馈

(1)学生学习状况方面

统计计算三个班级中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的原始分、平均分、差异量三个考试班级中学生的得分率和学生成绩差异情况,对三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况按照这些指标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是动态的,由多种统计数据划分,将学生的个体与全班的表现对比,可以多角度的了解学生状态,以便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出现异常都能帮助授课教师继续分析和追踪。

(2)试卷整体质量方面

本课题中使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试卷质量不尽相同,每份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都不同,特别是在效度方面,三份试卷的效度都比较高,其次,三份试卷的难度情况和分值情况不同,特别是在2013年的试卷中,P曲线存在明显的断层,这说明该年的试卷在出题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教学环节和因素分析方面

通过S-P分析得到,任课教师仅仅关注教学知识点是不够的,分析中发现学生和教师对于存在的知识点的学习感受和教学效果是反应到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因素上的,例如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分析程序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的手段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的日常教学实践中能够从教学环节和饮食上进行分析和改进,提示教学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室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4)学生能力方面的挖掘分析

使用S-P分析方法对课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课程的评价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反应,因此使得授课教师加强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中语法细节掌握情况的反馈,以及学生具备的基础能力情况,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贡献及总结

本文以 2012,2013和2014三个年度的《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S-P参数公式得到相关的反馈信息,针对参与考试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试卷质量和相应的教学知识点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如下的内容:

(1)对《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大纲下的三个年度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并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试卷质量和教学知识点覆盖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通过S-P分析法得到试卷中的部分的异常试题和需要重视的知识点多注意的教学知识点,分析和总结出这些引起共性的知识点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和因素,并反馈给了任课教师,以便能够更好的提醒和帮助老师进行课程上的改革,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将S-P分析过的部分班级的学生学习《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状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指导;

(4)不断完善S-P表的评价分析理论,并需要结合教育学中经典教育测量理论中的有关信度、效度值的指标计算分析内容,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能够与课程的其他方法进行补充,不断完善提高。

5综述所述

需要不断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改革,本文的S-P评价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S-P评价方法,使之能够为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教学提供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丽娜.S-P表分析法的教学应用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测试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 万岩.S-P表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及其计算机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第5篇

一、精研考试大纲,明确最新趋势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对2017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内容做了详细说明。对比往年高考,修订内容主要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具体见下表:

2017年高考在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上都要发生新变化。

二、归纳历年考点,把握命题脉络

全国卷高考试题虽然比较灵动,经常创新,但还是有规律可寻。在复习备考中,对历年高考真题进行归纳总结,就能把握命题的脉络,对科学备考起到指引作用。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阅读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2017年的高考试题还会沿用这种命题形式。论述类文本一般在1000字左右。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人文价值、文化含量、教化作用。2015年的史学论文与现实密切相关,论述的是宋代的金融特点。2016年的文本重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断章取义、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命题陷阱。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从2012年到2016年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并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进行考查。

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2016年全国I卷的三道主观题分别从标题的含义、词语作用、句子含义三角度命制,不是考生平时做题的套路,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之后才能答题。

3. 实用类文本阅读

从命题形式上看,近五年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相对稳定。在文本的选择上,所选的文本均为传记,且传主都是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现当代名人。从文本内容上看,从2013年开始有一个小的变化,就是正文后增加一些与传主相关的链接材料,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补充,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渗透在这些链接内容里。

从近五年试题情况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往往围绕传主和与传主相关的事件,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利用传记知识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一处变化需要注意:“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16年以前的大纲都是“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今年首次把新闻排在了第一位。2017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部分很可能为小说+新闻。

4. 文言文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6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5. 诗歌鉴赏

近五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对减少,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题材上突出写景诗和咏怀诗,篇幅上是短篇,即是律诗或者双阙的词。太短和太长的诗歌均不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便于试题的命制。其最主要的变化是2016年出现了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2015年和2016年与课内诗词结合考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的熟练程度,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两道试题的考点分别涉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其中分析作者的思想内容、鉴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高频考点。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题,单纯的背诵答题公式和术语无济于事。

6. 名篇名句默写

近五年考查的名句多出自先秦和唐宋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在命题内容上对初中和高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为1:2。从2016年开始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难度有所增加。从已考查过的名篇名句来看,能被选为默写内容的句子大致为:思想深刻的句子,主要是道德教化,弘扬正面的人格精神,侧重思想性、教育性;写景叙事特别精妙的句子;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

7. 语言文字运用

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求变。共5道题,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分值为20分。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图文转换成为高频考点。

成语考查由考查4个成语变为考查3个近义成语,2016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

病句辨析题覆盖面广,考点均匀分布,尽量涵盖多种病句类型;所选的句子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错误类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病句语病典型,尽量避免争议,所选语料大都见诸报章杂志。

语言连贯题为考点,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固定题型,分别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2016年全国卷的三套试卷改变以往选用句式的题型,考查语段准确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

三年连续考“图文转换题”,分别涉及图表解读、图片解说、漫画解读。“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8. 写作

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2016年全国I卷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命题呈现如下特点:凸现理性人文色彩,注重思辨能力,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引导个性思维,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2015年出现的任务指令型作文仍然是热点题型。作文试题创设了生活情境,规定了具体任务。复习备考时,应强化理性思维,摈弃宿构、模式化作文。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试卷结构没有多大变化。但2017年预计有大变化,如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要挨着文本类阅读。三篇现代文阅读之后考查古诗文阅读。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预计2017年阅读量要加大,答题时间会比较紧张。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做好专项复习,领略答题技巧

高考考查的是高中生的C合能力。所以,在高考语文备考复习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正视学情,立足现实,为学生建立专项复习计划,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做好专项复习工作,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回归课本,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是对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应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比如,复习诗歌鉴赏时,考生可以根据作者进行分类整理,分别找出李白的诗、杜甫的诗、李清照的词等。还可以根据诗词中的景物进行分类整理,分别找出诗中运用了“月”的意象的,诗中运用了“雨”的意象的,等。当考生能够在心中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以后,就能够轻松自如地答题了。

2. 坚持积累,锲而不舍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急不得。只有老老实实,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在复习中,坚持“每日一练”,对基础知识要低起点、全覆盖、高密度、分门别类加以练习,并及时反馈,狠抓落实。用好《笔记本计划》,督促学生读背结合,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注重课前活动和课后反馈检测,督促学生利用零碎时间每天都要落实相关内容。可以利用连缀成文等新形式把基础和能力结合,增强训练的综合性、趣味性。

3. 倡导读书,厚积薄发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阅读,视野与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高中学子,特别是高三学生视读书为累赘,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语文的内在规律不像理科那么明显,不经历大量阅读,难以获知其规律。语文试题要重视第一感觉,而感性思维能力只有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才能形成。

4. 重温真题,培养题感

“重者恒重”,高考试题的核心重点内容是基本固定的,每年虽有变化,但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却是基本不变的,少数情况下还有重复的题型。高考真题在命题时经过了反复打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考生通过做高考真题能够切实感受到高考语文的难度,对自己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量。而且,考生通过分析题目的关键要点,能够学会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寻找切入点,培养“题感”。

在做高考真题时,考生一定要勤于动笔,亲自动手。将答案写出,看与标准答案的差距在哪里。做完之后,做好总结和反思,让自己的做题能力得到提升。

5. 重视训练,总结技巧